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建筑材料检测的可靠性高的高低温试验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73563发布日期:2019-03-22 20:07阅读:34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建筑材料检测的可靠性高的高低温试验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建筑材料检测的可靠性高的高低温试验箱。



背景技术:

建筑材料用高低温试验箱主要用于模拟高温、低温环境条件下,对建材材料进行高温、低温或恒定试验温度环境试验,检验建筑材料在环境温度变化下的耐老化能力;建筑材料用高低温试验箱具有自动演算的功能,可将温湿度变化条件立即修正,使温湿度控制更为精确稳定,可在电脑上设计程式,监视试验过程并执行自动开关机等功能,控制器操作界面可实时运转曲线图可由屏幕显示;建筑材料用高低温试验箱是用于建筑材料筛选试验,是建筑领域必备的测试设备。

在现有的用于建筑材料检测的高低温试验和温度冲击试验中,都是通过冷热对抗来调节工作区的温度,但是现有的试验箱的功能单一,要么只能做高低温试验,要么只能做温度冲击试验,难以满足建筑材料的检测需求,且所能控制的低温度量级较低,难以达到较佳的试验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功能全面、降低使用成本、系统可靠性高,使检测效果更好的用于建筑材料检测的可靠性高的高低温试验箱。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建筑材料检测的可靠性高的高低温试验箱,一种用于建筑材料检测的可靠性高的高低温试验箱,包括箱体、及设置在箱体内的支撑板和加湿装置,所述支撑板固定于箱体内、并将箱体分隔成相互独立的工作腔及操作腔,所述工作腔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将工作腔分隔成独立的加热区、混合区及制冷区,所述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上均设有通口,每一通口设置有一个滑动门,所述滑动门分别位于第一隔板、第二隔板的一侧,所述滑动门的下端缘抵靠于支撑面,所述混合区内设有置物架及支撑置物架的固定支座,所述制冷区内设有换热盘管和液氮输入管,所述换热盘管两端伸出至制冷区外部与设置的制冷机连接;所述液氮输入管上设有液氮支管,所述液氮输入管的另一端伸出至制冷区外部与设置的流量控制阀连接。

作为优选,滑动门的下端缘设置有双层耐高低温的密封条,以确保测试区的密闭。

作为优选,所述加湿装置位于混合区的顶部,所述加湿装置包括有一个以上的雾化喷头,通过雾化喷头来喷洒雾化水,达到加湿的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液氮支管末端设有雾化喷嘴,通过雾化喷嘴来喷洒液氮,达到制冷的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流量控制阀输入端连接有PI D控制器,通过PI D控制器进行开关控制。

作为优选,所述制冷区内还设有温度传感器和控制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端连接控制器的输入端,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连接制冷机和PI D控制器,通过温度传感器的信号来决定控制器的控制信号,从而制冷控制制冷剂和PI D控制器的开闭。

作为优选,所述滑动门靠近所述第一隔板(第二隔板)的一侧设置有T型凹槽、T型凸部,所述第一隔板(第二隔板)与靠近所述滑动门的一侧对应的设置有与滑动门的T凹槽、T凸部配合滑动的T凸、T凹槽,所述第一隔板(第二隔板)靠近所述滑动门的一侧设置有气缸,所述气缸的滑动活塞与滑动门远离支撑面的一端连接,所述气缸的缸体固定于第一隔板(第二隔板)远离通口的一端,所述滑动门的两侧设置有光电传感器,所述光电传感器位于通口处,所述光电传感器与外置电源电性连接,所述电传感器与控制器电性连接。实现以滑动门自动开闭,使置物架在加热区、混合区及制冷区之间往返移动,以实现建筑材料进行冷热交替实验。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隔板、第二隔板、滑动门均为耐高温隔热层;通过隔热层来降低温度的消散速率,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效果,在提高保温效果的同时,能够减轻保温层的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

本实用新型技术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利用气缸驱动置物架带动建筑材料和滑动门自动开闭在加热区和制冷区之间来回移动,避免了温度调试的时间,从而使得建筑材料瞬间忍受的温度的交替变化,以到达冷热冲击试验的目的,同时,还设有加湿装置,以调节混合区的湿度,从而满足温湿度试验的要求,保证了试验箱可以进行多种试验,再者,采用机械制冷和液氮制冷相结合,其试验箱制冷系统简单,节约制造成本,系统可靠性高,保证高能量传递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建筑材料检测的可靠性高的高低温试验箱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建筑材料检测的可靠性高的滑动门与第一隔板配合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述,以使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和掌握。

参阅图1所示,一种用于建筑材料检测的可靠性高的高低温试验箱,包括箱体1、及设置在箱体1内的支撑板2和加湿装置3,所述加湿装置3位于混合区4的顶部,所述加湿装置3包括有一个以上的雾化喷头5,所述支撑板2固定于箱体1内、并将箱体1分隔成相互独立的工作腔6及操作腔7,所述工作腔6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隔板8和第二隔板9,所述第一隔板8和第二隔板9将工作腔6分隔成独立的加热区10、混合区4及制冷区11,加热区10直接通过设置的电加热管12进行制热,所述第一隔板8和第二隔板9上均设有通口13,每一通口13设置有一个滑动门14,所述滑动门14分别位于第一隔板8、第二隔板9的一侧,所述滑动门14的下端缘抵靠于支撑面2,所述混合区11内设有置物架15及支撑置物架15的固定支座16,通过输送带17进行驱动位移,所述制冷区11内设有换热盘管18和液氮输入管19,所述换热盘管18两端伸出至制冷区11外部与设置的制冷机20连接;所述液氮输入管19上设有液氮支管21,所述液氮支管21末端设有雾化喷嘴22,所述液氮输入管19的另一端伸出至制冷区11外部与设置的流量控制阀23连接,所述流量控制阀23输入端连接有PI D控制器24,所述制冷区11内还设有温度传感器25和控制器26,所述温度传感器25的输出端连接控制器26的输入端,所述控制器26的输出端连接制冷机20和P I D控制器24;滑动门14的下端缘设置有双层耐高低温的密封条28。以确保测试区的密闭,所述密封条28为硅橡胶,所述密封条28镶嵌于滑动门14下端;如图2所示,所述滑动门14靠近所述第一隔板8(第二隔板9)的一侧设置有T型凹槽、T型凸部,所述第一隔板8(第二隔板9)与靠近所述滑动门14的一侧对应的设置有与滑动门14的T凹槽、T凸部配合滑动的T凸、T凹槽,所述第一隔板8(第二隔板9)靠近所述滑动门14的一侧设置有气缸27,所述气缸27的滑动活塞与滑动门14远离支撑面2的一端连接,所述气缸27的缸体固定于第一隔板8(第二隔板9)远离通口13的一端,所述滑动门14的两侧设置有光电传感器29,所述光电传感器29位于通口13处,所述光电传感器29与外置电源电性连接,所述电传感器29与控制器26电性连接,所述气缸27通过螺栓固定于第一隔板8(第二隔板9)的一侧,所述滑动门14通过螺栓与气缸固定,所述光电传感器29与滑动门14卡持固定,所述光电传感器29均不高于滑动门14的两侧面,实现滑动门14自动开闭,使置物架15在加热区10、混合区4及制冷区11之间往返移动,以实现建筑材料进行冷热交替实验;所述第一隔板8、第二隔板9、滑动门14为耐高温隔热层,所述耐高温隔热层包括不锈钢内胆层、耐高温矿棉层、聚氨酯耐高温层和表皮层;所述聚氨酯耐高温层的一侧复合有所述耐高温矿棉层;所述聚氨酯耐高温层的另一侧为表皮层;所述耐高温矿棉层的另一侧还复合有所述不锈钢内胆层;通过隔热层来降低温度的消散速率,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效果,在提高保温效果的同时,能够减轻保温层的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

原理说明:

通过驱动输送带17来控制置物架15的来回移动,活动门14设置有光电传感器29,通过红外线接检测到置物架15距离,反馈至控制器26,控制器26接收信号后控制气缸27拉动活动门14往回走,从而打开通口13,使置物架15在加热区10、混合区4及制冷区11之间往返移动,以实现建筑材料进行冷热交替实验,同时还可打开加湿装置3来冷热交替实验时进行加湿作业,制冷区内的温度传感器25还会在制冷区11温度未达到既定要求时,驱动控制器26来控制制冷机20和PI D控制器24的启闭。

本实用新型技术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利用气缸驱动置物架带动建筑材料和滑动门自动开闭在加热区和制冷区之间来回移动,避免了温度调试的时间,从而使得建筑材料瞬间忍受的温度的交替变化,以到达冷热冲击试验的目的,同时,还设有加湿装置,以调节混合区的湿度,从而满足温湿度试验的要求,保证了试验箱可以进行多种试验,再者,采用机械制冷和液氮制冷相结合,其试验箱制冷系统简单,节约制造成本,系统可靠性高,保证高能量传递效率。

当然,以上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典型实例,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它多种具体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