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承载台及镜头温漂测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14729发布日期:2019-05-21 21:44阅读:489来源:国知局
一种承载台及镜头温漂测试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测试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承载台及镜头温漂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测试镜头焦距的镜头温漂测试装置大都只能测试室温下的状态,没办法兼顾变温下时时监控焦距及MTF变化量,现在客户要求越来越严苛,需有变温下时时监控光学参数变化量的报告。因此需制作一种可在变温下时时监控焦距及MTF变化量的镜头温漂测试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主要在于提供一种受热均匀的承载台及镜头温漂测试装置。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承载台,该承载台用于镜头温漂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台包括导热体和加热体,所述导热体用于承载待测镜头,所述加热体与所述导热体接触。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导热体包括固定导热体和活动导热体,所述固定导热体内开设有容纳所述活动导热体的容纳槽,所述活动导热体设于所述容纳槽内;所述加热体与所述固定导热体接触。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活动导热体上表面开设有用于安放镜头的开孔。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承载台包括多个活动导热体,所述多个活动导热体的所述开孔尺寸不同。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导热体包括相互接触的第一导热体和第二导热体,所述第二导热体设于所述第一导热体的一侧,且部分搭接于所述第一导热体的上方,所述第二导热体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导热体的厚度,所述容纳槽开设于所述第一导热体上;所述第二导热体的外侧壁上开设有插孔,所述加热体设于所述插孔内。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热体的上表面形成有空腔,所述容纳槽设于所述空腔的底部。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导热体包括主体部和延伸部,所述主体部为圆弧状,所述主体部紧贴所述第一导热体的外周壁而设,所述延伸部搭接于所述第一导热体的上方。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承载台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导热体上以检测所述导热体的温度。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承载台还包括壳体,所述导热体设置于所述壳体上。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镜头温漂测试装置,包括上述所述的承载台和温控箱,所述温控箱电连接所述承载台的所述加热体,以加热所述加热体。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于提供一种承载台及镜头温漂测试装置,通过温控箱控制加热体实时对导热体加热,使放置于导热体上的镜头也能实时改变温度,从而实现了变温下测试镜头光学参数变化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镜头温漂测试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镜头温漂测试装置的承载台立体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镜头温漂测试装置的第二导热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镜头温漂测试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镜头温漂测试装置的承载台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式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请参考图1和图3,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公开一种承载台,承载台包括壳体1、导热体2和加热体3,导热体2用于承载待测镜头,加热体3与导热体2接触,导热体2设置于壳体1上。

壳体1包括底板15和侧壁13,底板15和侧壁13共同围成容纳空间,导热体2设置于该底板15上并容纳于该容纳空间内。本实施例中,壳体1的侧壁13上形成有缺口135。

导热体2采用铜材质制成,导热体2包括固定导热体21和活动导热体23。固定导热体21内开设有容纳槽210。

其中,固定导热体21包括第一导热体212和第二导热体214。第一导热体212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在壳体1的底板13上,且其上表面与壳体1上表面齐平。容纳槽210开设于第一导热体212。第一导热体212的上表面形成有空腔216。

活动导热体23设于容纳槽210内。活动导热体23的上表面开设有用于安放镜头的开孔232,开孔232设于空腔216的底部。由于空腔216形成的空间具有类似温室效果,因此,将放置镜头的开孔232形成在空腔216的底部可更好地对镜头保温。具体地,不同的活动导热体23上开孔232尺寸不同,同时,开孔232的周边间隔设有多个通孔,便于活动导热体23的更换或固定。因此,一个承载台可配置多个活动导热体23,以安放不同尺寸的镜头。本实用新型通过更换不同的活动导热体23,实现测试不同机种的镜头,达到一个承载台能测试多个不同镜头的效果。

第二导热体214设于第一导热体212的一侧,第二导热体214的上表面高于第一导热体212的上表面,且部分搭接于第一导热体212的上方。具体地,第二导热体214包括主体部2143和延伸部2145,且延伸部2145位于主体部2143上部,与主体部2143形成“┎”型。其中,主体部2143为圆弧状,主体部243紧贴第一导热体212的外周壁2125而设,延伸部2145搭接于第一导热体212的上方;第二导热体214的外侧壁上开设有插孔215,加热体3设于插孔215内。由于第二导热体214的厚度较大,因此具有开设插孔215的位置,从而可以将第一导热体212的厚度设置的小一些,达到减少材料,降低成本的目的。具体地,第二导热体214通过螺钉固定连接于壳体1的底板15上,且第二导热体214设置于壳体1的缺口135位置,以露出第二导热体214的开设有插孔215和容纳孔218的侧壁。

本实施例中,加热体3数量为2个,分别插入2个插孔215,且与第一导热体212接触。加热体3通电后温度升高,加热体3将产生的热量传递给第二导热体214和第一导热体212,最后传递到活动导热体23。

承载台还包括温度传感器4,此温度传感器4设于第二导热体214上,用于监测第二导热体214的温度,从而获取镜头所处环境的温度。具体地,第二导热体214上还设有容纳孔218以安装该温度传感器4。可以理解,温度传感器4也可设于第一导热体212或活动导热体23上。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镜头温漂测试装置,包括上述的承载台和温控箱5,温控箱5电连接承载台,用于控制加热体3工作及工作温度。具体地,通过3根电线分别连接2个加热体3和1个温度传感器4。温控箱5包括温控表51和电源开关53。温控表51设有显示屏和温度调节开关,显示屏电性连接加热体和温度传感器,用以显示加热体温度的预设温度和导热体温度,温控箱5电连接加热体3,用于控制加热体3的温度。

本装置工作时:先打开电源开关53,使温控箱5通电,通过调节温度调节开关使显示屏显示加热体的预设温度(当显示屏显示加热体温度为0度时,加热体不工作),加热体3加热,同时显示屏开始显示导热体温度,直至导热体温度达到预设温度,本装置可实时调节加热体的预设温度,从而实现了变温下测试镜头光学参数变化量。

请参考图4和图5,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公开一种承载台,该承载台用于镜头温漂测试装置,承载台包括壳体6、导热体7和加热体8,导热体7用于承载待测镜头,加热体8与导热体7接触,导热体7设置于壳体6上。

壳体6包括底板和侧壁,底板和侧壁共同围成容纳空间,导热体7设置于该底板上并容纳于该容纳空间内。

导热体7例如采用铜材质制成,导热体7包括固定导热体71和活动导热体73。固定导热体71内开设有容纳该活动导热体73的容纳槽710,加热体8与固定导热体71接触,以将热量传递给固定导热体71。其中,固定导热体71的外侧壁上开设有插孔715,加热体8设于插孔715内。固定导热体71的上表面形成有空腔716,容纳槽710设于空腔716的底部。由于空腔716形成的空间具有类似温室的效果,因此,将放置镜头的容纳槽710形成在空腔716的底部可更好地对镜头保温。

活动导热体73设于容纳槽710内,活动导热体73的上表面开设有用于安放镜头的开孔732。具体地,开孔732的周边间隔设有多个通孔,便于活动导热体73的更换或固定。具体地,承载台可配置多个活动导热体73,多个活动导热体73的开孔732尺寸不同,以安放不同尺寸的镜头。因此,通过活动导热体23的更换,实现测试不同机种的镜头。

本实施例中,加热体8数量为2个,分别插入2个插孔715。加热体8通电后温度升高,加热体8将产生的热量传递给固定导热体71,再传递到活动导热体23。

承载台还包括温度传感器9,此温度传感器9设于固定导热体71上,且与活动导热体接触73,用于监测活动导热体73的温度,从而获取镜头所处环境的温度。具体地,固定导热体71上还设有容纳孔718以安装该温度传感器8。容纳孔718设于2个插孔715之间。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镜头温漂测试装置,包括上述的活动导热体73和温控箱10,温控箱10电连接承载台,用于控制加热体8工作及工作温度。具体地,通过3根电线分别连接2个加热体8和1个温度传感器9。温控箱10包括温控表101和电源开关103,电源开关103电连接温控表101。温控表101设有显示屏和温度调节开关,显示屏电性连接加热体8和温度传感器9,用以显示加热体8温度和导热体7温度,温度调节开关电性连接加热体8,用于控制加热体8的温度。

本装置工作时:先打开电源开关103,使温控箱10通电,通过调节温度调节开关使显示屏显示加热体8的预设温度(当显示屏显示加热体预设温度为0度时,加热体不工作。),加热体8加热,同时显示屏显示开始显示导热体7温度,直至导热体7温度达到预设温度,本装置可实时调节加热体8的预设温度,从而实现了变温下测试镜头光学参数变化量。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