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半规管模型佩戴装置的调节固定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10739发布日期:2018-12-25 20:46阅读:314来源:国知局
一种半规管模型佩戴装置的调节固定座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半规管模型佩戴装置的调节固定座。



背景技术:

耳石症又称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是指头部迅速运动至某一特定头位时出现的短暂阵发性发作的眩晕和眼震。正常情况下耳石是附着于耳石膜上的,当一些致病因素导致耳石脱离,这些脱落的耳石就会在内耳内被称作为内淋巴的液体里游动,当人体头位变化时,这些半规管亦随之发生位置变化,沉伏的耳石就会随着液体的流动而运动,从而刺激半规管毛细胞,导致机体发生强烈性眩晕,时间一般较短,数秒至数分钟,可周期性加重或缓解。病程时间长短不一。半规管是维持姿势和平衡有关的内耳感受装置,包括椭圆囊、球囊和三个半规管。前庭器官都是膜质管道,和蜗管一样因构造曲折繁复,有膜迷路之称。而且管道中充满内淋巴,其外面的骨迷路和外淋巴起着保护作用。椭圆囊和球囊位于内耳前庭腔内。它们的前面为耳蜗,后面半规管为三条半规管。两囊之间有短管相通,半规管与耳蜗又分别与两囊相连通,所以膜迷路各部分之间的内淋巴是相通的,膜半规管也有相应膨大的膜壶腹。膜壶腹壁上有壶腹嵴,亦为位觉感受器,能感受头部旋转运动的刺激。现有模型都是连接现有技术中通过制作半规管模型来作为耳石症复位法治疗的辅助器具,治疗辅助器具在使用过程中能够在体位转动中指引耳石转动复位。

现有技术中的治疗辅助工具在佩戴在头部上时,其半规管模型直接安装在佩戴件上,通过调节佩戴件的位置来调整半规管模型的方位,在调整时不方便操作,同时其调整精准度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半规管模型佩戴装置的调节固定座,方便调整其水平方向,使得半规管模型的空间方向与体内的半规管高度一致。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半规管模型佩戴装置的调节固定座,包括模型安装座和连接座,模型安装座用于安装半规管模型,连接座一端与其垂直设置有第一安装板,该第一安装板用于与佩戴组件连接,连接座远离第一安装板一端铰接有连接板,连接座与连接板之间设置有连接轴,该连接座与连接板通过连接轴铰接,连接板的另一端与模型安装座转动连接,模型安装座上设置有用于卡接半规管模型的安装槽,该安装槽一端侧壁设置有第一紧固件,该第一紧固件用于固定半规管模型,模型安装座上设置有水平仪。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水平仪为水准泡。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模型安装座在安装槽的另一端侧壁设置有第二安装孔,连接板上设置有与第二安装孔匹配的第一安装孔,连接板上设置有与连接轴相互垂直的旋钮,该旋钮包括支撑轴和把手,支撑轴穿过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该支撑轴设置有外螺纹,第一安装孔设置有内螺纹,第二安装孔包括固定部和调节部,第二安装孔的固定部内壁设置有内螺纹,第二安装孔的调节部内壁为光滑内壁,在支撑轴位于调节部时模型安装座与连接板相互转动连接,在支撑轴位于固定部时模型安装座与连接板相互固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连接座背向第一安装板一侧设置有第一转动座,连接板上设置有第二转动座,第一转动座与第二转动座均设置有插孔,第一转动座设置有插槽,第二转动座为与插槽匹配的插板,当插板与插槽相互插接时设置在上端的插孔对齐,连接轴穿插插孔铰接第一转动座与第二转动座,连接轴一端设置有用于定位连接轴的限位套,该连接轴另一端设置有第二紧固件,该第二紧固件用于夹紧第一转动座和第二转动座,限制第一转动座和第二转动座相互转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第一安装板包括有安装面,该安装面为向连接座方向凹陷的弧形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第一安装板上设置有条形孔,条形孔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条形孔分别设置有第一安装板两端,两个条形孔供佩戴在头部的佩戴件穿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将固定座设置为前后转动方向上和水平转动方向上可以调整的结构,固定座在空间位置上实现多角度调节,安装半规管模型的模型安装座与固定连接佩戴组件的连接座分别与连接板垂直方向上铰接,连接座与连接板在前后方向上转动,模型安装座与连接板在水平方向上转动,并通过在模型安装座上设置有水平仪,使得模型安装座在调整方向时起到指示校准作用,使得模型安装座能够更加精准的调整到准确位置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连接板与模型安装座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转动座与第二转动座连接处的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1、模型安装座;2、连接座;3、第一安装板;4、连接板;5、连接轴;6、安装槽;7、第一紧固件;8、水平仪;9、第二安装孔;10、第一安装孔;11、旋钮;12、支撑轴;13、把手;14、固定部;15、调节部;16、第一转动座;17、第二转动座;18、插孔;19、插槽;20、插板;21、条形孔;22、限位套;23、第二紧固件;24、安装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所给出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述。

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半规管模型佩戴装置的调节固定座,包括模型安装座1和连接座2,模型安装座1和连接座2的材质优先为轻质塑料,模型安装座1用于安装半规管模型,模型安装座1夹持半规管模型,连接座2一端与其垂直设置有第一安装板3,该第一安装板3用于与佩戴组件连接,连接座2远离第一安装板3一端铰接有连接板4,连接座2与连接板4之间设置有连接轴5,该连接座2与连接板4通过连接轴5铰接,连接板4的另一端与模型安装座l转动连接,模型安装座1上设置有用于卡接半规管模型的安装槽6,该安装槽6一端侧壁设置有第一紧固件7,该第一紧固件7优选为螺栓,该第一紧固件7用于固定半规管模型,模型安装座1上设置有水平仪8。

通过将固定座设置为前后转动方向上和水平转动方向上可以调整的结构,固定座在空间位置上实现多角度调节,安装半规管模型的模型安装座1与固定连接佩戴组件的连接座2分别与连接板4垂直方向上铰接,连接座2与连接板4在前后方向上转动,模型安装座1与连接板4在水平方向上转动,并通过在模型安装座1上设置有水平仪8,使得模型安装座1在调整方向时起到指示校准作用,使得模型安装座1能够更加精准的调整到准确位置上。

在使用时将第一安装板3安装到佩戴组件上,在调整到正确位置时,将半规管模型卡接在安装槽6内,再通过旋紧紧固件将半规管模型固定在安装槽6内,固定在安装槽6内的半规管模型具有方向指示底座,其底座设置有指示平面和指示侧面,其指示平面与眼眶底面平面平行和其指示侧面与人体矢状面平行时,半规管模型位置调整到与人体内部的半规管空间位置高度接近,通过调整连接板4与连接座2的角度和连接板4与模型安装座1的角度,使得半规管模型指示平面与眼眶底面平面平行和其指示侧面与人体矢状面平行。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水平仪8为水准泡。

水准泡的结构较小,并且成本较低,能够与调节固定座的整体结构相互匹配,使得调节固定座整体重量更加轻便。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模型安装座l在安装槽6的另一端侧壁设置有第二安装孔9,连接板4上设置有与第二安装孔9匹配的第一安装孔10,连接板4上设置有与连接轴5相互垂直的旋钮11,该旋钮11包括支撑轴12和把手13,支撑轴12穿过第一安装孔10和第二安装孔9,该支撑轴12设置有外螺纹,第一安装孔10设置有内螺纹,第二安装孔9包括固定部14和调节部15,第二安装孔9的固定部14内壁设置有内螺纹,第二安装孔9的调节部15内壁为光滑内壁,在支撑轴12位于调节部15时模型安装座1与连接板4相互转动连接,在支撑轴12位于固定部14时模型安装座1与连接板4相互固定。

通过旋钮1l锁定模型安装座1与连接板4,在调整时旋钮11的支撑轴12旋出至第二安装孔9的调节部15,支撑轴12与调节部15间隙配合,模型安装座1与连接板4相互可以转动,在模型安装座1调整到其侧面与矢状面吻合时,旋紧支撑轴12使其与第二安装孔9的固定部14螺纹固定连接。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连接座2背向第一安装板3一侧设置有第一转动座16,连接板4上设置有第二转动座17,第一转动座16与第二转动座17均设置有插孔18,第一转动座16设置有插槽19,第二转动座17为与插槽19匹配的插板20,当插板20与插槽19相互插接时设置在上端的插孔18对齐,连接轴5穿插插孔18铰接第一转动座16与第二转动座17,连接轴21一端设置有用于定位连接轴21的限位套22,该连接轴21另一端设置有第二紧固件23,该第二紧固件23用于夹紧第一转动座16和第二转动座17,限制第一转动座16和第二转动座17相互转动。

通过将第一转动座16与第二转动座17设置为相互插接,第一转动座16与第二转动座17之间的摩擦力增加,使得第一转动座16与第二转动座17之间存在一定的摩擦力,方便下幅度调节,在调整定位后可以将第二紧固件23旋拧至第二转动座17与第一转动座16相互夹紧,使其固定定位。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一安装板3包括有安装面24,该安装面24为向连接座2方向凹陷的弧形面。

通过将安装面24设置为弧形面,使得调整固定座佩戴在头部时,能够与佩戴部位相互吻合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一安装板3上设置有条形孔21,条形孔2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条形孔21分别设置有第一安装板3两端,两个条形孔21供佩戴在头部的佩戴件穿过。

将与其配合佩戴件设置为片状结构,可以选择为塑料片或者弹性带,佩戴件穿过从一个条形孔21穿进,从另一个条形孔21穿出,其安装方式简单,方便拆卸。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