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行波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87537发布日期:2019-06-13 13:45阅读:423来源:国知局
一种行波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力设备行波信号检测用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行波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行波检测装置一般为整圆环的结构,即包括圆环形外壳、置于外壳内的圆环形磁芯,这种整圆环的结构对于PT、CVT等依附在柱子上的接地线或较大直径的接地线而言,安装时具有很大的局限性,需要将接地线断开,所以需要在停电状态下才能实施,从而增加了施工的难度和不确定性。虽然目前现有技术中公开了相应的可以拆装的传感器,但是这样的传感器的两个半圆环形壳体需要在现场制作支架,然后将两个半圆环形壳体固定在支架上,从而为现场安装带来诸多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密封性好、便于安装、方便使用的行波检测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行波检测装置,包括左半体以及右半体,所述左半体与右半体可拆卸的连接形成圆筒状结构;

左半体包括左底座、左中间体、左凸台以及左壳体,所述左中间体位于左底座与左凸台之间,并且左中间体的前后两侧面对称设置有第一凸块;

右半体包括右底座、右中间体、右凸台以及右壳体,所述右中间体位于右底座与右凸台之间,并且右中间体的前后两侧面对称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凸块卡接的第二凸块,右中间体的右侧壁设置有接线端,右中间体的内部纵向设置有与所述接线端连通的穿线孔,所述穿线孔远离接线端的一端与右壳体的内腔连通;

所述左壳体内设置有左半圆环形磁体,并且左壳体的前后两侧面对称设置有第三凸块;

所述右壳体内设置有右半圆环形磁体,并且右壳体的前后两侧面对称设置有与所述第三凸块相连的第四凸块。

进一步,所述左凸台与右凸台的上侧面均为弧面型结构。

进一步,所述第一凸块朝向第二凸块的侧面上开设有卡槽,第二凸块朝向第一凸块的侧面上设置有与卡槽相适应的卡块。

进一步,所述第三凸块与第四凸块通过螺栓相连。

进一步,所述左底座以及右底座均设置有固定孔。

进一步,所述左壳体与右壳体相接处设置有密封垫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可拆卸的左半体与右半体组合构成圆筒状结构的行波检测装置,从而便于本实用新型现场的安装,无需将接地线剪断便可安装,使用方便;

2、本实用新型的左中间体的第一凸块与右中间体的第二凸块卡接,组装时只需将第二凸块上的卡块嵌入第一凸块的卡槽内,从而有效的将左中间体与右中间体进行固定,安装时方便;

3、本实用新型中在左壳体与右壳体连接处设置密封垫圈,从而对左壳体与右壳体连接处进行有效密封,组装后具有良好的防水效果,有效避免雨水、灰尘的杂质进图左壳体与右壳体内对左半圆环形磁体与右半圆环形磁体产生损坏;

4、本实用新型中在右壳体纵向设置于左壳体内腔和接线端连通的穿线孔,从而便于本实用新型的接线,并对穿线孔的线路进行有效的保护,安全性高,使用便捷;

总之,本实用新型具有密封性好、便于安装、方便使用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图1的纵向剖面示意图。

图3为图1的A-A剖面示意图。

图4为图1的B-B剖面示意图。

其中,1、左半体,101、左底座,102、左中间体,103、左凸台,104、左壳体,105、第一凸块,106、左半圆环形磁体,107、第三凸块,2、右半体,201、右底座,202、右中间体,203、右凸台,204、右壳体,205、第二凸块,206、接线端,207、穿线孔,208、右半圆环形磁体,209、第四凸块,210、卡块,3、固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4所示,一种行波检测装置,包括左半体1以及右半体2,所述左半体1与右半体2可拆卸的连接形成圆筒状结构;

左半体1包括左底座101、左中间体102、左凸台103以及左壳体104,所述左中间体 102位于左底座101与左凸台103之间,并且左中间体102的前后两侧面对称设置有第一凸块105,所述左壳体104设置于左凸台103的上端,其中左底座101、左中间体102、左凸台103、左壳体104以及第一凸块105为一体铸造成型;

右半体2包括右底座201、右中间体202、右凸台203以及右壳体204,所述右中间体 202位于右底座201与右凸台203之间,并且右中间体202的前后两侧面对称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凸块105卡接的第二凸块205,右中间体202的右侧壁设置有接线端206,右中间体202的内部纵向设置有与所述接线端206连通的穿线孔207,所述穿线孔207远离接线端206的一端与右壳体204的内腔连通。所述右壳体204设置于右凸台203的上端,其中底座201、右中间体202、右凸台20、右壳体204以及第二凸块205为一体铸造成型;

所述左壳体104内设置有左半圆环形磁体106,并且左壳体104的前后两侧面对称设置有第三凸块107;

所述右壳体204内设置有右半圆环形磁体208,并且右壳体204的前后两侧面对称设置有与所述第三凸块107相连的第四凸块209。

所述左凸台103与右凸台203的上侧面均为弧面型结构,从而便于落到左凸台103与右凸台203上侧面的水滴、灰尘等颗粒杂质疏散到底面。

所述第一凸块105朝向第二凸块205的侧面上开设有卡槽(图中未示出),第二凸块 205朝向第一凸块105的侧面上设置有与卡槽相适应的卡块210,安装时,左半体1自右半体2的一端向上(或向下滑动),使得卡块210自卡槽的一端逐渐嵌入,最终使得卡块 210完全嵌接在卡槽内,从而完成第一凸块105与第二凸块205的卡接,使得左半体1与右半体2紧密固定连接。

所述第三凸块107与第四凸块209通过螺栓相连,从而便于对左壳体104与右壳体204 的拆装。

所述左底座101以及右底座201均设置有固定孔3,安装时,便于左底座101与右底座201固定于接地线附近的地面上。

所述左壳体104与右壳体204相接处设置有密封垫圈,从而对左壳体104与右壳体204 连接处进行有效密封,起到良好的防水、防尘效果。

本实用新型在安装时,只需采用左半体1与右半体2将接地线套接在由左半体1与右半体2构成圆筒状结构的检测装置内,从而通过左壳体104与内的左半圆环形磁体106与右壳体204内的右半圆环形磁体208进行接地线的行波检测,左半圆环形磁体106与右半圆环形磁体208的引线通过右中间体202的穿线孔207引入接线端206,便于本实用新型与终端设备的连线。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