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缆检测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14993发布日期:2019-04-05 20:57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一种线缆检测仪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线缆检测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线缆检测仪。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公开了申请号为:201721479225.5的一种线缆检测仪,通过设置第一转动辊、检测转辊、第二转动辊,第一转动辊、第二转动辊配合带动线缆通过检测转辊进行检测,具体的检测转辊的中间均匀的开设有五条凹槽,线缆鼓包抵压会使接触结构的升降板上升,使触杆接触检测板上导电板,连通蓄电池、触杆、导电板和指示灯组成的电路通路,指示灯亮,显示线缆的鼓包,检测方式简单、检测效率高。

然而,当线缆轻微鼓包时,会造成线缆鼓包抵压作用无法使触杆接触导电板,指示灯不能准确的显示鼓包,且需工作人员时刻查看指示灯,鼓包时需立即处理(否则由于第二转动辊惯性带动作用会使鼓包线缆强行通过检测转辊,造成漏检),智能化低。

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的新的方案来解决此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线缆检测仪,有效的解决了背景技术线缆轻微鼓包无法检出且需工作人员时刻查看指示灯,智能化低的问题。

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包括第一转动辊、检测转辊、第二转动辊、导电板、蓄电池,所述第一转动辊、第二转动辊配合带动线缆通过检测转辊,检测转辊上触杆接触导电板导电,点亮指示灯进行线缆鼓包检测,其特征在于,第二转动辊由电机带动,检测转辊上装有检测线缆的位移传感器,电机和位移传感器连接有控制器;

所述控制器包括位移传感器H1,位移传感器H1的引脚1和电容C1的一端连接蓄电池12的正极,位移传感器H1的引脚3和电容C1的另一端连接蓄电池12的负极,位移传感器H1的引脚2连接电阻R2的一端,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运算放大器AR1的同相输入端,运算放大器AR1的反相输入端分别连接电阻R3的一端、电阻R4的一端,电阻R3的另一端和运算放大器AR1的VCC端连接蓄电池12的正极,电阻R4的另一端和运算放大器AR1的GND端连接蓄电池12的负极,运算放大器AR1的输出端连接稳压管Z1的负极,稳压管Z1的正极连接电阻R5的一端,电阻R5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6的一端、MOS管Q1的栅极,电阻R6的另一端和MOS管Q1的源极连接蓄电池12的负极,MOS管Q1的漏极分别漏极蜂鸣器LS1的负极、二极管D1的正极、继电器K1线圈的一端,蜂鸣器LS1的正极漏极电阻R7的一端,电阻R7的另一端、二极管D1的负极、继电器K1线圈的另一端、继电器K1公共端连接蓄电池12的正极,继电器K1常闭触电分别连接电机M1的一端、电容C2的一端,电机M1的另一端、电容C2的另一端连接蓄电池12的负极。

本实用新型构思巧妙,通过位移传感器检测线缆面到升降板之间的距离,进入运算放大器AR1与正常线缆到升降板间距离进行差值运算,超过稳压管稳压值时,确定线缆鼓包,提高了线缆鼓包检测的精度;

线缆鼓包时,MOS管Q1导通,继电器常闭触电断开,从而切断蓄电池为电机M1的供电回路,第二转动辊停止转动,同时声光报警提示工作人员对鼓包线缆进行处理,无需工作人员时刻查看指示灯,鼓包时自动停止转动等待处理,避免了漏检的发生,智能化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连接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有关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1对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结构内容,均是以说明书附图为参考。

下面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示例性的实施例。

实施例一,一种线缆检测仪,包括第一转动辊、检测转辊、第二转动辊、导电板、蓄电池,所述第一转动辊、第二转动辊配合带动线缆通过检测转辊,检测转辊上触杆接触导电板导电,点亮指示灯进行线缆鼓包检测,第二转动辊由电机带动,检测转辊上装有检测线缆的位移传感器,电机和位移传感器连接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通过位移传感器实时检测线缆面到升降板之间的距离,转换为电压信号进入运算放大器AR1的同相输入端与反相输入端正常线缆到升降板间距离进行差值运算,超过稳压管稳压值时,稳压管击穿,差值电压加到MOS管Q1的栅极,MOS管Q1导通,继电器常闭触电断开,从而切断蓄电池为电机M1的供电回路,第二转动辊停止转动,同时声光报警提示工作人员对鼓包线缆进行处理,提高了线缆鼓包检测的精度,无需工作人员时刻查看指示灯,鼓包时自动停止转动等待处理,避免了漏检的发生,智能化高,包括型号为WY-01的位移传感器H1,位移传感器H1的引脚1和电容C1的一端连接蓄电池12的正极,位移传感器H1的引脚3和电容C1的另一端连接蓄电池12的负极,位移传感器H1的引脚2连接电阻R2的一端,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运算放大器AR1的同相输入端,运算放大器AR1的反相输入端分别连接电阻R3的一端、电阻R4的一端,电阻R3的另一端和运算放大器AR1的VCC端连接蓄电池12的正极,电阻R4的另一端和运算放大器AR1的GND端连接蓄电池12的负极,运算放大器AR1的输出端连接稳压管Z1的负极,稳压管Z1的正极连接电阻R5的一端,电阻R5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6的一端、MOS管Q1的栅极,电阻R6的另一端和MOS管Q1的源极连接蓄电池12的负极,MOS管Q1的漏极分别漏极蜂鸣器LS1的负极、二极管D1的正极、继电器K1线圈的一端,蜂鸣器LS1的正极漏极电阻R7的一端,电阻R7的另一端、二极管D1的负极、继电器K1线圈的另一端、继电器K1公共端连接蓄电池12的正极,继电器K1常闭触电分别连接电机M1的一端、电容C2的一端,电机M1的另一端、电容C2的另一端连接蓄电池12的负极。

本实用新型在进行使用的时候,通过在升降板下方设置位移传感器,实时检测线缆面到升降板之间的距离,转换为电压信号进入运算放大器AR1的同相输入端与反相输入端正常线缆到升降板间距离进行差值运算,超过稳压管稳压值时(0.7V),确认线缆鼓包,稳压管击穿,差值电压加到MOS管Q1的栅极,MOS管Q1导通,MOS管Q1的漏极电位为蓄电池负极,继电器线圈得点常闭触电断开,从而切断蓄电池为电机M1的供电回路,第二转动辊停止转动,同时蜂鸣器LS1发声、指示灯LED1发光,报警提示工作人员对鼓包线缆进行处理,提高了线缆鼓包检测的精度,无需工作人员时刻查看指示灯,鼓包时自动停止转动等待处理,避免了漏检的发生,智能化高。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