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间接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67614发布日期:2018-10-26 20:24阅读:224来源:国知局
一种间接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零件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焊接生产线上零件的种类以树脂件与金属件居多,若在生产线上要检测树枝零件,需要采用是光电感应器,若需要检测金属零件,则需要使用接近感应器。而根据零件大小及感应器的有效感应距离的区别,还需要选用不同尺寸及大小的光电感应器或接近感应器,要在同一台工装夹具上使用如此多类型的感应器,对生产及维护带来相当大的困难。

汽车制造领域中,不同零件的检测需要使用不同型号的感应器,根据传统感应器的固有性能,感应器只能在感应器检测面的一定距离内进行检测。而当零件的活动范围大于传统感应器检测范围时,就会引起感应器的错误输出,从而要频繁修改检测感应装置,造成检测感应装置复杂、检测成功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检测装置的缺陷,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间接检测装置,此间接检测装置简化了所需的感应器种类,协调了感应器与待测工件存在的矛盾问题,只使用一个型号的感应器就可以对多种类型及大小的工件进行检测。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间接检测装置,包括底座、检测体和感应体,检测体包括检知轴和检知弹簧,底座设置有工件接触平台,工件接触平台中设置检知轴安装孔,检知轴套设在检知弹簧上并安装在检知轴安装孔中;检知轴顶端可活动突出工件接触平台,感应体包括感应器,检知轴安装孔对应感应器部分设置感应器检测孔,感应器通过感应器检测孔感应检知轴的活动,从而判断待测工件的有无。

优选的,检知轴从上到下包括:

圆柱形台面:圆柱形台面设置在检知轴顶端,可活动突出工件接触平台台面,用于与待测工件接触;

第一圆柱体:第一圆柱体上面与圆柱形台面连接,第一圆柱体圆柱面设置有可供感应器识别的识别模块;

第二圆柱体:第二圆柱体同轴设置在第一圆柱体下面,第二圆柱体半径小于第一圆柱体,第二圆柱体与第一圆柱体的半径差大于感应器的有效感应距离,第二圆柱体在检知弹簧处于自由状态下正对感应器检测孔;

复位圆柱体:复位圆柱体套设在检知弹簧中,复位圆柱体半径小于检知弹簧半径,复位圆柱体上部设置复位凸台,复位凸台半径大于检知弹簧。

优选的,检知轴还包括第三圆柱体,第三圆柱体设置在复位圆柱体下面,第三圆柱体设置有卡槽,还包括卡簧,卡簧卡在卡槽中,用以稳定检知轴末端的状态,保护检知弹簧顺利外张,并且防止检知轴受到检知弹簧的反作用力而从检测体飞出。

优选的,感应体还包括感应器支架,感应器安装在感应器支架上。

优选的,感应器为电容感应器,则识别模块为金属导体,且电容感应器为接近感应器。

在无工件状态下,感应器所对的检知轴结构是第二圆柱体,因为二者距离大于感应器的有效感应距离,对外不发出信号;当待测工件接触圆柱形台面,即检测过程中检知轴接触到工件,则检知轴下移,感应器感应到的对应区域变为第一圆柱体,继而对外发出感应信号,从而知晓检测体内部发生了变化,即检知轴向下运动导致感应器感应到的结构区域改变,间接知晓了待测工件的有无。

优选的,第一圆柱体的高度大小即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间接检测装置的可感应范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检知轴初始为伸出状态,接触到零件后进行直线运动,装置中的感应器,得出检知轴运动与否,间接得出零件的有无。感应器镶嵌在感应器支架当中,在其可感应范围内感应检知轴的活动,并且由于感应器检测检知轴是一个很稳定的检测距离,被检测零件的上下精度波动时不影响感应器对检知轴的检测,从而克服了传统检测方式中,接近感应器检测精度浮动大的工件引起的信号错误输出及检测成功率低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通过检知轴和感应器的正确安装组成的间接检测装置,大小固定,并且可以选择在任何地方使用,只需要修改检知轴形状,即可在不同检测空间中检测零件的有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检知轴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底座结构示意图。

图中:1、检知轴;2、感应器;3、底座;4、检知弹簧;5、衬套;101、圆柱形台面;102、第一圆柱体;103、第二圆柱体;104、复位圆柱体;105、第三圆柱体;301、检知轴安装孔;302、感应器检测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提出的间接检测装置包括底座3、检测体和感应体,检测体包括检知轴1和检知弹簧4,底座3设置有工件接触平台,工件接触平台中设置检知轴安装孔301,检知轴1套设在检知弹簧4上并安装在检知轴安装孔301中;检知轴1顶端可活动突出工件接触平台,感应体包括感应器2,检知轴安装孔301对应感应器部分设置感应器检测孔302,感应器2通过感应器检测孔302感应检知轴1的活动,从而判断待测工件的有无;另外,衬套5用于密封装置并且防止装置磨损。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所采用的检知轴1从上到下包括:

圆柱形台面101:圆柱形台面101设置在检知轴1顶端,可活动突出工件接触平台台面,用于与待测工件接触;

第一圆柱体102:第一圆柱体102上面与圆柱形台面101连接,第一圆柱体102圆柱面设置有可供感应器2识别的识别模块,感应器2使用接近式电容感应器,识别模块为金属导体;

第二圆柱体103:第二圆柱体103同轴设置在第一圆柱体102下面,第二圆柱体103半径小于第一圆柱体102,第二圆柱体103与第一圆柱体102的半径差大于感应器2的有效感应距离,以使感应器2在第二圆柱体103对应范围内向外不发出信号,第二圆柱体103在检知弹簧4处于自由状态下正对感应器检测孔302;

复位圆柱体104:复位圆柱体104套设在检知弹簧4中,复位圆柱体104半径小于检知弹簧4半径,复位圆柱体104上部设置复位凸台,复位凸台半径大于检知弹簧4。

优选的,检知轴1还包括第三圆柱体105,第三圆柱体105设置在复位圆柱体104下面,位于检知轴1末端,第三圆柱体105设置有卡槽,还包括卡簧,卡簧卡在卡槽中,用以稳定检知轴1末端的状态,保护检知弹簧4顺利外张,并且防止检知轴1受到检知弹簧4的反作用力而从检测体飞出。

本实施例中,可采用的一种感应器为M8接近感应器,M8接近感应器的有效感应距离为0~2mm,即在感应器感应面2mm以内有信号源的话,感应器会输出信号,反之当信号源超过感应面2mm后感应器就不会输出感应信号,相应的,第一圆柱体102采用金属导体材料,并且半径设置为6mm,第二圆柱体103半径则设置为3.5mm,以使二者距离差大于2mm。在无工件状态下,M8接近感应器所对的结构是第二圆柱体103,因为二者距离大于M8接近感应器的有效感应距离,对外不发出信号;当待测工件进入圆柱形台面101,即检测过程中检知轴1接触到待测工件,则检知轴1下移,M8接近感应器感应到的对应区域变为第一圆柱体102,继而对外发出感应信号,便可以判断是否存在待测工件。

本实施例中,检知轴1的一种可采用的形状为螺柱状,另外,圆柱形台面101顶部型面可以根据待测零件形状不同进行对应的修改,第一圆柱体102的高度大小即为本实施例的可感应范围。

如图3所示,装置各部分是协调设计的,自由状态下,感应器检测孔302正对着第二圆柱体103,方便了初始时感应器2的安装调试;检知轴1通过检知轴安装孔301嵌入检测体中。

本实施例中,装置运作流程如下:待测工件与圆柱形台面101的顶部型面接触而使得检知轴1向下运动,装在感应器支架上的感应器2初始时正处于第二圆柱体103的范围内,因此对外不发出信号;检知轴1向下运动之后,第二圆柱体103下移,第一圆柱体102随之下移,进入感应器2所处范围内,使得感应器2发出感应信号,了解到检知轴1在进行运动,从而知晓此时存在待测工件;当待测工件离开后,复位圆柱体104中的检知弹簧4将检知轴1复位,随即使感应器2重新进入第二圆柱体103范围内,感应器2发出的信号消失,证明此时不存在待测工件;停止检测。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构建形成的间接检测装置,利用检知轴1接触到待测工件后进行直线运动,装置中的感应器2,通过感应到的结构变化得知检知轴1运动与否,间接了解待测工件的有无。而感应器2只对应检测检知轴1,通过检知轴1即可间接检测多种材料工件,解决了不同材料的检测需采用不同材料所对应感应器进行专项检测的问题。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