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频器的耐压测试接地模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76851发布日期:2018-12-14 22:38阅读:487来源:国知局
变频器的耐压测试接地模块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创造涉及低压电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变频器的耐压测试接地模块。



背景技术:

变频器是近几年发展很快的一种新型节能产品,在能源日益紧张的今天,变频器作为交流调速的一种主要手段,以其很强的可靠性和抗干扰能力,在工业生产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具有广阔的市场潜力。在小功率变频器中,体积小型化是其主要的发展趋势,整体结构及其布局越来越精致。

变频器在出厂检验时,需要在电路与接地部件之间和彼此无电连接的导电部件间进行介电强度的耐压测试。传统的耐压测试需要把所有电力半导体器件的端子应短接并且将线路板上的对地电容组件和对地压敏电阻组件拆掉,导致耐压测试的过程非常繁琐,而且对有些因绝缘损坏会导致高电压进入低压电路的部件(如脉冲变压器、互感器等),在耐压试验时(或试验前)需要通过调整耐压仪来调整变频器相应承受的试验电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创造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体积小、寿命长的变频器的耐压测试接地模块。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创造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变频器的耐压测试接地模块,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内的CPU板210、电源模块和散热器260,电源模块包括依次连接的EMC电路、整流电路、RC电路、逆变电路和输出电路,RC电路与开关电源电路连接,开关电源电路为变频器供电,所述的EMC电路包括分别接入电源的对地压敏电阻组件和对地电容组件,对地压敏电阻组件和对地电容组件分别与插座T1的两端连接,散热器260通过接地端子2600接地,接地端子2600与插头连接,插座T1与插头插接配合,对地压敏电阻组件和对地电容组件通过插头和插座T1与接地端子2600连接并接地。

可选的,所述插头中设有接地线,接地线的一端与接地端子2600连接,另一端分为两根插到插座T1中分别与对地压敏电阻组件和对地电容组件连接。

可选的,所述对地压敏电阻组件包括分别与R相线、S相线和T相线连接的对地压敏电阻ZNR300、对地压敏电阻ZNR301和对地压敏电阻ZNR303,对地压敏电阻ZNR300、对地压敏电阻ZNR301和对地压敏电阻ZNR303的另一端与对地压敏电阻ZNR304连接;对地电容组件包括分别与R相线、S相线和T相线连接的对地电容C302、对地电容C303和对地电容C304,对地电容C302、对地电容C303和对地电容C304的另一端与对地电容C307连接,对地压敏电阻ZNR304和对地电容C307分别与插座连接。

可选的,所述对地电容C302和对地电容C303并排设置,对地电容C304设置在对地电容C303的右侧,对地电容C307垂直于对地电容C302和对地电容C303设置在一端,对地电容C304向右侧倾斜将端部靠近对地电容C307,对地电容C307的一端分别与对地电容C302、对地电容C303和对地电容C304连接,另一端伸到对地电容C302的一侧与插座T1连接,插座T1设置在对地电容C307与对地电容C302夹角之间的空间,对地压敏电阻ZNR303倾斜设置在对地电容C304的右侧,对地压敏电阻ZNR303一端的底侧通过从对地电容C302、对地电容C303和对地电容C304底侧穿过的导线与插座T1的另一端连接,对地压敏电阻ZNR300、对地压敏电阻ZNR301和对地压敏电阻ZNR302围绕在对地压敏电阻ZNR303的另一端分别与对地压敏电阻ZNR303的顶侧连接。

可选的,壳体内设有电容板230和电源板240,所述的EMC电路、整流电路、逆变电路、输出电路和电流采样电路设置在电源板240上,所述的RC电路和开关电源电路设置在电容板230上,电容板230和电源板240之间通过连接件连接;所述电容板230和电源板240层叠设置并且电容板230倒扣在电源板240的上方,RC电路包括电解电容组件E0,电解电容组件E0设置在电容板230一端的底侧,电源板240设置在电容板230另一端的下方,电容板230与电源板240之间通过连接件连接。

可选的,所述电源板240的顶侧设有平行于电解电容组件E0轴线设置的长插针243和连接铜柱244,在电容板230的底侧设有与长插针243插接配合的插座2430,以及与连接铜柱244连接的支柱螺钉2440;连接铜柱244为三个,其包括连接在整流电路与直流母线限流电路之间的P+极铜柱244a,以及连接在RC滤波电路与逆变电路之间的P极铜柱244b和N极铜柱244c,整流电路整流出来的电流通过P+极铜柱244a到直流母线限流电路后再经过RC电路滤波,RC电路滤波后的电流一部分通过P极铜柱244b和N极铜柱244c到逆变电路,另一部分直接为开关电源电路供电。

可选的,所述接地端子2600包括与散热器260连接的接地固定部262,以及穿过隔板开口113伸至隔板111顶侧的接地接线部261,在接地固定部262上设有与散热器260连接的接地固定螺钉2621,在接地接线部261上设有与隔板111配合的接地接线螺钉2611,在隔板111上设有与接地接线螺钉2611连接的下壳嵌件螺母2612,在壳体的侧壁上设有与接地接线部261配合的接地接线孔2610。

可选的,在散热器260与电源板240之间设有隔板111,散热器260与隔板111的底侧固定连接,隔板111上设有与散热器260配合的隔板开口113,接地片包括与散热器260连接的接地固定部262,以及穿过隔板开口113伸至隔板111顶侧的接地接线部261,接地接线部261与接地接线螺钉2611配合,在壳体的侧壁上设有与接地接线部261配合的接地接线孔2610。

可选的,所述RC电路包括电解电容组件E0以及依次连接的电阻R41、电阻R43、电阻R46和电阻R47,电解电容组件E0包括电解电容E13、电解电容E9、电解电容E7和电解电容E8,电解电容E13的负极与电解电容E9的正极相连,电解电容E7的负极与电解电容E8的正极连接,电解电容E13与电解电容E9之间的节点与电解电容E7与电解电容E8之间的节点以及电阻R43与电阻R46之间的节点连接,电解电容E13的正极、电解电容E7的正极和电阻R41连接后与整流电路连接,电解电容E9的负极、电解电容E8的负极和电阻R47连接后与开关电源电路和逆变电路连接。

可选的,还包括直流母线限流电路和控制电路,所述的整流电路包括三组两两串联的二极管组成的整流桥M1B,在整流桥M1B的两端并联有电解电容E2和电容C4,直流母线限流电路包括继电器K1和第一限流电阻,整流电路的输出端通过第一限流电阻与RC电路连接,继电器K1的常开触点并联在第一限流电阻的两端,继电器K1的线圈的一端通过控制电路与CPU板210连接,另一端与开关电源电路连接。

本发明创造的变频器的耐压测试接地模块,通过插座T1上插接配合的插头将EMC电路的对地压敏电阻组件和对地电容组件与接地端子2600连接并接地,在耐压测试时直接将插头从插座上拔下就能够断开对地压敏电阻组件和对地电容组件与接地端子2600之间的连接,不需要将焊接好的对地压敏电阻组件和对地电容组件拆下,极大的方便耐压测试的过程,而且还能够降低对地压敏电阻组件和对地电容组件和装配难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创造电源模块的电路原理图;

图2是本发明创造开关电源电路的原理图;

图3是本发明创造开关电源变压器的电路图;

图4是本发明创造DC-DC转换电路的电路图;

图5是本发明创造整流电路和直流母线限流电路的电路图;

图6是本发明创造直流母线限流电路的一种实施方式;

图7是本发明创造控制电路的电路图;

图8是本发明创造RC电路的电路图;

图9是本发明创造对地电容组件和对地压敏组件的电路图;

图10是本发明创造对地压敏电阻组件和对地电容组件的布局图;

图11是本发明创造变频器的分解图;

图12是本发明创造电源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创造电源模块与壳体的配合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创造长插针和连接铜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创造图14的分解图;

图16是本发明创造转换电路降压开关电源变压器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至16给出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创造的变频器的耐压测试接地模块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创造的变频器的耐压测试接地模块不限于以下实施例的描述。

如图11所示,变频器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内的CPU板210、电源模块、PLC控制器(图中未示出)、继电器和散热模块,散热模块包括散热器260和风机组件270,电源模块为CPU板210供电,电源模块包括分体设置的电容板230和电源板240,CPU板210、电容板230、电源板240和散热器260由上至下依次设置。

如图1示出电源模块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电源板240包括EMC电路、整流电路、逆变电路、输出电路和电流采样电路,EMC电路与整流电路连接,整流电路为电容板230供电,逆变电路与输出电路连接,输出电路与电流采样电路连接,电流采样电路与CPU板210连接,电容板230包括直流母线限流电路、RC电路和开关电源电路,整流电路的输出端通过第一限流电阻与RC电路连接,直流母线限流电路包括继电器K1,继电器K1的常开触点并联在第一限流电阻的两端,继电器K1的线圈的一端与控制电路连接,另一端通过与开关电源电路连接,RC电路与逆变电路连接,开关电源电路与RC电路连接,开关电源电路为逆变电路的驱动电路、采样电路和CPU板210供电。通过将横向面积比较大的电源模块拆分成两片分体设置的电源板240和电容板230,在电源板240上设置EMC电路、整流电路、逆变电路、输出电路和电流采样电路,电容板230上设置直流母线限流电路、RC电路和开关电源电路,不仅能够有效减少电源模块占用的空间,而且电源板240和电容板230上的电路分配合理,不会影响变频器的电气性能。

如图2所示,所述开关电源电路包括相连的开关电源控制电路和开关电源变压器,开关电源控制电路控制开关电源变压器的原边电流通断,开关电源变压器反馈电压给开关电源控制电路,开关电源控制电路与RC电路连接,开关电源变压器与DC-DC转换电路连接,开关电源变压器为DC-DC转换电路、逆变电路、风机组件270和CPU板210供电,变频器的芯片、继电器的芯片和PLC控制器的芯片均设置在CPU板210上,DC-DC转换电路将开关电源变压器输出的第一直流电压降压为第二直流电压后再与开关电源变压器一起为CPU板210供第一直流电压和第二直流电压,通过DC-DC转换电路对开关电源变压器降压后再为芯片供电,不仅能够通过减少开关电源变压器输出电压的种类,以减少开关电源变压器上绕组的数量减少变频器的体积,而且用DC-DC转换电路来代替开关电源变压器和LD0稳压器降压,具有体积小、温升低、PCB布线简单的特点。

如图3示出开关电源变压器的一种实施方式,开关电源变压器包括与开关电源控制电路连接电源驱动及反馈单元,以及与电源驱动及反馈单元连接的第一绕组L1、第二绕组L2、第三绕组L3,以及为逆变电路驱动供电的第四绕组L4、为风机组件270供电的第五绕组L5、为变频器和DC-DC转换电路供+15V的第一直流电压的第六绕组L6、为变频器供-15V的第四直流电压的第八绕组L8和为继电器的芯片和PLC控制器的芯片供+24V的第三直流电压的第七绕组L7;

第一绕组L1的一端与电源驱动及反馈单元连接,另一端与第二绕组L2的一端相连后与电源驱动及反馈单元连接,第二绕组L2的另一端也与电源驱动及反馈单元连接,第三绕组L3的一端与电源驱动及反馈单元连接,另一端与第四绕组L4连接,第六绕组L6的一端与第八绕组L8的一端连接后接地,第七绕组L7的一端与第六绕组L6的一端连接,另一端与第八绕组L8的一端连接后接地。

具体的,第四绕组L4的一端通过二极管D12与逆变电路的驱动电路的一端连接,另一端与第三绕组L3连接后与逆变电路的驱动电路的另一端连接,并且第四绕组L4的两端之间通过电容E10和电容C42连接,第六绕组L6的一端通过二极管D16与变频器的芯片和DC-DC转换电路连接以提供+15V的第一直流电压,第六绕组L6的另一端与第八绕组L8的一端连接后接地;第七绕组L7的一端通过D13整流后给风机组件270、继电器的芯片和PLC的芯片提供24V电源,另一端与第八绕组L8的一端连接后接地,第八绕组L8的另一端通过二极管D20与变频器的芯片连接以提供-15V的第四直流电压,二极管D16的负极依次通过电容E21和电容C31接地,二极管D13的负极依次通过电容C77、电容E12和电容C43接地,二极管D20的正极通过电容E14接地,负极与二极管D21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21的负极与电阻R64连接,电阻R64与电阻R115连接,电阻R115与VPN端子连接,电阻R64与电阻R115之间的节点通过电容C5接地,电阻R115与端子VPN之间的节点通过电阻R40接地,第五绕组L5的一端通过二极管D2与风机组件270连接,另一端与COM端子连接,并且在第五绕组L5的两端之间通过电容E1和电容C25连接,在电容C25的两端并联有电阻R15。由于PLC和变频器与外部设备连接,外部器件的电压会影响第七绕组L7上电压的稳定性,因此采用DC-DC转换电路对第七绕组L7输出的电压降压后为变频器的芯片供电会导致电压不稳定,而第六绕组L6输出的+15V电压只用于变频器内部的芯片供电,因此采用DC-DC转换电路对第六绕组L6的+15V输出电压降压后为变频器的芯片供电会相对稳定,具有为变频器的芯片供电可靠的特点。此外,通过将DC-DC转换电路设置在电容板230上,能够进一步缩减变频器占用的空间。

如图4示出DC-DC转换电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其包括转换芯片,转换芯片的型号优选为AOZ1282CI,转换芯片包括用于电压输入的第四引脚4和第五引脚5、用于接地的第二引脚2、用于PWM波输出的第六引脚6、用于反馈的第三引脚3和用于自举电压输入的第一引脚1,第四引脚4和第五引脚5与开关电源变压器连接,第六引脚6通过电感L1与CPU板210连接,输出第二直流电压为变频器供电,电感L1的一端与电容C1和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另一端与电解电容E1的正极连接,电解电容E1的负极接地,电容C1的另一端与第一引脚1连接,二极管D1的正极接地,第三引脚3通过电阻R1与芯片连接,在电阻R1的两端并联有电容C2,电容C2的一端通过电阻R2接地,另一端与电解电容E1的正极连接,在电解电容E1的两端并联有电容C3。电容C1作为启动电压的输入滤波作用,电容C2为第三引脚3的反馈电压输入滤波,电容C3和电容E1共同组成滤波电路将第六引脚6输出的PWM波整流成直流,二极管D1起到保护作用,电阻R1和电阻R2共同组成分压电路,将输出电压分压后反馈给第三引脚3。第三引脚3作为反馈脚,其电压值一直保持在2.5V,所以其输出电压第一引脚1为自举电压输入,需要在第一引脚1和第六引脚6之间加电容C1,实际测试输出电压值为4.98V,在误差允许范围内,纹波很小,满足使用要求,本实施方式的DC-DC转换电路不仅具有宽电压输入和大电流输出的特点,而且温升低、输出电压稳定,特别是AOZ1282CI芯片不仅具有4.5-36V的宽电压输入和1.2A大电流输出能力的特点,特别适合应用于变频器的电压转换。当然,这里仅示出了DC-DC转换电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也可以采用其它的DC-DC转换电路实现降压,同时也不限于仅通过型号为AOZ1282CI的芯片进行处理。

如图5示出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整流电路包括三组两两串联的二极管组成的整流桥M1B,每组二极管之间分别与三相电的R相线、S相线和T相线连接,在整流桥M1B的两端并联有电解电容E2和无感吸收电容C4,直流母线限流电路包括继电器K1和第一限流电阻,整流电路的输出端通过第一限流电阻与RC电路连接继电器K1的常开触点并联在第一限流电阻的两端,继电器K1的线圈的一端与控制电路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二限流电阻R6与开关电源变压器输出的+24V电连接,当然,第一限流电阻也可以是由任意个数的电阻串联而成,电阻的阻值、功率和数量根据变频器的具体功率段选择即可。

在上电瞬间电解电容E2相当于短路,两端的电压为零,通过电阻R4和电阻R5缓冲对整流桥M1B的冲击,当电解电容E2充电完成后,CPU板210通过控制电路驱动继电器K1的线圈闭合常开触点以短接电阻R4和电阻R5,通过短接电阻R4和电阻R5以减少电能的浪费,此后母线电流直接从继电器K1的线圈流过,通过在+24V控制端与继电器K1的线圈之间增加第二限流电阻R6,能够降低流过继电器K1的线圈的电流I(r为继电器K1的线圈的内阻),进而降低继电器K1的线圈的发热量Q(Q=I2r),能够有效地降低变频器的温升。当然,作为变频器的其它实施方式,也可以不设置直流母线限流电路和控制电路。

如图6示出直流母线限流电路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限流电阻包括依次串联的电阻R7、电阻R9和电阻R8,电阻R7、电阻R9和电阻R8均为56ΩJ/6W,电解电容E2的两端与无感吸收电容C4并联,无感吸收电容C4用来吸收直流母线限流电路后端的逆变电路在开关过程中产生的高频尖峰电压和电流,电阻R4和电阻R5与电阻R7、电阻R8和电阻R9都是起到限流作用,只是不同功率段的变频器所用的电阻阻值和功率有差异。

进一步的,所述继电器K1的线圈的两端与二极管D300并联,二极管D300的负极K连接在第二限流电阻R6与继电器K1的线圈之间,正极A与继电器K1的线圈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300能够在继电器K1断电时,防止线圈中以磁的形式存储的能量以反向电压浪涌的形式释放出来,导致高电压击穿损坏三极管Q300。

如图7示出控制电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控制电路包括光耦H300和三极管Q300,光耦H300包括相配合的发光二极管和光敏三极管,发光二极管的正极与开关电源变压器的+5V输出端子连接,负极通过电阻R316与变频器的芯片和监测点TP300连接,光敏三极管的集电极与开关电源变压器的+24V输出端子连接,光敏三极管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317与三极管Q300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300的集电极通过RY端子与继电器K1的线圈连接,三极管Q300的集电极与COM端子连接,三极管Q300的发射极与基极之间通过电阻R323连接,电阻R323和电阻R316优选为1kΩF,电阻R317优选为10kΩF。继电器K1的闭合是由变频器的CPU板210的控制信号/MC控制的,光耦H300将控制信号和继电器的线圈电压信号隔离,以保护控制电路,当控制信号/MC为低电平时,光耦H300导通,此时Q300的1和3脚是导通的,+24V流经第二限流电阻R6和继电器K1的线圈后进入Q300的1脚和3脚到COM端子接地。

优选的,所述变频器的功率优选为7.5kW,继电器K1的线圈的阻值优选为660Ω,所述第二限流电阻R6的阻值优选为100Ω,当三极管Q300导通时,忽略Q300导通后的电阻,继电器K1的线圈两端的电压U约为继电器K1的线圈两端的电压U为标称电压值+24V的75%,继电器可正常吸合。

优选的,所述第二限流电阻R6为3W额定功率的金属膜电阻,能够满足大功率的需求。

如图8示出RC电路的一种实施方式,RC电路由电解电容组件E0、电阻R41、电阻R43、电阻R46和电阻R47组成,电阻R41、电阻R43、电阻R46和电阻R47依次连接后并联在电解电容组件E0的两端,具体的,电解电容组件E0包括电解电容E13、电解电容E9、电解电容E7和电解电容E8,电解电容E13的负极与电解电容E9的正极相连,电解电容E7的负极与电解电容E8的正极连接,电解电容E13的正极、电解电容E7的正极和电阻R41连接后与通过端子P1与直流母线限流电路连接,电解电容E9的负极、电解电容E8的负极和电阻R47连接后通过端子N与开关电源电路和逆变电路连接,电解电容E13与电解电容E9之间的节点与电解电容E7与电解电容E8之间的节点以及电阻R43与电阻R46之间的节点连接。

耐压测试的电压通常采用50Hz正弦波电压(可采用等效直流电压),三相380VAC按DC2550V或AC1800V测试。型式试验电压从规定值的一半升到规定值的时间为5s,保持规定的试验电压时间为1min,出厂检验时允许以施加至少1s试验电压值来代替。变频器不应出现击穿或闪络现象,泄漏电流小于等于30mA,单相变频器可选DC2120V电压(等效AC1500V)进行试验,要求漏电流小于等于30mA。

如图9示出变频器的耐压测试接地模块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的EMC电路包括分别接入电源的对地压敏电阻组件和对地电容组件,对地压敏电阻组件和对地电容组件分别与插座T1的两端连接,散热器260通过接地端子2600接地,接地端子2600与插头连接,插座T1与插头插接配合,对地压敏电阻组件和对地电容组件通过插头和插座T1与接地端子2600连接并接地,对地压敏电阻组件和对地电容组件用于抑制雷击浪涌以提高变频器的EMC性能,通过插座T1上插接配合的插头将对地压敏电阻组件和对地电容组件与接地端子2600连接并接地,在耐压测试时直接将插头从插座T1上拔下就能够断开对地压敏电阻组件和对地电容组件与接地端子2600之间的连接,不需要将焊接好的对地压敏电阻组件和对地电容组件拆下,极大的方便耐压测试的操作过程,而且还能够降低对地压敏电阻组件和对地电容组件和装配难度。

具体的,所述对地压敏电阻组件包括分别与R相线、S相线和T相线连接的对地压敏电阻ZNR300、对地压敏电阻ZNR301和对地压敏电阻ZNR303,对地压敏电阻ZNR300、对地压敏电阻ZNR301和对地压敏电阻ZNR303的另一端与对地压敏电阻ZNR304连接;对地电容组件包括分别与R相线、S相线和T相线连接的对地电容C302、对地电容C303和对地电容C304,对地电容C302、对地电容C303和对地电容C304的另一端与对地电容C307连接,对地压敏电阻ZNR304和对地电容C307分别与插座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插头中设有接地线,接地线的一端与接地端子2600连接,另一端分为两根插到插座T1中分别与对地压敏电阻组件和对地电容组件连接,能够缩短接地回路的长度,提高接地回路的可靠性。

如图10示出对地压敏电阻组件和对地电容组件的布局图,所述对地电容C302和对地电容C303并排设置,对地电容C304设置在对地电容C303的右侧,对地电容C307垂直于对地电容C302和对地电容C303设置在一端,对地电容C304向右侧倾斜将端部靠近对地电容C307,对地电容C307的一端分别与对地电容C302、对地电容C303和对地电容C304连接,另一端伸到对地电容C302的一侧与插座T1连接,插座T1设置在对地电容C307与对地电容C302夹角之间的空间,对地压敏电阻ZNR303倾斜设置在对地电容C304的右侧,对地压敏电阻ZNR303一端的底侧通过从对地电容C302、对地电容C303和对地电容C304底侧穿过的导线与插座T1的另一端连接,对地压敏电阻ZNR300、对地压敏电阻ZNR301和对地压敏电阻ZNR302围绕在对地压敏电阻ZNR303的另一端分别与对地压敏电阻ZNR303的顶侧连接,不仅能够使对地压敏电阻组件和对地电容组件在满足性能测前提下布局紧凑,实现产品的小型化,而且插座T1的位置靠产品边缘,更易于生产调试。

本发明创造的电源板240和电容板230可以垂直设置,优选为层叠设置,如图11-12示出层叠设置的实施例,电源板240和电容板230层叠设置,电容板230倒扣在电源板240的上方,电解电容组件E0设置在电容板230一端的底侧,电源板240设置在电容板230另一端的下方,在电容板230与电源板240的内侧设有电子元器件和连接件,电源板240通过连接件与电容板230的底侧连接,在电源板240的一端上设有与电解电容组件E0配合的隔板避让口115,另一端设有伸至电容板230外侧的接线端子242,通过电源板240在结构上给电解电容组件E0留出倒扣的空间,同时通过连接件连接和支撑倒扣在上方的电容板230,有效地利用了变频器整机内部的垂直空间,不仅具有整机结构紧凑、体积小的特点,而且可靠性更高,不受水平空间和线间安规距离的限制,安装也很方便。

如图12-14所示,所述连接件包括设置在电源板240顶侧的平行于电解电容组件E0轴线设置的长插针243和多个连接铜柱244,长插针243的一端与电源板240固定连接,在电容板230上设有与长插针243插接配合的插座2430,连接铜柱244的一端与电源板240固定连接,另一端设有螺纹孔并与电容板230的底侧相抵,在电容板230上设有与支连接铜柱244固定连接的支柱螺钉2440,通过多个连接铜柱244连接电容板230和电源板240,能够将电容板230和电源板240组装成为具有一定强度的结构,在装配时可以在壳体外先将电源板240和电容板230组装好,然后将电源板240和电容板230作为一个单独的结构装入到壳体内,能够有效降低装配的难度、提高装配效率。

具体的,所述连接铜柱244包括连接在整流电路与直流母线限流电路之间的P+极铜柱244a,以及连接在RC滤波电路与逆变电路之间的P极铜柱244b和N极铜柱244c,整流电路整流出来的电流从P+端子通过P+极铜柱244a到电容板230上的直流母线限流电路后经过RC电路滤波,滤波后的电流一部分从P端子和N端子分别通过P极铜柱244b和N极铜柱244c给逆变电路,另一部分直接为电容板230的开关电源电路供电,开关电源电路通过两组长插针243分别给逆变电路的驱动、采样电路以及CPU板210供电。

如图12-16所示,所述壳体内在散热器260和电源板240之间设有隔板111,散热器260通过螺钉与隔板111的底侧固定连接,隔板111上设有与电解电容组件E0配合的隔板避让口115,以及与散热器260配合的隔板开口113,在散热器260的一侧、电解电容组件E0的下方设有风机组件270,在隔板111的顶侧设有定位轴112,在电源板240上设有与定位轴112配合的定位孔1120,电容板230上设有与定位轴112固定连接的定位螺钉1121,定位轴112先穿过定位孔1120后,再通过定位螺钉1121将电容板230与定位轴112固定连接,能够利用有限的空间对电源板240和电容板230进行定位和安装,不仅可靠性更好,而且又不会占用不必要的空间,当然也可以采用其它方式代替隔板111将电源板240和电容板230固定安装在壳体内,都属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

进一步的,在散热器260上方的隔板111与电源板240之间设有绝缘纸250,通过绝缘纸250提高散热模块与电源板240之间的电气隔离,具有占用空间小、造价低的特点。

如图12、16所示,接地端子2600包括与散热器260连接的接地固定部262,以及穿过隔板开口113伸至隔板111顶侧的接地接线部261,在接地固定部262上设有与散热器260连接的接地固定螺钉2621,在接地接线部261上设有与隔板111配合的接地接线螺钉2611,在隔板111上设有与接地接线螺钉2611连接的下壳嵌件螺母2612,在壳体的侧壁上设有与接地接线部261配合的接地接线孔2610,壳体的外壁对应在接地接线孔2610的一侧设有接地标识2613,通过将接地端子2600隐藏在壳体内,外部接地导线可以穿过接地接线孔2610伸到接地接线螺钉2611下方,通过接地接线螺钉2611与接地端子2600固定实现将散热器260接地,具有安全可靠、操作方便的特点。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创造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创造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创造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