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穿仓安装式水下探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72182发布日期:2018-12-07 22:02阅读:884来源:国知局
一种穿仓安装式水下探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底扫描探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穿仓安装式水下探头。



背景技术:

利用声学反射原理和计算机处理数据处理技术进行水下扫描是对水底地型和结构进行探测的常用手段。在水下工程、水下搜索、人命救助、渔业作业以及潜水支持等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

水下探头的成像是利用探头发射超声波,遇到物体反射后接收并处理。通常采用尾挂式探头实现水底地型和结构的探测,探头挂在船体的尾部并跟随船体前行。由于船尾位置的水流乱以及气泡多,并且因更接近发动机和螺旋桨而导致噪声和震动都非常大,船尾的安装环境十分恶劣。虽然探头的成像运行指标可以高达20km每小时,但是实际使用中发现船舶速度一旦超过8千米每小时就很难达到稳定成像使用的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穿仓安装式水下探头,该水下探头设置在船体的底部中间,有效改善了水下探头的安装环境。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穿仓安装式水下探头,包括探头以及呈梭形的上导流罩和下导流罩,所述上导流罩固定设置在船体的底部中间,所述探头包括本体和连接线,所述本体密封设置在下导流罩内,所述下导流罩上设置有空心管道,所述船体的底部和上导流罩共同形成一个通孔,所述空心管道穿过通孔至船体底部上方,所述连接线经空心管道内的过线孔伸出,所述下导流罩固定设置在上导流罩的底部。

进一步地,所述上导流罩通过焊接的方式与船体固定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上导流罩的两端设有第一螺纹孔,所述下导流罩的两端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下导流罩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与上导流罩固定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上导流罩和下导流罩的侧面平滑对接。

进一步地,所述下导流罩的中部设有放置孔,所述放置孔的开口尺寸由上至下逐渐收窄,所述本体嵌入至放置孔内,所述本体的下端部突出于下导流罩的底面,所述本体的上方设有第一转接板,所述第一转接板设有第一出线孔以及若干第二安装孔,所述本体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与第一转接板固定相连,所述第一转接板的侧壁与放置孔的侧壁贴合。

进一步地,所述放置孔与本体之间的间隙以及第一转接板的侧壁与放置孔的侧壁之间的间隙均涂抹有防水胶。

进一步地,所述放置孔的上方形成有密封端面,所述密封端面上设置有第二转接板,所述密封端面上设有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二转接板上设有第三安装孔,所述第二转接板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固定在密封端面上,所述第一转接板还设有第三螺纹孔,所述第二转接板还设有第四安装孔,所述第二转接板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与第一转接板固定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空心管道一端与第二转接板焊接固定,所述第二转接板上设有供连接线穿过的第二出线孔,所述空心管道的另一端灌封有环氧树脂。

进一步地,所述空心管道的另一端与船体的底部上方焊接固定。

有益效果:将水下探头设置在船体的底部中间,使得水下探头远离船头和船尾。由于船体底部中间是船舶的摇摆和质量中心,水流平稳,同时远离机舱,震动和噪音都最小,所以将水下探头设置在船体的底部中间,可达到改善探头安装环境的效果,有利于探头稳定的成像。同时,将上导流罩和下导流罩制作成梭形,可有效避免水下探头对运行的船体造成过大的阻力。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一种穿仓安装式水下探头的侧视图;

图2为一种穿仓安装式水下探头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第二转接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第一转接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穿仓安装式水下探头,包括探头以及呈梭形的上导流罩1和下导流罩2,上导流罩1焊接固定在船体的底部中间,采用焊接固定的方式,可达到很好的防水效果,也可满足强度要求。上导流罩1的两端设有第一螺纹孔,下导流罩2的两端设有第一安装孔21,下导流罩2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与上导流罩1固定相连,采用该连接方式,便于实现下导流罩2的拆卸,方便对探头进行更换和维护。

探头包括本体3和连接线,本体3密封设置在下导流罩2内,下导流罩2上设置有空心管道4,船体的底部和上导流罩1共同形成一个通孔,空心管道4穿过通孔至船体底部上方,连接线经空心管道4内的过线孔伸出。

将水下探头设置在船体的底部中间,使得水下探头远离船头和船尾。由于船体底部中间是船舶的摇摆和质量中心,水流平稳,同时远离机舱,震动和噪音都最小,所以将水下探头设置在船体的底部中间,可达到改善探头安装环境的效果,有利于探头稳定的成像。同时,将上导流罩1和下导流罩2制作成梭形,可有效避免水下探头对运行的船体造成过大的阻力。

作为优选,上导流罩1和下导流罩2的侧面平滑对接,确保水流平稳的流经探头,进一步为探头成像营造良好的安装环境。

具体地,下导流罩2的中部设有放置孔,放置孔的开口尺寸由上至下逐渐收窄,本体3嵌入至放置孔内,本体3侧部的曲面基本上与放置孔的侧面契合,当本体3放入至放置孔内后,本体3的下端部突出于下导流罩2的底面,便于实现水底地型和结构的探测。

本体3的上方设有第一转接板5,第一转接板5设有第一出线孔51以及若干第二安装孔52,具体地,第二安装孔52的数量为6个,通过六个螺钉,可实现本体3与第一转接板5的紧固连接。同时,第一转接板5的侧壁设计成与放置孔的侧壁契合,使得第一转接板5的侧壁贴合在放置孔的侧壁上。

完成本体3的紧固之后,在放置孔与本体3之间的间隙以及第一转接板5的侧壁与放置孔的侧壁之间的间隙内均涂抹有防水胶,达到本体3的防水保护。

同时,放置孔的上方形成有密封端面,密封端面上设置有第二转接板6,密封端面上设有第二螺纹孔,具体为分布在第一转接板5两端的四个螺纹孔;第二转接板6上设有4个第三安装孔62,第二转接板6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固定在密封端面上,第一转接板5还设有4个第三螺纹孔53,第二转接板6还设有第四安装孔63,第二转接板6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与第一转接板5固定相连。空心管道4一端与第二转接板6焊接固定,第二转接板6上设有供连接线穿过的第二出线孔61,连接线依次穿过第一出线孔51、第二出线孔61以及空心管道4后伸入至船体底部上方。为了避免水经空心管道4渗透出来,在空心管道4的另一端灌封有环氧树脂,环氧树脂将连接线固结在空心管道4内,形成了密封的效果。同时,空心管道4的另一端与船体的底部上方焊接固定,进一步保证了整个水下探头的连接强度。

通过本体3与第一转接板5固定连接,第二转接板6与第一转接板5固定连接,空心管道4一端与第二转接板6焊接固定,空心管道4另一端与船体底部上方焊接固定,第二转接板6与下导流罩2固定连接,下导流罩2与上导流罩1固定连接,上导流罩1与船体底部焊接固定,通过各个零部件之间的固定连接,使得整个水下探头安装牢靠,避免出现掉落松动现象。

同时,上导流罩1、下导流罩2、第一转接板5、第二转接板6以及空心管道4均采用钢材质制成。安装完整个水下探头后,可对整体进行喷漆处理,以增加个零部件的使用寿命。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所述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