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套管土壤采样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57116发布日期:2019-02-22 22:30阅读:459来源:国知局
双套管土壤采样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土壤采样领域,更具体的说,它涉及一种双套管土壤采样器。



背景技术:

双套管土壤采样器由两个钢管组成,即外管和鞘管,鞘管内衬。双套管土壤采样器能够比较完整的将7m以下的土壤完成的取下,并且钻进过程均不需外加润滑液体(如水),避免二次污染,可用于污染调查等目的的土壤取样。

现有技术中,可参考的授权公告号为CN207231824U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污泥双套管连续取样装置,包括套头、外套管、内套管、锥形钻头、止回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套头与外套管螺纹连接,所述外套管下部与锥形钻头螺纹连接,所述外套管内安装有内套管,所述内套管下部与止回管螺纹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使用本实用新型进行污泥采样具有以下优点和有益效果:组装简单、携带方便,可以快速、便捷、准确地取到污泥堆体不同深度的样品,无需开挖出采样断面,采集的污泥直接保存在内套管中并保留完整柱状,最大限度的避免了样品采集及保存过程所存在的交叉污染。

如果在对受污染的土壤进行采样时,由于有些受污染的土壤中含有水分,这些水分均为污水,如果将一定深度的土壤取出来之后污水随意滴落,会散发出异味并污染周围的土地。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套管土壤采样器,其通过在内套管的底部螺纹连接防漏套并在防漏套内铰接多个摆动片,从而外套管配合钻头进行取样时,土壤和污水进入到内套管内,在内套管与向上提时,摆动片会回摆进而将土壤和水的下出口封住,防止污水流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双套管土壤采样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顶帽、螺纹连接在顶帽下部的外套管、设于外套管内部的内套管和设于外套管底部的钻头,所述钻头的内部设有防漏套,所述防漏套的上端与内套管的下端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防漏套的直径与外套管内腔的直径相等,所述防漏套呈圆柱形并且其内侧底部均匀分布有多个摆动片,每个所述摆动片与防漏套之间均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摆动片和防漏套的侧壁固定连接,相邻所述摆动片的侧壁和顶端相互紧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对土壤进行取样之前,多个摆动片在弹簧的作用下相互紧贴,在对土壤进行取样时,钻头带动外套管和内套管向下移动,污染的土壤从钻头进入防漏套内,而后将多个摆动片顶开进而进入到内套管内,当钻头挖掘到指定的深度之后将内套管拉出,外套管可以留在土壤内,以便继续向下采样。由于此处的土壤为湿润的土壤,下部的一部分脱落从而多个摆动片合紧将防漏套的底部封住,这样还在内套管中的污水因为多个摆动片的闭合而无法流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防漏套的内侧壁对应摆动片底部的位置处固设有防水块,所述摆动片的底部能够与防水块的上部相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防水块来防止摆动片与防漏套的铰接位置处发生漏水,当摆动片转动的过程中摆动片的底部仍会在防水块的上部相贴,这样污水不会溢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摆动片的一侧固设有凸块,所述摆动片的另一侧开设有凹槽,相邻所述摆动片上的凸块能够嵌入凹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摆动片在弹簧的作用下将防漏套的底部封住时,一个摆动片侧壁上的凸块嵌设在相邻摆动片上的凹槽内,从而保证两个摆动片配合紧密,防止污水流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凹槽与凸块相贴一侧的内侧壁上固设有橡胶垫。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凹槽与凸块的相贴处设置橡胶垫来进一步防止污水从防漏套内溢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摆动片的横截面为向下凹的圆弧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摆动片设置成下凹的圆弧形,污染进入到防漏套内更加顺利,当摆动片在弹簧的作用下回弹而将防漏板的底部封住的过程中,一部分土壤能够更加方便地进入到摆动片与防漏套的内侧壁之间,从而摆动片能够更加方便地将防漏套的底部封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最底端的内套管的侧壁上开设有取样口,所述取样口内铰接有取样板,所述取样板与内套管的外侧壁之间螺纹连接有螺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最底端的内套管上铰接取样板,当钻头向下钻探时取样板通过螺栓固定在内套管上,当将内套管取出时,将螺栓拧下可将取样板打开并对底层的土壤进行取样,更加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内套管和外套管均有多个,相邻所述内套管螺纹连接,相邻所述外套管之间螺纹连接,所述防漏套的上部与相邻内套管之间同样螺纹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内套管和外套管均通过螺纹连接进行固定,这样当钻头挖掘深度较深时而继续增加外套管和内套管时均比较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钻头呈倒锥形并且钻头的底边呈螺旋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这样的钻头进行钻探,钻头能够比较省力地进行下挖。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顶帽上开设有多个竖直设置的排气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顶帽上设置排气孔来将污染土壤中的气体排出,从而方便内套环内的空气排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顶帽的外侧固设有水平设置的连接环,所述连接环的外侧壁两侧均固设有把手,所述连接环的底部固设有多个支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把手将拉动顶帽和外套管进行安装,更加方便,当安装好之后支脚会固定在地面上,保证钻头钻探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相比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内套管的底部螺纹连接防漏套和在防漏套内铰接多个摆动片,从而外套管配合钻头进行取样时,土壤和污水进入到内套管内,在内套管与向上提时,摆动片会回摆进而将土壤和水的下出口封住,防止污水流出。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整体结构图;

图2为实施例中凸显内套管与外套管连接结构的爆炸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中凸显取样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中凸显防漏块的剖视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中摆动片结构爆炸图。

图中:1、外套管;2、内套管;21、取样口;22、取样板;23、螺栓;3、钻头;4、防漏套;41、摆动片;42、弹簧;43、防水块;44、凸块;45、凹槽;46、橡胶垫;5、顶帽;51、排气孔;52、连接环;53、支脚;54、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实施例:一种双套管土壤采样器,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外套管1、内套管2、钻头3、防漏套4(参考图3)和顶帽5。外套管1呈圆柱形并且内部中空,内套管2呈圆柱形并且其直径小于外套管1的直径,内套管2内部中空,内套管2和外套管1均有多个并均竖直设置,相邻两个内套管2或者相邻两个外套管1的相邻两端均螺纹连接,内套管2位于外套管1的内部,钻头3竖直设置并位于外套管1的正下方,钻头3的上端与最下端的外套管1螺纹连接,钻头3的内部中空,钻头3呈倒锥形并且其钻头3的底边呈螺旋状。螺旋状的钻头3进行钻探时,钻头3钻入土层中更加省力,向下钻探时更加方便。

防漏套4为圆柱形,防漏套4位于钻头3内部并且其内侧壁与防漏套4的内侧壁相贴,防漏套4的顶端与位于最下端的内套管2的底部螺纹连接,这样当钻头3转动向下挖掘时,土壤从钻头3内进入到防漏套4内,而后通过防漏套4进入到内套管2内。

外套管1和内套管2的数量相同并其两者的个数视挖掘的深度而定,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对外套管1和内套管2进行固定,这样当钻头3挖掘深度较深时而继续增加外套管1和内套管2时均比较方便。

如图3所示,位于最下部的内套管2的侧壁上开设有取样口21,取样口21内设有取样板22,取样板22的一侧与取样口21的内侧壁进行铰接,取样板22靠近取样口21的位置处固设有连接块,连接块上螺纹连接有螺栓23。这样通过在最底端的内套管2(参考图1)上铰接取样板22,当钻头3向下钻探时取样板22通过螺栓23固定在内套管2上,当将内套管2取出时,将螺栓23拧下可将取样板22打开并对底层的土壤进行取样,更加方便。

如图4和图5所示,防漏套4呈圆柱形并且内侧壁底部铰接有四个摆动片41,四个摆动片41结合形成上端封闭的圆锥形,摆动片41的下端面为与防漏套4的内端面相适配的圆弧状,每个摆动片41的下端均与防漏片的内侧壁铰接,每个摆动片41的侧壁与防漏套4的内侧壁之间均设有弹簧42,弹簧42的两端分别与防漏套4和摆动片41的侧壁固定连接,相邻摆动片41的侧壁相互紧贴。

在对土壤进行取样之前,多个摆动片41在弹簧42的作用下相互紧贴,在对土壤进行取样时,钻头3(参考图1)带动外套管1(参考图1)和内套管2(参考图2)向下移动,污染的土壤从钻头3进入防漏套4内,而后将多个摆动片41顶开进而进入到内套管2内,当钻头3挖掘到指定的深度之后将内套管2连同外套管1拉出,由于此处的土壤为湿润的土壤,下部的一部分脱落从而多个摆动片41合紧将防漏套4的底部封住,这样还在内套管2中的污水因为多个摆动片41的闭合而无法流出,这样该种土壤取样器在使用的过程中能够防止污水流出从而减少对环境的危害。

由于摆动片41的底部与防漏套4的底部固定连接,为了防止摆动片41在转动的时候发生漏水,在防漏套4的内侧壁上对应摆动片41底部的位置处固设有圆弧形的防水块43。这样当摆动片41转动的过程中摆动片41的底部仍会在防水块43的上部相贴,污水不会溢出。

为了进一步防止污水溢出,在摆动片41一侧的侧壁设置凸块44,凸块44的长度与摆动片41的长度相等,摆动片41另一侧的侧壁上开设有与凸块44相适配的凹槽45,相邻摆动片41上的凸块44能够嵌设在凹槽45内,凹槽45靠近凸块44一侧的侧壁上均固设有橡胶垫46。当摆动片41在弹簧42的作用下将防漏套4的底部封住时,一个摆动片41侧壁上的凸块44嵌设相邻摆动片41上的凹槽45内,凸块44并挤压橡胶块从而保证两个摆动片41配合紧密,进一步防止污水流出。

摆动片41的横截面为向下凹的圆弧状,这样污染进入到防漏套4内更加顺利,当摆动片41在弹簧42的作用下回弹而将防漏板的底部封住的过程中,一部分土壤能够更加方便地进入到摆动片41与防漏套4的内侧壁之间,从而摆动片41能够更加方便地将外套的底部封住。

顶帽5呈圆柱形并水平设置,顶帽5的下端与外套管1螺纹连接,内套管2的上端与顶帽5的下底面紧贴,顶帽5对应内套管2的位置处开设有多个竖直设置的上下连通的排气孔51,从而方便内套管2内空气排出,减少钻头3的挖掘阻力,顶帽5的外侧固设有水平设置的连接环52,连接环52的外侧壁两侧固设有把手54,连接环52的底部固色有四个支脚53,支脚53的下端能够与地面相贴,这样安装更加方便,当安装好之后支脚53会固定在地面上,保证钻头3钻探的稳定性。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