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测量型红外线体温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90486发布日期:2019-01-04 23:25阅读:420来源:国知局
一种测量型红外线体温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体温计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测量型红外线体温计。



背景技术:

红外线体温计主要分为接触式红外线体温计与非接触式红外线体温计。

非接触式红外线体温计最常见的是额温枪,可远蹁实现对人体温度的测量。只需将探头对准额头,按下测量钮,仅有几秒钟就可得到测量数据,非常适合急重病患者、老人、婴幼儿等使用。

但在使用初期,使用者由于不太熟悉这种操作方式,可能会因为测试距离把握不准、所对的位置不对而得到几个不同的测量数据。

使用时,需要通过多个按键控制红外线体温计开机或开始测量,操作较为繁琐,给使用带来不便。

因此,有必要针对现有的非接触式红外线体温计的缺陷,对所述非接触式红外线体温计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测量型红外线体温计。

本实用新型的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案是:一种测量型红外线体温计,包括外壳及设于外壳内部的温度传感器、电路板、处理器、显示装置及电源组件,所述处理器位于电路板上,所述外壳上还固定设置开关按钮,所述开关按钮电性连接于控制电源组件,其创新点在于:所述外壳内部前端还固定设置红外线发送管和红外线接收管,所述红外线接收管与处理器电性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电性连接于处理器,所述显示装置设于外壳上并电性连接于处理器,所述电源组件设于外壳内并电性连接于所述处理器,所述外壳的顶部还固定设置物理测距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物理测距装置包括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上横向固定设置伸缩推杆,所述伸缩推杆的内杆前端固定设置贴合橡胶片,所述内杆上固定设置拨杆和刻度。

进一步的,所述贴合橡胶片与外壳前端处于同一竖直线上。

进一步的,所述显示装置为液晶显示屏。

进一步的,所述电源组件为干电池或者蓄电池。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采用红外线发送管、红外线接收管和处理器之间的配合,减少了红外线体温计上人员操作开关,智能化测量,使用方便,操作更简单;本实用新型操作人员只需单手操作,对准测温部位,不会因为测温距离的远近而产生量测不准的问题,更不会因为操作人员启动量测开关而摇摆机器造成偏离测温部位造成测温不准,同时采用物理测距装置作为备用方案,提高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使用物理测距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壳体、2温度传感器、3电路板、4处理器、5显示装置、6电源组件、7开关按钮、8红外线发送管、9红外线接收管、10物理测距装置、101固定支架、102伸缩推杆、103贴合橡胶片、104拨杆、105刻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看图1-2,一种测量型红外线体温计,包括外壳1及设于外壳1内部的温度传感器2、电路板3、处理器4、显示装置5及电源组件6,处理器4位于电路板3上,外壳1上还固定设置开关按钮7,开关按钮7电性连接于控制电源组件6,外壳1内部前端还固定设置红外线发送管8和红外线接收管9,红外线接收管9与处理器4电性连接,温度传感器2电性连接于处理器4,显示装置5设于外壳1上并电性连接于处理器4,电源组件6设于外壳1内并电性连接于处理器4,外壳1的顶部还固定设置物理测距装置10。使用时,手持所述外壳手持端,将测量型红外线体温计的测试端对向测温对象,红外线发送管8发射红外线并被测试部位反射回来,确定测温部位后,红外线接收管9接收反射回来的红外线并对处理器4进行信号反馈,处理器4收到信号反馈后,温度传感器2进行测温,完成测温。测温结果由温度传感器2传送到处理器4,然后通过显示装置5进行显示。其中,电源组件6用于给温度传感器2、电路板3、处理器4、显示装置5、红外线发送管8和红外线接收管9进行供电。

本实施例中,物理测距装置10包括固定支架101,固定支架101上横向固定设置伸缩推杆102,伸缩推杆102的内杆前端固定设置贴合橡胶片103,内杆上固定设置拨杆104和刻度105。物理测距装置10作为备用方案,使用时,只需将伸缩推杆102推出测温需要的长度后,将贴合橡胶片103抵住测温部位,然后温度传感器2进行测温,完成测温。

本实施例中,贴合橡胶片103与外壳1前端处于同一竖直线上。提高物理测距装置10使用时的精确性,确保测温准确。

本实施例中,显示装置5为液晶显示屏,能够提供更加清晰的显示画面。

本实施例中,电源组件6为干电池或者蓄电池,干电池便于更换,而蓄电池可提供充电接口进行充电,更加的方便。

以上所述,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它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