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道无损检测成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70332发布日期:2018-12-07 21:54阅读:314来源:国知局
管道无损检测成像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器人,尤其是涉及管道无损检测成像装置。



背景技术:

竖向布置的管道探伤过程中,需要利用设置在管道一侧的射线机往设置在管道另一侧的成像板上成像,然后根据成像数据分析管道是否存在损伤,传统的探伤方式使用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方便对竖向管道进行探伤的管道无损检测成像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管道无损检测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体,所述机体具有位于顶部的第一套环及位于底部的第二套环,所述第一套环与第二套环之间设有连杆,所述机体一侧安装射线机,所述机体上背离射线机一侧安装成像板。

连杆上设置置签部,置签部具有线体,用于绑定标识体的线体一端接于盘体,另一端绕过连杆后,接于紧线机构,紧线机构具有主体部,主体部的左侧设置盲孔,盲孔内部上侧与下侧分别设置安装孔,安装孔内设置弹簧,弹簧接于限位体,调整拉索一端接于限位体,另一端穿过弹簧后,穿出主体部,两调整拉索端部连接,盘体置入盲孔底部,两限位体复位以对盘体限位,当拉动调整拉索以压缩弹簧后,限位体部分沉入安装孔,盘体从两限位体间脱出。

进一步:所述第一套环内侧设置第一行走轮,所述第二套环内侧设置第二行走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方便对竖向管道进行无损探伤。

附图说明

图1为管道无损检测成像装置主视图,图中省略了部分结构。

图2为置签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参见图1,一种管道无损检测成像装置,包括机体,所述机体具有位于顶部的第一套环1及位于底部的第二套环2,所述第一套环1与第二套环2之间设有连杆3,所述机体一侧安装射线机,所述机体上背离射线机一侧安装成像板。

机体穿在竖向管道上(例如管道从第一套环处穿入,从第二套环处穿出),然后利用射线机配合成像板对管道进行成像,然后对成像数据进行分析以判断管道是否存在损伤。

所述第一套环1内侧设置第一行走轮,所述第二套环2内侧设置第二行走轮。行走轮可方便机体在管道上移动行走,提高使用的便利性。

特别的是,第一行走轮处第二行走轮均由电机驱动,以提高自动化程度。

连杆上设置置签部,置签部具有线体31,用于绑定标识体的线体一端接于盘体33,另一端绕过连杆后,接于紧线机构,紧线机构具有主体部32,主体部的左侧设置盲孔,盲孔内部上侧与下侧分别设置安装孔,安装孔内设置弹簧,弹簧接于限位体34,调整拉索一端接于限位体,另一端穿过弹簧后,穿出主体部,两调整拉索端部连接,盘体置入盲孔底部,两限位体复位以对盘体限位,当拉动调整拉索以压缩弹簧后,限位体部分沉入安装孔,盘体从两限位体间脱出。线体上可根据需要用绳索绑定标识体(例如标签),标识体上根据需要设置标识信息(标明设备适用范围等信息),置签部方便拆装,使用方便。

特别的是,线体上可滑动地设置两个橡胶柱。通过调整两个橡胶柱的相对位置,两个橡胶柱可将标识体限定在线体所需区域。橡胶柱表面可设置荧光涂层,提高暗光环境下的识别度。另外,主体部顶部设置尖刺部,闲置时可缠绕线体等,同时可将盘体穿刺在尖刺部上,方便收纳。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凡是属于本实用新型原理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的前提下进行的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