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推车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93787发布日期:2019-07-17 05:43阅读:210来源:国知局
一种推车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测试技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推车装置。



背景技术:

实车行走测试是综合验证样车整体结构强度的一项极为重要的测试,因其对样车真实使用情况的模拟最为贴切,受到越来越多厂家和客户的重视。而随着市场与客户对新产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严格,要求进行实车行走测试的样车数量越来越多。

目前,实车行走测试通过人工手动推动样车进行测试,从而达到对样车整体结构强度的综合验证。

然而,测试的样车数量越多,此项测试投入的人员数量及人工成本也随之提高;人工操作效率较低,易疲劳,且不能保证推行速度及推行方式的一致性,人为因素对测试结果的影响较大,从而影响测试周期和测试质量。

因此,亟需设计一种推车装置,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人工成本高、劳动强度大、效率低及人为因素影响大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推车装置,该推车装置不仅可以减少人员配置,提升操作效率,缩短测试周期,而且提高了测试的规范化与标准化,从而提高了测试质量。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推车装置,包括:

移动座,其能沿预设轨道移动;

仿生推架,其一端与所述移动座活动连接,另一端与待测推车活动连接,所述仿生推架能够模拟人力推动并控制所述待测推车行走;

所述仿生推架与所述移动座之间呈预设夹角并能在行走过程中保持所述预设夹角。

作为上述推车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移动座与所述仿生推架之间设置有动平衡组件,所述动平衡组件能使所述待测推车相对于所述移动座上下浮动。

作为上述推车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动平衡组件包括导杆、第一弹性件、第二弹性件和第二调节螺母,所述导杆的上端铰接在所述移动座上,所述导杆的杆体与所述仿生推架连接,所述导杆的下端设置有所述第二调节螺母,所述第一弹性件套设在所述移动座与所述仿生推架之间的导杆上,所述第二弹性件套设在所述仿生推架与所述第二调节螺母之间的所述导杆上。

作为上述推车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仿生推架与所述移动座铰接。

作为上述推车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仿生推架与所述待测推车之间通过夹具连接,所述夹具上设置有万向节组件,用于模拟手腕关节。

作为上述推车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仿生推架与所述夹具之间设置有高度调节机构,所述高度调节机构用于调节所述仿生推架与所述待测推车之间的距离。

作为上述推车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夹具包括设置在所述高度调节机构上的第一夹爪和设置在所述待测推车上的第二夹爪,所述第一夹爪与所述第二夹爪之间通过万向节组件连接。

作为上述推车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万向节组件包括第一万向球座、第二万向球座和万向球螺杆,所述第一万向球座设置在所述第一夹爪上,所述第二万向球座固定在所述第一万向球座上,所述第一万向球座与所述第二万向球座共同形成用于容纳所述万向球螺杆一端的球形空腔,所述万向球螺杆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二夹爪上。

作为上述推车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高度调节机构包括第一固定杆和第二固定杆,所述第一固定杆的一端固定在所述仿生推架上,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固定杆滑动连接,且所述第二固定杆能固定在所述第一固定杆的任意位置,所述第二固定杆上固定所述第一夹爪。

作为上述推车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仿生推架上设置有过台阶导向组件,所述过台阶导向组件能与过台阶辅助装置相配合,以实现当所述待测推车经过不平整路面时按压或上抬所述待测推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及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推车装置,包括移动座和仿生推架,移动座能沿预设轨道移动,仿生推架一端与移动座活动连接,另一端与待测推车活动连接,仿生推架能够模拟人力推动待测推车并控制待测推车行走;仿生推架与移动座之间呈预设夹角并能在行走过程中保持预设夹角。该装置能够模拟双臂的推车动作及状态,完成对待测推车的实地行走测试,保证推行速度与方式的一致性,排除人为因素影响,实现作业手法标准化与规范化;机械化操作取代人工作业,有效提升了操作效率,缩短测试周期,提高测试质量;减少测试投入人员数量及降低人工成本,从而有效降低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推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推车装置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推车装置的侧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动平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中的A处局部放大视图;

图6是图5中未显示第一万向球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移动座;2-仿生推架;3-动平衡组件;4-夹具;5-高度调节机构;6-过台阶导向组件;7-待测推车;

31-导杆;32-第一弹性件;33-第二弹性件;34-第一调节螺母;35-第二调节螺母;36-导向轴承;

41-第一夹爪;42-第二夹爪;43-万向节组件;

51-第一固定杆;52-第二固定杆;

431-第一万向球座;432-第二万向球座;433-万向球螺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

如图1-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推车装置,包括移动座1和仿生推架2。其中,移动座1能在外部驱动力的作用下沿预设轨道移动,仿生推架2的一端与移动座1活动连接,另一端与待测推车7活动连接,仿生推架2能够模拟人力推动待测推车7并控制待测推车7行走。仿生推架2与移动座1之间呈预设夹角α并能在行走过程中保持预设夹角α。

本实施例提供的推车装置能够模拟人的双臂的推车动作及状态,以控制待测推车7的行走方向,完成对待测推车7的实地行走测试,保证推行速度与方式的一致性,排除人为因素影响,实现作业手法标准化与规范化;机械化操作取代人工作业,有效提升了操作效率,缩短测试周期,提高测试质量;还能减少测试投入人员数量及降低人工成本,从而有效降低劳动强度。

具体而言,移动座1与仿生推架2之间设置有动平衡组件3,动平衡组件3使仿生推架2在待测推车7行进时能与移动座1保持动平衡状态,从而使待测推车7在经过凹凸不平路面或上下坡时,能相对于移动座1上下浮动,以自动调节平衡状态,仿生推架2与移动座1之间保持在预设夹角α。

具体地,如图4所示,动平衡组件3包括导杆31、第一弹性件32、第二弹性件33、第一调节螺母34、第二调节螺母35和导向轴承36。导杆31的上端铰接在移动座1上(记为a),并且设置有第一调节螺母34,导杆31的杆体与仿生推架2通过导向轴承36连接,导向轴承36固定在仿生推架2上,导杆31的下端设置有第二调节螺母35。第一弹性件32套设在第一调节螺母34与导向轴承36之间的导杆31上,第二弹性件33套设在导向轴承36与第二调节螺母35之间的导杆31上。该动平衡组件3可绕着a前后摆动,实现仿生推架2的上下摆动,从而实现对待测推车7的动平衡调节作用。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件32和第二弹性件33均为矩形弹簧。

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上述预设夹角α设置为15°。当待测推车7经过不平整路面,前轮需要抬起时,仿生推架2向下摆动,第二弹性件33被压缩,对仿生推架2施加向上的力,这个力可以使得仿生推架2能够快速回到初始位置,即可以使移动座1与仿生推架2之间的夹角回复到15°;当后轮被抬起时同理。因此,由于动平衡组件3的存在,可以使得仿生推架2顺利恢复到初始位置,从而保证待测推车7在整个测试过程中行走的平稳性。

为更好实现上述动平衡功能,提高连接灵活性,仿生推架2与移动座1之间铰接。在行走过程中,仿生推架2可以绕着与移动座1的铰接点上下摆动,摆动轨迹为圆弧。

仿生推架2不与移动座1连接的一端连接待测推车7。具体地,待测推车7通过夹具4连接在仿生推架2上,夹具4相当于人手,夹具4数量设置为两个,且平行间隔设置,间隔距离根据待测推车7的推把的实际宽度进行设置调整。夹具4上设置有万向节组件43,用于模拟手腕关节,进一步提高连接灵活性,最大限度的模拟人工推车动作及状态。

仿生推架2与夹具4之间设置有高度调节机构5,高度调节机构5能够根据不同规格的待测推车7的推把实际高度,调节仿生推架2与待测推车7之间的距离,使夹具4的高度与待测推车7推把的高度相同,提高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在本实施例中,待测推车7推把的高度范围为800mm-1100mm,推把的宽度范围300mm-850mm,该推车装置可以根据待测推车7推把的实际高度和宽度对夹具4进行调整。

更进一步地,如图5和图6所示,夹具4包括设置在高度调节机构5上的第一夹爪41和设置在待测推车7上的第二夹爪42,第一夹爪41与第二夹爪42之间通过万向节组件43连接。

万向节组件43包括第一万向球座431、第二万向球座432和万向球螺杆433,第一万向球座431设置在第一夹爪41上,第二万向球座432固定在第一万向球座431上,第一万向球座431与第二万向球座432共同形成用于容纳万向球螺杆433一端的球形空腔,万向球螺杆433的另一端连接在第二夹爪42上。

如图1所示,高度调节机构5包括第一固定杆51和第二固定杆52,第一固定杆51的一端固定在仿生推架2上,另一端与第二固定杆52滑动连接,且第二固定杆52能固定在第一固定杆51的任意位置,第二固定杆52上固定第一夹爪41。

在本实施例中,仿生推架2上设置有过台阶导向组件6,过台阶导向组件6能与过台阶辅助装置相配合,以实现当待测推车7经过台阶或凹坑等不平整路面时按压或上抬待测推车7。具体而言,过台阶导向组件6设置在仿生推架2靠近待测推车7的一端,包括导向杆和两个导向轮,导向轮分别设置在导向杆的两端。为了模拟待测推车7的实际行走情况,在实车行走测试系统中设置有模拟台阶和凹坑,该处相应的设置有过台阶辅助装置,比如导向槽和仿形导杆。当待测推车7行走到该处时,导向轮能沿着导向槽和仿形导杆移动,通过调整导向槽和仿形导杆的高度,实现待测推车7的上抬或按压,从而使待测推车7顺利通过模拟台阶或凹坑。关于导向槽和仿形导杆的结构,本实施例不做具体解释与限制。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