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万能试验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02145发布日期:2019-02-01 20:18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电子万能试验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检测机械领域,具体涉及到电子万能试验机。



背景技术:

万能试验机,集拉伸、弯曲、压缩、剪切、环刚度等功能于一体的材料试验机,主要用于金属、非金属材料力学性能试验,是工矿企业、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工程质量监督站等部门的理想检测设备。例如公开号为CN202649025U的专利公开一种电子万能试验机,包括导柱、与导柱一端连接的上横梁、与导柱另一端连接的下横梁和位于导柱中段、在上横梁与下横梁之间运动的中横梁,还包括设置在中横梁两侧的丝杠和设置在下横梁后方、用以驱动丝杠转动的电机,所述中横梁为铸件,设有腔体以及与所述丝杠配合的丝杆连接孔;所述电机为伺服电机,设有制动器。

上述电子万能试验机下横梁上设置有开孔,当进行压力测试时,模具通过模具上设有的插杆插入开孔固定在下横梁上,有些模具在通过开孔固定之后很难取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子万能试验机,使模具在更换时可以弹出,达到便于取出模具进行更换的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电子万能试验机,包括机架,机架下端固定有底板,机架上设置有活动架,活动架下端中间位置安装有上模具,底板上安装有与上模具对应的下模具,下模具下端固定有与其同中心的方管,方管安装在底板上的方形第一凹槽内,方管外缘与第一凹槽的内壁滑动接触,第一凹槽的槽底上固定有耳板,耳板与旋转杆的下端铰连接,旋转杆的上端向左侧倾斜,耳板左侧的旋转杆与第一凹槽的槽底通过拉簧连接,拉簧与耳板之间第一凹槽的槽底上固定有对旋转杆进行限位的限位杆,旋转杆上端设置有转轮,方管左侧壁的下端开设有通孔,第一凹槽的左槽壁上设置有与通孔同轴心的盲孔,方管下方的底板上滑动设置有横向顶杆,顶杆右端延伸至第一凹槽内,第一凹槽左侧的底板上开设有第二凹槽,顶杆的左端延伸至第二凹槽内,第一凹槽内的顶杆上固定有竖直的固定杆,固定杆上端固定有与顶杆平行的挡杆,挡杆穿过方管左侧壁上的通孔后延伸至盲孔内,第二凹槽内的顶杆上固定有竖直的第一支杆,第一支杆上端开设有第三凹槽,第三凹槽内设置有摆杆,摆杆下端铰连接在第三凹槽内,摆杆上设置有长孔,第二凹槽右侧的底板上固定有竖直的第二支杆。

具体的,所述转轮与第一凹槽槽壁之间的距离大于方管的管壁厚度。

具体的,所述转轮的轴向中心线垂直与方管的前后侧壁。

具体的,所述活动架下端中间位置与上模具通过销轴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稳定性好,能够方便更换下模具,提高了工作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区域的放大图。

图3为更换下模具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B区域的放大图。

附图中的零部件名称为:

1、机架,2、活动架,3、底板,4、上模具,5、下模具,6、方管,7、耳板,8、旋转杆,9、转轮,10、限位杆,11、拉簧,12、第一凹槽,13、顶杆,14、固定杆,15、挡杆,16、通孔,17、盲孔,18、第二凹槽,19、第一支杆,20、第三凹槽,21、摆杆,22、长孔,23、第二支杆。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4所示,电子万能试验机,包括机架1,机架1下端固定有底板3,机架1上设置有活动架2,活动架2下端中间位置通过销轴安装有上模具4,底板3上安装有与上模具4对应的下模具5。

下模具5下端固定有与其同中心的方管6,方管6安装在底板3上的方形第一凹槽12内,方管6外缘与第一凹槽12的内壁滑动接触,第一凹槽12的槽底上固定有耳板7,耳板7与旋转杆8的下端铰连接,旋转杆8的上端向左侧倾斜,耳板7左侧的旋转杆8与第一凹槽12的槽底通过拉簧11连接,拉簧11与耳板7之间第一凹槽12的槽底上固定有对旋转杆8进行限位的限位杆10,旋转杆8上端设置有转轮9,所述转轮9的轴向中心线垂直与方管6的前后侧壁,所述转轮9与第一凹槽12槽壁之间的距离大于方管6的管壁厚度。方管6左侧壁的下端开设有通孔16,第一凹槽12的左槽壁上设置有与通孔16同轴心的盲孔17,方管6下方的底板3上滑动设置有横向顶杆13,顶杆13右端延伸至第一凹槽12内,第一凹槽12左侧的底板3上开设有第二凹槽18,顶杆13的左端延伸至第二凹槽18内,第一凹槽12内的顶杆13上固定有竖直的固定杆14,固定杆14上端固定有与顶杆13平行的挡杆15,挡杆15穿过方管6左侧壁上的通孔16后延伸至盲孔17内,第二凹槽18内的顶杆13上固定有竖直的第一支杆19,第一支杆19上端开设有第三凹槽20,第三凹槽20内设置有摆杆21,摆杆21下端铰连接在第三凹槽20内,摆杆21上设置有长孔22,第二凹槽18右侧的底板3上固定有竖直的第二支杆23。

本实用新型需要更换下模具5时,通过第一支杆19使得顶杆13向右运动,挡杆15从盲孔17和通孔16中退出,随着顶杆13不断的向右运动,当顶杆13右端与旋转杆8接触时,顶杆13就会使得旋转杆8上端的转轮9向右侧旋转,旋转杆8趋向与水平面垂直,在旋转杆8趋向与水平面垂直的过程中,当转轮9与下模具5的下端面接触后随着顶杆13向右移动,旋转杆8就会使得下模具5与底板3上端面之间产生间隙,此时第一支杆19靠近第二支杆23,旋转摆杆21,使得第二支杆23位于摆杆21的长孔22内,防止顶杆13向右侧运动,顶杆13被固定,此时旋转杆8上端仍然处于向左侧倾斜的状态,然后可以将下模具5取下进行更换。

装入新的下模具5时,使得摆杆21与第二支杆23分离,使得顶杆13向左侧运动,在新的下模具5的重力和拉簧11的拉力作用下,旋转杆8上端向左侧旋转,当新的下模具5与底板3上端面接触后通孔16和盲孔17同轴心,继续使得顶杆13向左侧运动,当挡杆15穿过通孔16和盲孔17后,安装完成。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