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主管线外循环取样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22622发布日期:2018-09-25 19:56阅读:111来源:国知局

一种主管线外循环取样器,属于取样系统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化工生产装置的生产过程中,经过催化反应等工艺流程的运行,会在化工生产的各个环节出现不同的介质,有的是常规的化工介质,有的是有毒有害的化工介质。这些化工介质有的要进入下一个环节的化工生产,有的作为成品进入储存系统。在化工产品的每一个生产的生产过程中,为了出产更多的高质量的合格产品,就要对每一个生产环节的化工产品的成分和介质的含量进行化验分析,以保证生产的化工产品达到一定的标准,这样就要在产品生产过程中需要控制化工介质成分的工艺过程环节管道进行取样分析,在化工生产装置的介质取样时,有的是使用管道连接截止阀直接取样的方式进行取样,有的是使用部分接头、管线、法兰、与钢瓶简单的组装的取样器把化工介质样品存放在取样瓶里面再到化验室进行化验分析,这样的取样方式操作麻烦,且无法保证取到的样品是新鲜的介质样本,进而无法保证取出的样品具有代表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取样时操作方便、能够保证取到的样品是新鲜介质的主管线外循环取样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主管线外循环取样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取样模块以及取样阀,取样模块的一侧设置有与取样阀输入端相连的取样模块连接部,取样模块内设置有输入通道和回流通道,输入通道的输出端和回流通道的输入端均设置在取样模块连接部端面上,取样模块连接部端面与取样阀的阀芯间隔设置;

输入通道的输入端连接有取样管,取样管的输入端设置在介质输送管道中部,且取样管的输入端的朝向与介质流动方向相反,回流通道的输出端连接有回流管,回流管的输出端设置在介质输送管的侧部。

优选的,所述的回流管的输出端由端部至中部逐渐向介质输送管内介质流动方向倾斜。

优选的,所述的取样模块连接部的端面为中部内凹的球形。

优选的,所述的输入通道的输入端与取样管之间设置有输入截止阀,回流通道的输出端与回流管之间设置有回流截止阀。

优选的,所述的输入截止阀包括设置在取样模块侧部的输入阀室以及输入阀芯,输入通道的输入端以及取样管的输出端均与输入阀室连通,输入阀芯与取样模块滑动连接,输入阀芯端部设置有输入通道封堵部。

优选的,所述的回流截止阀包括设置在取样模块侧部的回流阀室以及回流阀芯,回流通道的输出端以及回流管的输入端均与回流阀室连通,回流阀芯与取样模块滑动连接,回流阀芯端部设置有输入通道封堵部。

优选的,所述的取样阀为球阀。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1、本主管线外循环取样器的取样管输入端设置在介质输送管道中部,回流管的输出端设置在介质输送管道侧部,利用液体在管道内流动时,管道中心线的流速最大,管壁处的流速几乎为零的特点,使液体介质经由取样管进入到取样模块,然后再经回流管回流至介质输送管道,形成循环,从而保证取样时随时打开阀门取到的就是新鲜的介质样本,还能在极端冷的环境下使介质通过取样模块循环,且取出的样品具有代表性。

2、回流管的输出端为倾斜状,从而方便介质由回流管流出至介质输送管道内。

3、取样模块连接部的端面为中部内凹的球形,保证了与取样阀的阀芯之间形成用于使输入通道输出端和回流通道输入端连通的空腔,保证取样时随时打开阀门取到的就是新鲜的介质样本。

4、通过输入截止阀和回流截止阀能够使取样管和回流管关闭,方便在生产过程中更换取样球阀或者增加配置,只需关闭输入截止阀和回流截止阀即可进行下一步的工作,不影响生产装置的生产运行。

附图说明

图1为主管线外循环取样器的主视剖视示意图。

图2为吹扫模块与取样瓶的连接示意图。

图3为吹扫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取样瓶安装架的主视示意图。

图中:1、取样模块 101、取样模块连接部 102、输入通道 103、回流通道 104、回流阀室 105、输入阀室 106、法兰盘 2、取样管 3、回流管 4、输入安装板 5、输入压板 6、吹扫模块 601、管道连接部 602、取样通道 603、吹扫通道 604、阀门连接部 605、排空通道 7、输入阀芯 8、取样阀 9、回流压板 10、回流安装板 11、回流阀芯 12、密封件 1201、密封件连接部 1202、密封部 13、取样瓶 14、上保护罩 1401、抱紧部 15、下保护罩 16、压紧弹簧 17、底座 18、铰接轴。

具体实施方式

图1~4是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下面结合附图1~4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主管线外循环取样器,包括取样模块1以及取样阀8,取样模块1的一侧设置有与取样阀8输入端相连的取样模块连接部101,取样模块1内设置有输入通道102和回流通道103,输入通道102的输出端和回流通道103的输入端均设置在取样模块连接部101端面上,取样模块连接部101端面与取样阀8的阀芯间隔设置;输入通道102的输入端连接有取样管2,取样管2的输入端设置在介质输送管道中部,且取样管2的输入端的朝向与介质流动方向相反,回流通道103的输出端连接有回流管3,回流管3的输出端设置在介质输送管的侧部。本主管线外循环取样器的取样管2输入端设置在介质输送管道中部,回流管3的输出端设置在介质输送管道侧部,利用液体在管道内流动时,管道中心线的流速最大,管壁处的流速几乎为零的特点,使液体介质经由取样管2进入到取样模块1,然后再经回流管3回流至介质输送管道,形成循环,从而保证取样时随时打开阀门取到的就是新鲜的介质样本,还能在极端冷的环境下使介质通过取样模块循环,且取出的样品具有代表性。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然而熟悉本领域的人们应当了解,在这里结合附图给出的详细说明是为了更好的解释,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必然超出了有限的这些实施例,而对于一些等同替换方案或常见手段,本文不再做详细叙述,但仍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具体的:如图1所示:取样模块1为水平设置的圆柱状或方形杆状,在本实施例中,取样模块1为水平设置的圆柱状。取样模块1的右侧设置有取样模块连接部101,取样模块连接部101为水平设置的圆柱状,环绕取样模块连接部101的外壁设置有螺纹,取样模块连接部101伸入取样阀8的输入端并与取样阀8的输入端螺纹连接。环绕取样模块1的左端设置有法兰盘106。在本实施例中,取样阀8为球阀。取样阀8还可以为板阀。

输入通道102设置在回流通道103的下侧,输入通道102的右端为输出端,回流通道103的右端为输入端,输入通道102的输出端和回流通道103的输入端均设置在取样模块连接部101的端面上,取样模块连接部101的端面为中部内凹的球形。取样模块连接部101的端面与取样阀8的阀芯间隔设置,从而取样模块连接部101端面与阀芯之间形成使输入通道102的输出端和回流通道103的输入端相连通的空腔。介质由输入通道102流入,并经回流通道103流出,从而在使介质形成循环,保证打开取样阀8采集到的就是新鲜的样本,进而保证了样本具有代表性。

输入通道102的输入端设置有输入截止阀,回流通道103的输出端设置有回流截止阀,输入截止阀方便控制输入通道102的通断,回流截止阀方便控制回流通道103的通断,进而方便更换取样阀8或增加设备。在本实施例中,输入截止阀设置在取样模块1下侧,回流截止阀设置在取样模块1上侧。

输入取样阀包括设置在取样模块1下侧的输入阀室105以及输入阀芯7,输入阀室105为沿取样模块1径向设置的圆形盲孔,输入阀室105设置在取样模块1的下侧中部,输入通道102设置在输入阀室105的内侧,且输入通道102的输入端向靠近输入阀室105的方向弯折,使输入通道102的输入端与输入阀室105的内侧连通。输入阀室105的敞口侧通过输入安装板4,输入安装板4通过螺钉与取样模块1固定连接,并将输入阀室105的敞口侧封闭,输入阀芯7与输入阀室105同轴设置,输入阀芯7的内端伸入输入阀室105内,外端穿过输入安装板4并伸出,且输入阀芯7与输入安装板4滑动连接。输入阀芯7的直径大于输入通道102的直径,输入阀芯7的内端为中部外凸的球形,形成用于将输入通道102封闭的封堵部。

输入阀芯7的外端安装有输入压板5,输入压板5与输入阀芯7固定连接。流入输入通道102的液体介质推动输入阀芯7向外运动,从而将输入通道102打开,按压输入压板5可以使输入阀芯7将输入通道102封闭。输入压板5和输入安装板4之间的输入阀芯7上可以套设弹簧,从而使输入通道102维持打开状态。输入阀室105内的输入阀芯7上设置有限位螺母。

回流取样阀包括设置在取样模块1下侧的回流阀室104以及回流阀芯11,回流阀室104为沿取样模块1径向设置的圆形盲孔,回流阀室104设置在取样模块1上侧中部,回流通道103设置在回流阀室104的内侧,且回流通道103的输出端向靠近回流阀室104的方向弯折,使回流通道103的输入端与回流阀室104的内侧连通。回流阀室104的敞口侧通过回流安装板10,回流安装板10通过螺钉与取样模块1固定连接,并将回流阀室104的敞口侧封闭,回流阀芯11与回流阀室104同轴设置,回流阀芯11的内端伸入回流阀室104内,外端穿过回流安装板10并伸出,且回流阀芯11与回流安装板10滑动连接。回流阀芯11的直径大于回流通道103的直径,回流阀芯11的内端为中部外凸的球形,形成用于将回流通道103封闭的封堵部。

回流阀芯11的外端安装有回流压板9,回流压板9与回流阀芯11固定连接。流入回流通道103的液体介质推动回流阀芯11向外运动,从而将回流通道103打开,按压回流压板9可以使回流阀芯11将回流通道103封闭。回流压板9和回流安装板10之间的回流阀芯11上可以套设弹簧,从而使回流通道103维持打开状态。回流阀室103内的回流阀芯11上设置有限位螺母。

取样模块1的左侧下部设置有取样通道对接部,环绕取样通道对接部内壁设置有螺纹,取样通道对接部的右端与输入阀室105连通,取样管2的输入端伸入输入通道对接部内并与输入通道对接部相连。取样模块1的左侧上部设置有回流通道对接部,环绕回流通道对接部内壁设置有螺纹,回流通道对接部的右端与回流阀室104连通,回流管3的右端伸入回流通道对接部内并与回流通道对接部相连。

取样管2的左端为输入端,取样管2的输入端向下弯折,在安装在介质输送管上时,使取样管2的输入端设置在介质输送管的中部,且取样管2的输入端的朝向与介质输送管内介质的流向相反,从而能够使介质更好地进入到取样管2内。

回流管3的输出端设置在介质输送管的侧部,且回流管3的输出端为由左至右逐渐向上的倾斜状,从而使回流管3的输出端的流向与介质输送管内的介质流向相同,使回流管3内的介质更快速的流至介质输送管道内。

如图2~3所示:取样阀8的输出端依次连接有吹扫模块6、密封件12以及取样瓶13。吹扫模块6包括吹扫模块主体以及设置在吹扫模块主体上的取样通道602、吹扫通道603以及排空通道605。取样模块主体的上端设置有圆柱状的阀门连接部604,取样模块主体的下端设置有圆柱状的管道连接部601,环绕阀门连接部604的外壁以及环绕管道连接部601的外壁均设置有螺纹。

取样通道602的输入端设置在阀门连接部604的端面上,取样通道602的输出端设置在管道连接部601的端面上。吹扫通道603的对接端设置在吹扫模块主体的中部右侧,吹扫通道603的另一端设置在阀门连接部604的端面上。排空通道605的输入端设置在管道连接部601的端面上,排空通道605的输出端设置在吹扫模块主体的中部左侧。

阀门连接部604的上端面为中部内凹的球形,与阀门连接后能够在阀门的阀芯和阀门连接部604的端面之间形成将取样通道602和吹扫通道603连通的空腔。

吹扫通道603的对接端设置有直径大于中部的直径,从而在吹扫通道603的对接端形成吹扫通道对接部,环绕吹扫通道对接部内壁设置有螺纹,排空通道605的输出端的直径大于中部的直径,从而在排空通道605的输出端形成排空通道对接部,环绕排空通道对接部设置有螺纹,方便与管道的对接。

吹扫模块6的阀门连接部604与取样阀8的输出端螺纹连接,且吹扫模块6的阀门连接部604的端面与取样阀8的阀芯间隔设置,从而使取样通道602与吹扫通道603连通。

密封件12为聚四氟乙烯材质的圆筒,密封件12的上端内径大于端内径,在密封件12上端形成密封件连接部1201,密封件12的下端为由上至下外径之间减小的锥形的密封部1202,密封部1202下端的直径小于取样瓶13瓶口的直径,密封部1202上端的直径大于取样瓶13瓶口的直径,既能够保证与取样瓶13的瓶口密封效果好,又能够适应于不同口径的取样瓶13取样时的密封,防止取样时介质气体的外漏,有效的改善了取样气体对取样人员身体健康的影响和取样气体对环境空气的污染。

吹扫模块6的管道连接部601下端伸入密封件连接部1201内,并与密封件连接部1201密封连接,密封部1202的下部伸入取样瓶13的瓶口,从而能够与取样瓶13的瓶口密封连接。

如图4所示:取样瓶安装架包括上保护罩14、下保护罩15以及底座17,上保护罩14上端的直径小于下端的直径,且上保护罩14的中部为由上至下直径逐渐增大的弧形。上保护罩14下部的内径大于取样瓶13下部的外径,上保护罩14上部的内径大于取样瓶13上部的外径且小于取样瓶13下部的外径。下保护罩15为下端封闭的圆筒,下保护罩15的内径大于上保护罩14下部的外径,上保护罩14的下端伸入下保护罩15内并通过铰接轴18与下保护罩15转动连接。底座17包括中部的立柱以及立柱上下两侧的圆盘,下保护罩15的封闭端设置有安装孔,立柱的中部滑动设置在安装孔内,立柱上侧的圆盘与下保护罩15的封闭端之间设置有压紧弹簧16,从而能够使放置在立柱上侧的圆盘上的取样瓶13压紧密封件12。

上保护罩14的上端设置有抱紧部1401,抱紧部1401的直径等于或稍小于密封件12上部的外径,抱紧部1401的内壁间隔设置有多个环形槽。

该主管线外循环取样器的使用方法如下:首先转动上保护罩14,并将取样瓶13放置在立柱上侧的圆盘上,然后将上保护罩14与密封件12通过抱紧部1401卡紧。液体介质依次经过取样管2、输入通道102、回流通道103和回流管3形成循环。

当需要取样时,打开取样阀8,并将吹扫通道603的输入端和排空通道605的输出端封闭,液体介质经过吹扫模块6的取样通道602进入到取样瓶13内。

取样完成后,关闭取样阀8,通过吹扫通道对接部向吹扫通道603内通入氮气,氮气经过吹扫通道603进入到阀门连接部604与取样阀8阀芯之间的空腔内,然后再通过取样通道602进入到取样瓶13上部的空腔内,然后再通过排空通道605吹出,经过吸附罐吸附后排出,完成取样操作,避免取样瓶13内或管道内留有液体介质。

当需要更换取样阀8时,向内推动输入阀芯7和回流阀芯11,将输入通道102和回流通道103封闭,然后更换取样阀8,更换完毕后松开输入阀芯7和回流阀芯11即可。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