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型低压压力传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77698发布日期:2018-08-14 18:37阅读:47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压力传感器,特别是涉及一种微型低压压力传感器。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化的高速发展,如何环境保护成为人们研究的课题,尤其在汽车运输行业,为了有效的保护环境,降低污染,尽可能地提高空气质量,大力的鼓励人们使用燃气系统的汽车,是将天然气压缩存放到气箱内,通过管路将位于气箱内的天然气输送到汽车燃油泵内燃烧为汽车提供动力,由于天然气为气体状,所以需要在汽车燃油泵总成的油箱处设置一压力传感器,能够方便驾驶员在驾驶的过程中随时掌握燃气的压力状况,且便于提前发现因油气泄漏或其他异常压力变化导致的车辆故障。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微型低压压力传感器,结构简单、安装方便、能够随时检测油箱内的压力状况。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微型低压压力传感器,包括:插座、密封环、集成电路板和三根插片,所述插座上设有进气孔,所述密封环套设在所述插座上,且所述密封环位于所述进气孔的外部,所述集成电路板和三根插片均设置在所述插座内,所述集成电路板的一端与所述进气孔配合安装,所述集成电路板的另一端与三根插片的一端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盖板和闷盖,所述盖板粘接在所述插座上,所述闷盖扣设在所述盖板的窗口处。

更进一步地,所述盖板通过硅橡胶粘接在所述插座上。

进一步地,所述插座上还设有空腔,所述空腔与所述进气孔连通,所述集成电路板设置在所述空腔内,所述集成电路板与所述空腔之间采用密封圈密封。

进一步地,所述集成电路板的另一端上设有三个小孔,每个小孔与对应的一根插片的一端利用锡焊固定装配在一起。

进一步地,所述插片与所述插座注塑为一体,三根插片依次排列,且相互平行。

进一步地,一根插片的另一端为电压输入接口,另一根插片的另一端为电压的输出接口,再一根插片的另一端与电源的负极相连。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为:结构简单、安装方便、能够随时检测油箱内的压力状况,且灵敏度高。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插座1、进气孔11、空腔12、密封环2、集成电路板3、小孔31、密封圈4、硅橡胶5、盖板6、闷盖7、插片8。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下面参考图1至图3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图2和图3所示的一种微型低压压力传感器,包括:插座1、密封环2、集成电路板3、三根插片8、盖板6和闷盖7,所述插座1上设有进气孔11,所述密封环2套设在所述插座1上,且所述密封环2位于所述进气孔11的外部,所述密封环2用于所述插座1与燃油泵总成法兰上的孔密封;所述集成电路板3和三根插片8均设置在所述插座1内,所述集成电路板3的一端与所述进气孔11配合安装,所述集成电路板3的另一端上设有三个小孔31,每个小孔31与对应的一根插片8的一端利用锡焊固定装配在一起;所述盖板6通过704硅橡胶5粘接在所述插座1上,防止漏气;所述所述闷盖7扣设在所述盖板6的窗口处,用于防尘,其中,所述插座1采用PA66与H62Y2材料混合制成,所述盖板6和闷盖7均采用PA66材料制成,所述硅橡胶5采用RTV材料制成,所述密封环2采用FPM材料制成。

所述插座1上还设有空腔12,所述空腔12与所述进气孔11连通,所述集成电路板3设置在所述空腔12内,所述集成电路板3与所述空腔12之间采用密封圈4密封,所述密封圈4采用FPM材料制成。

所述插片8与所述插座1注塑为一体,三根插片8依次排列,且相互平行,且一根插片8的另一端为电压输入接口,输入电压为DC5V±0.2V,另一根插片8的另一端为电压的输出接口,再一根插片8的另一端与电源的负极相连。

采用上述结构的微型低压压力传感器,结构简单、装配灵活、安装方便;灵敏度高,稳定可靠。利用微型低压压力传感器的主要功能是测量油箱内压力变化,便于提前发现因油气外泄或其他异常压力变化而导致的车辆故障。

本申请的微型低压压力传感器的测试压力低,一般为:-3.75kPa~1.25kPa,工作温度为-40℃~80℃。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