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调节的重力平衡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61393发布日期:2019-01-02 22:35阅读:221来源:国知局
可调节的重力平衡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精密制造设备领域的技术,具体是一种可调节的重力平衡装置。



背景技术:

部分精密工业产品需要进行立式生产,立式生产中一般采用重力平衡块、平衡气缸或磁弹簧等组件进行重力的平衡调节,但上述结构进行重力平衡调节时存在延迟,导致产品的精度无法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且在产品调整,负载变化后,需要更换相应的重力平衡组件,影响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出了一种可调节的重力平衡装置,能够快速响应并且平稳地进行重力平衡调节,且能够满足快换负载的情形。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调节的重力平衡装置,包括立式机架,所述立式机架设有一对直线导轨,直线导轨上设有滑块,滑块上固定有载具台;

所述载具台设有第一动子线圈组件,对应地,所述立式机架设有第一定子永磁体,第一动子线圈组件和第一定子永磁体驱动载具台升降;

所述载具台固定有成对设置的第二动子线圈组件,对应地,立式机架固定有成对设置的第二定子永磁体,第二动子线圈组件和第二定子永磁体驱动载具台平衡负载。

优选地,所述第二动子线圈组件与第二定子永磁体的磁感线垂直。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二定子永磁体采用U型磁铁,U型磁铁的N极和S极相对于立式机架表面上下平行设置;立式机架上成对设置的第二定子永磁体的N极和S极上下方向相反。

所述直线导轨对应滑块在内侧设有压块,以调整导轨精度。

所述立式机架对应载具台的最大行程设有上下缓冲器。

所述可调节的重力平衡装置设有光栅尺和读数头,为整个运动系统提供位置反馈,其中,读数头通过读数头支架安装在载具台的上端面,光栅尺固定在立式机架上,一侧设有限位块、另一侧在载具台的内侧表面设有校零点位。

技术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采用电驱动,通过设置多组动子和定子,分别进行平衡重力和驱动升降,实现了重力平衡的快速响应、平稳调节;对于用于平衡重力的动子和定子,单独调整动子线圈组件的通电电流大小即可应对不同负载的情形,无需更换重力平衡装置。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正视图;

图2为实施例1侧视图;

图3图2中A-A剖面图;

图中:立式机架1、直线导轨2、限位块3、光栅尺4、读数头5、读数头支架6、第一动子线圈组件7、载具台8、磁铁底座9、压块10、缓冲器支架11、缓冲器12、第一定子永磁体13、滑块14、第二定子永磁体15、第二动子线圈组件16、校零点位1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涉及一种可调节的重力平衡装置,包括立式机架1,所述立式机架1设有一对直线导轨2,直线导轨2上设有滑块14,滑块14上固定有载具台8;

所述载具台8设有第一动子线圈组件7,对应地,所述立式机架1设有第一定子永磁体13,第一动子线圈组件7和第一定子永磁体13驱动载具台8升降;

所述载具台8固定有成对设置的第二动子线圈组件16,对应地,立式机架1固定有成对设置的第二定子永磁体15,第二动子线圈组件16和第二定子永磁体15驱动载具台8平衡负载。

所述第二动子线圈组件16与第二定子永磁体15的磁感线垂直。

所述第二定子永磁体15采用U型磁铁,U型磁铁固定磁铁底座9上;在U型磁铁的N极和S极相对于立式机架1表面上下平行设置;立式机架1上成对设置的第二定子永磁体15的N极和S极上下方向相反。

所述直线导轨2对应滑块14在内侧设有压块10。

如图2所示,所述立式机架1对应载具台8的最大行程设有上下缓冲器12,缓冲器12固定在缓冲器支架11上,缓冲器支架11固定在立式机架1上。

如图1和图3所示,所述可调节的重力平衡装置设有光栅尺4和读数头5,为整个运动系统提供位置反馈,其中,读数头5通过读数头支架6安装在载具台8的上端面,光栅尺4固定在立式机架1上,一侧设有限位块3,另一侧、在载具台8的内侧表面设有校零点位17。

本实施例在工作时,装载有载具的载具台8重量一定,由于自身重力的作用,未使能的载具台8会处于运动路径的下方位置;当第二动子线圈组件16中通入指定方向、大小合适的电流后,第二动子线圈组件16会在磁场中产生与载具台8重力方向相反的电磁力,且电磁力的大小可以通过调节第二动子线圈组件16中电流的大小来加以改变,以平衡载具台8和安装在载具台上载具的重力,使载具台8处于新的平衡状态。处于力平衡状态的载具台8可静止于行程中的任意位置。当第一动子线圈组件7使能开始工作后,载具台8即可跟随第一动子线圈组件7作上下往复运动。由于载具台8的重力已经实现平衡,减小了第一动子线圈组件7的负载,运转更加轻松平稳并能实现快速响应。

需要强调的是: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