一种阀冷系统变频器设置平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21405发布日期:2018-08-21 17:31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频器设置平台,具体涉及一种阀冷系统变频器设置平台。



背景技术:

运行变频器广泛应用于直流输电工程阀冷系统中,阀冷系统根据直流输电系统功率和内冷水温度变化趋势,通过变频器实现对冷却塔风扇电机转速地控制,来保证冷却塔对内冷水的“降温”。变频器不仅对冷却塔风扇电机实施控制,还起到对其的保护作用。运行变频器参数有以下特点:1)参数数量多,查阅和修改参数需在面板上逐个参数进行;2)参数名称和数值不能同时在面板上显示。在以往运维过程中,工作人员对变频器参数的读取和设置直接在变频器面板上进行,不仅操作不便,而且未能对参数实行统一管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阀冷系统变频器设置平台,以便于对阀冷系统中的运行变频器进行参数修改和管理。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阀冷系统变频器设置平台,包括变频器控制回路和变频器测试平台;其中,

变频器控制回路包括运行变频器和冷却塔风扇电机;运行变频器的输入端和三相交流电相连接,输出端接入冷却塔风扇电机的接线柱,用以控制冷却塔风扇电机的运行;

变频器测试平台包括测试变频器、通讯数据线以及计算机;测试变频器的数据输入接口和运行变频器数据输出接口相连接,测试变频器的输出接口通过通讯数据线和计算机的通讯接口相连接;工作时,使用220V交流电给测试变频器供电。

所述通讯数据连接线包括RS232数据通讯线、RS232~RS485相互转换器和RS485数据通讯线;其中,RS485数据通讯线的输入接口和测试变频器的数据输出接口相连接,RS485数据通讯线的输出接口和RS232~RS485相互转换器的输入接口相连接,RS232~RS485相互转换器的输出接口和RS232数据通讯线的输入接口相连接,RS232数据通讯线的输出接口和计算机的数据接口相连接。

所述测试变频器为SIEMENSMICROMASTER430变频器。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

通过运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阀冷系统变频器设置平台,工作人员只需在计算机上进行操作就可以对变频器控制回路中的运行变频器的参数进行统一的下载、上传、备份和设置,可大大地提高工作效率,而且界面清晰名目,方便参数管理和查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阀冷系统变频器设置平台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测试变频器;2、通讯数据连接线;3、计算机;10、运行变频器;11、冷却塔风扇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

参阅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阀冷系统变频器设置平台包括变频器控制回路和变频器测试平台。

其中,该变频器控制回路包括运行变频器10和冷却塔风扇电机11,而运行变频器10的输入端和三相交流电相连接,输出端接入冷却塔风扇电机11的接线柱,用以控制冷却塔风扇电机11的运行,运行变频器10工作时,其将接收PLC的控制信号,根据需要通过调频方式控制冷却塔风扇电机11的运行,已达到最优的运行效果。

变频器测试平台包括测试变频器1、通讯数据线2以及计算机3;测试变频器1的数据输入接口和运行变频器10数据输出接口相连接,测试变频器1的输出接口通过通讯数据线2和计算机3的通讯接口相连接。

日常工作中,通过通讯数据连接线2和计算机3与运行变频器10相连并做好相应通讯设置后,即可实现对运行变频器10中的参数进行统一的下载、上传、备份和设置,工作人员只需在计算机3上进行操作就可以对变频器控制回路的运行变频器10的参数进行统一的下载、上传、备份和设置,可大大地提高工作效率,而且界面清晰名目,方便参数管理和查询。本设置平台进行测试时,将会使用220V交流电给测试变频器1供电。

具体地,上述的通讯数据连接线2包括RS232数据通讯线、RS232~RS485相互转换器和RS485数据通讯线;其中,RS485数据通讯线的输入接口和测试变频器的数据输出接口相连接,RS485数据通讯线的输出接口和RS232~RS485相互转换器的输入接口相连接,RS232~RS485相互转换器的输出接口和RS232数据通讯线的输入接口相连接,RS232数据通讯线的输出接口和计算机的数据接口相连接,通过如此设计,可大大地提高数据的传输速度,以更进一步地提高工作效率。

具体地,上述的测试变频器1为SIEMENSMICROMASTER430变频器。

上述实施例只是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是在于让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是根据本

技术实现要素:
的实质所做出的等效的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