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取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41833发布日期:2019-03-19 21:44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一种取土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土壤采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取土器。



背景技术:

土壤采样是指采集土壤样品的方法,包括采样的布设和取样技术。采剖面土样,应在剖面观察记载结束后进行。在采样前应先将剖面整修、清理,削去最表层的浮土,然后再按层次自上而下逐层从中心典型部位取样。

土壤采样器,也称取土器,有许多种类。采集农地或荒地表层土壤样品,可用小型铁铲。研究土壤一般物理性质,如土壤容重、孔隙率和持水特性等,可利用环刀。环刀为两端开口的圆筒,下口有刃,圆筒的高度和直径均为5厘米左右。

取土器进入土壤后,难以将其取出,目前采用较多的方法是人为将其拔出,此种方法费时费力,影响取样进度,并且对于实验人员的身体损伤很大。另外,人为取出取土器时难以控制其笔直取出,增大了取土器与土壤的摩擦,不仅费力,而且会造成土壤采样不准确,由此可能会造成实验误差。



技术实现要素: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取土器,以解决取土器采集土壤样品后,难以拔出、取土器与土壤摩擦较大的技术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取土器,包括安装于支架下侧的取土机构和提升机构;所述提升机构包括螺杆、第一可折叠提升臂和第二可折叠提升臂,所述第一可折叠提升臂的下端与所述第二可折叠提升臂的下端活动连接,所述第一可折叠提升臂的上端与所述第二可折叠提升臂的上端活动连接;所述螺杆穿过所述第一可折叠提升臂和所述第二可折叠提升臂,所述第一可折叠提升臂与所述螺杆螺纹配合,和/或,所述第二可折叠提升臂与所述螺杆螺纹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可折叠提升臂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下端与所述第二连杆的上端铰接在一起,所述第一连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二可折叠提升臂的上端活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的下端与所述第二可折叠提升臂的下端活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可折叠提升臂还包括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所述第三连杆与所述第一连杆相互平行设置,所述第四连杆与所述第二连杆相互平行设置;所述第三连杆的下端与所述第四连杆的上端铰接在一起,所述第三连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二可折叠提升臂的上端活动连接,所述第四连杆的下端与所述第二可折叠提升臂的下端活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二连杆通过第一支杆铰接在一起,所述第三连杆与所述第四连杆通过所述第一支杆铰接在一起。

进一步地,所述螺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摇把。

进一步地,所述螺杆上还套设有润滑垫,所述润滑垫贴近所述摇把。

进一步地,所述螺杆的一端固定套设有紧固螺母,所述紧固螺母与所述摇把位于所述螺杆的相对两端。

进一步地,还包括下底座;所述第一可折叠提升臂的下端与所述第二可折叠提升臂的下端均铰接于所述下底座上侧。

进一步地,还包括上底座;所述上底座与所述支架连接,所述第一可折叠提升臂的上端与所述第二可折叠提升臂的上端均铰接于所述上底座下侧。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取土器,取土机构与提升机构均安装于支架的下侧,提升机构采用一螺杆穿过两条可折叠提升臂,螺杆与可折叠提升臂的螺纹配合,通过旋动螺杆,从而带动可折叠提升臂的伸展或折叠,实现对取土机构的顶升作用或取土机构获取土壤试样的目的,其结构简单,使取土机构能够由土壤中笔直的拔出,减小与土壤的摩擦,提高取土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取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架;2-上底座;3-摇把;4-润滑垫;5-提升机构;6-下底座;7-第一支杆;8-螺杆;9-取土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见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取土器,包括支架1、取土机构9和提升机构5。取土机构9和提升机构5均安装于支架1上,且位于支架1下侧。提升机构5包括螺杆8、第一可折叠提升臂和第二可折叠提升臂。第一可折叠提升臂的上端与第二可折叠提升臂的上端活动连接;第一可折叠提升臂的下端与第二可折叠提升臂的下端活动连接。螺杆8穿过第一可折叠提升臂和第二可折叠提升臂;并且,第一可折叠提升臂与螺杆8螺纹配合,和/或,第二可折叠提升臂与螺杆8螺纹配合。

在具体使用过程中,可将提升机构5的下端固定于地面或其他固定结构上。具体地,当第一可折叠提升臂与螺杆8螺纹配合,第二可折叠提升臂也与螺杆8螺纹配合时,第一可折叠提升臂和螺杆8螺纹配合的螺纹与第二可折叠提升臂与螺杆8螺纹配合的螺纹旋向相反。由于第一可折叠提升臂与第二可折叠提升臂的上端和下端分别对应连接,则转动螺杆8时,可使得第一可折叠提升臂与螺杆8螺纹配合的位置和第二可折叠提升臂与螺杆8螺纹配合的位置可以向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的方向运动。

支架1与取土机构9可固定连接,也可活动连接;支架1与提升机构5可固定连接,也可活动连接。当支架1与取土机构9固定连接,且与提升机构5固定连接时,当向下压支架1时,支架1带动取土机构9进入土壤中进行取样。同时,由于提升机构5固定设置于支架1下侧,当向下压支架1时,第一可折叠提升臂与螺杆8螺纹配合的位置和第二可折叠提升臂与螺杆8螺纹配合的位置向相互远离的方向运动,第一可折叠提升臂和第二可折叠提升臂在竖直方向上压缩,使其在竖直方向的高度减小,可折叠提升臂处于折叠状态。

当支架1与提升机构5活动连接,和/或,支架1与取土机构9活动连接时,当需将取土机构9插入到土壤中时,可先将取土机构9插入到土壤中,再将支架1、提升机构5和取土机构9进行组装,由提升机构5带动取土机构9向上运动。活动连接的方式,可采用螺接、插接等方式,只要能够实现支架1与提升机构5之间、支架1与取土机构9之间可拆接、可固定结合的结构即可。

当提升机构5需带动取土机构9向上运动时,第一可折叠提升臂与螺杆8螺纹配合的位置和第二可折叠提升臂与螺杆8螺纹配合的位置向相互靠近的方向运动,第一可折叠提升臂和第二可折叠提升臂在竖直方向上伸展,使其在竖直方向的高度增加,从而顶升支架1,使支架1向上运动,从而带动支架1下侧的取土器向上运动,使获取土壤样品的取土机构9在竖直方向上笔直提升,减少取土机构9与土壤的摩擦,降低取样难度,提高取样效率。并且,采用提升机构5顶升取土机构9的方式,使取土机构9能够更容易由土壤中拔出,能够降低劳动强度。

当第一可折叠提升臂或第二可折叠提升臂与螺杆8螺纹配合时,可使螺杆8能够相对于第一可折叠提升臂或第二可折叠提升臂转动,但第一可折叠提升臂或第二可折叠提升臂沿螺杆8轴向的位置相对固定。例如,当第一可折叠提升臂与螺杆8螺纹配合,第二可折叠提升臂与螺杆8连接位置的内壁为光滑内壁;并且,在第二可折叠提升臂远离第一可折叠提升臂的一侧设置一能够随螺杆8一起转动但不能滑动的结构,例如固定螺母。

则螺杆8穿过第二可折叠提升臂时,螺杆8能够相对于第二可折叠提升臂转动,但螺杆8与第二可折叠提升臂连接的位置不会沿螺杆8轴向发生变化。与此同时,由于第一可折叠提升臂与螺杆8螺纹配合,则螺杆8转动时,能够带动螺杆8与第一可折叠提升臂连接的位置向靠近或远离螺杆8与第二可折叠提升臂连接的位置运动,使得第一可折叠提升臂与螺杆8螺纹配合的位置和第二可折叠提升臂与螺杆8连接的位置可以向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的方向运动。

当向下压支架1时,第一可折叠提升臂与螺杆8螺纹配合的位置和第二可折叠提升臂与螺杆8连接的位置相互远离,第一可折叠提升臂和第二可折叠提升臂处于折叠状态;当旋动螺杆8,使第一可折叠提升臂与螺杆8螺纹配合的位置和第二可折叠提升臂与螺杆8连接的位置相互靠近时,第一可折叠提升臂和第二可折叠提升臂在竖直方向上伸展,顶升支架1,进而向上笔直取出取土机构9。

可以理解的是,取土机构9可以为目前常用的取土结构,也可以是具有特定结构的取土机构9,只要能够满足获取土样的操作即可。例如,取土机构9可以包括连接杆和取土圆筒;取土圆筒用于插入到土壤中,获取土壤样品。连接杆的上端固定于支架1上,连接杆的下端与取土圆筒固定连接。当向下压支架1时,取土圆筒即被插入进土壤中,以获取土壤样品。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一可折叠提升臂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第一连杆的下端与第二连杆的上端铰接在一起。第一连杆的上端与第二可折叠提升臂的上端活动连接;第二连杆的下端与第二可折叠提升臂的下端活动连接。螺杆8可以由第一连杆、第二连杆或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连接的位置穿过。当旋动螺杆8时,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能够相互转动,以在竖直方向上伸展或折叠,从而起到顶升或降低支架1高度的作用。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连杆和/或第二连杆可以钢板,也可以是其他具有一定刚度、便于支撑支架1的材料或形状。

相应地,第二可折叠提升臂包括第五连杆和第六连杆。第五连杆的下端与第六连杆的上端铰接在一起。第五连杆的上端与第一可折叠提升臂的上端活动连接;第六连杆的下端与第一可折叠提升臂的下端活动连接。螺杆8可以由第五连杆、第六连杆或第五连杆与第六连杆连接的位置穿过。当旋动螺杆8时,第五连杆与第六连杆能够相互转动,以在竖直方向上伸展或折叠,从而起到顶升或降低支架1高度的作用。可以理解的是,第五连杆和/或第六连杆可以钢板,也可以是其他具有一定刚度、便于支撑支架1的材料或形状。

当第一可折叠提升臂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第二可折叠提升臂包括第五连杆和第六连杆时,第一可折叠提升臂与第二可折叠提升臂之间的连接关系可以如下:第一连杆的下端与第二连杆的上端铰接在一起,第五连杆的下端与第六连杆的上端铰接在一起,第一连杆的上端与第五连杆的上端活动连接,第二连杆的下端与第六连杆的下端活动连接。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一可折叠提升臂还包括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第三连杆与第一连杆相互平行设置,第四连杆与第二连杆相互平行设置。并且,第三连杆的下端与第四连杆的上端铰接在一起,第三连杆的上端与第二可折叠提升臂的上端活动连接,第四连杆的下端与第二可折叠提升臂的下端活动连接。

也就是,第三连杆与第四连杆的设置方式或结构与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的设置方式或结构相同。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组成一条支撑臂,第三连杆与第四连杆组成一条支撑臂。

相应地,第二可折叠提升臂还包括第七连杆和第八连杆。第七连杆与第五连杆相互平行设置,第八连杆与第六连杆相互平行设置。并且,第七连杆的下端与第八连杆的上端铰接在一起,第七连杆的上端与第一可折叠提升臂的上端活动连接,第八连杆的下端与第一可折叠提升臂的下端活动连接。

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第四连杆、第五连杆、第六连杆、第七连杆和第八连杆均可以为钢板结构,或其他连接结构,或各自为不同的连杆结构,只要能够满足各连杆及与其他结构之间的连接即可。

也就是,第七连杆与第八连杆的设置方式或结构与第五连杆与第六连杆的设置方式或结构相同。第五连杆与第六连杆组成一条支撑臂,第七连杆与第八连杆组成一条支撑臂。第一可折叠提升臂与第二可折叠提升臂各采用两条支撑臂,能够增强结构的稳定性和支撑强度。

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一可折叠提升臂与第二可折叠提升臂各自采用四条连杆时,螺杆8可由任意相对应的地方穿过第一可折叠提升臂与第二可折叠提升臂。例如,螺杆8由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连接的位置穿过,并由第五连杆与第六连杆连接的位置穿过;或者,螺杆8也可以依次由第一连杆和第五连杆上穿过;或者,也可通过设置两根或多根螺杆8,实现对第一可折叠提升臂和第二可折叠提升臂的连接。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通过第一支杆7铰接在一起,第三连杆与第四连杆也通过该第一支杆7铰接在一起。也就是说,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相交于第一支杆7上的一点,第三连杆与第四连杆相交于第一支杆7上的另一点。

在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形成第一支撑臂与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形成的第二支撑臂之间通过第一支杆7连接,能够增强第一可折叠提升臂的稳定性。

相应地,第五连杆与第六连杆通过第二支杆铰接在一起,第七连杆与第八连杆也通过该第二支杆铰接在一起。也就是说,第五连杆与第六连杆相交于第二支杆上的一点,第七连杆与第八连杆相交于第二支杆上的另一点。

在第五连杆与第六连杆形成第三支撑臂与第七连杆与第八连杆形成的第四支撑臂之间通过第二支杆连接,能够增强第二可折叠提升臂的稳定性。

当第一支撑臂与第二支撑臂之间通过第一支杆7连接、第三支撑臂与第四支撑臂之间通过第二支杆连接时,采用一根螺杆8,使螺杆8依次由第一支杆7和第二支杆中穿过;并且,第一支杆7和/或第二支杆与螺杆8螺纹配合。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螺杆8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摇把3。当需要旋动螺杆8时,可转动固定连接于螺杆8上的摇把3实现。摇把3的形状可以不做要求,只要能够便于对螺杆8的旋动即可。

具体地,在摇把3上还套设有润滑垫4;润滑垫4紧贴摇把3设置。润护垫位于第一可折叠提升臂或第二可折叠提升臂与摇把3之间。当第一可折叠提升臂位于第二可折叠提升臂与摇把3之间时,润滑垫4位于第一可折叠提升臂与摇把3之间;当第二可折叠提升臂位于第一可折叠提升臂与摇把3之间时,润滑垫4位于第二可折叠提升臂与摇把3之间。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螺杆8的一端还设置有紧固螺母;该紧固螺母与摇把3位于螺杆8相对的两端。在螺杆8的一端设置紧固螺母,在螺杆8旋动过程中,能够防止第一可折叠提升臂或第二可折叠提升臂被旋出螺杆8而与螺杆8脱离。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取土器还包括下底座6。第一可折叠提升臂的下端与第二可折叠提升臂的下端均铰接于该下底座6上侧。具体地,当第一可折叠提升臂包括相互铰接的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第二可折叠提升臂包括相互铰接的第五连杆和第六连杆时,第二连杆的下端铰接于下底座6上侧,第六连杆的下端铰接于下底座6上侧。第二连杆与下底座6铰接的位置,和第六连杆与下底座6铰接的位置,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

当第一可折叠提升臂包括相互铰接的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以及相互铰接的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第二可折叠提升臂包括相互铰接的第五连杆和第六连杆,以及相互铰接的第七连杆和第八连杆时,第二连杆的下端、第四连杆的下端、第六连杆的下端和第八连杆的下端均铰接于该下底座6上侧。第二连杆与下底座6铰接的位置,和第六连杆与下底座6铰接的位置,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第四连杆与下底座6铰接的位置,和第八连杆与下底座6铰接的位置,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

在提升机构5的下侧设置下底座6,当使用提升机构5顶升取土机构9时,可将下底座6固定于地面,可利用下底座6本身的重量,或者,直接用脚踏于下底座6上侧,或者使用其他方式将下底座6固定于地面,便于固定和稳定提升机构5和取土机构9。再旋动螺杆8,实现对取土机构9的顶升。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取土器还包括上底座2;上底座2与支架1连接。上底座2与支架1连接的方式,可有多种方式实现。上底座2可固定于支架1上,也可与支架1活动连接。活动连接可采用螺接、插接等方式实现,当提升机构向上运动时,只要能够满足上底座2与支架1一起向上运动,从而带动取土机构9一起向上运动的目的即可。

第一可折叠提升臂的上端与第二可折叠提升臂的上端均铰接于该上底座2下侧。具体地,当第一可折叠提升臂包括相互铰接的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第二可折叠提升臂包括相互铰接的第五连杆和第六连杆时,第一连杆的上端铰接于上底座2下侧,第五连杆的上端铰接于上底座2下侧。第一连杆与上底座2铰接的位置,和第五连杆与上底座2铰接的位置,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

当第一可折叠提升臂包括相互铰接的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以及相互铰接的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第二可折叠提升臂包括相互铰接的第五连杆和第六连杆,以及相互铰接的第七连杆和第八连杆时,第一连杆的上端、第三连杆的上端、第五连杆的上端和第七连杆的上端均铰接于该上底座2下侧。第一连杆与上底座2铰接的位置,和第五连杆与上底座2铰接的位置,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第三连杆与上底座2铰接的位置,和第七连杆与上底座2铰接的位置,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在提升机构5的上侧设置上底座2,便于提升机构5与支架1之间的连接,提高提升机构5顶升支架1时的稳定性。本实用新型的取土器,采用由两根相互铰接的连杆形成支撑臂,并由多组支撑臂形成的第一可折叠提升臂和第二可折叠提升臂,实现对取土机构9的顶升作用,以便于取土机构9在竖直方向能够笔直的取出土样;其结构简单、操作简便。

最后,本实用新型的方法仅为较佳的实施方案,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