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接触器故障诊断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53707发布日期:2019-05-24 21:09阅读:379来源:国知局
一种接触器故障诊断电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接触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接触器故障诊断电路。



背景技术:

电动汽车以电能为驱动能源,从动力电池组输出的电能需要经过电源分配管理单元进行分配输出给各负载部件。目前,实现电源分配管理单元的产品有高压配电箱,储能控制盒等,该类产品需设计若干个开关切断回路,根据电压等级选择直流接触器,直流接触器主要由触头系统、灭弧系统和电磁系统组成。当触头器的电磁圈通电后,产生强磁场,使静铁芯产生电磁吸力吸引衔铁,并带动触头动作,常闭触头断开,常开触头闭合,两者是联动的;当线圈断电时,电磁吸力消失,衔铁在释放弹簧的作用下释放,是触头复原,常闭触头闭合,常开触头断开。由于直流接触器,只能实现基本的开闭功能,当接触器触点出现粘连,烧蚀等故障时,无法进行故障判断,而且,大部分直流接触器没有辅助触点,无法反馈直流接触器的工作状态。当直流接触器出现问题后,车辆及驾驶员无法及时知道故障状态,存在安全隐患。少数有辅助触点的直流接触器,辅助触点工作不可靠,随着接触器开合次数的增加,弹簧特性的变化和机械结构的磨损,会引起辅助触点和主触点动作不同步,严重的情况下辅助触点失效。

为此,研究直流接触器的故障诊断功能显得尤为重要,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接触器故障诊断电路,用于实现电源分配管理单元内部关键部件的状态检测,进而为电源分配管理单元产品的配电输出提供有效保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接触器故障诊断电路。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接触器故障诊断电路,包括电池组正极母线和电池组负极母线,所述电池组正极母线上设置有接触器KM1、接触器KM2、接触器KM3、接触器KMN,所述接触器KM1、接触器KM2、接触器KM3、接触器KMN在电池组正极母线上并联连接,所述接触器KM1两端分别设置有电压采集点TP1和电压采集点TP2,所述接触器KM2两端分别设置有电压采集点TP1和电压采集点TP3,所述接触器KM3两端分别设置有电压采集点TP1和电压采集点TP4,所述接触器KMN两端分别设置有电压采集点TP1和电压采集点TPN,所述电池组负极母线上设置有接触器KM5,所述接触器KM5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电压采集点TP5和电压采集点TP6。

进一步地:所述接触器KM1的A1+端连接电压采集点TP1,所述接触器KM1的A1-端连接电压采集点TP2,所述接触器KM1的X1端连接电池控制器VBAT,所述接触器KM1的X11端连接主控制器的OUT1端口。

进一步地:所述接触器KM2的A2+端连接电压采集点TP1,所述接触器KM2的A2-端连接电压采集点TP3,所述接触器KM2的X2端连接电池控制器VBAT,所述接触器KM2的X22端连接主控制器的OUT2端口。

进一步地:所述接触器KM3的A3+端连接电压采集点TP1,所述接触器KM3的A3-端连接电压采集点TP4,所述接触器KM3的X3端连接电池控制器VBAT,所述接触器KM3的X33端连接主控制器的OUT3端口。

进一步地:所述接触器KMN的A4+端连接电压采集点TP1,所述接触器KMN的A4-端连接电压采集点TPN,所述接触器KMN的X4端连接电池控制器VBAT,所述接触器KM3的X44端连接主控制器的OUT4端口。

进一步地:所述接触器KM5的A5+端连接电压采集点TP5,所述接触器KMN的A5-端连接电压采集点TP6,所述接触器KM5的X5端连接电池控制器VBAT,所述接触器KM5的X55端连接主控制器的OUT5端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接触器故障诊断电路,可对电池组电源分配管理单元提供有效保护,通过设置的若干个电压检测点,再综合整车控制策略,可实时分析关键部件输入输出状态,及时上报整车CAN网络,为整车其他部件提供控制及故障保护的参考信息。

附图说明

图1为接触器故障诊断电路图;

图2为电池控制器电路图;

图3为主控制器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3,一种接触器故障诊断电路,包括电池组正极母线和电池组负极母线,所述电池组正极母线上设置有接触器KM1、接触器KM2、接触器KM3、接触器KMN,所述接触器KM1、接触器KM2、接触器KM3、接触器KMN在电池组正极母线上并联连接,所述接触器KM1两端分别设置有电压采集点TP1和电压采集点TP2,所述接触器KM2两端分别设置有电压采集点TP1和电压采集点TP3,所述接触器KM3两端分别设置有电压采集点TP1和电压采集点TP4,所述接触器KMN两端分别设置有电压采集点TP1和电压采集点TPN,所述电池组负极母线上设置有接触器KM5,所述接触器KM5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电压采集点TP5和电压采集点TP6。

优选地,所述接触器KM1的A1+端连接电压采集点TP1,所述接触器KM1的A1-端连接电压采集点TP2,所述接触器KM1的X1端连接电池控制器VBAT,所述接触器KM1的X11端连接主控制器的OUT1端口。

优选地,所述接触器KM2的A2+端连接电压采集点TP1,所述接触器KM2的A2-端连接电压采集点TP3,所述接触器KM2的X2端连接电池控制器VBAT,所述接触器KM2的X22端连接主控制器的OUT2端口。

优选地,所述接触器KM3的A3+端连接电压采集点TP1,所述接触器KM3的A3-端连接电压采集点TP4,所述接触器KM3的X3端连接电池控制器VBAT,所述接触器KM3的X33端连接主控制器的OUT3端口。

优选地,所述接触器KMN的A4+端连接电压采集点TP1,所述接触器KMN的A4-端连接电压采集点TPN,所述接触器KMN的X4端连接电池控制器VBAT,所述接触器KM3的X44端连接主控制器的OUT4端口。

优选地,所述接触器KM5的A5+端连接电压采集点TP5,所述接触器KMN的A5-端连接电压采集点TP6,所述接触器KM5的X5端连接电池控制器VBAT,所述接触器KM5的X55端连接主控制器的OUT5端口。

在电池组正极母线和负母极线分别设置电压采集点TP1,TP5,用于采集接触器KM1、接触器KM2、接触器KM3、接触器KMN及接触器KM5各输入端电压;在接触器KM1、接触器KM2、接触器KM3、接触器KMN及接触器KM5各输出端分别设置电压采集点TP2、TP3、TP4、TPN、TP6,用于采集接触器KM1、接触器KM2、接触器KM3、接触器KMN及接触器KM5的输出电压。综合分析比较电压采集点前后级电压差值,进行判断各个接触器是否在正常工作状态。

当主控制器给闭合指令时,若电压采集点前后端电压相等,则判断接触器为正常输出状态,当主控制器未给闭合指令时,若电压采集点前端电压等于电池组电压,接触器后端电压等于0时,则判断接触器为开路状态,若电压采集点前后端电压相等,则判断接触器为粘连状态。

电池组正极输出接触器故障判断:

第一组高压参考地:TP5

Vbat:采集(TP1,TP5)端的电压

V1:采集(TP2,TP5)端的电压

V2:采集(TP3,TP5)端的电压

V3:采集(TP4,TP5)端的电压

V4:采集(TPN,TP5)端的电压

则接触器故障状态判断:

主控制器未给闭合指令,如果Vbat==V1,则接触器KM1粘连故障;

主控制器未给闭合指令,如果Vbat==V2,则接触器KM2粘连故障;

主控制器未给闭合指令,如果Vbat==V3,则接触器KM3粘连故障;

主控制器未给闭合指令,如果Vbat==V4,则接触器KMN粘连故障;

电池组负极输出接触器故障判断:

第二组高压参考地:TP6

Vbat1:采集(TP1,TP6)端的电压

主控制器未给闭合指令,如果Vbat==Vbat1,则接触器KM5粘连故障;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