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下电源快速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72004发布日期:2018-12-07 22:01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车下电源快速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下电源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车下电源快速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车下电源装置包括DC600VA转三相AC380V抽屉式逆变电源、DC600V 转DC110V抽屉式蓄电池充电电源和DC110V转AC220V抽屉式单相逆变电源。车下电源装置主要为(25T/G)旅客列车空调、蓄电池、照明及插座等提供动力需求。

车下电源装置既是集供电客车(25T/G)最重要、最关键的设备,也是客车技术含量最高、检修难度最大的设备。但是现有的检测设备检修效率低,车下电源设备在运用中发生故障,只能简单地换件修理,根本不具备判断、甄别、处置、防范故障的能力,容易发生“坏掉一个几元钱的小电容、更换一块上万元的电路板”的问题,造成检修成本严重超支、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了车下电源快速检测装置,其能够快速检测车下电源且能够准确判断车下电源发生故障的元器件,一方面提高了检测效率,另一方面降低了车下电源的检测和维修成本。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车下电源快速检测装置,包括智能检测主板、触摸屏、电感负载、开关电源、64 芯连接器、箱体和可移动的柜体;所述开关电源的输入端与所述64芯连接器电连接,所述开关电源的输出端与所述智能检测主板电连接且向所述智能检测主板提供110V直流电压;所述智能检测主板与所述触摸屏电连接且向所述触摸屏提供24V直流电压,所述智能检测主板还与所述触摸屏信号连接;所述智能检测主板与所述64芯连接器电连接以为被检测的车下电源提供110V直流电压,所述智能检测主板还与所述64芯连接器信号连接以接收所述车下电源的传感器传输的信号;所述电感负载与所述64芯连接器电连接以为所述车下电源提供工作负载;所述箱体设于所述柜体的顶部,所述智能检测主板、所述触摸屏和所述电感负载均设于所述箱体内,所述开关电源和所述64芯连接器均设于所述柜体。

进一步地,所述箱体设置有第一内腔和与所述箱体铰接的箱盖;所述箱体还设置有固定于所述箱体底部的安装底板、固定于所述安装底板的支撑件和固定于所述支撑件的面板;所述智能检测主板和所述电感负载固定于所述安装底板且置于所述第一内腔;所述触摸屏固定于所述面板且置于所述第一内腔。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件为多个。

进一步地,所述柜体设置有第二内腔和与所述柜体铰接的柜门;所述柜体还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开关电源的上托板和用于放置连接线缆的中托板,所述上托板和所述中托板均置于所述第二内腔。

进一步地,所述柜体设置有用于所述上托板滑动的滑槽。

进一步地,所述滑槽内设置有用于限制所述上托板滑动的限位件。

进一步地,所述柜体的顶部设置有防滑垫,所述箱体设于所述防滑垫。

进一步地,所述防滑垫设置有圆柱状防滑凸起,所述防滑垫的材料为橡胶。

进一步地,所述柜体设置有滚轮,所述柜体的顶部设置有用于推动所述柜体移动的扶手。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车下电源快速检测装置主要是对车下电源的逆变器和充电器进行检测,考虑到DC600V客车发展快,车下电源装置更新换代速度也快,而且客车制造工厂多、车下电源生产厂家杂,造成DC600V客车车下电源的型号五花八门;其中DC600V客车车下电源设备生产厂家常见的就有南京华士、常牵、铁科研、武汉征远、株洲时代、北京鼎汉六家之多;由于该设备数量大、生产厂家多、接口信号不统一、故障率较高,所以本实用新型设置连接器便于将多个厂家生产的车下电源和本实用新型的车下电源快速检测装置的连接,也就是将不同厂家生产的车下电源的控制及给定信号、主回路直流电压传感器、主回路电流传感器、预充电电压传感器、输出电压传感器、输出电流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与连接器通过线缆信号连接,将上述传感器检测到的信号传递给检测板卡。检测板卡将按照车下电源运行时序启动运行,并采集各传感器信号进行分析,判断故障器件,同时,将故障器件信息传递给触摸屏,触摸屏将在该车下电源原理图画面中以图形的形式将故障器件闪烁报警出来,实现对车下电源故障元器件的精确检测,提高了检修效率,节约了检测和维修的成本,同时本实用新型的车下电源快速检测装置为被检测的车下电源提供110V的工作电压,有效的避免了检测电压过高对被测车下电源的二次损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柜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柜体的俯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箱体的俯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箱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智能检测主板,2-开关电源,3-电感负载,4-触摸屏,5-64芯连接器,6-车下电源,7-外部电源,8-柜体,80-滚轮,81-扶手,82-上托板, 83-中托板,84-柜门,85-限位件,86-防滑垫,9-箱体,90-把手,91-面板,92- 支撑件,93-安装底板,10-箱盖。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的技术用语参照本技术领域的习惯用语,如本说明书对部分用语有加以说明或定义,该部分用语的解释以本说明书的说明或定义为准。以下内容中,对于该领域常见的技术或原理,将不予赘述。

本案的实施例具有一或多个技术特征,然而此并不意味着实现本案者必须同时实施任一实施例中的所有技术特征,或仅能分开实施不同实施例中的一部或全部技术特征。换句话说,可选择性地实施任一实施例中部分或全部的技术特征,或者将这些实施例的技术特征任意组合。

如图1-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下电源快速检测装置,包括智能检测主板1、触摸屏4、电感负载3、开关电源2、64芯连接器5、箱体9和可移动的柜体8;所述开关电源2的输入端与所述64芯连接器5电连接,所述开关电源2的输出端与所述智能检测主板1电连接且向所述智能检测主板1提供110V直流电压;所述智能检测主板1与所述触摸屏4电连接且向所述触摸屏4提供24V直流电压,所述智能检测主板1还与所述触摸屏4信号连接;所述智能检测主板1与所述64芯连接器5电连接以为被检测的车下电源6提供 110V直流电压,所述智能检测主板1还与所述64芯连接器5信号连接以接收所述车下电源6的传感器传输的信号;所述电感负载3与所述64芯连接器5电连接以为所述车下电源6提供工作负载;所述箱体9设于所述柜体8的顶部,所述智能检测主板1、所述触摸屏4和所述电感负载3均设于所述箱体9内,所述开关电源2和所述64芯连接器5均设于所述柜体8。

本实用新型的车下电源6快速检测装置的工作过程如下:外部电源7与64 芯连接器5电连接,64芯连接器5与开关电源2的输入端电连接,实现通过外部电源7向开关电源2输入220V交流电,开关电源2将220V交流电转换为 110V直流电,并且开关电源2的输出端与智能检测主板1电连接且为智能检测主板1提供110V直流电;智能检测主板1的输出端与64芯连接器5,64芯连接器5与被检测的车下电源6电连接,智能检测主板1为被测的车下电源6提供110V直流电以使车下电源6正常工作;车下电源6的输出端与64芯连接电连接,64芯连接器5与电感负载3电连接,形成车下电源6的工作时的闭合电路,而电感负载3被模拟为车下电源6正常工作时的负载,车下电源6主要是逆变器或者充电机;车下电源6的上的传感器与64芯连接器5信号连接,64 芯连接器5与智能检测主板1信号连接,将车下电源6的传感器检测的信号传输给智能检测主板1,然后智能检测主板1进行处理;智能检测主板1与触摸屏4电连接且为触摸屏4提供24V直流电,使得触摸屏4能正常工作;智能检测主板1与触摸屏4信号连接,智能检测主板1将接收到的车下电源6的传感器的信号传输到触摸屏4上,并在触摸屏4上显示车下电源6的故障位置,同时操作员操控触摸屏4对智能检测主板1控制,以实现整个装置的检测车下电源6和控制。

所述箱体9设置有第一内腔和与所述箱体9铰接的箱盖10,箱体9上设置有把手90;所述箱体9还设置有固定于所述箱体9的底部的安装底板93、固定于所述安装底板93的支撑件92和固定于所述支撑件92的面板91,安装底板 93通过螺栓固定于箱体9的底部,支撑件92的一端通过螺栓固定于安装底板 93,支撑件92沿着箱体9的内壁分布且与箱体9的内壁设置有间隙,面板91 通过螺栓固定于支撑件92的另一端;所述智能检测主板1和所述电感负载3固定于所述安装底板93且置于所述第一内腔;所述触摸屏4固定于所述面板91 且置于所述第一内腔。

所述支撑件92为多个。

所述柜体8设置有第二内腔和与所述柜体8铰接的柜门84;所述柜体8还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开关电源2的上托板82和用于放置连接线缆的中托板83,连接线缆为64芯连接器5与车下电源6和外部电源7的连接线缆,所述上托板 82和所述中托板83均置于所述第二内腔。

所述柜体8设置有用于所述上托板82滑动的滑槽。方便取出和安装开关电源2。

所述滑槽内设置有用于限制所述上托板82滑动的限位件85。当将开关电源2安装于上托板82时,固定好限位件85,避免开关电源2随着上托板82滑动。

所述柜体8的顶部设置有防滑垫86,所述箱体9设于所述防滑垫86。将箱体9放置于防滑垫86上时,滑动柜体8时,避免箱体9滑落。

所述防滑垫86设置有圆柱状防滑凸起,所述防滑垫86的材料为橡胶。

所述柜体8设置有滚轮80,所述柜体8的顶部设置有用于推动所述柜体8 移动的扶手81。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