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连接用灌浆套筒的可视检测及加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41186发布日期:2019-03-19 21:37阅读:602来源:国知局
钢筋连接用灌浆套筒的可视检测及加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结构施工中一种套筒连接质量检测和加固装置,特别是一种可视检测及加固装置,属于建筑工程施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建筑施工中,钢筋接头处的连接通常采用套筒连接,然后在套筒内灌注浆料使钢筋和套筒粘结为一体,套筒位置作为连接节点,其连接质量直接影响整个构件甚至结构的安全性。但由于灌浆后套筒内的情况对于外界施工人员来说属于观测盲区,只能凭经验判断灌浆是否达到设定位置。

目前是通过在施工过程是否通过溢浆孔流出灌浆料进行判断。如果有灌浆料溢出,则认为达到要求,否则未达到,此判断方式非常主观,溢浆孔的灌浆料溢出,只能证明当时灌浆料是达到要求的。但是灌浆料是在为凝固前是可流动液体。不能确定在灌浆料在凝固前是否回流。造成表象满足要求,实际满足与否不能界定的问题,且无法在后期进行检测。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钢筋连接用灌浆套筒的可视检测及加固装置,通过在套筒位置设置检测仓,将暗藏在套筒内的观测盲区直观化,从而解决了套筒内质量的检测并可以为后续的采取补救措施提供便利。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钢筋连接用灌浆套筒的可视检测及加固装置,其位于两个被连接钢筋连接部位,所述可视检测及加固装置包括灌浆通道、出浆孔和检测仓,所述出浆孔和检测仓均与所述灌浆通道贯通,所述检测仓位于灌浆通道的顶部或中部,所述检测仓包括检测兼修补通道、内置于灌浆通道内的标尺,以及形成于灌浆通道内壁的合格线,所述合格线位于所述被连接钢筋顶面以下,所述检测兼修补通道位于出浆孔之上。

具体地,所述灌浆通道为全灌浆套筒、半灌浆套筒或形成为两个被连接钢筋连接位置上的通道。

优选地,当所述灌浆通道为全灌浆套筒时,还包括至少一对进浆孔道和出浆孔道。

具体地,所述两个被连接钢筋为搭接或者对接。

更进一步地,所述检测兼修补通道内设置有测量设备。

具体地,所述测量设备为红外线探头或微型摄像头。

另一种钢筋连接用灌浆套筒的可视检测及加固装置,其位于两个被连接钢筋连接部位,所述可视检测及加固装置包括灌浆通道、进浆孔和检测仓,所述进浆孔和检测仓均与所述灌浆通道贯通,所述检测仓位于灌浆通道的顶部或中部,所述检测仓包括检测兼修补通道、内置于灌浆通道内的标尺,以及形成于灌浆通道内壁的合格线,所述合格线位于所述被连接钢筋顶面以下,所述检测兼修补通道位于进浆孔之上。

具体地,所述灌浆通道为波纹管或螺纹箍筋形成孔道。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钢筋连接用灌浆套筒的可视检测、加固装置取得了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设置检测仓,利用检测设备,判定灌浆料在凝固后的位置,判定是否满足设定要求,给灌浆套筒提供质量评定标准。能够在工程完工后随时进行质量评定,并对不合格套筒进行加固。

对不合套筒通过检测兼修补通道将修补材料注入套筒内,对套筒灌浆状态进行修补,使之合格。

使灌浆套筒可以在灌注完成后随时检测并修补,为住宅产业化提供一道安全保障。

通过在现有灌浆套筒内设置可检查套筒内部结构检测段,待灌浆套筒完成后,对套筒的灌浆质量和连接效果进行评价,对不和格套筒进行加固。

在检测段内设置判定标尺,使检测能够量化,使检测结果得到更为可靠的判断和量化分析;通过预留孔道,使检测和加固具有便捷的便利条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检测阶段全灌浆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加固阶段全灌浆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检测阶段半灌浆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加固阶段半灌浆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检测阶段浆锚搭接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加固阶段浆锚搭接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检测阶段金属波纹管浆锚搭接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加固阶段金属波纹管浆锚搭接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被连接钢筋;2-第二被连接钢筋;3-灌浆料;4-全灌浆套筒;5-半灌浆套筒;6-检测仓;7-第一孔;8-第二孔;9-出浆孔;10-进浆孔;11-检测兼修补通道;12-测量设备;13-标尺;14-合格线;15-上层预制构件;16-下层预制构件;17-底浆层;18-波纹管;19-实际灌注完成位置;20-修补浆液。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和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实施例一,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钢筋连接用灌浆套筒的可视检测及加固装置,其位于第一被连接钢筋1和第二被连接钢筋2连接部位,第一被连接钢筋1和第二被连接钢筋2位于一条直线上,可视检测及加固装置包括套筒本体,套筒本体为全灌浆套筒4,第一被连接钢筋1和第二被连接钢筋2分别从两端插入全灌浆套筒4,全灌浆套筒4位于第一被连接钢筋1区段侧壁上开有第一孔7和第二孔8,第一孔7和第二孔8可分别充当进浆孔或出浆孔,全灌浆套筒4位于第二被连接钢筋2区段的侧壁自下而上分别设置有进浆孔10,出浆孔9,全灌浆套筒4在第一被连接钢筋1和第二被连接钢筋2对接位置形成有检测仓6,所述检测仓6包括设置在全灌浆套筒4侧壁上的检测兼修补通道11、内置于全灌浆套筒4的标尺13,以及形成于全灌浆套筒4内壁的合格线14,检测兼修补通道11位于出浆孔9之上,并设置的第一被连接钢筋1和第二被连接钢筋2对接端头空挡处。

注浆时,将检测兼修补通道11封堵,通过进浆孔10和第一孔7或第二孔8往全灌浆套筒4内灌浆料,灌浆料3充满在第一被连接钢筋1和第二被连接钢筋2与全灌浆套筒4内壁之间的空间。灌浆料是否完全充满第一被连接钢筋1和第二被连接钢筋2与全灌浆套筒4内壁之间的空间时判断套筒连接质量的关键,因此,需要在注浆结束时,检测灌浆料是否充满,现有技术中是通过进浆孔10流出灌浆料来判断灌浆是否充满,如果有灌浆料溢出,则认为达到要求,否则未达到,此判断方法只能确定灌浆料凝固前是否充满,不能确定在灌浆料在凝固前是否回流。造成表象满足要求,实际满足与否不能界定的问题。而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在注浆结束后,先打开检测兼修补通道11,将测量设备12比如红外线探头等自检测兼修补通道11伸入全灌浆套筒4内部,与预先埋设在全灌浆套筒4内的标尺13以及合格线14相配合,当测量设备12伸入全灌浆套筒4内时看不到合格线14,说明灌浆效果满足要求,另外还可以通过测量设备12读取标尺13上的刻度,精确了解全灌浆套筒4内浆料实际位置的情况。如果检测结果显示全灌浆套筒4内浆料未达到合格线如图2所示,实际灌注完成位置19低于合格线14或者浆料凝固后还存在其他缺陷时,则需要进行加固。如图2所示,加固时需要封闭出浆孔9,修补浆液20自检测兼修补通道11注入全灌浆套筒4内,此时,全灌浆套筒4空腔内的空气自检测兼修补通道11排出,加固一段时间之后,可以重复上述检测过程,直至检测结果满足施工要求。

实施例二,参见图3和图4,其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套筒本体为半灌浆套筒5,半灌浆套筒5一端端面仅开设有连接孔,第一被连接钢筋1连接在半灌浆套筒5的端面上,并不伸入半灌浆套筒5内,第二被连接钢筋2自半灌浆套筒5另一端伸入半灌浆套筒5,半灌浆套筒5位于第二被连接钢筋2区段的侧壁自下而上分别设置有进浆孔10,出浆孔9,半灌浆套筒5顶部形成有检测仓6,所述检测仓6包括设置在半灌浆套筒5侧壁上的检测兼修补通道11、内置于半灌浆套筒5的标尺13,以及形成于半灌浆套筒5内壁的合格线14,检测兼修补通道11位于出浆孔9之上,并设置第一被连接钢筋1连接端面和第二被连接钢筋2对接端头空挡处。

注浆、检测及加固过程与实施例一基本相似。

实施例三,参见图5和图6,与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不同的是,第一被连接钢筋1和第二被连接钢筋2搭接,两者搭接部分,第一被连接钢筋1和第二被连接钢筋2分别位于上层预制构件15与下层预制构件16内之间预留有缝隙,作为灌浆时通道,浆液通过此通道灌注并充满此通道最终形成底浆层17。上层预制构件15与下层预制构件16内预留有灌浆通道或绑扎箍筋形成的灌浆通道,第一被连接钢筋1和第二被连接钢筋2重叠段对应实体上自下而上开设有分别设置有进浆孔10,出浆孔9,第二被连接钢筋2的顶部设置检测仓6,所述检测仓6包括设置在实体上与外界贯通的检测兼修补通道11、内置于灌浆通道内的标尺13,以及形成于灌浆通道内壁的合格线14。检测兼修补通道11位于出浆孔9之上,并设置第一被连接钢筋1连接端面和第二被连接钢筋2对接端头空挡处。

注浆、检测及加固过程与实施例一、实施二基本相似。

实施例四,如图7和图8所示,此实施例是第一被连接钢筋1或第二被连接钢筋2采用金属波纹管浆锚搭接的形式,第一被连接钢筋1位于上层预制构件15内,上层预制构件15内预设有波纹管18,第二被连接钢筋2位于下层预制构件16内,施工时第二被连接钢筋2自预设的波纹管18伸入上层预制构件15与第一被连接钢筋1搭接。上层预制构件15与下层预制构件16之间预留有缝隙,作为灌浆时通道,浆液通过此通道灌注并充满此通道最终形成底浆层17。第二被连接钢筋2的顶部通过增减端部封堵形成检测仓6,所述检测仓6包括设置在实体上与外界贯通的检测兼修补通道11、内置于灌浆通道内的标尺13,以及形成于灌浆通道内壁的合格线14。上层预制构件15内与波纹管18顶部对应开设有与外界贯通的进浆孔10,现有技术中进浆孔10位于顶部,而本申请中,进浆孔10位于检测仓6的下方,标尺13插在波纹管18的顶部,进浆孔10位于标尺13中部,检测兼修补通道11位于标尺13顶部,进浆孔10位于第二被连接钢筋2的顶部靠下位置。合格线14略低于进浆孔10位置(即第二被连接钢筋2露出合格线14)。

注浆、检测及加固过程与实施例一、实施二、实施例三基本相似。

上述实施例只是为了更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列举,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仍以所附权利要求限定的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