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测量地面水平度与墙面垂直度的两用测量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82695发布日期:2019-06-22 00:12阅读:473来源:国知局
一种测量地面水平度与墙面垂直度的两用测量仪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测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测量地面水平度与墙面垂直度的两用测量仪。



背景技术:

建筑物通常是主要由墙体与楼板地面组成的结构体,检测墙面或楼板面施工质量的重要标准是其垂直度以及水平度,根据施工规范或者设计要求去判断施工质量是否符合要求,在建设监理以及设计人员的工作日程中经常需要对所负责的区域进行检测,最简单的检测工具是带有气泡腔的杆状物,通过气泡腔内水的自重调整原理,若检测位置处于水平(当然竖直可以转换为水平),气泡必定处于中间位置,得到判断,然而这仅仅是最简单的情况,对于不处于水平或竖直的位置,其并不一定不符合施工标准,也许只是存在一定偏差,更有的像一些地面需要设计坡度用于排水,对于此类位置的测量,前述工具则不能发挥效用,需要借助到更为复杂的测量器械,能够直接读取倾斜坡度,便于判断,为了提高测量的通用性,该类器具需要同时兼备能够测量水平度以及垂直度,而且需要便于携带。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测量地面水平度与墙面垂直度的两用测量仪,包括主直杆,竖直杆,所述主直杆为长条形的长方体状结构,采用外壳包裹的形式组成,其内部存在空腔,其上端内部设置有固定杆一,所述固定杆一上通过细绳一悬挂有重块一,重块一可以设计成规则的形状,保证自然下垂时重块一的重心与细绳一处于同一直线,所述重块一在自然下垂状态下其位于主直杆的下部位置,所述主直杆的外壁在相对重块一上方的位置设置有透明板一(主直杆上在设置有透明板一的位置为镂空的),透过透明板一能够观察到细绳一所处位置,所述透明板一上设置有可供读取的度量刻度,在进行墙面竖直度测量时,只需将主直杆贴靠到墙面,则其与墙面坡度保持一致,若墙面为倾斜,则与重块一下坠拉直的细绳一会产生一定角度,通过读取细绳一所处位置的度量刻度即可得到墙面的倾斜坡度,从而判断是否符合施工要求,若细绳一正好位于度量刻度正中,即表示墙面位置竖直,不存在坡度。

另外,所述主直杆的中间位置设置有镂空洞,所述镂空洞两侧在主直杆上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之间的间距等于竖直杆的宽度,所述竖直杆同样为长条形的长方体结构,采用外壳包裹的形式组成,其内部存在空腔,其下端为贯通状态,固定板上设置有固定孔,所述竖直杆下端处两侧外壁上设置有与之对应的固定孔,竖直杆下端插入在固定板之间并且其上的固定孔与固定板上固定孔的位置对应并锚入有锚件,从而达到竖直杆与固定板之间连接效果,并且竖直杆可以相对固定板转动,竖直杆可以转动至与主直杆处于平行贴靠的状态以及与主直杆处于垂直的状态,由于竖直杆下端为贯通状态,并且主直杆对应位置存在镂空洞,则当竖直杆与主直杆处于垂直时,竖直杆与主直杆内部连通。

所述竖直杆上端内部设置有固定杆二,所述固定杆二上通过细绳二悬挂有重块二,当竖直杆处于竖直状态时,重块二自然下坠悬挂,所述竖直杆下端位置在其内部两侧设置有固定杆三,则固定杆三为左右两道,所述重块二在自然下坠状态时其位于固定杆三的下方,而当测量仪收起,竖直杆折叠至与主直杆处于平行贴靠状态时,重块二向竖直杆的两侧边下坠,则固定杆三能够对细绳二进行承托,避免细绳二接触到竖直杆下端外壁口,也避免重块二随意晃动,另外,所述竖直杆的外壁上在相对固定杆三上方位置设置有透明板二,透过透明板二能够观察到细绳二所处位置,所述透明板二上设置有可供读取的度量刻度。

测量地面坡度时,将竖直杆转动至与主直杆处于垂直的状态,将主直杆贴靠到地面上,则主直杆与地面保持同一坡度,若地面存在坡度,则竖直杆相对重块二自然下坠拉伸的细绳二倾斜,则通过读取细绳二处于透明板二上度量刻度的位置即可得到地面的倾斜坡度,若细绳二正好位于度量刻度的正中,则地面为水平状态。

本实用新型中,竖直杆与主直杆处于垂直状态时,竖直杆下端贯通与主直杆上镂空洞位置对应,则重块二能够一直设置下坠到主直杆内,从而利用主直杆的空间相对降低竖直杆的长度,保证内部结构紧凑,便于随身携带。

进一步的,所述两道固定板的同一侧端之间固定设置有竖直板,所述竖直板与主直杆为垂直状态,当竖直杆转动至其外壁贴靠到竖直板上时,竖直杆正好与主直杆垂直,则操作时只需直接转动竖直杆贴靠到竖直板上即可,方便操作,而且竖直板起到限定作用,竖直杆只能正好转动至垂直状态停止。

进一步的,所述主直杆的下方内部在相对重块一的上方位置设置有限定片一,所述限定片一上存在条形槽一,所述重块一位于限定片一的下方,细绳一穿过条形槽一并且可以在条形槽一内来回移动,该设置限定重块一一直会处于下方,仅在限定片一下方小范围内活动,避免了在操作时来回颠倒导致的重块一来回窜动,同样的,所述竖直杆的下方内部在相对重块二的上方位置设置有限定片二,所述限定片二上存在条形槽二,所述重块二位于限定片二的下方,细绳二穿过条形槽二并且可以在条形槽二内来回移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内部剖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测量水平状态下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测量竖直状态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

一种测量地面水平度与墙面垂直度的两用测量仪,如图1所示,包括主直杆1,竖直杆2,所述主直杆1为长条形的长方体状结构,采用外壳包裹的形式组成,其内部存在空腔,其上端内部设置有固定杆一11,所述固定杆一11上通过细绳一31悬挂有重块一41,重块一41可以设计成规则的形状,保证自然下垂时重块一41的重心与细绳一31处于同一直线,所述重块一41在自然下垂状态下其位于主直杆1的下部位置,所述主直杆1的外壁在相对重块一41上方的位置设置有透明板一12(主直杆1上在设置有透明板一12的位置为镂空的),透过透明板一12能够观察到细绳一31所处位置,所述透明板一12上设置有可供读取的度量刻度,在进行墙面竖直度测量时,只需将主直杆1贴靠到墙面,则其与墙面坡度保持一致,如图3所示,若墙面为倾斜,则与重块一41下坠拉直的细绳一31会产生一定角度,通过读取细绳一31所处位置的度量刻度即可得到墙面的倾斜坡度,从而判断是否符合施工要求,若细绳一31正好位于度量刻度正中,即表明墙面位置竖直,不存在坡度。

另外,所述主直杆1的中间位置设置有镂空洞13,如图1所示,所述镂空洞13两侧在主直杆1上设置有固定板51,所述固定板51之间的间距等于竖直杆2的宽度,所述竖直杆2同样为长条形的长方体结构,采用外壳包裹的形式组成,其内部存在空腔,其下端为贯通状态,固定板51上设置有固定孔,所述竖直杆2下端处两侧外壁上设置有与之对应的固定孔,竖直杆2下端插入在固定板51之间并且其上的固定孔与固定板51上固定孔的位置对应并锚入有锚件511,如图2及图3所示,从而达到竖直杆2与固定板51之间连接效果,并且竖直杆2可以相对固定板51转动,竖直杆2可以转动至与主直杆1处于平行贴靠的状态以及与主直杆1处于垂直的状态,由于竖直杆2下端为贯通状态,并且主直杆1对应位置存在镂空洞13,则当竖直杆2与主直杆1处于垂直时,竖直杆2与主直杆1内部连通,如图1所示。

所述竖直杆2上端内部设置有固定杆二21,如图1所示,其中,图1表示形态为主直杆1处于竖直状态,则竖直杆2左端表示为上端,右端表示为下端,图2状态即为竖直杆2处于竖直状态,所述固定杆二21上通过细绳二32悬挂有重块二42,当竖直杆2处于竖直状态时,重块二42自然下坠悬挂,所述竖直杆2下端位置在其内部两侧设置有固定杆三22,则固定杆三22为左右两道,如图1所示,所述重块二42在自然下坠状态时其位于固定杆三22的下方,而当测量仪收起,竖直杆2折叠至与主直杆1处于平行贴靠状态时,重块二42向竖直杆2的两侧边下坠,则固定杆三22能够对细绳二32进行承托,避免细绳二32接触到竖直杆2下端外壁口,也避免重块二42随意晃动,另外,所述竖直杆2的外壁上在相对固定杆三22上方位置设置有透明板二23,如图2及图3所示,透过透明板二23能够观察到细绳二32所处位置,所述透明板二23上设置有可供读取的度量刻度。

测量地面坡度时,将竖直杆2转动至与主直杆1处于垂直的状态,将主直杆1贴靠到地面上,则主直杆1与地面保持同一坡度,若地面存在坡度,则竖直杆2相对重块二42自然下坠拉伸的细绳二32倾斜,则通过读取细绳二32处于透明板二23上度量刻度的位置即可得到地面的倾斜坡度,若细绳二正好位于度量刻度的正中,则地面为水平状态。

本实用新型中,竖直杆2与主直杆1处于垂直状态时,竖直杆2下端贯通处与主直杆1上镂空洞13位置对应,则重块二42能够一直设置下坠到主直杆1内,从而利用主直杆1的空间相对降低竖直杆2的长度。

进一步的,所述两道固定板51的同一侧端之间固定设置有竖直板52,所述竖直板52与主直杆1为垂直状态,当竖直杆2转动至其外壁贴靠到竖直板52上时,竖直杆2正好与主直杆1垂直,则操作时只需直接转动竖直杆2贴靠到竖直板52上即可,方便操作,而且竖直板52起到限定作用,竖直杆2只能正好转动至垂直状态停止。

进一步的,所述主直杆1的下方内部在相对重块一41的上方位置设置有限定片一61,所述限定片一61上存在条形槽一611,所述重块一41位于限定片一61的下方,细绳一31穿过条形槽一611并且可以在条形槽一611内来回移动,该设置限定重块一41一直会处于下方,仅在限定片一61下方小范围内活动,避免了在操作时来回颠倒导致的重块一41来回窜动,同样的,所述竖直杆2的下方内部在相对重块二42的上方位置设置有限定片二62,所述限定片二62上存在条形槽二621,所述重块二42位于限定片二62的下方,细绳二32穿过条形槽二621并且可以在条形槽二621内来回移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