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针对新能源汽车的电磁抗干扰测试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80290发布日期:2018-10-16 20:29阅读:41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性能测试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针对新能源汽车的电磁抗干扰测试的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国内外对新能源电动汽车研发力度的增大,电动汽车的相关测试标准也陆续出台。新能源汽车相比于传统的内燃机汽车,新能源汽车的电子原件使用更为广泛,不仅是从汽车外设上容易见到的汽车导航仪、音响、车载计算机多媒体系统,还包括与汽车性能息息相关的驱动系统、制动防抱死控制、防滑控制、牵引力控制、电子控制悬架、电子控制自动变速器、电子动力转向等,其中新能源汽车的驱动系统对电磁干扰影响最大,因而针对新能源汽车的EMC测试主要是对驱动系统的测试,因此传统的带有底盘测功机的大型EMC测试平台不再适用于新能源汽车的EMC测试。EMC测试也称为电磁兼容性测试,其主要从汽车的电磁骚扰(EMI)和汽车的电磁抗干扰(EMS)两个角度评价,其中,EMI指的是汽车本身产生的电磁干扰,EMS指的是汽车承受外界电磁骚扰的能力。因而,一种结构简单,测试效果好,操作简单的针对新能源汽车的电磁抗干扰测试装置(EMS)成为一种实际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操作简单、测试效果好、结构简单的汽车电磁抗干扰测试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针对新能源汽车的电磁骚扰测试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

一种针对新能源汽车的电磁抗干扰测试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第一活动台、第二活动台、固定座、被测电机、负载电机、信号发生器、信号放大器、环形天线、便携式频谱分析仪、控制终端、电磁屏蔽装置及吸波罩;

其中,所述吸波罩设置于第一活动台上;

其中,所述第二活动台设置于第一活动台上,

其中,所述固定座设置于第二活动台上,

其中,所述被测电机和负载电机分别设置于固定座上,所述被测电机与负载电机通过联轴器相连接;

其中,所述电磁屏蔽装置设置于固定座上,所述电磁屏蔽装置陪配置为与固定座相配合实现对负载电机的电磁屏蔽;

其中,所述信号发生器和信号放大器设置于环形天线上,所述信号发生器与所述信号放大器电性耦接;

其中,所述控制终端设置于第一活动台上,所述控制终端分别与第一活动台、第二活动台、被测电机、负载电机、便携式频谱分析仪及信号发生器通信连接。

第一活动台包括绕定点转动的转动平台,及与转动平台活动接触的第一固定平台。

所述第二活动台包括用于承载被测电机和负载电机的第二固定平台,及用于带动第二固定平台作直线运动的传动平台。

所述电磁屏蔽装置包括屏蔽壳体,设置于屏蔽壳体一端的联轴器开口,及经联轴器开口从屏蔽壳体内部延伸至屏蔽壳体外部的导电板。

所述被测电机为用于新能源汽车驱动的电动机。

所述固定座设置于第二固定平台上。

本实用新型的贡献在于,其有效解决了如何对新能源汽车的电磁抗干扰测试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第一活动平台上设置信号发生器配合信号放大器和环形天线模拟外界信号源对被测电机的电磁干扰,通过在第二活动平台上设置被测电机与负载电机,在负载电机周边设置电磁屏蔽装置实现对被测电机产生的电磁干扰的准确测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外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连接示意图。

【图标说明】

第一活动台~10 第二活动台~20

固定座~21 被测电机~22

负载电机~23 信号发生器~11

便携式频谱分析仪~12 控制终端~13

电磁屏蔽装置~24 联轴器~25

第二固定平台~26 传动平台~27

屏蔽壳体~241 联轴器开口~242

导电板~243 转动平台~14

第一固定平台~15 信号放大器~16

环形天线~17 吸波罩~30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描述实用新型的各种实施方式。然而,实施方式可以按各种形式实施,而不应被认为限制于本文中提及的实施方式。而是,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使得本实用新型向本领域技术人员完整地传达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另外,为了避免混淆本公开的主题,可能没有详细描述或示出已知的功能或结构。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参阅图1~2,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针对新能源汽车的电磁抗干扰测试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第一活动台10、第二活动台20、固定座21、被测电机22、负载电机23、信号发生器11、信号放大器16、环形天线17、便携式频谱分析仪12、控制终端13、电磁屏蔽装置24及吸波罩30;

其中,第一活动台10包括绕定点转动的转动平台14,及与转动平台14活动接触的第一固定平台15;

具体地,所述转动平台14为金属圆盘,

具体地,所述转动平台14还包括用于驱动该转动平台的驱动系统,用于承载该驱动系统的底座,用于提供驱动能源的供电系统,所述驱动系统、底座、供电系统采用本领域的常规技术手段,以实现相应的功能,本实施例中不作具体介绍。

具体地,所述固定平台为圆环状的金属盘,所述转动平台活动接触的固定平台应当理解为固定平台与转动平台共同构成了一个内圈的圆盘转动,外圈的圆环静止的圆形活动台。

其中,所述吸波罩30设置于第一活动台上,所述吸波罩30被配置为使得所述装置为封闭式装置;

其中,所述第二活动台20包括用于承载被测电机22和负载电机23的第二固定平台26,及用于带动第二固定平台26作直线运动的传动平台27。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固定平台26表面设有用于安装固定座的螺栓孔;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固定平台26为横截面为矩形的绝缘材质的板件;

具体地,所述绝缘材质为强度较强高分子绝缘材料。

其中,所述第二活动台20设置于第一活动台10的转动平台14上,其可以理解为第二固定平台26上的被测电机能够通过转动平台和传动平台交替地实现线性运动与绕轴转动。

其中,固定座设置于第二固定动台26,所述固定座21包括用于固定被测电机的第一固定部,用于固定负载电机的第二固定部,及用于连接被测电机与负载电机的联轴器。所述第一固定部,第二固定部及联轴器可采用本领域的常规技术手段,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被测电机和负载电子的具体型号旋转相适宜的结构,该结构以实现相应的功能即可,本实施中不作具体描述,而不应当视为对技术方案公开的不充分。

其中,所述负载电机设置于固定座的第二固定部,所述电磁屏蔽装置设置于第二固定部上,所述电磁屏蔽装置用于屏蔽负载电机产生的电磁干扰,避免该电磁干扰对EMI测试结果的影响。

其中,所述电磁屏蔽装置24包括屏蔽壳体,设置于屏蔽壳体一端的联轴器开口,经联轴器开口从屏蔽壳体内部延伸至屏蔽壳体外部的导电板,所述电磁屏蔽装置可以与固定座配合使用。

其中,所述被测电机22为用于新能源汽车驱动的电动机;

具体地,所述转动平台上设置有第一集线通道和第二集线通道,所述第一集线通道设置于传动平台的一侧,所述第二集线通道设置于传动平台的另一侧,所述第一集线通道用于通过连接被测电机的电源线缆,所述第二集线通道用于通过连接负载电机的电源线缆,自然地,转动平台内部还设有与外部电源连接的结构,该结构采用现有技术即可,由于不是本实用新型强调保护的重点,故而本实施例不作具体公开,而不能视为本实用新型对技术公开的不充分。

其中,所述负载电机23用于模拟新能源汽车运行过程中施加于被测电机上的负载。

具体地,所述信号发生器设置于第一固定平台上,应当理解的是,所述被测电机位于第二固定平台上,由于第二固定平台跟随传动平台作线性运动,又由于传动平台跟随转动平台作定轴转动,因而可以视为信号发生器能够从相对被测电机的不同位置接收电磁干扰信号。

具体地,所述信号发生器与所述信号放大器电性耦接,信号发生器产生的干扰信号通过信号放大器的放大,再通过环形天线实现对被测电机的电磁干扰。

所述便携式频谱分析仪与所述控制终端、信号发生器、被测电机、负载电机通信连接,控制端控制信号发生器的干扰信号的强度,所述便携式频谱分析仪根据需要求监控信号发生器、被测电机、负载电机的信号幅度和信号失真度。

具体地,所述吸波罩可以是能够屏蔽外界电磁波的柔性材料;

进一步地,所述吸波罩上设置有用于用户进出的门,所述门可以是以拉链开合或扣合开闭的简易门,以能够实现相应的功能为准。

籍此,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第一活动平台上设置信号发生器配合信号放大器和环形天线模拟外界信号源对被测电机的电磁干扰,通过在第二活动平台上设置被测电机与负载电机,在负载电机周边设置电磁屏蔽装置实现对被测电机产生的电磁干扰的准确测量。

尽管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揭示,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条件下,对以上各构件所做的变形、替换等均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