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器的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50907阅读:852来源:国知局
接触器的控制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接触器的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接触器是电路中最为常用的器件之一,广泛应用于电力、配电及用电场合。其主要包括交流接触器和直流接触器。接触器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线圈流过电流产生磁场,使触头闭合,以达到控制负载的目的。

目前,接触器的控制装置主要通过控制器和中间继电器配合来实现。图1为现有技术的接触器的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1,接触器对外接线点有ON、OFF、COM、PLC:A、PLC:B、A1和A2,其中,ON为启动信号输入端,OFF为停止信号输入端,COM为公共端,PLC:A与PLC:B为接触器的两种控制模式选择端;W1与W2为接触器的内部线圈接线点(无需对其进行任何操作)。如图1所示的接线方法为电源端控制接法。具体地,ON、OFF及COM不需要接线,接触器需选择PLC:B控制模式,接触器第一线圈输入端A1、接触器第二线圈输入端A2通过串接中间继电器K1的辅助触点后进行供电。控制器输出高电平时,中间继电器K1线圈得电,其辅助触点由开点变为闭点,接触器线圈得电吸合;控制器输出低电平时,中间继电器K1线圈失电,其辅助触点由闭点变为开点,接触器线圈失电断开。

然而,上述结构的控制装置具有以下不足之处:首先,由于中间继电器动作延时较长,导致接触器的主触点不能及时动作,从而使得控制时间延长;其次,中间继电器的触点串入接触器线圈的控制回路中,使得整个控制回路中接线点增多,相应地,故障点增多;再次,采用中间继电器间接控制接触器,中间继电器的费用使得成本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接触器的控制装置,以实现直接、快速地控制接触器,结构简单、故障点少,且成本低。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接触器的控制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控制器,所述接触器的启动信号输入端与停止信号输入端短接后连接所述控制器的信号输出正端,所述接触器的公共端与所述控制器的信号输出负端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控制器为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或数字信号处理器。

优选地,所述接触器工作的控制模式选择控制器接法。

优选地,所述控制器接法为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接法。

优选地,所述控制装置还包括:与所述接触器相连接的供电电源。

优选地,所述供电电源为交流电源或直流电源。

优选地,所述供电电源为不间断电源。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接触器的控制装置,通过将接触器的启动信号输入端与停止信号输入端短接后,连接控制器的信号输出正端,将接触器的公共端与控制器的信号输出负端相连接,实现了利用控制器直接、快速地控制接触器,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省去了中间继电器,使得电路结构简单、成本低,同时缩短了控制时间,减少了故障点。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接触器的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接触器的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接触器的控制装置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10-控制器、120-接触器、130-供电电源、ON-接触器启动信号输入端、OFF-接触器停止信号输入端、COM-接触器公共端、PLC:A-接触器PLC接法控制模式、PLC:B-接触器电源端接法控制模式、A1-接触器第一线圈输入端、A2-接触器第二线圈输入端、K1-中间继电器、W1、W2-接触器内部线圈接线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接触器的控制装置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接触器的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2,接触器的控制装置包括:控制器110,接触器120的启动信号输入端(如图所示的ON)与停止信号输入端(如图所示的OFF)短接后连接控制器110的信号输出正端(如图所示的控制信号+),接触器120的公共端(如图所示的COM)与控制器110的信号输出负端(如图所示的控制信号-)相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接触器120工作的控制模式选择控制器接法。可选地,控制器接法为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接法。

在实际应用中,如图2所示,PLC:A与PLC:B为接触器控制模式选择,通过拨码的方式实现。其中,PLC:A控制模式用于表征PLC接法的控制模式,PLC:B控制模式用于表征电源端接法的控制模式。PLC:B控制模式为传统的控制接法,上述控制器接法的控制模式即是PLC:A控制模式。

具体来说,通过将接触器120的引脚和控制器110的引脚按照上述连接关系直接连接,从而在二者之间形成控制回路。也就是将ON与OFF外部短接后,接入控制回路控制信号的正,COM接入控制回路控制信号的负,控制回路电压为24V。接触器120内部接收该控制信号后,通过稳压控制输出至光耦开关,触发接触器120内部单片机合闸信号,稳压电路15V以上即可导通,其中前述光耦开关、合闸、稳压电路均是接触器内部的电路结构,光耦开关、合闸和稳压电路相互间配合动作解决了电压等级匹配问题。第一线圈输入端A1与第二线圈输入端A2为接触器120线圈供电,无论接触器120线圈处于吸合状态还是断开状态,该供电需要一直保持。具体应用该接触器120时,A1与A2接入接触器线圈工作所需的电压。选择PLC:A控制模式,通过控制信号(+)电平的切换,完成接触器120线圈的吸合和断开,从而实现对接触器120的控制。

该控制装置可应用于光伏领域如光伏系统、光伏逆变器等,但不限于此。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接触器的控制装置,通过将接触器的启动信号输入端与停止信号输入端短接后,连接控制器的信号输出正端,将接触器的公共端与控制器的信号输出负端相连接,实现了利用控制器直接、快速地控制接触器,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省去了中间继电器,使得电路结构简单、成本低,同时缩短了控制时间,减少了故障点。

进一步地,该控制器可以为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PLC)或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DSP)。

在实际应用中,由于控制器内部本身设置有二极管,可以增加该控制装置的可靠性,从而降低了控制风险。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接触器的控制装置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参照图3,相比图2所示实施例的装置结构,图3中增加了供电电源模块130。

在本实施例中,该接触器的控制装置还可以包括:与接触器120相连接的供电电源130。

这里,该供电电源130可以为交流电源或者直流电源。具体地,若供电电源为交流电源,则该供电电源130的相线进线端和零线进线端分别与接触器120的两个线圈输入端(如图1所示的A1和A2)对应连接;若供电电源为直流电源,则该供电电源130的正极端和负极端分别与接触器120的两个线圈输入端对应连接。

优选地,该供电电源130可以为不间断电源,但不限于此。

由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接触器的控制装置,还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一方面,通过PLC或DPS实现了稳定、可靠地控制接触器;另一方面,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该控制装置中的供电电源为接触器供电,并且,供电电源既可以是交流电源,也可以是直流电源,适用面广;再一方面,利用不间断电源能够在断电的情况下提供稳定、不间断的电力供应。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