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干化学试纸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69936发布日期:2018-12-07 21:52阅读:2276来源:国知局
一种干化学试纸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化学检测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能够有效的提高各层膜材在底板(胶板)上的牢固性的干化学试纸条。



背景技术:

光化学分析技术发展至今已有百年以上,其中包含干化学分析法,通常称为干化学试纸条检测法,具有操作简单、高效、直观和费用低廉等优点,在快速临床诊断中的应用发展迅速。

现有技术中干化学试纸条,多数采用双面胶、热熔胶等粘合材料将各层膜材固定在一起,但其工艺难以保证膜材粘合牢固性,以及难以多层膜复合粘接等问题,进而影响最终的检测结果准确度和精密度。因此,如何提高各层膜材层叠后的牢固性,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有效的提高各层膜材在底板(胶板)上的牢固性的干化学试纸条,该干化学试纸条通过将各层膜材贴合在底板(胶板)上,以实现对各层膜材的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的:

一种干化学试纸条,包括底板、底部层膜材、中间层膜材和顶部层膜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板上设有多个粘贴胶面,粘贴胶面沿底板的长度方向分布;所述的底部层膜材分别直接粘贴在对应的粘贴胶面上,所述的中间层膜材的端部粘贴在对应的粘贴胶面上且中间层膜材的其余部分覆盖在底部层膜材上;所述的顶部层膜材覆盖在中间层膜材上且顶部层膜材的两端分别粘贴在对应的粘贴胶面上。

所述底部层膜材的数量为四片;一片中间层膜材的端部粘贴在对应的粘贴胶面上且该中间层膜材的其余部分覆盖在三片底部层膜材上,另一片中间层膜材的端部粘贴在对应的粘贴胶面上且该中间层膜材的其余部分覆盖在剩余的一片底部层膜材上。

覆盖三片底部层膜材的中间层膜材的覆盖端与覆盖一片底部层膜材的中间层膜材的粘贴端相邻。

所述顶部层膜材的一个粘贴端与一片中间层膜材的粘贴端相邻,且顶部层膜材的另一个粘贴端与另一片中间层膜材的覆盖端相邻。

所述的底板上分别设有检测通孔和裁切通孔;所述的检测通孔分别设置在底板上底部层膜材所对应的位置处且检测通孔的数量与底部层膜材的数量相同。

所述的裁切通孔设置在底板的其中一个粘贴端处。

所述的检测通孔和裁切通孔为圆孔时,检测通孔的直径φ3.5±0.5mm,裁切通孔的直径φ2±0.5mm。

所述的检测通孔和裁切通孔为矩形孔时,检测通孔的规格为3±0.5mmX3±0.5mm,裁切通孔的规格为2±0.5mmX1.5±0.5mm。

所述的底板的厚度为0.3±0.1mm。

从底板的宽度方向上,粘贴胶面能够覆盖其所在位置处的底板。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底板上设置对应不同层膜材的粘贴胶面,并依次按不同粘贴胶面将不同层膜材贴合在底板上,以实现对各层膜材的固定,进而实现对全部层膜材的固定,能够避免该干化学试纸条使用过程中各层膜材固定不稳的问题,显著提高各层膜材的牢固性,进而有效的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且该干化学试纸条的制作过程简单、成本低廉。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干化学试纸条一个实施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干化学试纸条一个实施例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其中:1—底板;2—底部层膜材;3—中间层膜材;4—顶部层膜材;5—检测通孔;6—裁切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2所示:一种干化学试纸条,包括底板1、底部层膜材2、中间层膜材3和顶部层膜材4,在厚度为0.3±0.1mm的底板1上设有多个粘贴胶面,粘贴胶面沿底板1的长度方向分布,且从底板1的宽度方向上,粘贴胶面能够覆盖其所在位置处的底板1;其中底部层膜材2分别直接粘贴在对应的粘贴胶面上,中间层膜材3的端部粘贴在对应的粘贴胶面上且中间层膜材3的其余部分覆盖在底部层膜材2上;顶部层膜材4覆盖在中间层膜材3上且顶部层膜材4的两端分别粘贴在对应的粘贴胶面上。

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一般底部层膜材2的数量为四片;一片中间层膜材3的端部粘贴在对应的粘贴胶面上且该中间层膜材3的其余部分覆盖在三片底部层膜材2上,另一片中间层膜材3的端部粘贴在对应的粘贴胶面上且该中间层膜材3的其余部分覆盖在剩余的一片底部层膜材2上;覆盖三片底部层膜材2的中间层膜材3的覆盖端与覆盖一片底部层膜材2的中间层膜材3的粘贴端相邻;另外顶部层膜材4的一个粘贴端与一片中间层膜材3的粘贴端相邻,且顶部层膜材4的另一个粘贴端与另一片中间层膜材3的覆盖端相邻。

同时在底板1上分别设有检测通孔5和裁切通孔6;检测通孔5分别设置在底板1上底部层膜材2所对应的位置处且检测通孔5的数量与底部层膜材2的数量相同;同时裁切通孔6设置在底板1的其中一个粘贴端处。当检测通孔5和裁切通孔6为圆孔时,检测通孔5的直径φ3.5±0.5mm,裁切通孔6的直径φ2±0.5mm;当检测通孔5和裁切通孔6为矩形孔时,检测通孔5的规格为3±0.5mmX3±0.5mm,裁切通孔6的规格为2±0.5mmX1.5±0.5mm。且检测通孔5和裁切通孔6的形状并不局限于圆孔和矩形孔。

实施例一

如图1-2所示,在底板1上分别设有四个检测通孔5和一个裁切通孔6以及八个粘贴胶面,首先将四片底部层膜材2分别直接粘贴在对应的粘贴胶面上;然后将一片中间层膜材3的端部粘贴在对应的粘贴胶面上且该中间层膜材3的其余部分覆盖在三片底部层膜材2上;接着继续将另一片中间层膜材3的端部粘贴在对应的粘贴胶面上且该中间层膜材3的其余部分覆盖在剩余的一片底部层膜材2上;最后将一片顶部层膜材4覆盖在中间层膜材3上且顶部层膜材4的两端分别粘贴在对应的粘贴胶面上。在该实施例中,覆盖三片底部层膜材2的中间层膜材3的覆盖端与覆盖一片底部层膜材2的中间层膜材3的粘贴端相邻;另外顶部层膜材4的一个粘贴端与一片中间层膜材3的粘贴端相邻,且顶部层膜材4的另一个粘贴端与另一片中间层膜材3的覆盖端相邻。通过上述步骤即实现对各层膜材的固定目的,完成了该干化学试纸条的制备过程。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底板1上设置对应不同层膜材的粘贴胶面,并依次按不同粘贴胶面将不同层膜材贴合在底板1上,以实现对各层膜材的固定,进而实现对全部层膜材的固定,能够避免该干化学试纸条使用过程中各层膜材固定不稳的问题,显著提高各层膜材的牢固性,进而有效的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且该干化学试纸条的制作过程简单、成本低廉。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干化学试纸条进行了详细介绍,且应用了具有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上实施例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干化学试纸条结构、制作方法的核心思路;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即凡是按照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思想,在技术方案基础上所做的任何改动,均落入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未涉及的技术均可通过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