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覆盖层承压含水层埋深测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52909发布日期:2018-12-05 18:40阅读:393来源:国知局
一种覆盖层承压含水层埋深测量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岩土工程勘察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是一种覆盖层承压含水层埋深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在水利水电勘察过程中,偶会遇到钻孔揭露覆盖层承压水的情况,目前对于覆盖层承压含水层埋深观测的方法主要为揭露承压水后立即停止钻探工作,并立即着手测量钻孔深度。该方法在揭露高水头承压水时比较准确,但对于低水头承压水的准确判断会出现较大误差,主要原因有:一、钻机在钻进过程中,低水头承压水在孔口反应不明显,钻探护壁循环水与承压水混在一起导致工作人员无法准备判别是否存在承压水,即而无法及时对承压水进行测量;二、在对覆盖层进行钻探过程中,常常要使用泥浆和植物胶对钻孔进行护壁,以防止孔壁的塌陷和埋钻,但泥浆和植物胶的使用会导致低水头承压水无法返水至孔口,常常是钻至承压水层下隔水层后孔口才有反应,从而导致对承压含水层埋深位置的误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覆盖层承压含水层埋深测量装置,通过摄像头在显示器上呈现示踪液体的不同扩散形态,可直观地判断承压水埋深位置,具有相当高的精准度,且操作简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覆盖层承压含水层埋深测量装置,包括探头、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探头由摄像头、喷液管、喷口、连接支架组成;喷口由四个互为90°方向喷管口组成,四个喷管口固定在摄像头的四周;输液管位于摄像头上方,喷液管的上端与输液管一端连接;输液管另一端与示踪液体加压装置连接;显示器与探头通过数据线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喷口的喷管口下端位于摄像头的侧下方;连接支架有四个,四个连接支架互为90°,连接支架固定于摄像头的四周,喷液管通过连接支架固定于摄像头的四周。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仅需要通过观察显示器便可直观地判断承压水埋深位置,流程简单,操作简便;

(2)示踪液体在不同承压水部位具有完全不同的扩散形态,现象区别明显,不会造成误判,具有相当高的精准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向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B-B向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使用结构示意图。

图中1-探头,1.1-摄像头,1.2-喷液管,1.3-喷口,1.4-连接支架,2-显示器,3-示踪液体加压装置,4-输液管,5-数据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情况,但它们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仅作举例而已。同时通过说明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更加清楚和容易理解。

参阅附图可知:一种覆盖层承压含水层埋深测量装置,包括探头1、显示器2、示踪液体加压装置3、输液管4、数据线5,探头1由摄像头1.1、喷液管1.2、喷口1.3、连接支架1.4组成;喷口1.3由四个互为90°方向喷管口组成,四个喷管口固定在摄像头的四周;输液管4位于摄像头1.1上方,喷液管1.2的上端与输液管4一端连接;输液管4另一端与示踪液体加压装置3连接;显示器2与探头1通过数据线5连接。喷口1.3的喷管口下端位于摄像头1.1的侧下方(如图1、图2、图3所示,其中,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摄像头与喷液管连接部位截面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探头与喷液管连接部位截面图),喷出的示踪液体呈现不同的扩散形态,展示在显示器中,通过观察示踪液体在承压水水流中的表现形式来精确判断承压水埋深位置;连接支架1.4有四个,四个连接支架1.4互为90°,连接支架1.4固定于摄像头1.1的四周,喷液管1.2通过连接支架1.4固定于摄像头1.1的四周(如图2所示)。

实施例

现以测量钻孔中一层覆盖层承压含水层埋深为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对测量其他钻孔中覆盖层承压含水层埋深同样具有指导作用。

在示踪液体加压装置中加入带颜色的示踪液体,然后将被数据线牵引的探头缓慢向钻孔深部下放,通过示踪液体加压装置将示踪液体经喷口喷出(如图4所示,图4中,L表示上隔水层,M表示承压含水层,N表示下隔水层),在承压水的不同部位,喷出的示踪液体呈现不同的扩散形态,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1)当探头位于上隔水层时,承压水进入钻孔后,在上隔水层呈现为上涌水流,所以通过显示器可以看到喷口喷出的示踪液体喷出后迅速上涌;

2)当探头进入承压含水层后,由于承压水具有水平流速,示踪液体会向四个喷口中心汇聚而不直接上涌;

3)当探头位于下隔水层时,承压水并不进入下隔水层,示踪液体喷出后不受到承压水流的影响,所以通过显示器可以看到喷口喷出的示踪液体呈液柱状,无明显上涌现象。

结论:通过显示器观察示踪液体在承压水水流中的以上表现形式可精确判断承压含水层埋深位置。

同时也可以通过将装置置于孔底,然后缓慢向上提起,通过显示器观察示踪液体在承压水水流中的扩散形态来验证承压水埋深位置。

其它未说明的部分均属于现有技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