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通用配重式测电池长宽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56421发布日期:2019-01-18 19:56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通用配重式测电池长宽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通用配重式测电池长宽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锂电池已经广泛地运用于各个行业,如手机、平板、笔记本、台式电脑、电动轿车、电动公交车等等。消费者对锂电池的需求量非常大,而且对锂电池的质量要求是越来越高。

对锂电池的尺寸检测,一直是锂电池生产过程中的一道重要工序,而由于零部件精密集成化程度越来越高,对于电池长宽测试稳定性及兼容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随着电子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越来越快,电池型号也越来越多,目前在电池生产技术领域,对于锂电池长宽测试设备测试稳定性要求及设备兼容性提升一直是业界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多种尺寸电池长度和宽度测试以及测试稳定性强的高通用配重式测电池长宽设备。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体方案如下:一种高通用配重式测电池长宽设备,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依次设有进料拉带模块、搬运机械模块、长度测试模块、宽度测试模块、CCD拍摄模块和出料拉带模块;所述搬运机械模块与长度测试模块、宽度测试模块为平行设置关系;所述CCD拍摄模块包括CCD长度拍摄组件和CCD宽度拍摄组件,所述CCD长度拍摄组件设于长度测试模块一侧,所述CCD宽度拍摄组件设于宽度测试模块一侧。

优选的,所述长度测试模块包括第一固定架、设于第一固定架上的第一夹具组件和第一伺服组件;

所述第一夹具组件包括第一夹具板、设于第一夹具板两侧的第一左侧推块和第一右侧推块,所述第一左侧推块上设有第一配重块,所述第一右侧推块上设有与第一配重块连接的第一引线,第一引线转换作用力方向,通过第一配重块来调节适应测试过程中第一左侧推块和第一右侧推块的夹持力度。

优选的,所述宽度测试模块包括第二固定架、设于第二固定架上的第二夹具组件和第二伺服组件;

所述第二夹具组件包括第二夹具板、设于第二夹具板两侧的第二左侧推块和第二右侧推块,所述第二左侧推块上设有第二配重块,所述第二右侧推块上设有与第二配重块连接的第二引线,第二引线转换作用力方向,通过第二配重块来调节适应测试过程中第二左侧推块和第二右侧推块的夹持力度。

优选的,所述CCD长度拍摄组件包括第一CCD固定架、设于第一CCD固定架上的第一CCD相机,所述第一CCD相机位于第一夹具组件的正上方,第一CCD相机拍摄第一夹具组件上测试电池的长度。

优选的,所述CCD宽度拍摄组件包括第二CCD固定架、设于第二CCD固定架上的第二CCD相机,所述第二CCD相机位于第二夹具组件的正上方,第二CCD相机拍摄第一夹具组件上测试电池的长度。

优选的,所述进料拉带模块包括进料带、设于进料带两侧的档条;

所述进料带的一端设有定位组件,所述定位组件包括定位气缸、与定位气缸连接的定位推块以及设于定位气缸一侧的定位挡块,所述定位挡块上设有定位传感器,进料带两侧的档条挡住待测电池不脱离和掉落进料带,定位挡块和定位传感器实现电池的定位。

优选的,所述搬运机械模块包括搬运固定架,设于搬运固定架上的搬运模组,所述搬运模组上设有Z向气缸,所述Z向气缸上设有移载,所述移载上设有吸盘。

优选的,所述吸盘的数量为三个,所述吸盘在移载上为等距离设置,所述三个吸盘分别吸取进料拉带模块、长度测试模块和宽度测试模块上的电池。

优选的,所述出料拉带模块包括出料带和设于出料带上的对射开关,当出料带上的电池满载时,对射开关发出报警提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1、通过长度测试模块和宽度测试模块实现更加精准的检测电池尺寸,适用于多种尺寸电池长度和宽度测试,通用性强;

2、第一引线和第二引线转换作用力方向,分别通过第一配重块和第二配重块来调节适应测试过程中的夹持力度,提高测试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进料拉带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3为搬运机械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4为长度测试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宽度测试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6为CCD长度拍摄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7为CCD宽度拍摄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8为出料拉带模块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机架;2为进料拉带模块;21为进料带;22为档条;23为定位组件;231为定位气缸;232为定位推块;233为定位挡块;3为搬运机械模块;31为搬运固定架;32为搬运模组;33为Z向气缸;34为移载;35为吸盘;4为长度测试模块;41为第一固定架;42为第一夹具组件;421为第一夹具板;422为第一左侧推块;423为第一右侧推块;424为第一配重块;425为第一引线;43为第一伺服组件;5为宽度测试模块;51为第二固定架;52为第二夹具组件;521为第二夹具板;522为第二左侧推块;523为第二右侧推块;524为第二配重块;525为第二引线;53为第二伺服组件;6为CCD拍摄模块;61为CCD长度拍摄组件;611为第一CCD固定架;612为第一CCD相机;62为CCD宽度拍摄组件;621为第二CCD固定架;622为第二CCD相机;7为出料拉带模块;71为出料带;72为对射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照图1-图8,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高通用配重式测电池长宽设备,包括机架,机架上依次设有进料拉带模块、搬运机械模块、长度测试模块、宽度测试模块、CCD拍摄模块和出料拉带模块;搬运机械模块与长度测试模块、宽度测试模块为平行设置关系;CCD拍摄模块包括CCD长度拍摄组件和CCD宽度拍摄组件,CCD长度拍摄组件设于长度测试模块一侧, CCD宽度拍摄组件设于宽度测试模块一侧,被测电池通过进料拉带模块进行传输运送,在搬运机械模块的作用下,分别在长度测试模块和宽度测试模块上完成测试,再由搬运机械模块将NG品搬离到出料拉带模块上,将合格品搬离到下一生产作业设备中。

如图4所示,长度测试模块包括第一固定架、设于第一固定架上的第一夹具组件和第一伺服组件;第一夹具组件包括第一夹具板、设于第一夹具板两侧的第一左侧推块和第一右侧推块,第一左侧推块上设有第一配重块,第一右侧推块上设有与第一配重块连接的第一引线,第一引线转换作用力方向,通过第一配重块来调节适应测试过程中第一左侧推块和第一右侧推块的夹持力度,具体的,第一夹具板上设有高精度线性滑轨,用于第一左侧推块或第一右侧推块的移动,本实施例中是用于第一左侧推块的移动,当待测电池放置到第一夹具板上时,第一左侧推块在第一伺服组件的作用下将待测电池推动到与第一右侧推块接触。

如图5所示,宽度测试模块包括第二固定架、设于第二固定架上的第二夹具组件和第二伺服组件;第二夹具组件包括第二夹具板、设于第二夹具板两侧的第二左侧推块和第二右侧推块,第二左侧推块上设有第二配重块,第二右侧推块上设有与第二配重块连接的第二引线,第二引线转换作用力方向,通过第二配重块来调节适应测试过程中第二左侧推块和第二右侧推块的夹持力度,具体的,第二夹具板上设有高精度线性滑轨,用于第二左侧推块或第二右侧推块的移动,本实施例中是用于第二左侧推块的移动,当待测电池放置到第二夹具板上时,第二左侧推块在第二伺服组件的作用下将待测电池推动到与第二右侧推块接触。

如图6所示,CCD长度拍摄组件包括第一CCD固定架、设于第一CCD固定架上的第一CCD相机,第一CCD相机位于第一夹具组件的正上方,第一CCD相机拍摄第一夹具组件上测试电池的长度,当待测电池在第一夹具组件上定位好后,第一CCD相机拍摄并获得测试电池的长度数据。

如图7所示,CCD宽度拍摄组件包括第二CCD固定架、设于第二CCD固定架上的第二CCD相机,第二CCD相机位于第二夹具组件的正上方,第二CCD相机拍摄第一夹具组件上测试电池的长度,党待测电池在第二夹具组件上定位好后,第二CCD相机拍摄并获得测试电池的长度数据。

如图2所示,为了提高进料拉带模块的传输速率以及避免出现待测电池在传输过程中出现脱离或掉落的现象,本实施例的进料拉带模块包括进料带、设于进料带两侧的档条,进料带两侧的档条挡住待测电池不脱离和掉落进料带,在进料带的一端设有定位组件,即靠近长度测试模块的一端,定位组件包括定位气缸、与定位气缸连接的定位推块以及设于定位气缸一侧的定位挡块,定位挡块上设有定位传感器,当定位传感器感应到待测电池运动到定位挡块附近时,定位气缸推动被测电池实现定位,同时进料带停止传动,被测电池在进料带上定位好后,在搬运机械模块的作用下搬运到长度测试模块。

其中,搬运机械模块包括搬运固定架,设于搬运固定架上的搬运模组,搬运模组上设有Z向气缸, Z向气缸上设有移载,移载上设有吸盘,如图3所示。

为符合该设备的实际操作工位需求,本实施例中吸盘的数量设置为三个,吸盘在移载上为等距离设置,三个吸盘分别吸取进料拉带模块、长度测试模块和宽度测试模块上的电池,一次吸取后等距离移动,并将原进料拉带模块上的电池放置到长度测试模块上,将长度测试模块上的电池放置到宽度测试模块上,并将宽度测试模块上的电池放置到下一生产作业设备中,当测试发现NG品电池时,在搬运机械模块的作用下将其搬运到出料拉带模块上。

本实施例中的出料拉带模块包括出料带和设于出料带上的对射开关,当出料带上的电池满载时,对射开关发出报警提示,如图8所示,在提示作用下,工作人员将出料带上的电池搬离,避免影响设备的正常运作。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