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电磁屏蔽恒温冷端的补偿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51946发布日期:2019-04-20 02:46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电磁屏蔽恒温冷端的补偿盒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电磁屏蔽恒温冷端的补偿盒。



背景技术:

在核能发电过程中需要对核电站堆芯进行温度测量,温度测量一般采用热电偶进行,为了保证消除误差保证温度测量的准确性,需要对热电偶的冷端进行温度补偿,因此需要对热电偶的冷端增设温度补偿装置。

现有技术中的冷端补偿装置,虽然能够对冷端进行温度补偿保证温度测量的精度,但是温度补偿部分与热电偶的接线端子为分体式结构,使得补偿装置体积较大,对于安装空间要求高,同时不能够对于内部的电子元器件进行有效的电磁屏蔽,在使用过程中会因为电磁干扰影响使用效果。

因此,提供一种用于电磁屏蔽恒温冷端的补偿盒,以期强度佳,采用一体式结构,减小装置自身体积从而降低安装空间要求,便于检修,同时能够消除电磁干扰,就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应用于半预制信号电缆的绝缘测试装置,以期实现同时对多根半预制信号电缆的绝缘测试,提高测试效率,保证测试的准确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一种用于电磁屏蔽恒温冷端的补偿盒,包括具开口端的壳体和密封于所述开口的盖板,所述盖板为镀彩锌不锈钢板,所述壳体为镀彩锌不锈钢板围成的盒装结构,在其底部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具有热电偶接线端子的导轨和安装孔,所述壳体长度方向的侧壁上间隔设置有线缆接头和冷端补偿热电阻,所述开口端固接有具有螺纹孔的挡片,所述挡片平行与所述壳体的底部端面。

优选地,所述线缆接头包括第一线缆接头和第二线缆接头,所述第一线缆接头设置于所述壳体与所述导轨平行的左侧壁上,所述第二线缆接头设置于所述壳体与所述导轨平行的右侧壁上,所述第一线缆接头的轴心与所述第二线缆的轴心的连线垂直于所述导轨的长度方向。

优选地,所述右侧壁上还设置有冷端补偿热电阻,所述冷端补偿热电阻与所述第二线缆接头间隔设置。

优选地,所述第一线缆接头的数量为四个,所述第二线缆接头的数量为四个,各所述第一线缆接头与各所述第二线缆接头一一对应,所述冷端补偿热电阻设置在各所述第二线缆接头的一侧,所述冷端热补偿电阻的数量为三个,各所述冷端热补偿电阻间隔设置。

优选地,所述安装孔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二安装孔分置在所述导轨的两侧,所述第一安装孔的孔心与所述第二安装孔的孔心连线垂直于所述导轨的长度方向。

优选地,所述第一安装孔的数量为多个,各所述第一安装孔沿所述导轨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安装孔的数量为多个,各所述第二安装孔沿所述导轨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各所述第一安装孔与各所述第二安装孔一一对应。

优选地,所述导轨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滑到,所述热电偶接线端子与所述导轨连接的端面上设置有滑槽,所述热电偶接线端子自所述导轨的一端滑入所述导轨,并通过设置在所述热电偶上的锁紧螺钉与所述导轨固定。

优选地,所述热电偶接线端子的数量为多个,各所述热电偶接线端子沿所述导轨长度方向等间距设置。

优选地,所述挡片的数量为多个,各所述挡片间隔设置在所述开口端的周向,所述盖板通过螺钉与各所述挡板固定。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补偿盒,包括具开口端的壳体和密封于所述开口的盖板,所述盖板为镀彩锌不锈钢板,所述壳体为镀彩锌不锈钢板围成的盒装结构,在其底部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具有热电偶接线端子的导轨和安装孔,所述壳体长度方向的侧壁上间隔设置有线缆接头和冷端补偿热电阻,所述开口端固接有具有螺纹孔的挡片,所述挡片平行与所述壳体的底部端面。上述装置为盒装结构,包括镀彩锌不锈钢板材质的壳体和盖板,壳体为盒装结构并具有开口端,盖板为矩形与开口端的大小一致,在盖板上开设有固定孔,利用螺钉穿过固定孔与挡片上的螺纹孔配合实现盖板与壳体的连接。在壳体内底部固接有导轨和安装孔,安装孔与导轨间隔设置,安装孔用于螺钉或螺栓穿过其中使得整个补偿盒与安装位置进行固定,导轨的方向与壳体的长度方向一致,并且导轨的长度小于壳体的长度,在导轨上设置有热电偶接线端子,同时在壳体的侧壁(该侧壁与导轨的长度方向平行)上设置有线缆接头,同时侧壁上还设置有冷端补偿热电阻,线缆接头穿过壳体侧壁,两侧通过螺母实现线缆接头与壳体的固定,冷端补偿电阻穿过壳体侧壁,两侧通过螺母实现冷端补偿电阻与壳体的固定。

由于盖板和壳体均为彩镀锌不锈钢板材质具有良好的电磁屏蔽功能,使得整个补偿盒通过整体EMC测试,能够有效消除电磁干扰的影响,从而保证运行的有效性,同时盒体内将线缆接头和冷端补偿电阻设计成一体式结构,能够有效减小补偿盒的体积,从而降低了安装时对空间的要求,再者盖板与壳体为可分离结构,当需要进行检修是仅需打开盖板即可完成检修,从而有效节省了检修时间,降低了检修的成本,盖板通过螺钉与壳体连接,连接强度大,有效增加了整个补偿和的强度和稳定性,避免了外界因素对补偿盒的冲击,另外将线缆接头与冷端补偿电阻的合理布置能够有效保证盒体空间内的温度变化均衡,不受外界冷热气流的影响发生大的温度变化,使盒体内的所有热电偶端接点处的温度一致,并且和冷端补偿热电阻监测的温度一致,从而使计算出的堆芯温度更加准确、精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补偿盒盖板打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为壳体;

2 为挡片;

3 为冷端补偿热电阻;

4 为第二线缆接头;

5 为第一线缆接头;

6 为导轨;

7 为安装孔;

8 为热电偶接线端子;

9 为螺纹孔;

10 为盖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请参考图1和图2,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补偿盒盖板打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补偿盒,包括具开口端的壳体1和密封于所述开口的盖板10,所述盖板10为镀彩锌不锈钢板,所述壳体1为镀彩锌不锈钢板围成的盒装结构,在其底部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具有热电偶接线端子8的导轨6和安装孔7,所述壳体1长度方向的侧壁上间隔设置有线缆接头和冷端补偿热电阻3,所述开口端固接有具有螺纹孔9的挡片2,所述挡片2平行与所述壳体1的底部端面。上述装置为盒装结构,包括镀彩锌不锈钢板材质的壳体1和盖板10,壳体1为盒装结构并具有开口端,盖板10为矩形与开口端的大小一致,在盖板10上开设有固定孔,利用螺钉穿过固定孔与挡片2上的螺纹孔9配合实现盖板10与壳体1的连接。在壳体1内底部固接有导轨6和安装孔7,安装孔7与导轨6间隔设置,安装孔7用于螺钉或螺栓穿过其中使得整个补偿盒与安装位置进行固定,导轨6的方向与壳体1的长度方向一致,并且导轨6的长度小于壳体1的长度,在导轨6上设置有热电偶接线端子8,同时在壳体1的侧壁(该侧壁与导轨6的长度方向平行)上设置有线缆接头,同时侧壁上还设置有冷端补偿热电阻3,线缆接头穿过壳体1侧壁,两侧通过螺母实现线缆接头与壳体1的固定,冷端补偿电阻穿过壳体1侧壁,两侧通过螺母实现冷端补偿电阻与壳体1的固定。

由于盖板10和壳体1均为彩镀锌不锈钢板材质具有良好的电磁屏蔽功能,使得整个补偿盒通过整体EMC测试(测试数据见表1),能够有效消除电磁干扰的影响,从而保证运行的有效性,同时盒体内将线缆接头和冷端补偿电阻设计成一体式结构,能够有效减小补偿盒的体积,从而降低了安装时对空间的要求,再者盖板10与壳体1为可分离结构,当需要进行检修是仅需打开盖板10即可完成检修,从而有效节省了检修时间,降低了检修的成本,盖板10通过螺钉与壳体1连接,连接强度大,有效增加了整个补偿和的强度和稳定性,避免了外界因素对补偿盒的冲击,另外将线缆接头与冷端补偿电阻的合理布置能够有效保证盒体空间内的温度变化均衡,不受外界冷热气流的影响发生大的温度变化,使盒体内的所有热电偶端接点处的温度一致,并且和冷端补偿热电阻3监测的温度一致,从而使计算出的堆芯温度更加准确、精准。

进一步理解的是,所述线缆接头包括第一线缆接头5和第二线缆接头4,所述第一线缆接头5设置于所述壳体1与所述导轨6平行的左侧壁上,所述第二线缆接头4设置于所述壳体1与所述导轨6平行的右侧壁上,所述第一线缆接头5的轴心与所述第二线缆的轴心的连线垂直于所述导轨6的长度方向。上述线缆接头包括第一线缆接头5和第二线缆接头4,而且第一线缆接头5和第二线缆接头4分置在于导轨6长度方向平行的左侧壁和右侧壁上,同时第一线缆接头5的轴心与第二线缆接头4的轴心连接于导轨6长度方向垂直,也就是说第一线缆接头5和第二线缆接头4相向设置,从而能够有效实现同时对多个热电偶的连接,进而实现对多个热电偶冷端进行补偿,两者位置相对能够有效保证补偿盒内的所有热电偶端接点处的温度一致,并且和冷端补偿热电阻3监测的温度一致,从而使计算出的堆芯温度更加准确、精准。

表1

进一步地,所述右侧壁上还设置有冷端补偿热电阻3,所述冷端补偿热电阻3与所述第二线缆接头4间隔设置。将冷端补偿热电阻3设置在右侧壁上,同时与第二线缆接头4间隔设置,能够有效通过冷端补偿热电阻3将补偿盒内的温度进行补偿,使得所有热电偶端接点处的温度一致,并且和冷端补偿热电阻3监测的温度一致,从而使计算出的堆芯温度更加准确、精准。

具体地,所述第一线缆接头5的数量为四个,所述第二线缆接头4的数量为四个,各所述第一线缆接头5与各所述第二线缆接头4一一对应,所述冷端补偿热电阻3设置在各所述第二线缆接头4的一侧,所述冷端热补偿电阻的数量为三个,各所述冷端热补偿电阻间隔设置。上述第一线缆接头5和第二线缆接头4均为四个,同时第一线缆接头5和第二线缆接头4两两对应,冷端热补偿电阻设置在四个第二线缆接头4的一侧,并且冷端热补偿电阻的数量为三个,使用过程中能够实现一个补偿盒对多个热电偶进行冷端补偿,同时通过设置三个冷端热补偿电阻能够有效实现冷端补偿热电阻3将补偿盒内的温度进行补偿,使得所有热电偶端接点处的温度一致,并且和冷端补偿热电阻3监测的温度一致,从而使计算出的堆芯温度更加准确、精准,同时能够有效缩小补偿盒的体积,从而节省安装空间。

具体地,所述安装孔7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二安装孔分置在所述导轨6的两侧,所述第一安装孔的孔心与所述第二安装孔的孔心连线垂直于所述导轨6的长度方向。上述安装孔7包括设置在导轨6两侧的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同时第一安装孔的孔心与第二安装孔的孔心连线与导轨6的长度方向垂直,另外第一安装孔距离导轨6的距离与第二安装孔距离导轨6的估计相等,当补偿盒需要固定时需要将螺钉或螺栓穿过第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后与连接部位进行固定连接,该种结构连接强度高,能够有效保证补偿盒安装的稳定性,从而有效避免外界因素造成的补偿盒脱落损毁情况,进而有效保证补偿盒的正常使用,降低使用成本。

具体地,所述第一安装孔的数量为多个,各所述第一安装孔沿所述导轨6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安装孔的数量为多个,各所述第二安装孔沿所述导轨6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各所述第一安装孔与各所述第二安装孔一一对应。上述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均为多个,各第一安装孔和各第二安装孔分别沿导轨6的长度方向等间隔设置,将补偿盒进行固定时各第一安装孔和各第二安装孔均设置连接螺钉或螺栓实现补偿盒的多点固定,同时固定点处受力均匀,从而使得补偿盒的与固定位置的固定强度进一步增强,进一步保证补偿盒安装的稳定性,从而有效避免外界因素造成的补偿盒脱落损毁情况,进而有效保证补偿盒的正常使用,降低使用成本。

具体理解的是,所述导轨6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滑道,所述热电偶接线端子8与所述导轨6连接的端面上设置有滑槽,所述热电偶接线端子8自所述导轨6的一端滑入所述滑道上,并通过设置在所述热电偶上的锁紧螺钉与所述导轨6固定。上述导轨6与热电偶接线端子8连接的端面设置有滑道,其中该滑道和纵截面(垂直其长度方向的截面)为燕尾型,同时在热电偶接线端子8与滑道连接的端面上开设有滑槽,该滑槽和纵截面为燕尾型,两者连接时需要将热电偶接线端子8从滑轨的一端滑入,即将燕尾导滑道滑入燕尾槽内,此时由于燕尾型的特殊结构,两者之间连接的强度较高,有效避免了两者的分离,将热电偶接线端子8滑至固定位置后,通过锁紧设置在热电偶接线端子8上的锁紧螺钉,使得锁紧螺钉的自由端抵靠在滑道的端面上,从而实现将热电偶接线端子8与滑轨的固定。该种方式连接简单易行,同时连接强度高,能够有效避免长时间使用出现的虚接、位置变化等情况的发生,进一步保证了补偿盒的正常使用,进而节省了使用的成本。

进一步地,所述热电偶接线端子8的数量为多个,各所述热电偶接线端子8沿所述导轨6长度方向等间距设置。上述热电偶接线端子8的数量为多个,各热电偶接线端子8沿导轨6的长度方向等间距设置,通过该种结构一方面能够实现同时连接多个热电偶,从而节约使用成本,另外能够通过将各热电偶接线端子8等间距设置能够有效实现冷端补偿热电阻3将补偿盒内的温度进行补偿,使得所有热电偶端接点处的温度一致,并且和冷端补偿热电阻3监测的温度一致,从而使计算出的堆芯温度更加准确、精准,同时能够有效缩小补偿盒的体积,从而节省安装空间。

具体地,所述挡片2的数量为多个,各所述挡片2间隔设置在所述开口端的周向,所述盖板10通过螺钉与各所述挡板固定。上述挡片2数量为多个,同时将挡板间隔设置在开口端的,其中在开口端的转角处均需设置,通过该种设置方式能够有效实现盖板10与壳体1之间的连接强度,从而有效保证补偿盒的稳定性,同时避免了外界环境因素与补偿盒的影响,从而降低了使用的成本。

上述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在本技术领域内,凡是基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上的变化和改进,不应排除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