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检测车胎外伤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14895发布日期:2019-04-05 20:56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一种检测车胎外伤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胎检测工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检测车胎外伤的装置。



背景技术:

轮胎,作为车辆与地面接触的唯一媒介,肩负着承重、刹车以及行车安全等重要职责。一般来讲,轮胎都由胎面、冠带层、带束层和胎体构成,而汽车在恶劣的路面上行驶时,轮胎难免会遭到创伤,而对轮胎外伤进行检查是,需要使用工具检测外伤的深度,以便于判断是否影响到冠带层及以下部位,检测外伤的装置通常为类似于螺丝刀的工具,而该装置端头较为尖锐不便于携带且功能较为单一,实用性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检测车胎外伤的装置,该装置易于收纳,便于携带,且在该装置上设置有打磨头,以便于对轮胎进行打磨。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检测车胎外伤的装置,包括外壳、检测杆,所述外壳为中空结构,外壳的外表面为橡胶层,所述检测杆上间隔设置有测量节,所述检测杆固定连接在第二连接体中央,第二连接体上设置有第一连接体,所述第一连接体与第二连接体之间设置有凸环,所述第一连接体、第二连接体与凸环为整体式结构,且所述第一连接体与第二连接体均可与外壳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测量节之间的间隔为5mm,且所述测量节为环形的凹槽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外壳的一端呈半球状,另一端为开口结构且开口端设置有内螺纹。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体包括圆柱段和呈半球状的打磨头,所述圆柱段和第二连接体上设有相同的外螺纹。

进一步的,所述检测杆的端头呈圆锥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在检测杆上每隔5mm设置有测量节,通过测量节伸入外伤内的节数以便于知晓受外伤的深度,当不需要进行测量工作时,将检测杆伸入外壳中进行收纳,以便于装置的携带,此时打磨头外露,可对轮胎进行打磨,实现了“一物两用”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检测杆伸出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检测杆收入外壳内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壳、2-第一连接体、21-圆柱段、22-打磨头、3-凸环、4-第二连接体、5-检测杆、6-测量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参考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检测车胎外伤的装置,包括外壳1、检测杆5,所述外壳1为中空结构,外壳1的外表面为橡胶层,使得在使用过程中有较舒适的手感,所述检测杆5上间隔设置有测量节6,所述测量节6之间的间隔为5mm,且所述测量节6为环形的凹槽结构。测量节6设置在检测杆5的端头处,检测杆5端头伸入轮胎外伤中,通过观察测量节6所伸入的节数以得知外伤深度,所述检测杆5固定连接在第二连接体4中央,第二连接体4上设置有第一连接体2,所述第一连接体2与第二连接体4之间设置有凸环3,凸环3的外径与外壳1外径相同,所述第一连接体2、第二连接体4与凸环3为整体式结构,且所述第一连接体2与第二连接体4均可与外壳1连接,优选的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

实施例2: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是,所述外壳1的一端呈半球状,另一端为开口结构且开口端设置有内螺纹,以使其能和第一连接体2与第二连接体4螺纹连接。

实施例3:

参考图2所示,所述第一连接体2包括圆柱段21和呈半球状的打磨头22,所述圆柱段21和第二连接体4上设有相同的外螺纹,外螺纹与外壳1的内螺纹相配合,第二连接体4与外壳1连接时,检测杆5收入外壳1中,便于收纳和携带,此时。打磨头22外露可用其对轮胎进行打磨工作,。

实施例4: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是,为了使检测杆5的端头能插入裂缝较小的外伤中,所述检测杆5的端头呈圆锥状。

尽管这里参照本实用新型的多个解释性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是,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设计出很多其他的修改和实施方式,这些修改和实施方式将落在本申请公开的原则范围和精神之内。更具体地说,在本申请公开、附图和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可以对主题组合布局的组成部件或布局进行多种变形和改进。除了对组成部件或布局进行的变形和改进外,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其他的用途也将是明显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