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控制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11838发布日期:2018-10-19 21:34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一种控制电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通信和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控制电路。



背景技术:

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个用于血糖试纸测试的电路100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的方框图,该电路100包括微控制单元(Micro Control Unit,MCU)102、接口/插座模块104、功能模块106。血糖试纸插入接口/插座104后,电路会检测到插入检测信号为有效信号,微控制单元102的其中一个IO端口In接收该有效的插入检测信号。微控制单元102的另一个IO端口Out输出使能信号给功能模块106以使能相应的功能模块106进行运作。此外,功能模块106被使能后,其分析结果或操作结果会通过相应的第一数据端口与微控制单元102之间进行数据通信。功能模块106与接口/插座模块104之间通过第二数据端口也存在类似的数据通信。

在血糖测试范例中,当插入血糖试纸后,电路中的微控制单元102通过检测到插入检测信号有效,判断有试纸插入,便打开给血糖功能模块106供电的使能开关,即通过Out端口输出有效的使能信号给功能模块106以激活功能模块106的相应功能。在此例中,血糖功能模块被供电后,开始工作并分析血糖试纸,分析完成后会将分析结果通过第一数据端口以数据通信的方式发送至微控制单元102。在此方案中,插入检测信号和使能信号两者各占用了微控制单元102的一个输入输出端口,因而占用了较多微控制单元IO端口资源。此外,血糖电路是一个实例,图1的电路还可以用在其他的控制电路中以控制不同的电路模块。

因此,在微控制单元的控制电路中,有需要提供一种节省输入输出端口资源的控制电路,以避免不必要地占用过多的端口资源。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控制电路,以解决上述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控制电路,包括接口/插座模块、微控制单元和功能模块。接口/插座模块,当检测到有信号插入时,输出有效的输入检测信号。微控制单元,连接于所述接口/插座模块,所述微控制单元的输入/输出端口被默认设置为输入模式,以接收所述输入检测信号,当检测到所述输入检测信号为有效信号时,所述输入/输出端口被设置为输出模式,以输出有效的使能信号;以及功能模块,连接于所述微控制单元,接收所述有效的使能信号以激活电路的相应功能,其中当退出所述功能时,所述输入/输出端口被重新设置为所述输入模式。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控制电路,使用同一个输入输出端口便可以同时实现识别及检测插入检测信号以及使能功能模块电路的功能,因而节约了一个输入输出端口资源。

进一步地,所述插入检测信号默认为低电平,当检测到有信号插入时,所述有效的插入检测信号为高电平;以及所述功能模块被设置为需要高电平有效来使能。

进一步地,所述微控制单元检测到所述接口/插座模块输出的高电平后,将所述输入/输出端口设置为输出模式并输出高电平的所述使能信号,以使能所述功能模块。

进一步地,所述插入检测信号默认为高电平,当检测到有信号插入时,所述有效的插入检测信号为低电平;以及所述功能模块被设置为需要低电平有效来使能。

进一步地,所述微控制单元检测到所述接口/插座模块输出的低电平后,将所述输入/输出端口设置为输出模式并输出低电平的所述使能信号,以使能所述功能模块。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电路还包括:反相电路,连接于所述接口/插座模块和所述微控制单元之间,用于接收所述插入检测信号并将其反相后输出至所述微控制单元。

进一步地,所述插入检测信号默认为低电平,当检测到有信号插入时,所述有效的插入检测信号为高电平;所述反相电路将所述高电平反转为低电平并输出至所述微控制单元,以及所述功能模块被设置为需要低电平有效来使能。

进一步地,所述微控制单元检测到所述反相电路输出的低电平后,将所述输入/输出端口设置为输出模式并输出低电平的所述使能信号,以使能所述功能模块。

进一步地,所述插入检测信号默认为高电平,当检测到有信号插入时,所述有效的插入检测信号为低电平;所述反相电路将所述低电平反转为高电平并输出至所述微控制单元,以及所述功能模块被设置为需要高电平有效来使能。

进一步地,所述微控制单元检测到所述反相电路输出的高电平后,将所述输入/输出端口设置为输出模式并输出高电平的所述使能信号,以使能所述功能模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传统的可用于血糖测试电路的控制电路的方框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控制电路的方框图。

图3A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控制电路的方框图。

图3B为微控制单元的同一IO端口In/Out在输入模式和输出模式下相应的信号的示意图。

图4A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控制电路的方框图。

图4B为微控制单元的同一IO端口In/Out在输入模式和输出模式下相应的信号的示意图。

图5A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控制电路的方框图。

图5B为反相器电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

图6A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控制电路的方框图。

图6B为反相器电路的另一个具体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实用新型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占用较少端口资源的控制电路。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控制电路,使用同一个输入输出端口便可以同时实现识别及检测插入检测信号以及使能功能模块电路的功能,因而节约了一个输入输出端口资源。

为清楚描述电路,以下各实施例中与图1相同的电路或模块均用相同的标号表示。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控制电路200的方框图。控制电路200包含微控制单元(图中示为MCU)102、接口/插座模块104、功能模块106。当接口/插座模块104检测到有信号插入时,输出有效的输入检测信号。微控制单元102的插入检测信号IO端口In/Out默认设置为输入模式,当微控制单元102检测到接口/插座模块104输出有效的插入检测信号后,微控制单元102接着将接收插入检测信号的同一IO端口In/Out切换设置为输出模式,以输出有效的使能信号给功能模块106。功能模块106连接于微控制单元102,接收有效的使能信号以激活电路的相应功能,同时系统切入到相应功能的操作界面。当退出所述功能时,所述输入/输出端口In/Out被重新设置为输入模式。通过在不同的操作阶段将同一个IO端口In/Out分配给不同的信号使用,实现了节约输入输出端口资源的目的。

图3A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控制电路300的方框图。控制电路300包含微控制单元(图中示为MCU)102、接口/插座模块104、功能模块106。接口/插座模块104输出的插入检测信号默认设置为低电平,当检测到有效的插入信号(例如,有血糖试纸插入)后,插入检测信号便输出高电平。另外,功能模块106被设置为需要高电平有效来使能,当插入检测信号置为高电平时,功能模块106会被使能。

在图3A中,微控制单元102的插入检测信号IO端口In/Out默认设置为输入模式,微控制单元102检测到高电平后,将插入检测IO端口In/Out切换设置为输出模式并输出高电平信号给功能模块106以使能功能模块106,接着系统切入相应功能的操作界面。当用户退出该功能时,微控制单元102将插入检测信号IO端口In/Out重新设为输入模式,此时如果拔掉接头(或拔掉插入信号),插入检测信号恢复为默认的低电平,功能模块106关闭。

图3B为微控制单元102的同一IO端口In/Out在输入模式和输出模式下相应的信号的示意图。当在输入模式检测到插入检测信号为高电平时,IO端口In/Out端口切换至输出模式并通过此端口输出高电平的使能信号EN。

图4A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控制电路400的方框图。控制电路400包含微控制单元(图中示为MCU)102、接口/插座模块104、功能模块106。接口/插座模块104输出的插入检测信号默认设置为高电平,当检测到有效的插入信号(例如,有血糖试纸插入)后,插入检测信号便输出低电平。另外,功能模块106被设置为需要低电平有效来使能,当插入检测信号置为低电平时,功能模块106会被使能。

在图4A中,微控制单元102的插入检测信号IO端口In/Out默认设置为输入模式,微控制单元102检测到低电平后,将插入检测IO端口In/Out切换设置为输出模式并输出低电平信号给功能模块106以使能功能模块106,接着系统切入相应功能的操作界面。当用户退出该功能时,微控制单元102将插入检测IO端口In/Out重新设为输入模式,此时如果拔掉接头(或拔掉插入信号),插入检测信号恢复为默认的高电平,功能模块106关闭。

图4B为微控制单元102的同一IO端口In/Out在输入模式和输出模式下相应的信号的示意图。当在输入模式检测到插入检测信号为低电平时,IO端口In/Out端口切换至输出模式并通过此端口输出低电平的使能信号EN。

图5A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控制电路400的方框图。控制电路400包含微控制单元(图中示为MCU)102、接口/插座模块104、功能模块106和反相电路408。接口/插座模块104输出的插入检测信号默认设置为低电平,当检测到有效的插入信号后,插入检测信号便输出高电平。另外,功能模块106被设置为需要低电平有效来使能,当插入检测信号置为高电平时,功能模块106会被使能。接口/插座模块104的插入检测信号经过反相电路408,再输入至微控制单元102的插入检测信号IO端口In/Out以切换端口In/Out的工作模式,当切换至输出模式时,通过此端口输出使能信号给功能模块106的使能端口以激活该功能模块。

微控制单元102的插入检测信号IO端口In/Out默认设置为输入模式,当接口/插座模块104的插入检测信号置为高电平时,经过反相电路408便输出低电平信号。微控制单元102检测到低电平后,将插入检测IO端口In/Out设置为输出模式并输出低电平,因而功能模块106被使能,接着系统切入相应功能的操作界面,当用户退出该功能时,控制单元102将插入检测信号IO端口In/Out重新设为输入模式,此时如果拔掉插入信号,插入检测信号恢复为默认的低电平,功能模块106关闭。

图5B可以是反相器电路408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三极管Q1可以是NPN三极管,也可以是NMOS三极管。当三极管Q1的基极的插入检测信号为高电平时,在三极管Q1的集电极输出低电平的使能信号EN,IO端口In/Out切换至输出模式,并通过同一In/Out端口输出低电平的使能信号EN给功能模块106。

图6A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控制电路500的方框图。控制电路500包含微控制单元(图中示为MCU)102、接口/插座模块104、功能模块106和反相电路408。接口/插座模块104输出的插入检测信号默认设置为高电平,当检测到有效的插入信号后,插入检测信号便输出低电平。另外,功能模块106被设置为需要高电平有效来使能,当插入检测信号置为低电平时,功能模块106会被使能。接口/插座模块104的插入检测信号经过反相电路408,再输入至微控制单元102的插入检测信号IO端口In/Out以切换端口In/Out的工作模式,当切换至输出模式时,通过此端口输出使能信号给功能模块106的使能端口以激活该功能模块。

微控制单元102的插入检测信号IO端口In/Out默认设置为输入模式,当接口/插座模块104的插入检测信号置为低电平时,经过反相电路408便输出高电平信号。微控制单元102检测到高电平后,将插入检测IO端口In/Out设置为输出模式并输出高电平,因而功能模块106被使能,接着系统切入相应功能的操作界面,当用户退出该功能时,控制单元102将插入检测信号IO端口In/Out重新设为输入模式,此时如果拔掉插入信号,插入检测信号恢复为默认的高电平,功能模块106关闭。

图6B可以是反相器电路408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三极管Q1可以是PNP三极管,也可以是PMOS管。当三极管Q1的基极的插入检测信号为低电平时,在三极管Q1的集电极输出高电平的使能信号EN,IO端口In/Out切换至输出模式,并通过同一In/Out端口输出高电平的使能信号EN给功能模块106。

根据本实施例的上述实施例,可以实现在不同阶段共用同一输入输出端口In/Out,以节省端口资源。

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各部分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或它们的组合来实现。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可以用存储在存储器中且由合适的指令执行系统执行的软件或固件来实现。例如,如果用硬件来实现,和在另一实施方式中一样,可用本领域公知的下列技术中的任一项或他们的组合来实现:具有用于对数据信号实现逻辑功能的逻辑门电路的离散逻辑电路,具有合适的组合逻辑门电路的专用集成电路,可编程门阵列(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