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侧温度位移光纤传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56415发布日期:2019-01-18 19:55阅读:382来源:国知局
同侧温度位移光纤传感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纤传感技术领域,具体为同侧温度位移光纤传感器。



背景技术:

在目前的传感技术领域中,单参数测量光纤占据了主要地位,但随着科技的发展,这种单参数光纤已无法满足工作系统中的节约空间化和集成小型化,另外,在某些特定场所,通常被要求需进行温度位移等相关信息的同时录入,多参数测量光纤便可以通过减少测量仪器来降低工作系统地复杂性,故多参数测量光纤被大量研究,据调查,目前市面上温度位移光纤经常出现以下问题:测量数据之间存在交叉敏感性,导致数据不准确,另外,价格相对比较高昂,没有达到最佳性价比。在光纤传感器的生产中,目前还没有一种通过自身材料来达到数据准确且性价比高的同侧温度位移光纤传感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正是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一种目前还没有一种通过自身材料来达到数据准确且性价比高的同侧温度位移光纤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同侧温度位移光纤传感器,包括沉降把手、滑动杆、温度传感器、主体外壳、收缩弹簧、位移传感器、输送光纤、检测探头,其特征在于整个光纤传感器由主体外壳和壳内零件组成,整个结构的最外层为主体外壳,主体外壳最右侧设置一个滑动杆,滑动杆右侧连接一个沉降把手,滑动杆左侧放置一个温度传感器在主体外壳里面,温度传感器向左连接收缩弹簧,收缩弹簧上放处连接一个输送光纤,通过输送光纤,向左连接位移传感器,位移传感器最下端紧密连接一个检测探头。主体外壳为支撑整个装置的椭圆结构,滑动杆为可自由推动的长方体,沉降把手为可上下运动的椭圆状似物,温度传感器为可通过数据显示感知温度的长方体装置,收缩弹簧为可根据外部环境进行收缩运动的螺旋形,位移传感器为可通过数据显示感知位移的长方体装置,检测探头为可提供外部环境数据的圆柱体装置。

本实用新型通过主体外壳的支撑作用与各部分零件的配合来同时实现位移和温度准确测量,具体操作在主体外壳的支撑作用下,把检测探头放入需检测环境中,通过推动滑动杆上的沉降把手,让收缩弹簧根据环境条件进行运动来影响位移传感器上刻度的浮动,最后通过输送光纤,将动能转化为热能,送到温度传感器,观察指标。通过这一装置,可以使资源利用率增加,避免出现多参数之间的交叉敏感性,同时这样细致的设计可以减少后期加工的浪费并且提高加工的效率,本实用新型还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其中:

1—沉降把手,2—滑动杆,3—温度传感器,4—主体外壳,5—收缩弹簧,6—位移传感器,7—输送光纤,8—检测探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同侧温度位移光纤传感器,包括沉降把手1、滑动杆2、温度传感器3、主体外壳4、收缩弹簧5、位移传感器6、输送光纤7、检测探头8,其特征在于整个光纤传感器由主体外壳4和壳内零件组成,整个结构的最外层为主体外壳4,主体外壳4最右侧设置一个滑动杆2,滑动杆2右侧连接一个沉降把手1,滑动杆2左侧放置一个温度传感器3在主体外壳4里面,温度传感器3向左连接收缩弹簧5,收缩弹簧5上放处连接一个输送光纤7,通过输送光纤7,向左连接位移传感器6,位移传感器6最下端紧密连接一个检测探头8。主体外壳4为支撑整个装置的椭圆结构,滑动杆2为可自由推动的长方体,沉降把手1为可上下运动的椭圆状似物,温度传感器3为可通过数据显示感知温度的长方体装置,收缩弹簧5为可根据外部环境进行收缩运动的螺旋形,位移传感器6为可通过数据显示感知位移的长方体装置,检测探头8为可提供外部环境数据的圆柱体装置。

本实用新型通过主体外壳4的支撑作用与各部分零件的配合来同时实现位移和温度准确测量,具体操作在主体外壳4的支撑作用下,把检测探头8放入需检测环境中,通过推动滑动杆2上的沉降把手1,让收缩弹簧5根据环境条件进行运动来影响位移传感器6上刻度的浮动,最后通过输送光纤7,将动能转化为热能,送到温度传感器3,观察指标。通过这一装置,可以使资源利用率增加,避免出现多参数之间的交叉敏感性,同时这样细致的设计可以减少后期加工的浪费并且提高加工的效率,本实用新型还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等特点。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