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照明设备定时开关机测试的控制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42872发布日期:2019-03-19 21:55阅读:31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照明设备定时开关机测试的控制电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定时开关机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用于照明设备定时开关机测试的控制电路。



背景技术:

目前在镇流器的开关机测试实验中,通常采用人工数脉冲信号的次数,在脉冲信号次数达到实验要求后断开实验电路,人工计数需要要求计数的人注意力高度集中,否则很容易出现错误从而影响实验结果的正确性。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用于照明设备定时开关机测试的控制电路,能够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用于照明设备定时开关机测试的控制电路,包括ABC三相电和零线N,所述ABC三相电分别连接三刀开关K1的一端和接触器触点KA1B的一端,所述三刀开关K1的另一端和接触器触点KA1B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接触器触点KA1B的另一端与负载的UVW电源连接;所述ABC三相电的其中一相电通过开关S1连接计数器T1的9脚、计时器T2的2脚、继电器J1线圈的一端和继电器J1触点的一端,所述继电器J1线圈的另一端连接计数器T1的4脚,所述继电器J1触点的另一端连接接触器线圈KA1A的一端,所述接触器线圈KA1A的另一端连接计数器T1的3脚、计数器T1的8脚、计时器T2的1脚和零线N,所述继电器J1触点的一端还连接计时器T2的7脚和电容C1的一端,所述电容C1的另一端连接计时器T2的9脚和继电器J1触点的另一端。

进一步的,所述ABC三相电通过熔断器KZ1与三刀开关K1连接,所述零线N通过熔断器KZ1与计数器T1的3脚、计数器T1的8脚、计时器T2的1脚和接触器线圈KA1A的另一端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计时器和计数器组合完成镇流器的开关机测试实验,具有实验准确的优点,从而可以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用于照明设备的定时开关机测试控制电路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用于照明设备定时开关机测试的控制电路,包括ABC三相电和零线N,所述ABC三相电分别连接三刀开关K1的一端和接触器触点KA1B的一端,所述三刀开关K1的另一端和接触器触点KA1B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接触器触点KA1B的另一端与负载的UVW电源连接;所述ABC三相电的其中一相电通过开关S1连接计数器T1的9脚、计时器T2的2脚、继电器J1线圈的一端和继电器J1触点的一端,所述继电器J1线圈的另一端连接计数器T1的4脚,所述继电器J1触点的另一端连接接触器线圈KA1A的一端,所述接触器线圈KA1A的另一端连接计数器T1的3脚、计数器T1的8脚、计时器T2的1脚和零线N,所述继电器J1触点的一端还连接计时器T2的7脚和电容C1的一端,所述电容C1的另一端连接计时器T2的9脚和继电器J1触点的另一端。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ABC三相电通过熔断器KZ1与三刀开关K1连接,所述零线N通过熔断器KZ1与计数器T1的3脚、计数器T1的8脚、计时器T2的1脚和接触器线圈KA1A的另一端连接

为了方便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以下通过具体使用方式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用于照明设备定时开关机测试的控制电路,包括计时器和计数器,首先将计时器的控制触点作为基次脉冲信号送入计数器进行计数,然后再将计数器控制触点作为停止信号控制计时器停止开关机计时,通过对计时器的开机时间、关机时间设置及对计数器的工作次数进行设置,即可实现定时开关机测试,在测试时,闭合三刀开关K1和开关S1,电源为负载供电,计时器开始计时接触器线圈KA1A通电后吸合接触器触点KA1B,继电器J1线圈通电后吸合继电器J1线圈,电源为负载供电,计时器开始计时,计数器开始计算脉冲的次数,在计数器得到的脉冲信号和设定的脉冲次数相同时,反馈至计时器从而计时器停止计时。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计时器和计数器组合完成镇流器的开关机测试实验,具有实验准确的优点,从而可以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