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电测实验室仪表校验的智能试验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34586发布日期:2019-08-16 21:26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电测实验室仪表校验的智能试验台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测仪表校验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电测实验室仪表校验的智能试验台。



背景技术:

电网企业各专业生产部门,日常工作中需要使用各类电测仪表。电测仪表种类繁多,电测仪表种类就达20种以上,常用的电测仪表包括各类指示仪表、数字多用表、钳形电流表、绝缘电阻表、接地电阻表等等。按照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规程要求,各类电测仪表需要定期进行校验,以保证其计量特性符合生产工作的要求。

广东电网各地市供电局的电测实验室,掌握着企业内部各类电测仪表的计量标准,承担着企业内部日常生产用的电测仪表定期检定工作。各类电测仪表的定检周期多为1至2年,电测实验室每年都有大量的电测仪表需要校验。

整个电测仪表校验工作过程中,需要对仪表进行多次搬运和分类放置:

1、仪表接收时,送检仪表使用塑料筐进行摆放,签收完毕后,将装满仪表的塑料筐搬运至仪表收发室待检区的货架上;

2、仪表校验前,将电测仪表从仪表收发室待检区的货架上搬运到实验室的试验工位上;

3、仪表校验后,将完成校验的电测仪表从试验工位上搬运至已检区的货架上;

4、仪表交付时,需要将仪表从已检区货架上搬运至交付区进行清点交付。

电测实验室现在已逐步引入智能搬运小车进行仪表的搬运,但目前的仪表试验台主体结构简单,功能单一,在进行仪表校验工作的时候需要人力进行搬运和记录,整个过程非常费力,严重延误试验时间,也不符合人机功效。若采用现有的试验台主体会严重制约了智能搬运小车的应用,不具备智能化管理的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述的至少一种缺陷,提供一种用于电测实验室仪表校验的智能试验台,减少工作人员在检验操作的时候搬运仪表设备,且可通过控制主机直接将仪表设备的检验结果进行保存和记录,无需通过手写或人手输入记录,节省了大量的人力成本及提高了试验效率,很好地提高了仪表校验的智能化管理水平。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电测实验室仪表校验的智能试验台,包括试验台主体,所述的试验台主体上输送区和校验区,所述的输送区内设有输送机构,所述的校验区内设有检验仪器和控制主机,所述的输送机构的前后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位置传感器和第二位置传感器,所述的物料探测传感器、第一位置传感器和第二位置传感器均与远端设置的控制主机通信连接,所述的控制主机与输送机构通信连接,所述的检验仪器与控制主机通信连接。

本智能试验台能够配合智能搬运小车进行工作,通过智能小车将装载电测仪表的物料箱运送至输送区,当物料箱从进入至输送区的时候,第一位置传感器感应得到物料进入,并反馈信号至远端的控制主机,控制主机在收到指令后对输送机构发出控制指令运作,输送物料箱进入卡位内,当物料箱离开第一位置传感器的检测范围的时候,第一位置传感器反馈信号至远端的控制主机,控制主机发送指令停止输送机构运转,此时物料箱放置完成。若物料箱由于惯性作用滑动至第二位置传感器的检测位置的时候,第二位置传感器反馈至控制主机并命令输送机构反转对物料箱位置进行微调直至物料箱离开第二位置传感器的检测则停止工作,保证物料箱放置在第一位置传感器和第二位置传感器之间。物料箱到位后工作人员使用检验仪器对电测仪表进行校验工作,所校验的数据通过数据传输至控制主机并进行储存记录,完成校验工作后工作人员通过控制主机发出操控指令,控制输送机构反向运转,将物料箱送出输送区。当物料箱到达了输送区的时候,物料探测传感器能够检测到输送区内有物料箱,并对控制主机发出反馈信号,控制主机发送控制指令至检测仪器,使检测仪器启动进入检测状态,当物料箱离开输送区的时候,控制主机发送控制指令至检测仪器,使检测仪器待机。通过使用本智能试验台可以减少工作人员在检验操作的时候搬运仪表设备,且可通过控制主机直接将仪表设备的检验结果进行保存和记录,无需通过手写或人手输入记录,节省了大量的人力成本及提高了试验效率,很好地提高了仪表校验的智能化管理水平。

进一步的,所述的输送机构包括主框架、驱动电机和若干转动设置在主框架内的传动轴,所述的驱动电机与传动轴连接。驱动电机带动传动轴转动,物料箱放置在传动轴上并通过与传动轴之间的摩擦力带动物料箱进行传输。

进一步的,所述的传动轴包括主动轴和从动轴,所述的主动轴上设置有主动轮,所述的从动轴上设有从动轮,所述的主动轴与驱动装置连接,所述的主动轮和从动轮通过传送带传动。驱动装置驱动主动轴转动,主动轴带动主动轮转动,主动轮与从动轮带传动,且主动轮和从动轮的直径相同,因此可以保证在运输物料的过程中主动轴和从动轴的转速一致,确保传送的平稳性,另外,传送带设置了若干根,在运输物料的时候,传送带起到承重的作用,物料的底面直接接触传送带,相对于直接通过传动轴进行运输,物料与传送带之间的摩擦更大,能够保证传输的效率及平稳性,避免物料滑落。

进一步的,所述的传送带为V带,所述的主动轮和从动轮分别与V带啮合。采用V带传动能够缓和载荷冲击,运行平稳无噪声,且传动效率高。

进一步的,所述的主框架内设置有若干加强筋,所述的加强筋设于传动轴下方,所述的物料探测传感器设于加强筋上。加强筋的安装高度为框架的高度中心位置,物料探测传感器在安装后其上端面不超出传动轴的上表面,这样能够保证在运输的过程中物料不会触碰到物料探测传感器。

进一步的,所述的驱动电机为直流驱动电机。通过直流驱动电机动力平稳,且工作人员可根据实际需要调整直流驱动电机的转向,实现正转和反转,从而实现进料和出料。

进一步的,所述的试验台主体边缘设置有线槽,所述的线槽内设置有插座和底线接地柱。具体的设置了3个5孔插座和3个地线接地柱,为检验仪器和控制主机提供工作电源和接地保护。

进一步的,所述的试验台主体上设有扫描器,所述的扫描器与控制主机通信连接。扫描器为二维码扫描器或条形码扫描器,在物料箱上设置有与装载的电测仪表所对应的二维码或条形码,当物料箱输送进入至输送区的时候,扫描器对物料箱上的二维码或条形码进行扫描读取对应的信息,并将信息传输至控制主机上,这样在后续进行仪表试验检测的时候,所检验的数据能够直接与相对应的仪表设备进行匹配,实现智能化管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是:

减少工作人员在检验操作的时候搬运仪表设备,且可通过控制主机直接将仪表设备的检验结果进行保存和记录,无需通过手写或人手输入记录,节省了大量的人力成本及提高了试验效率,很好地提高了仪表校验的智能化管理水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输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实施例1:

如图1-3所示,一种用于电测实验室仪表校验的智能试验台,包括试验台主体41,在试验台主体41上依次设置了输送区411和校验区412,其中输送区411设置于试验台主体41的左侧或右侧,在校验区412内设置了检验仪器42和控制主机43,其中检验仪器42设置在校验区412靠近输送区411的一侧,在试验台主体41的边缘设置有线槽,设置了3个5孔插座和3个地线接地柱,为检验仪器42和控制主机43提供工作电源和接地保护。

在输送区411内设置了输送机构2,其中输送机构2包括主框架21、驱动电机和若干转动设置在主框架21内的传动轴,所述的驱动电机与传动轴连接。传动轴包括主动轴23和从动轴24,所述的主动轴23上设置有主动轮231,所述的从动轴24上设有从动轮241,所述的主动轴23与驱动装置22连接,所述的主动轮231和从动轮241通过传送带28传动。驱动装置22驱动主动轴23转动,主动轴23带动主动轮231转动,主动轮231与从动轮241带传动,且主动轮231和从动轮241的直径相同,因此可以保证在运输物料的过程中主动轴23和从动轴24的转速一致,确保传送的平稳性,另外,传送带28设置了若干根,在运输物料的时候,传送带28起到承重的作用,物料的底面直接接触传送带28,相对于直接通过传动轴进行运输,物料与传送带28之间的摩擦更大,能够保证传输的效率及平稳性,避免物料滑落。

其中,传送带28为V带,所述的主动轮231和从动轮241分别与V带啮合。采用V带传动能够缓和载荷冲击,运行平稳无噪声,且传动效率高。

在主框架21的前后两端分别设置了第一位置传感器25和第二位置传感器26,所述的物料探测传感器27、第一位置传感器25和第二位置传感器26均与远端设置的控制主机43通信连接,所述的控制主机43与输送机构2通信连接。

在主框架21内设置有若干加强筋29,所述的加强筋29设于传动轴下方,所述的物料探测传感器27设于加强筋29上。加强筋29的安装高度为框架的高度中心位置,物料探测传感器27在安装后其上端面不超出传动轴的上表面,这样能够保证在运输的过程中物料不会触碰到物料探测传感器27。

在本装置中,驱动电机为直流驱动电机。通过直流驱动电机动力平稳,且工作人员可根据实际需要调整直流驱动电机的转向,实现正转和反转,从而实现进料和出料。

在本试验台主体41中,输送机构2与控制主机43通信连接,控制主机43对输送机构2发出控制指令控制输送机构2上的驱动电机启停。第一位置传感器25、第二位置传感器26和物料探测传感器27分别与控制主机43通信连接,用于对物料箱在输送区411内的状态进行监控反馈,工作人员可根据反馈的状态进行控制驱动电机。检验仪器42与控制主机43通信连接,在进行仪表设别的检验操作的时候,可通过检验仪器42直接将检验结果传输至控制主机43,并通过控制主机43进行归类储存,无需人工进行手写记录。特别的,在物料箱上设置有与装载的电测仪表所对应的二维码或条形码,在本智能试验台中设置了扫描器,扫描器为二维码扫描器或条形码扫描器,扫描器设置在校验区412,当物料箱输送进入至输送区411的时候,扫描器对物料箱的侧壁上的二维码或条形码扫描读取对应的信息,并将信息传输至控制主机43上,这样在后续进行仪表试验检测的时候,所检验的数据能够直接与相对应的仪表设备进行匹配,实现智能化管理。

本智能试验台能够配合智能搬运小车进行工作,通过智能小车将装载电测仪表的物料箱运送至输送区411,当物料箱从进入至输送区411的时候,第一位置传感器25感应得到物料进入,并反馈信号至远端的控制主机43,控制主机43在收到指令后对输送机构2发出控制指令运作,输送物料箱进入卡位内,当物料箱离开第一位置传感器25的检测范围的时候,第一位置传感器25反馈信号至远端的控制主机43,控制主机43发送指令停止输送机构2运转,此时物料箱放置完成。若物料箱由于惯性作用滑动至第二位置传感器26的检测位置的时候,第二位置传感器26反馈至控制主机43并命令输送机构2反转对物料箱位置进行微调直至物料箱离开第二位置传感器26的检测则停止工作,保证物料箱放置在第一位置传感器25和第二位置传感器26之间。在物料箱到位的时候,扫描器开始对物料箱上的二维码或条形码进行扫描并读取其对应的信息,将信息传输至控制主机43,工作人员使用检验仪器42对电测仪表进行校验工作,所校验的数据通过数据传输至控制主机43并进行储存记录并与扫描器所采集的信息进行匹配记录,完成校验工作后工作人员通过控制主机43发出操控指令,控制输送机构2反向运转,将物料箱送出输送区411。当物料箱到达了输送区411的时候,物料探测传感器27能够检测到输送区411内有物料箱,并对控制主机43发出反馈信号,控制主机43发送控制指令至检测仪器,使检测仪器启动进入检测状态,当物料箱离开输送区411的时候,控制主机43发送控制指令至检测仪器,使检测仪器待机。通过使用本智能试验台可以减少工作人员在检验操作的时候搬运仪表设备,且可通过控制主机43直接将仪表设备的检验结果进行保存和记录,无需通过手写或人手输入记录,节省了大量的人力成本及提高了试验效率,很好地提高了仪表校验的智能化管理水平。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相似,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例中,输送机构2采用运输带进行对物料箱运输,运输带与传动轴等长,物料箱直接放置在运输带上进行运输,另外,在运输带上设置了若干的防滑纹,能够增大物料箱与运输带之间的摩擦力,防止物料箱在运输带上打滑。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扫描器设置在肋条上,用于扫描物料箱的底部,并在肋条上增设照明灯,保证在扫描信息的时候可以有足够的亮度。而对应的物料箱的二维码或条形码也同样设置在底部,由于物料箱在运输过程中会存在摆放朝向不同,但其底部必然朝下放置,因此通过使用本实施例中的设置,可以保证每次物料箱进入至输送区411的时候工作人员都无需手动对物料箱朝向进行调整都能够使扫描器完成扫描,且即使在较低环境亮度下也能够完成扫描工作。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