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低温压力传导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48559发布日期:2018-10-12 22:52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石油管线压力测量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压力传导器。



背景技术:

目前,石油管线多数采用压力表进行压力测量。将短接头焊接在管线上,管线上固定有阀门,通过阀门连接有压力表。短接头和阀门两部分之间由螺纹连接。管线内的流体压力通过短接头、阀门传递到压力表内。在我国北方冬季,石油管线上的压力仪表由于裸露在外和受到介质凝固点的影响,经常发生压力仪表读数不准确或冻坏压力仪表、仪表刺漏等事故,不仅影响到所采集数据的准确性,还给自动化调控带来不便,更为企业正常生产埋下安全隐患,影响了油田的正常生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解决低温季节被测介质凝固点高容易发生凝管或冻坏仪表的问题,提供一种耐低温压力传导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耐低温压力传导器,它安装在集输管线上,包括:水桶、端盖、连接管以及压力仪表接口;

集输管线设有向上的开口;

水桶的顶部设有上翻的外檐,在水桶的侧壁上设有进油孔;

连接管为T字形结构,在其水平端内设有连接螺杆的注油活塞;

整体连接关系为:水桶通过其外檐挂接在集输管线的开口处,并通过端盖压紧,其中,水桶的外径小于集输管线开口的内径;端盖设有导液管,导液管的一端位于水桶的水面以下;连接管通过其竖直端连接压力仪表接口以及导液管的另一端;在导液管与连接管之间设有截止阀,连接管内注入凝固点低的液压油。

进一步的,集输管线开口处的外壁设有螺纹,端盖的内壁设有螺纹,集输管线的开口与端盖之间通过螺纹连接;连接管内的液压油为HV低温液压油或HS低温液压油;水桶为铜皮储水桶;截止阀为采油树通用截止阀。

工作原理为:水桶内装有清水,连接管内充有凝固点低的液压油,集输管线内的原油通过水桶上的进油孔进入水桶内,原油的压力通过清水导入导液管,再通过导液管导入连接管内的液压油,安装在压力仪表接口处的压力仪表对液压油的压力进行测量,从而得到集输管线内原油的压力。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利用水、油不相容,以及水、油的密度差,将清水作为液压油以及原油的隔离液,在连接管内将液压油、原油隔开,集输管线内原油的压力以三级传导的形式逐级传递,最终,压力仪表通过测量凝固点低的液压油,得到集输管线内原油的压力;本实用新型实现了石油管线在低温季节的正常使用,且安装和拆卸压力仪表不需泄压放空,提高了工作效率,有效消除了安全隐患,降低了污染风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水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压力仪表接口、2-连接管、3-注油活塞、4-截止阀、5-端盖、6-导液管、7-水桶、71-外檐、72-进油孔、8-开口、9-集输管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1:

参见附图1,一种耐低温压力传导器,它安装在集输管线9上,包括:水桶7、端盖5、连接管2以及压力仪表接口1;

集输管线9设有向上的开口8;

参见附图2,水桶7的顶部设有上翻的外檐71,在水桶7的侧壁上设有进油孔72;

连接管2为T字形结构,在其水平端内设有连接螺杆的注油活塞3;

整体连接关系为:水桶7通过其外檐71挂接在集输管线9的开口8处,并通过端盖5压紧,其中,水桶7的外径小于开口8的内径;端盖5设有导液管6,导液管6的一端位于水桶7的水面以下;连接管2通过其竖直端连接压力仪表接口1以及导液管6的另一端;在导液管6与连接管2之间设有截止阀4,连接管2内注入凝固点低的液压油。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对其中各部件做进一步限定:开口8的外壁设有螺纹,端盖5的内壁设有螺纹,开口8与端盖5之间通过螺纹连接;连接管2内的液压油为HV低温液压油或HS低温液压油;水桶7为铜皮储水桶;截止阀4为采油树通用截止阀。

实施例3:

本装置在使用时,首先将装有清水的水桶7挂接在集输管线9的开口8处,然后利用端盖5将开口8封闭,水桶7内清水水面高度高于导液管6的端口,并低于进油孔72,集输管线9内原油通过水桶7与开口8间的间隙,经进油孔72流入水桶7内,导液管6内液面上升;此时,截止阀4呈关闭状态;通过压力仪表接口1向连接管2的竖直端以及水平端注入凝固点低的液压油,将连接管2内的空气排净后,安装压力仪表;安装完成后,通过按压注油活塞3的螺杆,将连接管2内液压油压入压力仪表,使压力仪表获得初始压力;最后,打开截止阀4,继续按压注油活塞3,使得截止阀4和导液管6内充满液压油,导液管6内的液体压力传递至连接管2内的液压油,压力仪表对液压油的压力进行测量,从而得到集输管线9内原油的压力。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