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温控开关可靠性试验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08034发布日期:2019-04-24 00:13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一种温控开关可靠性试验台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可靠性试验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温控开关可靠性试验台。



背景技术:

根据工作环境的温度变化,在开关内部发生物理形变,从而产生某些特殊效应,产生导通或者断开动作的一系列自动控制元件,叫做温控开关。温控开关广泛用于家用电器电机等电器设备,如洗衣机电机、空调风扇电机、变压器、镇流器、电热器等。温控开关的寿命需要保证在10万次以上,动作可靠,精度高、稳定性好。因此,生产温控开关的厂家以及应用该种温控器的电器生产厂家,均需要对温控开关进行可靠性试验,测量温控开关的使用寿命是否达标。

现有技术中,温控开关可靠性试验台的原理为对温控开关的温控单元进行加热,将温控开关的引脚与外部电路电连接以形成一个测试电路,温控单元受热后能接通测试电路,通过反复多次使温控单元受热接通测试电路来进行计数,直至温控开关失效时,测试电路无法被接通,以此作为温控开关的寿命数据。但有些特殊的温控开关,其温控单元受热后能接通测试电路,但冷却后温控开关本体无法自动恢复,此时还需要人为将接通的电路断开,再进行下一次试验。因此,针对需要手动复位的温控开关,其可靠性试验的难度更大,通用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温控开关可靠性试验台,能够对手动复位的温控开关进行可靠性试验,结构合理,自动化程度高,通用性高,测量结果准确。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温控开关可靠性试验台,包括:

夹持部,夹持部能夹持固定温控开关的引脚并与温控开关电连接;

加热装置和冷却装置,加热装置和冷却装置设置在靠近温控开关的温控单元的一侧,分别用于对温控单元进行加热和冷却;

触发装置,触发装置设置在靠近温控开关的复位按钮的一侧并能抵接复位按钮使温控开关复位;

控制装置,控制装置分别与夹持部、加热装置、冷却装置和触发装置电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夹持部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内均设置有第一安装槽和第一拧紧螺栓,温控开关的两个引脚能分别插入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的第一安装槽内,两个第一拧紧螺栓分别穿过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与第一安装槽内的引脚抵持以实现固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触发装置包括气缸和触发杆,触发杆的一端与气缸的伸出杆固定连接,另一端能穿过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之间的间隙与温控单元抵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还包括调整部,调整部包括支架和容纳框,气缸的本体固定在容纳框内且伸出杆穿过容纳框,支架固定在试验台的台面上,支架上设置有调整槽,紧固件穿过调整槽将容纳框与支架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调整槽为沿竖直方向设置的腰型槽,紧固件穿过腰型槽实现容纳框相对支架沿竖直方向高度可调。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加热装置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风机、加热管和第一出风管,第一出风管朝向温控单元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冷却装置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二风机和第二出风管,第二出风管朝向温控单元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第一夹持部上设置有第一接线柱,第二夹持部上设置有第二接线柱。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的顶部还均设置有第二安装槽和第二拧紧螺栓,温控开关的两个引脚能分别插入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的第二安装槽内,第二拧紧螺栓分别穿过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与第二安装槽内的引脚抵持以实现固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夹持部的材质为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温控开关可靠性试验台,控制装置分别与夹持部、加热装置、冷却装置和触发装置电连接形成试验回路,其中夹持部能夹持固定温控开关的引脚,加热装置和冷却装置由控制装置控制,分别对温控单元进行加热和冷却,触发装置由控制装置控制能实现对温控开关进行复位,因此该试验台能够对手动复位的温控开关进行可靠性试验,结构合理,自动化程度高,通用性高,测量结果准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温控开关可靠性试验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夹持部与温控开关和触发杆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夹持部;11、第一夹持部;111、第一接线柱;12、第二夹持部;121、第二接线柱;13、第一拧紧螺栓;14、第二安装槽;15、第二拧紧螺栓;

2、加热装置;21、第一风机;22、加热管;23、第一出风管;

3、冷却装置;31、第二风机;32、第二出风管;

4、触发装置;41、气缸;42、触发杆;

5、调整部;51、支架;511、调整槽;52、容纳框;

100、温控开关;101、引脚;102、温控单元;103、复位按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温控开关可靠性试验台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试验台主要包括夹持部1、加热装置2、冷却装置3和触发装置4,控制装置分别与夹持部1、加热装置2、冷却装置3和触发装置4电连接,以形成试验回路。其中,夹持部1将温控开关100固定,加热装置2和冷却装置3分别用于对温控单元102进行加热和冷却,触发装置4能抵接复位按钮103使温控开关100复位,因此,本实施例中温控开关可靠性试验台的试验过程为:控制装置控制加热装置2对温控单元102进行加热,温控开关100的复位按钮103是未弹出的,整个试验回路处于电导通状态;随着温控单元102被持续加热,直至达到温控开关100的额定温度使得其复位按钮103弹出,使得整个试验回路断开;控制装置控制加热装置2关闭而控制冷却装置3打开,冷却装置3对温控单元102进行降温,使得温控开关100的温度降低到额定温度以下,控制装置控制触发装置4动作,抵接此时处于弹出状态的复位按钮103,使温控开关100复位,此时整个试验回路又处于电导通状态;控制装置控制加热装置2对温控单元102进行加热,循环上述的工作过程,控制装置记录试验回路的接通和断开的次数,作为可靠性试验的试验数据。通过分析试验数据,判读该温控开关100的可靠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温控开关可靠性试验台能够对手动复位的温控开关进行可靠性试验,结构合理,自动化程度高,通用性高,测量结果准确。

具体地,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夹持部与温控开关和触发杆配合的结构示意图,结合图1和图2可见,夹持部1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夹持部11和第二夹持部12,即第一夹持部11和第二夹持部12之间形成一个间隙,优选第一夹持部11和第二夹持部12呈对称结构设置。第一夹持部11和第二夹持部12内均设置有第一安装槽和第一拧紧螺栓13,图1中,第一安装槽均设置在第一夹持部11和第二夹持部12的远离触发装置4一侧的表面,第一拧紧螺栓13分别设置在第一夹持部11和第二夹持部12的侧面,温控开关100的两个引脚101能分别插入第一夹持部11和第二夹持部12的第一安装槽内,两个第一拧紧螺栓13从侧面穿过第一夹持部11和第二夹持部12与第一安装槽内的引脚101抵持以实现固定。可以预计地是,并不限定夹持部1固定温控开关100的方式,只要能分别将温控开关100的两个引脚101固定且实现电连接,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进一步地,夹持部1的材质为导电材料,优选为铜,且第一夹持部11上设置有第一接线柱111,第二夹持部12上设置有第二接线柱121,使得第一夹持部11通过第一接线柱111与控制装置实现电连接,第二夹持部12通过第二接线柱121与控制装置实现电连接。第一接线柱111和第二接线柱121优选为螺栓,导线缠绕在螺栓上,并拧紧在对应的第一夹持部11和第二夹持部12的表面上,这种设置使得电连接设置更加容易。从图1和图2中可见,本实用新型中温控开关100的两个引脚101为弯曲状,凸出温控开关100的本体,为了提高通用性,还优选在第一夹持部11和第二夹持部12的顶部设置了第二安装槽14和第二拧紧螺栓15。从图1和图2中可以看出,第二安装槽14的形状为贯穿第一夹持部11和第二夹持部12的顶部直线型槽口,如果温控开关100的两个引脚101为片状,就可以优选分别插入两个第二安装槽14内,两个第二拧紧螺栓15分别穿过第一夹持部11和第二夹持部12与第二安装槽14内的引脚101抵持以实现固定。即本实用新型在第一夹持部11和第二夹持部12上可以开设多个安装槽,对应多种温控开关100的不同的引脚101结构,提高了试验台的通用性。

进一步地,为了实现对自动化控制以使得复位按钮103复位,还设置有触发装置4。具体地,触发装置4设置在靠近温控开关100的复位按钮103的一侧,包括气缸41和触发杆42,触发杆42的一端与气缸41的伸出杆固定连接,另一端能穿过第一夹持部11和第二夹持部12之间的间隙与温控单元102抵接。触发装置4的动作由控制装置控制,即控制装置控制气缸41的伸出杆伸出,触发杆42抵接在温控单元102上,将温控单元102复位;控制装置控制气缸41的伸出杆缩回,触发杆42从温控单元102表面远离。可以预计地是,触发杆42与温控单元102需要在同一条轴线上才能够实现抵接,而由于上述的第一夹持部11和第二夹持部12上,在不同的位置处开设了安装槽,来实现固定温控开关100的通用性,因此对应还需要调整触发装置4的位置,尤其是竖直方向上的位置,以适应不同结构温控开关100在试验台上高度位置的不同。因此优选设置了调整部5,如图1所示,调整部5包括支架51和容纳框52,气缸41的本体固定在容纳框52内且伸出杆穿过容纳框52,支架51固定在试验台的台面上,即通过调整部5将触发装置4相对试验台的台面的位置提高。进一步优选地,支架51上设置有调整槽511,优选调整槽511为沿竖直方向设置的腰型槽。紧固件穿过腰型槽实现容纳框52相对支架51沿竖直方向高度可调,紧固件穿过调整槽511将容纳框52与支架51固定连接,最终实现触发杆42与温控单元102在同一条轴线上。可以预计地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调整部5的具体结构,只要能实现调整触发装置4的位置的结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进一步地,为了实现对温控开关100的温控单元102的加热或冷却,还设置了加热装置2和冷却装置3。具体地,加热装置2和冷却装置3设置在靠近温控开关100的温控单元102的一侧,加热装置2和冷却装置3调节温控单元102的温度不需要很大,只要在一个较小的温差范围内,能够升温以实现温控单元102高于温控开关100的额定温度,进而使得复位按钮103弹出;再经过一定时间的降温,以实现温控单元102低于温控开关100的额定温度,再将弹出的复位按钮103通过触发装置4按回即可。因此并不限定加热装置2和冷却装置3的结构形式,只要能实现加热和冷却均可。

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加热装置2和冷却装置3采用出热风和出冷风的形式,实现加热和冷却,这种方式实现起来更加容易,成本也更低,效果较好。具体地,加热装置2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风机21、加热管22和第一出风管23,第一出风管23朝向温控单元102设置,因此,第一风机21吹出的风经过加热管22的加热,形成了一定温度的热风,热风从第一出风管23朝向温控单元102吹出,对温控单元102进行加热。冷却装置3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二风机31和第二出风管32,第二出风管32朝向温控单元102设置,因此第二风机31吹出的风直接经过第二出风管32朝向温控单元102吹出,对温控单元102进行冷却。加热管22可以是内置的加热丝等结构,第二出风管32上还可以设置散热肋片或其他散热装置,只要是能够提高加热或冷却效率的结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注意,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里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