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线材风扇综合测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23118发布日期:2018-12-28 19:26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线材风扇综合测试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线性测试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线材风扇综合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技术中的线材和风扇的测试装置,使用起来有许多不方便的地方,比如线材是人工判定线材排列顺序的,接触式的风扇转速度测试,线材测试与风扇测试为独立的两个测试工位,无法保存测试数据等等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以上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线材风扇综合测试装置,具备多种类线材检测,增加了非接触式的风扇测试模块,把两个测试站位优化为一个测试站位,可以保存完整的测试数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线材风扇综合测试装置,包括机箱体,所述机箱体的前面板上设置有线材测试面板,所述机箱体内部底面处设置有电源外接装置,所述电源外接装置上设置有测试电源输入插口、测试电源输出插座、气缩空气输入插口和外接了一个风扇转速传感器,所述线材测试面板背面固定安装有多通道模块,所述多通道模块包括若干个3pin接口、若干个4pin接口、若干个9pin接口、若干个SATA接口和若干个iLink接口,所述机箱体的前面板上还设置有控制面板,所述机箱体内部的上部分设置有控制电路板和下部分设置有电磁阀、滤波器和负载模块,其中,控制电路板通过线路将各部件连接起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控制面板上设置有微电脑显示屏、电源开关、测试按键、正常灯、警示灯和故障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将线材测试与风扇测试优化为一个测试站位,通过设计的控制电路板和控制面板上的微电脑显示屏,可以自动保存完整的测试数据,通过设计的多通道模块包含多种线材接口,方便各种类型的线性进行检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前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后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箱体;2-线材测试面板;3-电源外接装置;4-控制面板;5-控制电路板;6-电磁阀;7-滤波器;8-负载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请参阅图1至图2,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型线材风扇综合测试装置,包括机箱体1,所述机箱体1的前面板上设置有线材测试面板2,所述机箱体1内部底面处设置有电源外接装置3,所述电源外接装置3上设置有测试电源输入插口301、测试电源输出插座302、气缩空气输入插口303和外接了一个风扇转速传感器304,所述线材测试面板2背面固定安装有多通道模块201,所述多通道模块201包括若干个3pin接口202、若干个4pin接口203、若干个9pin接口204、若干个SATA接口205和若干个iLink接口206,所述机箱体1的前面板上还设置有控制面板4,所述机箱体1内部的上部分设置有控制电路板5和下部分设置有电磁阀6、滤波器7和负载模块8,其中,控制电路板5通过线路将各部件连接起来。

具体地,所述控制面板4上设置有微电脑显示屏401、电源开关402、测试按键403、正常灯404、警示灯405和故障灯406。

本发明的实用方法:本发明设备,相比于传统技术中的线材和风扇的测试装置,本发明将线材测试与风扇测试优化为一个测试站位,对于操作员来说,不用特意地寻找两件检测设备,一体化的特征在于功能集中,比以往更加方便地检测;启动和停止设备按电源开关402,开始检测需要按测试按键403,正常灯404代表设备正常检测工作,警示灯405代表设备异常检测工作,故障灯406代表设备存在故障损坏,通常来说,正常灯404为绿色灯光,警示灯405为黄色灯光,故障灯406为红色灯光;微电脑显示屏401可以显示检测结果并且自动存储检测数据,检测风扇转速时,不需要接触风扇转速传感器304,在风扇转速传感器304上有传感器,可以不用接触就能感应到风扇转速多少,其数据通过了控制电路板5处理后显示在微电脑显示屏401上,线材检测包括有3pin接口202、4pin接口203、9pin接口204、SATA接口205和iLink接口206,多样化接口能检测到大多数市场应用的接口,通常来说,各种接口对应各种检测装置,在检测上比较麻烦,不方便,若是本设备将各种接口检测一体化,十分方便地检测各类型的接口,而且可以一次性检测几种接口,其数据通过了控制电路板5处理后显示在微电脑显示屏401上;其中,电磁阀6负责电流安全,滤波器7负责令传感信号保持平稳,负载模块8负责应付设备电子大功率负载的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