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孔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38249发布日期:2019-02-12 21:17阅读:402来源:国知局
螺孔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产品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螺孔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产品在加工完螺孔以后,都需要进行检测,这个检测有两个目的,一个是检测是否有漏了加工螺纹的零件,另外一个是检测加工的螺纹是否符合技术要求。以往的检测方案是通过两个标准螺柱来进行,第一个螺柱要能旋进去,第二个螺柱要不能旋进去,这样就能判断螺孔是否合格,但是这种方案,对一个螺孔要用两个螺柱来检测,十分不方便。

世面上也有采用与螺孔相配的螺柱来检测螺孔是否合格的,它包括一个驱动螺柱转动的驱动机构和检测螺柱转动时受力的检测机构,通过检测螺柱在旋进螺孔时的受力来判断螺孔是否合格,但是这种方案,设备的机构十分复杂,因此也有必要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螺孔检测装置,能够方便的检测螺孔是否合格,且结构简单,成本较低。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螺孔检测装置,包括螺杆,和驱动所述螺杆转动的驱动装置,所述螺杆分为两截,所述第一截位于所述螺杆的端部,所述第一截上设置有第一螺纹,所述第二截上设置有第二螺纹,所述第一螺纹外径小于要检测的螺孔的内径,所述第二螺纹的外径大于所述螺孔的内径。使用时,我们先将要检测的螺孔置于螺杆的底部,然后打开驱动装置,螺杆往下运动,同时螺杆转动,螺杆插入要检测的通孔内,如果螺杆上第一螺纹能够顺利的穿过螺孔,且第二螺纹不能穿过螺孔,则证明螺纹是合格的,如果第一螺纹不能穿过螺孔,或者第二螺纹也能穿过螺孔则证明螺孔是不合格的,这种方式,我们只需要一根螺杆就能完成螺孔的检测,且我们的设备中没有用到扭力传感器等部件,因此结构也大大简化,成本相对较低。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第一螺纹设置有三圈以上,所述第二螺纹设置有一圈以上。第一螺纹圈数太少会影响检测的准确性,但是第二螺纹只要有一圈就可以判断了。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第一螺纹和所述第二螺纹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螺孔的深度。 这样设置,可以确保第一螺纹和第二螺纹检测的独立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使用时,我们先将要检测的螺孔置于螺杆的底部,然后打开驱动装置,螺杆往下运动,同时螺杆转动,螺杆插入要检测的通孔内,如果螺杆上第一螺纹能够顺利的穿过螺孔,且第二螺纹不能穿过螺孔,则证明螺纹是合格的,如果第一螺纹不能穿过螺孔,或者第二螺纹也能穿过螺孔则证明螺孔是不合格的,这种方式,我们只需要一根螺杆就能完成螺孔的检测,且我们的设备中没有用到扭力传感器等部件,因此结构也大大简化,成本相对较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参见图1,螺孔检测装置,包括螺杆1,和驱动所述螺杆转动的步进电机2,步进电机2安装在导轨3上,导轨3安装在支架4上,所述螺杆1分为两截,所述第一截11位于所述螺杆1的端部,所述第一截1上设置有第一螺纹1a,所述第一螺纹1a设置有三圈以上。

所述第二截12上设置有第二螺纹1b,所述第二螺纹1b设置有一圈以上。所述第一螺纹1a外径小于要检测的螺孔3的内径,所述第二螺纹1b的外径大于所述螺孔3的内径。

使用时,我们先将要检测的螺孔置于螺杆的底部,然后打开驱动装置,螺杆往下运动,同时螺杆转动,螺杆插入要检测的通孔内,如果螺杆上第一螺纹能够顺利的穿过螺孔,且第二螺纹不能穿过螺孔,则证明螺纹是合格的,如果第一螺纹不能穿过螺孔,或者第二螺纹也能穿过螺孔则证明螺孔是不合格的,这种方式,我们只需要一根螺杆就能完成螺孔的检测,且我们的设备中没有用到扭力传感器等部件,因此结构也大大简化,成本相对较低。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