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批量快速进行轴承探伤检测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23485发布日期:2019-03-02 02:51阅读:416来源:国知局
一种批量快速进行轴承探伤检测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轴承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批量快速进行轴承探伤检测的装置。



背景技术:

轴承是在机械传动过程中起固定和减小载荷摩擦系数的部件。也可以说,当其它机件在轴上彼此产生相对运动时,用来降低动力传递过程中的摩擦系数和保持轴中心位置固定的机件。轴承是当代机械设备中一种举足轻重的零部件。它的主要功能是支撑机械旋转体,用以降低设备在传动过程中的机械载荷摩擦系数。因此,轴承是当代机械设备中一种重要零部件。它的主要功能是支撑机械旋转体,降低其运动过程中的摩擦系数,并保证其回转精度。轴承是当代机械设备中一种举足轻重的零部件。它的主要功能是支撑机械旋转体,用以降低设备在传动过程中的机械载荷摩擦系数。因此,轴承的质量问题尤为重要。

一般高端或重要场合使用的轴承圈在装配前需要进行探伤以保证质量。现有的自动探伤的检测机构需要使轴承圈旋转起来,用检测探头对检测面进行扫查。但是如果采用车床卡盘的方式 进行夹持旋转,存在夹持面探头无法检测到所有位置的情况,需要对轴承圈进行翻面以及内撑与外夹之间进行切换后再进行检测,操作起来不但十分麻烦,造成效率比较低下,实用性较差。而有一些探伤技术如公开号CN207268674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轴承探伤装置,该装置能够通过探针实现对轴承的探伤检测,但在其工位上每次只能对一个轴承进行探伤,效率比较低下,且需要在检测工位上需要对轴承进行拆装,不能有效的节省时间,增加了成本投入。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轴承套进行批量、快速探伤检测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批量快速进行轴承探伤检测的装置,包括探伤驱动机构及探伤托杆机构;探伤驱动机构包括:底座、连杆、旋转动力部件Ⅰ、横杆、托板、立柱、架板、立板、动力转头、旋转动力部件Ⅱ;探伤托杆机构包括:壳体、圆杆、架杆;

连杆的数量为四个,四个连杆的一端与底座铰接,且四个铰接点的位置呈矩形分布;横杆呈工字型,四个连杆的另一端与工字型横杆的四个端头铰接;旋转动力部件Ⅰ设置在底座上并与其中一连杆的端部动力连接,托板设置在横杆上,立柱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立柱设置在托板一端处,架板设置在托板另一端处,两个立柱上开设有用于放置圆杆两端部的凹槽,立板设置在底座上,动力转头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动力转头活动设置在立板上且伸出立板外,动力转头伸出立板外的部分开设有凹槽,旋转动力部件Ⅱ设置在立板上且与多个动力转头动力连接;

圆杆设置在壳体上且两端部可安装在两个立柱的凹槽内,架杆的数量与动力转头数量相同,架板上开设有与架杆数量相同的托放槽;多个架杆的一端部活动设置在壳体上,另一端部设置有插入头,多个架杆的另一端部可容置在托放槽内且插入头可容置在动力转头的凹槽内,架杆上套有软套,软套上间隔套有若干挡环。

进一步地,探伤驱动机构还包括导向滑杆、弹簧Ⅰ;动力转头的凹槽底部开设有盲孔,导向滑杆上设置有台阶;导向滑杆的一端为细杆部,另一端设置有顶柱部;弹簧Ⅰ套设在导向滑杆的细杆部上,且其一端与盲孔底部连接,另一端与导向滑杆的台阶连接;插入头上开设有用于卡住顶柱部的凹槽。

进一步地,动力转头的凹槽为U型凹槽,插入头为扁形插入头,盲孔为圆形盲孔,插入头上的凹槽为半圆形凹槽,顶柱部为半球面顶柱部。

进一步地,旋转动力部件Ⅰ包括:固定座、电机Ⅰ、蜗杆Ⅰ、蜗轮Ⅰ;固定座设置在底座上,蜗杆Ⅰ活动套设在固定座上,电机Ⅰ固定设置后与蜗杆Ⅰ连接,蜗杆Ⅰ与蜗轮Ⅰ啮合,蜗轮Ⅰ与其中一连杆的端部连接。

进一步地,旋转动力部件Ⅱ包括:电机Ⅱ、转轴、蜗杆Ⅱ、蜗轮Ⅱ;转轴活动设置在立板上,电机Ⅱ设置在立板上且与转轴动力连接,蜗杆Ⅱ、蜗轮Ⅱ的数量与动力转头的数量相同,多个蜗杆Ⅱ套设在转轴上,蜗轮Ⅱ与蜗杆Ⅱ啮合且同轴套接在动力转头上。

进一步地,壳体上设置有抬杆。

进一步地,多个架杆沿水平方向均匀间隔设置,多个挡环在软套上均匀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挡环的两个端面均为锥面。

进一步地,装置还包括轴承套托放机构,轴承套托放机构包括:折型托台、振动电机、支腿Ⅰ、弹簧Ⅱ、支腿Ⅱ、导轴、滑动托块;振动电机设置在折型托台下端面,折型托台上端面呈若干组钝角折面,支腿Ⅰ、弹簧Ⅱ、支腿Ⅱ的数量为四个,折型托台下端面对应四个角设置有支腿Ⅰ,支腿Ⅰ上端设置有台阶,台阶与折型托台下端面连接,在支腿Ⅰ上套有弹簧Ⅱ,弹簧Ⅱ上端与支腿Ⅰ的台阶固定,弹簧Ⅱ下半部分套有支腿Ⅱ,弹簧Ⅱ的下端与支腿Ⅱ的台阶连接,弹簧Ⅱ的长度大于支腿Ⅰ与支腿Ⅱ的套接长度;导轴、滑动托块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导轴连接在折型托台垂直若干组钝角折面的端面上,滑动托块滑动套设在导轴上,两个滑动托块上开设有用于放置圆杆两端部的凹槽。

进一步地,滑动托块的凹槽底部开设有盲孔,盲孔内设置有托放弹簧,托放弹簧伸出滑动托块的凹槽底部。

本实用新型的批量快速进行轴承探伤检测的装置,将多个轴承套置于架杆上,将探伤托杆机构放置在立柱和架板上,通过旋转动力部件Ⅰ旋转将架杆与动力转头对接,并由旋转动力部件Ⅱ依次带动动力转头、架杆、架杆上的轴承套转动,从而观测此批次轴承套外周是否有裂纹及烧伤痕迹等,简单方便实用。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批量快速进行轴承探伤检测的装置的结构图;

图2是图1所示结构的正视图;

图3是图2所述结构未对接时的正视图;

图4是图3所示结构未放置轴承套的正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批量快速进行轴承探伤检测的装置中探伤驱动机构的结构图;

图6是图5的局部结构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批量快速进行轴承探伤检测的装置中立板的剖开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批量快速进行轴承探伤检测的装置中架杆的断开结构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批量快速进行轴承探伤检测的装置中导向滑杆的结构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批量快速进行轴承探伤检测的装置中轴承套托放机构未托放轴承套的结构图;

图11是图10所示结构的正视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批量快速进行轴承探伤检测的装置中轴承套托放机构托放轴承套的结构图;

图13是图12所示结构的正视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批量快速进行轴承探伤检测的装置中架杆的结构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批量快速进行轴承探伤检测的装置中折型托台的结构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批量快速进行轴承探伤检测的装置中滑动托块一种角度的剖开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批量快速进行轴承探伤检测的装置中滑动托块另一种角度的剖开图;

其中附图标记为:1、底座;2、连杆;3、横杆;4、托板;5、立柱;6、架板;7、立板;8、动力转头;9、导向滑杆;10、弹簧Ⅰ;11、架杆;12、插入头;13、软套;14、挡环;15、顶柱部;16、固定座;17、电机Ⅰ;18、蜗杆Ⅰ;19、蜗轮Ⅰ;20、电机Ⅱ;21、转轴;22、蜗杆Ⅱ;23、蜗轮Ⅱ;24、抬杆;25、折型托台;26、振动电机;27、支腿Ⅰ;28、弹簧Ⅱ;29、支腿Ⅱ;30、导轴;31、滑动托块;32、托放弹簧;33、轴承套;34、壳体;35、圆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17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批量快速进行轴承探伤检测的装置,包括探伤驱动机构及探伤托杆机构;探伤驱动机构包括:底座1、连杆2、旋转动力部件Ⅰ、横杆3、托板4、立柱5、架板6、立板7、动力转头8、旋转动力部件Ⅱ;探伤托杆机构包括:壳体34、圆杆35、架杆11;

连杆2的数量为四个,四个连杆2的一端与底座1铰接,且四个铰接点的位置呈矩形分布;横杆3呈工字型,四个连杆2的另一端与工字型横杆3的四个端头铰接;旋转动力部件Ⅰ设置在底座1上并与其中一连杆2的端部动力连接,托板4设置在横杆3上,立柱5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立柱5设置在托板4一端处,架板6设置在托板4另一端处,两个立柱5上开设有用于放置圆杆35两端部的凹槽,立板7设置在底座1上,动力转头8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动力转头8活动设置在立板7上且伸出立板7外,动力转头8伸出立板7外的部分开设有凹槽,旋转动力部件Ⅱ设置在立板7上且与多个动力转头8动力连接;

圆杆35设置在壳体34上且两端部可安装在两个立柱5的凹槽内,架杆11的数量与动力转头8数量相同,架板6上开设有与架杆11数量相同的托放槽;多个架杆11的一端部活动设置在壳体34上,另一端部设置有插入头12,多个架杆11的另一端部可容置在托放槽内且插入头12可容置在动力转头8的凹槽内,架杆11上套有软套13,软套13上间隔套有若干挡环14。

其中在工字型横杆3上端面固定连接设置有方形的托板4,在托板4上端面后端左右两侧分别对称竖直固定连接有两个立柱5,两个立柱5沿左右方向均设置有U型槽。在托板4的上端面前端竖直固定立有架板6,架板6上端设置有与动力转头8数量与位置对应的托放槽,托放槽为半圆形弧面凹槽。

本实用新型的批量快速进行轴承探伤检测的装置,将多个轴承套33置于架杆11上,将探伤托杆机构放置在立柱5和架板6上,通过旋转动力部件Ⅰ旋转将架杆11与动力转头8对接,并由旋转动力部件Ⅱ依次带动动力转头8、架杆11、架杆11上的轴承套33转动,从而观测此批次轴承套33外周是否有裂纹及烧伤痕迹等,简单方便实用。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探伤驱动机构还包括导向滑杆9、弹簧Ⅰ10;动力转头8的凹槽底部开设有盲孔,导向滑杆9上设置有台阶;导向滑杆9的一端为细杆部,另一端设置有顶柱部15;弹簧Ⅰ10套设在导向滑杆9的细杆部上,且其一端与盲孔底部连接,另一端与导向滑杆9的台阶连接;插入头12上开设有用于卡住顶柱部15的凹槽。动力转头8的凹槽为U型凹槽,插入头12为扁形插入头12,盲孔为圆形盲孔,插入头12上的凹槽为半圆形凹槽,顶柱部15为半球面顶柱部15。

在动力转头8的后端开口U型凹槽,在U型凹槽内部沿轴向设置有圆形盲孔,在盲孔内部固定连接有弹簧Ⅰ10,弹簧Ⅰ10上套有导向滑杆9的细杆部,在细杆的后端设置有台阶用于顶住弹簧Ⅰ10,台阶的外径正好与盲孔的内径吻合使得导向滑杆9始终可以沿轴向滑动不会歪斜,在导向滑杆9的后端端头位置同轴设置有半球面顶柱部15。在弹簧Ⅰ10的作用下,导向滑杆9可以在盲孔内部进行弹性伸缩。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旋转动力部件Ⅰ包括:固定座16、电机Ⅰ17、蜗杆Ⅰ18、蜗轮Ⅰ19;固定座16设置在底座1上,蜗杆Ⅰ18活动套设在固定座16上,电机Ⅰ17固定设置后与蜗杆Ⅰ18连接,蜗杆Ⅰ18与蜗轮Ⅰ19啮合,蜗轮Ⅰ19与其中一连杆2的端部连接。

探伤托放机构下端为方形的底座1,在底座1上呈矩形的四个顶点位置各自固定设置有铰接座,在每个铰接座上分别铰动连接有连杆2,在四根连杆2的上端同时铰动连接工字型的横杆3的四个角,四根连杆2长度均一致,且相邻连杆2之间始终为平行状态,使得横杆3始终保持于水平的状态,其中一根连杆2的铰接延伸出连杆2外部并同轴固定连接有蜗轮Ⅰ19,蜗轮Ⅰ19外周啮合有蜗杆Ⅰ18,蜗杆Ⅰ18同轴固定连接有电机Ⅰ17用来对蜗杆Ⅰ18进行驱动。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旋转动力部件Ⅱ包括:电机Ⅱ20、转轴21、蜗杆Ⅱ22、蜗轮Ⅱ23;转轴21活动设置在立板7上,电机Ⅱ20设置在立板7上且与转轴21动力连接,蜗杆Ⅱ22、蜗轮Ⅱ23的数量与动力转头8的数量相同,多个蜗杆Ⅱ22套设在转轴21上,蜗轮Ⅱ23与蜗杆Ⅱ22啮合且同轴套接在动力转头8上。

在底座1前端位置处竖直固定有立板7,立板7具有一定厚度,在立板7靠上端区域内部设置为空腔,在空腔内部左右方向贯穿有转轴21,在空腔内部的转轴21区域上均匀同轴固定连接有若干蜗杆Ⅱ22(蜗杆Ⅱ22数量不小于一个),本方案采用五个,在空腔内部每个蜗杆Ⅱ22分别啮合有蜗轮Ⅱ23,每个蜗轮Ⅱ23同轴固定连接有动力转头8,动力转头8铰接于立板7沿从立板7后端面延伸出立板7。在转轴21一侧延伸出立板7的一端同轴固定连接有电机Ⅱ20,用于对蜗杆Ⅱ22进行旋转驱动。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中,壳体34上设置有抬杆24。在壳体34上固定连接有抬杆24,操作抬杆24可以将探伤托杆机构以立柱5的U型槽内部的圆杆35为圆心转动抬起。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中,多个架杆11沿水平方向均匀间隔设置,多个挡环14在软套13上均匀间隔设置。

探伤托杆机构设置有方形的壳体34,壳体34的两端固定连接有圆杆35,圆杆35架在立柱5的U型槽内部,在壳体34上等间距均匀铰接有架杆11,架杆11的另一端端头连接有较窄的插入头12,插入头12的宽度略小于动力转头8的U型凹槽的宽度,在架杆11前端的插入头12端面设置有半圆形的凹槽,可以使得架杆11卡在动力转头8的内部,架杆11的后端贯穿壳体34并与壳体34铰接,架杆11的前端架在托放槽中,通过立柱5与架板6将探伤托杆机构托起,当动力转头8转动时,可以带动对应的架杆11同步转动,在架杆11上套有具有大摩擦力的柔性材质制作的软套13,在软套13上沿轴线方向均匀分布固定套有若干挡环14,相邻挡环14间距相同且略大于轴承套33宽度,使得架杆11每个间隔区域的软套13上均有足够的空间能挂住轴承套33。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挡环14的两个端面均为锥面。挡环14的两个端面均设计为锥面,便于放置轴承套33。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中,装置还包括轴承套托放机构,轴承套托放机构包括:折型托台25、振动电机26、支腿Ⅰ27、弹簧Ⅱ28、支腿Ⅱ29、导轴30、滑动托块31;振动电机26设置在折型托台25下端面,折型托台25上端面呈若干组钝角折面,支腿Ⅰ27、弹簧Ⅱ28、支腿Ⅱ29的数量为四个,折型托台25下端面对应四个角设置有支腿Ⅰ27,支腿Ⅰ27上端设置有台阶,台阶与折型托台25下端面连接,在支腿Ⅰ27上套有弹簧Ⅱ28,弹簧Ⅱ28上端与支腿Ⅰ27的台阶固定,弹簧Ⅱ28下半部分套有支腿Ⅱ29,弹簧Ⅱ28的下端与支腿Ⅱ29的台阶连接,弹簧Ⅱ28的长度大于支腿Ⅰ27与支腿Ⅱ29的套接长度;导轴30、滑动托块3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导轴30连接在折型托台25垂直若干组钝角折面的端面上,滑动托块31滑动套设在导轴30上,两个滑动托块31上开设有用于放置圆杆35两端部的凹槽。此处的两个滑动托块31可连接在一起。

轴承套托放机构的主要托放台为折型托台25,折型托台25上端面呈均匀往复若干组钝角折面,每一组钝角折面上的凹型均可以托放一列轴承套33,折型托台25的凹型组数与架杆11数目保持一致,且相邻凹型中间的折线之间的间隔与两架杆11之间的间隔对应。在折型托台25的下端面固定设置有振动电机26。折型托台25下端对应四个角固定设置有规格一致的支腿Ⅰ27,支腿Ⅰ27上端设置有外径较大的台阶与折型托台25下端面固定连接,在支腿Ⅰ27上套有弹簧Ⅱ28,弹簧Ⅱ28上端与支腿Ⅰ27的台阶面固定,弹簧Ⅱ28下半部分套有支腿Ⅱ29,弹簧Ⅱ28的下端与支腿Ⅱ29的台阶面固定连接,弹簧Ⅱ28的长度大于支腿Ⅰ27与支腿Ⅱ29的套接长度,当轴承套托放机构正常放置状态时,弹簧Ⅱ28处于压缩状态,支腿Ⅰ27与支腿Ⅱ29之间通过弹簧Ⅱ28进行托起。当振动电机26打开时,振动电机26可以带动折型托台25进行振动,在弹簧Ⅱ28套接支腿Ⅰ27与支腿Ⅱ29的作用下,在振动时弹簧Ⅱ28起缓冲作用保持整个机构的稳定。在折型托台25后端面内部左右对称固定连接有导轴30,两根导轴30上各自贯穿有滑动托块31,滑动托块31可以沿导轴30进行导向滑动,滑动托块31始终处于竖直状态,在滑动托块31上设置有U型槽,可供探伤托杆机构的圆杆35进行托放。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滑动托块31的凹槽底部开设有盲孔,盲孔内设置有托放弹簧32,托放弹簧32伸出滑动托块31的凹槽底部。

在滑动托块31的U型槽内部竖直开有圆形盲孔,在圆形盲孔内部设置有托放弹簧32,托放弹簧32超出滑动托块31的U型槽底部,当滑动托块31对探伤托杆机构进行托起且无外力作用时,托放弹簧32对圆杆35进行托起,使得探伤托杆机构通过托放弹簧32可以在U型槽内部具有弹性上下缓冲的效果。

当需要对轴承套33批量进行探伤时,工人将待探伤的轴承套33按规律排序摆放至折型托台25上,此时滑动托块31处于导轴30的后端位置,将探伤托杆机构通过圆杆35放置于滑动托块31的U型槽内部,推动探伤托杆机构使滑动托块31沿导轴30向前移动,控制抬杆24使架杆11角度压低便于从摆放在折型托台25的轴承套33内圈穿过,当滑动托块31向前移动使得架杆11完全穿过所有轴承套33时,控制抬杆24使架杆11角度抬起使得轴承套33能够散落至各自对应的架杆11上挡环14的间隔区域内,此时打开振动电机26,振动电机26带动折型托台25进行振动,折型托台25带动轴承套33振动,轴承套33在振动的作用下完全散落至架杆11上挡环14的间隔区域内,此时抬起挂有轴承套33的探伤托放机构并将其放置于探伤驱动机构的立柱5和架板6上,打开电机Ⅰ17,电机Ⅰ17带动蜗杆Ⅰ18转动,蜗杆Ⅰ18带动蜗轮Ⅰ19转动,蜗轮Ⅰ19驱动连杆2使得四杆机构摆动,此时托板4带动探伤托杆机构向前方摆动使架杆11接近动力转头8并能够和动力转头8处于同一轴线上。

此时架杆11前端的半圆形凹槽卡住动力转头8内部中导向滑杆9的半球面顶柱部15,架杆11前端的插入头12伸入到U型凹槽内,使得动力转头8能够对架杆11进行一定程度的轴向限位。此时打开电机Ⅱ20,电机Ⅱ20带动转轴21转动,转轴21带动与其固定的所有蜗杆Ⅱ22同步转动,蜗杆Ⅱ22对应的蜗轮Ⅱ23转动,同时带动动力转头8转动,动力转头8通过U型凹槽带动转杆转动,因为转杆外周的软套13具有较大摩擦力,当转杆转动时软套13可以带动轴承套33在对应的挡环14间隔区域内部转动,从而观测此批次轴承套33外周是否有裂纹及烧伤痕迹等。在此批次轴承套33检测的同时,其他工人可以在轴承套托放机构的折型托台25上摆放下批次的待检测轴承套33,当这批次轴承套33探伤完成时,可以直接用探伤托杆机构架放于轴承套托放机构上,统一对下批次轴承套33进行挂起从而继续进行探伤检测。

本实用新型的创新点及有益效果至少在于:

1.分别采用相互可分离的探伤驱动机构、探伤托杆机构、轴承套托放机构配合使用使得探伤托放机构能够无需等待统一挂起的轴承套33,然后与探伤驱动机构配合进行探伤,在探伤过程中轴承套托放机构可以摆放下批次的轴承套33。当探伤结束后可以立即配合轴承套托放机构挂起下批次轴承套33,节省了在探伤之前的轴承摆放时间,极大的提高了效率。

2.探伤托杆机构上均匀分布铰接有若干架杆11,可以同时挂起大量轴承套33,能够同时对大量轴承套33进行探伤。

3.在架杆11上套有软套13,软套13为具有大摩擦特性的柔性材料,软套13配合其上沿轴向均匀分布的挡环14对轴承套33进行间隔分布,配合其他架杆11使得所有挂在探伤托放机构的轴承套33能够按队列整齐排放,软套13转动时通过摩擦力能够带动轴承套33进行转动。

4.探伤驱动机构的立板7内部为空腔,转轴21同时固定有若干蜗杆Ⅱ22,蜗杆Ⅱ22各自啮合有蜗轮Ⅱ23,使得可以通过电机Ⅱ20能够通过所有动力转头8进行同步转动。同时蜗轮蜗杆结构具有自锁效果可以即时自锁。

5.动力转头8前端U型凹槽内部盲孔通过弹簧Ⅰ10套接有导向滑杆9,导向滑杆9前端设置有半球面顶柱部15,半球面顶柱部15配合架杆11前端端头的半圆形凹槽能够对架杆11在一定程度上起轴向限位作用和缓冲作用。同时架杆11前端的窄边设计可以配合动力转头8的U型凹槽带动架杆11转动。

6.折型托台25设计为循环往复的钝角折面结构,可以通过形成的凹型折面对轴承套33起到托放作用,同时采用折面设计可以适用于不同外径大小的轴承套33。

7.折型托台25下端通过弹簧Ⅱ28套接分段式支腿结构,同时折型托台25下端固定有振动电机26。振动电机26振动带动折型托台25振动,使得轴承套33在抖动中完全进入软套13的挡环14间隔区域,且弹簧Ⅱ28配合分段式支腿可以保证整个装置的稳定性。

8.折型托台25后端固定有导轴30,导轴30上导向套接有滑动托块31用于对圆杆35进行托放,滑动托块31的U型槽内部盲孔中设置有托放弹簧32,能够弹性撑起探伤托杆机构使得轴承套33能够完全被挂起。

9.探伤驱动机构的底座1上通过电机Ⅰ17带动蜗轮蜗杆机构从而驱动等长度的四杆机构转向摆动,四杆机构保证托板4在转向时始终保持水平,蜗轮蜗杆结构保证连杆2在摆动时可以随时自锁。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