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面向复杂地形环境下中小型桥梁的安全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76257发布日期:2018-12-14 22:36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一种面向复杂地形环境下中小型桥梁的安全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安全检测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面向复杂地形环境下中小型桥梁的安全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建造桥梁,改善交通,有力促进了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对于地形复杂,素有“七山两水一分田”之说的浙江省,道路桥梁尤显重要,据2015年我国《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统计公报》统计,我国道路桥梁近80万座,但是,道路桥梁一旦发生安全事故,所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和社会影响都很巨大,因此,各级道路桥梁管理部门都非常重视桥梁的安全检测与维护保养,现有的桥梁安全检测装置,需要工作人员将检测装置的主体放置在桥梁的边缘并将其扶住进行固定,无法使其被卡在桥梁边缘处的扶手处,在移动检测设备时主体出现旋转的情况,工作人员使用起来极其的费时费力,同时工作人员无法控制底座等设备带动检测装置进行移动,需要工作人员手动移动检测装置进行检测的操作,不方便工作人员的使用,无法满足客户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面向复杂地形环境下中小型桥梁的安全检测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面向复杂地形环境下中小型桥梁的安全检测装置,包括主体和第一滑槽,所述主体的内部顶端开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的内部滑动卡接有第一挡板,所述第一挡板的顶端右侧固接有第一把手,且第一把手的顶端贯穿主体,所述第一挡板的内部左侧螺纹相连有第一螺柱,所述第一螺柱的顶端固接有转轮,所述第一螺柱的右侧设有转轴,且转轴的顶端贯穿第一挡板,所述转轴的顶端固接有摇杆,所述摇杆的顶端右侧固接有第二把手,所述第一螺柱的底端通过第二轴承与第二挡板转动相连,所述第二轴承的内圈与第一螺柱固定相连,且第二轴承的外圈与第二挡板固定相连,所述转轴的底端通过第一轴承与第二挡板固定相连,所述第一轴承的内圈与转轴固定相连,且第一轴承的外圈与第二挡板固定相连,所述第二挡板的右侧开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的内部设有第二螺柱,所述第二螺柱的左侧通过第三轴承与第二滑槽转动相连,所述第三轴承的内圈与第二螺柱固定相连,且第三轴承的外圈与第二滑槽固定相连,所述第二螺柱的外壁左侧固定套接有第一锥齿轮,所述转轴的底端贯穿第二挡板,所述转轴的底端固接有第二锥齿轮,且第二锥齿轮与第一锥齿轮啮合相连,所述第二螺柱的外壁右侧螺纹连接有套筒,且套筒与第二滑槽滑动卡接,所述套筒的右侧贯穿第二滑槽,所述套筒的顶端右侧固接有底座。

优选的,所述主体的内部右侧开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部右侧固接有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的左侧固接有顶板,所述顶板的右侧固接有拉杆,且拉杆的右侧贯穿主体。

优选的,所述拉杆的右侧固接有拉环。

优选的,所述第一把手的外壁打磨有磨纹。

优选的,所述转轮的外壁固定套接有橡胶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面向复杂地形环境下中小型桥梁的安全检测装置,通过主体和第一挡板的配合,能够方便工作人员将主体卡在桥梁边缘处的扶手住,从而能够将设备卡住并通过第一挡板控制检测设备水平进行移动,避免在移动检测设备时主体出现旋转的情况,省去了工作人员费时费力的扶住主体进行固定防止其转动的操作,通过把手和第一挡板的配合,能够方便工作人员控制底座在壳体的底端左右移动进行检测的操作,省去了工作人员费时费力的控制整个机器进行移动操作,方便了工作人员的使用,通过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的配合,能够增加底座的移动范围,省去了工作人员将设备移动到桥梁的另一端重新进行检测的操作,满足了客户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主体、第一挡板和第一把手俯视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第二螺柱、套筒和第二滑槽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主体,2、第一把手,3、第一滑槽,4、第一挡板,5、第二把手,6、摇杆,7、转轮,8、第一螺柱,9、转轴,10、第一轴承,11、第二轴承,12、第三轴承,13、第二滑槽,14、第一锥齿轮,15、第二锥齿轮,16、第二挡板,17、第二螺柱,18、套筒,19、底座,20、磨纹,21、橡胶圈,22、拉环,23、拉杆,24、压缩弹簧,25、凹槽,26、顶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面向复杂地形环境下中小型桥梁的安全检测装置,包括主体1和第一滑槽3,主体1的内部顶端开有第一滑槽3,第一滑槽3的内部滑动卡接有第一挡板4,第一挡板4的顶端右侧固接有第一把手2,且第一把手2的顶端贯穿主体1,第一把手2能够带动第一挡板4沿着第一滑槽3左右进行滑动,第一把手2的外壁打磨有磨纹20,磨纹20能够增加摩擦力,方便工作人员用手握住第一把手2,第一挡板4的内部左侧螺纹相连有第一螺柱8,第一螺柱8的顶端固接有转轮7,转轮7能够带动第一螺柱8转动,第一螺柱8转动能够卡住第一挡板4并上下进行移动,转轮7的外壁固定套接有橡胶圈21,橡胶圈21能够方便工作人员握住转轮7,第一螺柱8的右侧设有转轴9,且转轴9的顶端贯穿第一挡板4,转轴9的顶端固接有摇杆6,摇杆6的顶端右侧固接有第二把手5,第二把手5能够通过摇杆6带动转轴9进行转动,第一螺柱8的底端通过第二轴承11与第二挡板16转动相连,第二轴承11的内圈与第一螺柱8固定相连,且第二轴承11的外圈与第二挡板16固定相连,第一螺柱8能够绕第二轴承11进行转动,转轴9的底端通过第一轴承10与第二挡板16固定相连,第一轴承10的内圈与转轴9固定相连,且第一轴承10的外圈与第二挡板16固定相连,转轴9能够绕第一轴承10进行转动,第二挡板16的右侧开有第二滑槽13,第二滑槽13的内部设有第二螺柱17,第二螺柱17的左侧通过第三轴承12与第二滑槽13转动相连,第三轴承12的内圈与第二螺柱17固定相连,且第三轴承12的外圈与第二滑槽13固定相连,第二螺柱17能够绕第三轴承12进行转动,第二螺柱17的外壁左侧固定套接有第一锥齿轮14,转轴9的底端贯穿第二挡板16,转轴9的底端固接有第二锥齿轮15,且第二锥齿轮15与第一锥齿轮14啮合相连,转轴9能够通过第二锥齿轮15卡住第一锥齿轮14进行转动,第一锥齿轮14能够带动第二螺柱17进行转动,第二螺柱17的外壁右侧螺纹连接有套筒18,且套筒18与第二滑槽13滑动卡接,套筒18的右侧贯穿第二滑槽13,第二螺柱17转动能够卡住套筒18沿着第二滑槽13左右进行滑动,套筒18的顶端右侧固接有底座19,套筒18能够带动底座19进行移动,工作人员可以将检测设备固定在底座19,主体1的内部右侧开有凹槽25,凹槽25的内部右侧固接有压缩弹簧24,压缩弹簧24的左侧固接有顶板26,顶板26的右侧固接有拉杆23,且拉杆23的右侧贯穿主体1,工作人员将主体1通过其内部的卡槽卡在扶手处后,在压缩弹簧24的压力下能够推动顶板26卡在扶手处顶住,增加主体1的稳定性避免其转动,取下主体1使,工作人员可以用手拉动拉杆23,拉杆23带动顶板26向右移动离开扶手处即可,拉杆23的右侧固接有拉环22,拉环22能够方便工作人员拉动拉杆23。

工作人员将检测设备固定在底座19的顶端,然后将主体1带动支撑部件固定在桥梁边缘部位,使主体1内部的凹槽卡在扶手处,然后工作人员用手握住第一把手2并向左进行推动,第一把手2带动第一挡板4沿着第一滑槽3向左进行滑动,第一挡板4带动第一螺柱8和转轴9向左进行移动,然后工作人员用手握住转轮7并进行转动,螺柱7带动第一螺柱8绕第二轴承11进行转动,第一螺柱8转动能够卡住第一挡板4并上下进行移动,第一螺柱8带动套筒18向下进行移动,使套筒8的顶端与桥梁的底端平面相对临近,然后工作人员用手握住第一把手2并向右进行移动,从而使第一挡板4通过第一螺柱8和转轴9带动套筒18向右移动到桥梁的底端,从而使底座19带动检测设备对桥梁进行检测,当检测设备需要继续移动进行检测时,工作人员用手握住第二把手5并进行转动,第二把手5通过摇杆6带动转轴9绕第一轴承10进行转动,转轴9带动第二锥齿轮15卡住第一锥齿轮14进行转动,第一锥齿轮14带动第二螺柱17绕第三轴承12进行转动,第二螺柱17转动能够卡住套筒18沿着第二滑槽13向右进行滑动,从而使套筒18带动底座19继续向右进行移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同轴”、“底部”、“一端”、“顶部”、“中部”、“另一端”、“上”、“一侧”、“顶部”、“内”、“前部”、“中央”、“两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固定”、“旋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