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体测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17624发布日期:2019-05-07 21:49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流体测漏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流体测漏装置,特别是一种检测流管是否漏液的流体测漏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装置(例如服务器)内的电子元件(例如中央处理器或显示适配器处理器)的效能逐渐提升,伴随而来的是更多热量及更高的温度产生,故造成传统利用风扇解热的方式已逐渐不敷使用。为了解决电子装置散热的问题,目前业界逐渐改采用液冷解热的方式。借由冷却液与电子元件进行热交换,以期有效地提升服务器主机的散热能力。

一般而言,冷却液大多是通过流管进行输送。然而,用来输送冷却液的流管容易在搬运电子装置的过程中被晃动,使得流管破损的机率增加,甚至发生漏液的情形。有鉴于此,电子装置的底部常设有检测漏液装置,用以感测从流管滴落的冷却液,来作为更换流管的依据。但,设置于电子装置底部的检测漏液装置难以实时检测出漏液的情形。详细来说,从流管漏出的冷却液有可能要累积到一定程度才会滴落,且滴落的冷却液不一定会滴在检测漏液装置所感测的位置,而难以被检测漏液装置实时感测到。因此,如何解决使用者难以实时得知流管漏液的的问题实为此领域研发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种流体测漏装置,借以解决先前技术中使用者难以实时得知流管漏液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之一实施例所揭示的一种流体测漏装置,用以设置于一流管。流体测漏装置包含一绝缘套及至少一检测线组。绝缘套具吸水性,并用以套设于流管。检测线组包含一第一电极导线及一第二电极导线。第一电极导线及第二电极导线设置于绝缘套,且第一电极导线与第二电极导线相隔一距离,并通过绝缘套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所揭示的一种流体测漏装置,用以设置于一流管。流体测漏装置包含一组装环及至少一导电端子组。组装环用以套设于流管。导电端子组包含一第一导电端子及一第二导电端子,且第一导电端子与第二导电端子装设于组装环并保持一距离。第一导电端子与第二导电端子各具有相异的一第一侧及一第二侧,二第一侧用以抵靠于流管,二第二侧曝露于外。

根据上述实施例所揭示的流体测漏装置,由于第一电极导线及第二电极导线是通过绝缘套相连,且绝缘套具有吸水的特性,故在流体从流管漏出时,流体即会被绝缘套吸收,而让第一电极导线与第二电极导线电性连接而导通电路。因此,用户即可借由导通的电路得知漏液的情形发生,以进行流管的更换。

以上关于本实用新型内容的说明及以下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以示范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并且提供本实用新型的专利申请范围更进一步的解释。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揭示的流体测漏装置装设于流管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的部分分解示意图。

图3为图1的剖视示意图。

图4为图1的流体测漏装置的部分方块示意图。

图5为图1的流体测漏装置检测流管漏液的立体示意图。

图6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所揭示的流体测漏装置装设于流管的立体示意图。

图7为图6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图8为图6的剖视示意图。

图9为图6的流体测漏装置的部分方块示意图。

图10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所揭示的流体测漏装置装设于流管的立体示意图。

图11为图10的剖视示意图。

图12为图10的流体测漏装置的部分方块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为:

1、1a、1b流体测漏装置

2流管

3接头

10、10a绝缘套

20、20a扣具

21、21a、10b组装环

211、211a、11b第一扣件

212、212a、12b第二扣件

2111、2121、2111a、2121a第一组装槽

2112、2122、2112a、2122a第二组装槽

22、23、22a、23a、20b导电端子组

221、231、221a、231a、21b第一导电端子

222、232、222a、232a、22b第二导电端子

2211、2311、2221、2321、2211a基部

2311a、2221a、2321a基部

2212、2312、2222、2322接线凸部

2212a、2312a、2222a、2322a第一接线凸部

2213a、2313a、2223a、2323a第二接线凸部

211b、221b第一侧

212b、222b第二侧

30、40、30a、40a检测线组

31、41、31a、41a第一电极导线

32、42、32a、42a第二电极导线

50、60组接端子组

51、61第一组接端子

52、62第二组接端子

511、611、521、621组装块

512、612、522、622导电件

70、50a、30b警示器

71、51a、31b正极

72、52a、32b负极

B破损处

L流体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3。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揭示的流体测漏装置装设于流管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图1的部分分解示意图。图3为图1的剖视示意图。

本实施例的流体测漏装置1,用以检测一流管2是否有漏液的问题。流体测漏装置1包含一绝缘套10、二检测线组30、40、一扣具20及二组接端子组50、60。

在本实施例中,绝缘套10用以套设于流管2。绝缘套10的材质例如为由棉与尼龙复合材质的线材编织而成的编织网,且绝缘套10具有吸水的特性。

二检测线组30、40各包含一第一电极导线31、41及一第二电极导线32、42。二第一电极导线31、41及二第二电极导线32、42例如为铜线,且二第一电极导线31、41及二第二电极导线32、42皆设置于绝缘套10。详细来说,二第一电极导线31、41及二第二电极导线32、42例如与绝缘套10的复合线材一并编织而呈螺旋状延伸,且二第一电极导线31、41及二第二电极导线32、42为交错排列。所谓的交错排列为二第一电极导线31、41及二第二电极导线32、42的排列顺序依序为第一电极导线31、二第二电极导线32、第一电极导线41及第二电极导线42。二第一电极导线31、41各自通过绝缘套10连接二第二电极导线32、42,使得在绝缘套未吸水时,二第一电极导线31、41各自与二第二电极导线32、42无电性连接。

扣具20包含一组装环21及二导电端子组22、23。组装环21包含一第一扣件211及一第二扣件212,第一扣件211与第二扣件212可拆卸地相组以共同套设于绝缘套10。第一扣件211与第二扣件212各具有一第一组装槽2111、2121及一第二组装槽2112、2122。第一扣件211的第一组装槽2111与第二组装槽2112保持一距离,且第二扣件212的第一组装槽2121与第二组装槽2122保持一距离。当组装环21套设于绝缘套10时,二第一组装槽2111、2121及二第二组装槽2112、2122是位于绝缘套10的相异侧,且二第一组装槽2111、2121是位于绝缘套10的相对二侧,以及二第二组装槽2112、2122是位于绝缘套10的相对二侧。

二导电端子组22、23各包含一第一导电端子221、231及一第二导电端子222、232,且二第一导电端子221、231与二第二导电端子222、232各包含一基部2211、2311、2221、2321及一接线凸部2212、2312、2222、2322。第一导电端子221的基部2211与第二导电端子222的基部2221分别装设于第一扣件211的第一组装槽2111与第二组装槽2112,且第一导电端子221的接线凸部2212及第二导电端子222的接线凸部2222分别自二基部2211、2221朝远离第一扣件211的方向凸出。第一导电端子231的基部2311与第二导电端子232的基部2321分别装设于第二扣件212的第一组装槽2121与第二组装槽2122,且第一导电端子231的接线凸部2312及第二导电端子232的接线凸部2322分别自二基部2311、2321朝远离第二扣件212的方向凸出。

二第一电极导线31、41及二第二电极导线32、42分别设置于四接线凸部2212、2312、2222、2322。在本实施例中,二第一电极导线31、41及二第二电极导线32、42例如分别是通过缠绕的方式固定于四接线凸部2212、2312、2222、2322,借以较便于将线径较细的导线组接于导电端子。

二组接端子组50、60各包含一第一组接端子51、61及一第二组接端子52、62,且二第一组接端子51、61及二第二组接端子52、62各包含一组装块511、611、521、621及一导电件512、612、522、622。四导电件512、522、612、622分别装设于组装块511、521、611、621。二组装块511、521分别可分离地装设于第一扣件211的第一组装槽2111及第二组装槽2112,且二导电件512、522分别抵压并电性接触于第一电极导线31及第二电极导线32。二组装块611、621分别可分离地装设于第二扣件212的第一组装槽2121及第二组装槽2122,且二导电件612、622分别抵压并电性接触于第一电极导线41及第二电极导线42。

接着,请参阅图2及图4,图4为图1的流体测漏装置的部分方块示意图。

在本实施例的流体测漏装置1还更包含一警示器70,且警示器70例如为发光二极管。警示器70具有一正极71及一负极72。导电件512、612皆电性连接警示器70的正极71,且导电件522、622皆电性连接警示器70的负极72。

在本实施例中,警示器70为发光二极管的设置,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在其他实施例中,警示器可为蜂鸣器,以利用声音来提醒使用者。

接着,以下将说明流体测漏装置1如何检测出流管2发生漏液的情形。请一并参阅图3、4及5,图5为图1的流体测漏装置检测流管漏液的立体示意图。

如图5所示,当流管2破损而具有一破损处B时,流体L会从破损处B漏出,而被绝缘套10吸收并扩散。此时,当流体L的扩散区域横跨相邻的第一电极导线31与第二电极导线32时,则第一电极导线31与第二电极导线32会通过润湿的绝缘套10电性连接,而令警示器70的正极71、导电件512、第一电极导线31、第二电极导线32、导电件522及警示器70的负极72形成电性回路,来让警示器70亮起。因此,使用者可实时通过亮起的警示器70判断出流管2有漏液的问题。

此外,由于二第一电极导线31、41及二第二电极导线32、42为交错排列的设置,故不论破损处是位于第一电极导线31及第二电极导线32之间、第二电极导线32及第一电极导线41之间、第一电极导线41及第二电极导线42之间或第二电极导线42及第一电极导线31之间,从破损处漏出的液体皆可让警示器70亮起,因此提升了流体测漏装置1检测流管2漏液的灵敏度。

在本实施例中,检测线组30、40并非以二组为限。在其他实施例中,检测线组的组数可为一组或是大于二组。当检测线组的组数为一组或大于二组时,第一电极导线及第二电极导线的数量需作调整。详细来说,当检测线组为一组时,仅需配置一组接端子组。同理地,当检测线组例如为三组时,则需对应配置三组接端子组。其中,若检测线组的数量越多,则相邻的第一电极导线与第二电极导线之间的距离会更缩短,故可再更进一步提升流体测漏装置检测流管漏液的灵敏度。

此外,流体测漏装置1仅有一个警示器70的设置,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在其他实施例中,流体测漏装置可有二警示器。其中一组接端子组的第一组接端子及第二组接端子分别电性连接其中一警示器,另一组接端子组的第一组接端子及第二组接端子分别电性连接另一警示器。如此一来,流管的破损处位于不同的第一电极导线及第二电极导线之间,会有不同的警示器亮起。

另外,由于导电件512、612、522、622分别是通过组装组装块511、611、521、621的方式来与二第一电极导线31、41及二第二电极导线32、42电性连接,而无需使用胶带包住导电件512、612、522、622与第一电极导线31、41及二第二电极导线32、42。因此,本实施例的扣具20装设于流管的端处时,能直接通过裸露的第一电极导线31、41及第二电极导线32、42来检测流管2的端处是否漏液。

在本实施例中,流体测漏装置有二组接端子组50、60的设置,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请参阅图6至图8。图6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所揭示的流体测漏装置装设于流管的立体示意图。图7为图6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示意图。图8为图6的剖视示意图。

本实施例的流体测漏装置1a包含一绝缘套10a、一扣具20a及二检测线组30a、40a。

绝缘套10a用以套设于一流管2,且绝缘套10a具有吸水的特性。扣具20a包含一组装环21a及二导电端子组22a、23a。组装环21a包含一第一扣件211a及一第二扣件212a,第一扣件211a与第二扣件212a可拆卸地相组以共同套设于绝缘套10a。第一扣件211a与第二扣件212a各具有一第一组装槽2111a、2121a及一第二组装槽2112a、2122a。第一扣件211a的第一组装槽2111a与第二组装槽2112a保持一距离,且第二扣件212a的第一组装槽2121a与第二组装槽2122a保持一距离。当第一扣件211a与第二扣件212a套设于绝缘套10a时,二第一组装槽2111a、2121a及二第二组装槽2112a、2122a是位于绝缘套10a的相异侧,且二第一组装槽2111a、2121a是位于绝缘套10a的相对二侧,以及二第二组装槽2112a、2122a是位于绝缘套10a的相对二侧。

二检测线组30a、40a各包含一第一电极导线31a、41a及一第二电极导线32a、42a。二第一电极导线31a、41a及二第二电极导线32a、42a例如为铜线,且二第一电极导线31a、41a及二第二电极导线32a、42a皆设置于绝缘套10a。详细来说,二第一电极导线31a、41a及二第二电极导线32a、42a例如与绝缘套10a的复合线材一并编织而呈螺旋状延伸,且二第一电极导线31a、41a及二第二电极导线32a、42a为交错排列。

二导电端子组22a、23a各包含一第一导电端子221a、231a及一第二导电端子222a、232a,且二第一导电端子221a、231a与二第二导电端子222a、232a各包含一基部2211a、2311a、2221a、2321a、一第一接线凸部2212a、2312a、2222a、2322a及一第二接线凸部2213a、2313a、2223a、2323a。四基部2211a、2221a、2311a、2321a分别设置于第一扣件211a的第一组装槽2111a与第二组装槽2112a及第二扣件212a的第一组装槽2121a与第二组装槽2122a。二第一接线凸部2212a、2222a分别自二基部2211a、2221a的一端朝远离第一扣件211a的方向凸出,且二第二接线凸部2213a、2223a分别自位于二基部2211a、2221a的另一端朝远离第一扣件211a凸出。此外,二第一接线凸部2312a、2322a分别自二基部2311a、2321a的一端朝远离第二扣件212a的方向凸出,且二第二接线凸部2313a、2323a分别自二基部2311a、2321a的另一端朝远离第二扣件212a的方向凸出。在本实施例中,二第一电极导线31a、41a及二第二电极导线32a、42a分别设置于四第一接线凸部2212a、2312a、2222a、2322a。

请参阅图9,图9为图6的流体测漏装置的部分方块示意图。

如图9所示,流体测漏装置1a还包含一警示器50a,警示器50a例如为发光二极管,且警示器50a具有一正极51a及一负极52a。二第二接线凸部2213、2313a电性连接警示器50a的正极51a,且二第二接线凸部2223a、2323a电性连接警示器50a的负极52a。本实施例的流体测漏装置1a检测流管2漏液的方式类似图1的流体测漏装置1,故不再赘述。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流体测漏装置皆有绝缘套的设置,但并不以为限。请参阅图10及图12。图10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所揭示的流体测漏装置装设于流管的立体示意图。图11为图10的剖视示意图。图11为图9的流体测漏装置的部分方块示意图。

本实施例的流体测漏装置1b包含一组装环10b、一导电端子组20b及一警示器30b。

组装环10b包含一第一扣件11b及一第二扣件12b,第一扣件11b与第二扣件12b可拆卸地相组以共同套设于一流管2。

导电端子组20b包含一第一导电端子21b及一第二导电端子22b。第一导电端子21b与第二导电端子22b分别贯穿第一扣件11b及第二扣件12b,且第一导电端子21b与第二导电端子22b保持一距离。第一导电端子21b与第二导电端子22b各具有相异的一第一侧211b、221b及一第二侧212b、222b。第一导电端子21b与第二导电端子22b的第一侧211b、221b用以抵靠于流管2,且第一导电端子21b与第二导电端子22b的第二侧212b、222b曝露于外。

如图11及图12所示,警示器30b例如为发光二极管,且警示器30b具有一正极31b一与负极32b。第一导电端子21b及第二导电端子22b的第二侧212b、222b分别电性连接于警示器30b的正极31b与负极32b。当液体从流管2的破损处漏出时,漏出的液体会让第一导电端子21b与第二导电端子22b电性连接,故警示器30b即可亮起,以告知使用者流管2有漏液的情形。

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的组装环10b例如套设于流管2与一接头3的接合处。当流管2在受到外力晃动时,流管2会相对接头摆动,故流管2与接头3的接合处容易产生破损而发生漏液的情形,因此设置于流管2与接头3的接合处的流体测漏装置1b可实时检测出漏液的发生。

本实施例的组装环10b并不限于套设于流管2与接头3的接合处。在其他实施例中,可将组装环套设于流管其他易破损之处。

根据上述实施例所揭示的流体测漏装置,由于导线及第二电极导线是通过绝缘套相连,且绝缘套具有吸水的特性,故在流体从流管漏出时,流体即会被绝缘套吸收,而让第一电极导线与第二电极导线电性连接而导通电路。因此,使用者即可借由与第一电极导线与第二电极导线导通电性连接的警示器得知漏液的情形发生,以进行流管的更换。

此外,由于第一电极导线及第二电极导线为交错排列的设置,故不论流管的破损处位于流管任一位置,漏出的液体皆让借由第一电极导线及第二电极导线形成电性连接而让警示器亮起,因此提升了流体测漏装置1检测流管漏液的灵敏度。

此外,第一导电端子及第二导电端子的第一侧可用以抵靠流管易破损处。如此一来,当此易破损处漏液时,可令第一导电端子及第二导电端子电性连接而让警示器亮起,以实时提醒使用者流管有漏液的问题。

虽然本实用新型以前述的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习相像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须视本说明书所附的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