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水电表箱外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65432发布日期:2018-11-07 20:26阅读:482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水电表箱外壳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表箱,尤其是一种防水电表箱外壳。



背景技术:

对于各用电单位、企业和小区来说,保持电力的正常运转是十分必要的,由于电力供应是有成本的,通过电表箱的计数来统计用电量并收取费用是电力供应商的必然选择。电表箱在户外场合的应用十分普遍,在遇到下雨天或者洪涝灾害时,电表箱内部会出现进水而导致损坏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影响的电力供应商的正常供电。因此,只有设计出高防水性能的电表箱外壳,才是防止电表箱被水浸坏、保持电力正常供应的有效措施。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外形美观、安装方便、结构稳定及密封性好的防水电表箱外壳。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防水电表箱外壳,包括组装为一体的顶盖和底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包括顶盖主体,底盖包括一体成型的底盖上部和底盖下部,所述顶盖主体的下表面形成有环形分布的内外两层顶盖边,底盖上部两长侧边均设置有向内凹入的弧形凹槽并使底盖上部外边缘构成环形分布的顶部底盖边,顶部底盖边下方的弧形凹槽内设置有水平安装板且水平安装板上设置有底盖螺孔,各个水平安装板处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顶部底盖边嵌入设置在两层顶盖边之间,所述顶盖主体的上表面设置有若干个顶盖螺孔,所述顶盖螺孔和底盖螺孔一一对应并通过螺钉将顶盖主体和底盖上部安装为一体结构,所述底盖下部的内底面设置有若干个电表固定槽。

所述底盖四角处均向外设置有一个外壳安装板,外壳安装板上设置有安装螺孔。

所述顶盖主体的内外两层顶盖边之间设置有环形的密封条。

所述顶盖主体设置有外凸的矩形结构。

所述矩形结构两长侧边上形成有与底盖上弧形凹槽逐一对应的弧形凹入部。

所述底盖四角处各设置有一个支撑柱。

所述顶盖主体、底盖上部和底盖下部均为矩形结构。

所述顶盖螺孔和底盖螺孔均设置有六个。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弧形凹槽并在水平安装板上设置螺孔,不但加强支撑效果,使得整体不易变形、结构更稳定,还具有组装更方便、外形更美观的优点,同时也通过密封结构的设计,使得防水性能好,更安全可靠,因而为批量化生产和快速市场推广提供了便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底盖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顶盖的仰视图;

图中,1-顶盖,2-底盖,3-外顶盖边,4-内顶盖边,10-顶盖螺孔,11-顶盖主体,20-外壳安装板,21-支撑柱,22-底盖螺孔,23-底盖上部,24-底盖下部,25-电表固定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4所示,一种防水电表箱外壳,包括组装为一体的顶盖(1)和底盖(2),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1)包括顶盖主体(11),底盖(2)包括一体成型的底盖上部(23)和底盖下部(24),所述顶盖主体(11)的下表面形成有环形分布的外顶盖边(3)和内顶盖边(4),底盖上部(23)两长侧边均设置有向内凹入的弧形凹槽并使底盖上部(23)外边缘构成环形分布的顶部底盖边,顶部底盖边下方的弧形凹槽内设置有水平安装板且水平安装板上设置有底盖螺孔(22),各个水平安装板处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顶部底盖边嵌入设置在外顶盖边(3)和内顶盖边(4)之间,所述顶盖主体(11)的上表面设置有若干个顶盖螺孔(10),所述顶盖螺孔(10)和底盖螺孔(22)一一对应并通过螺钉将顶盖主体(11)和底盖上部(23)安装为一体结构,所述底盖下部(24)的内底面设置有若干个电表固定槽(2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顶盖主体(11)的外顶盖边(3)和内顶盖边(4)之间设置有环形的密封条,有效增强外壳的防水性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方案,所述底盖下部(24)设置有两个以上的接线孔及对接线孔进行封闭的密封盖,所述顶盖主体(11)的下表面对应设置有顶盖螺孔安装柱,所述底盖上部(23)的下表面对应设置有底盖螺孔安装柱,顶盖螺孔(10)、顶盖螺孔安装柱和底盖螺孔(22)、底盖螺孔安装柱一一对应设置,所述底盖螺孔安装柱向下延伸至弧形凹槽内并且不与弧形凹槽的内壁相接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方案,所述顶盖主体(11)、底盖上部(23)和底盖下部(24)均为矩形结构,外形更美观,顶盖螺孔(10)和底盖螺孔(22)均设置有六个,增强结构稳定性,所述底盖(2)四角处均向外设置有一个外壳安装板(20),外壳安装板(20)上设置有安装螺孔,所述底盖(2)四角处各设置有一个支撑柱(21),所述顶盖主体(11)设置有外凸的矩形结构,所述矩形结构两长侧边上形成有与底盖(2)上弧形凹槽逐一对应的弧形凹入部,有效增加对内部电表箱的容纳空间。

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最佳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