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体化电化学气体传感器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06508发布日期:2019-06-14 22:15阅读:235来源:国知局
一种一体化电化学气体传感器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传感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一体化电化学气体传感器结构。



背景技术:

电化学气体传感器可分两电极电化学气体传感器和三电极电化学气体传感器,两电极电化学气体传感器由通过电解液形成离子导通的工作电极和对电极组成。三电极电化学气体传感器由通过电解液形成离子导通的工作电极、对电极和参考电极组成。

现有技术中各种电极是分开的,所以在传感器生产过程中,需要将电极分开装配,装配过程复杂繁琐,容易造成产品一致性差合格率低,而且生产效率低下。

图1为现有技术生产的传感器结构图,从图中可以看出,从下到上,传感器装配需要先在储液凹槽装吸液材料级件,然后将储液凹槽装入壳体,再将第一吸液材料层装到储液凹槽正上方,然后将对电极装到正上方,再将第二吸液材料层装到正上方,然后将小圆片状的参考电极装到正上方,再将第一吸液材料层装到正上方,然后将工作电极装到正上方,最后加上O形圈封装。两电极电化学气体传感器只需要在上面的基础上不加入参考电极和第二吸液材料层,其它步骤都一样,同样是非常繁琐。而且上面的每一个部件在装配时都要位置摆放得非常正,否则会对传感器性能和一致性产生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现提出一种一体化电化学气体传感器结构,简化了传感器结构,提高生产效率以及产品批量生产一致性。

(二)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一体化电化学气体传感器结构,包括壳体、工作电极、对电极、电极载体、吸液材料、储液凹槽以及电极引脚,所述储液凹槽固定设置于壳体内侧底部,所述吸液材料设置于储液凹槽的上部,所述电极引脚固定设置于壳体的外侧,所述壳体的顶端设置有一气体扩散孔,所述工作电极以及对电极分别与一个电极引脚金属导线连接,所述工作电极以及对电极分别固定设置于电极载体的底部,所述电极载体位于吸液材料的上部且电极载体的上部与气体扩散孔底部边缘密封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储液凹槽为采用若干竖向站板形成的致密沟状储液凹槽。

进一步的,所述储液凹槽中竖向站板表面毛糙化处理。

进一步的,还包括一设置于电极载体底部的参考电极,所述壳体的底部额外设置有一与该参考电极金属导线连接的电极引脚。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到的一种一体化电化学气体传感器结构,其中各电极均做在同一片电极载体上,一体化所有电极,使得一次安装即可完成,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批量生产步骤少,产品一致性好,另外致密沟状储液凹槽可以承载大量电解液,同时其对电极的压力还可以降低引脚和电极之间的电阻,进一步提高传感器响应时间和分辨率。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产品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壳体;2-工作电极;3-对电极;4-电极载体;5-吸液材料;6-储液凹槽; 7-电极引脚;8-参考电极;11-气体扩散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一体化电化学气体传感器结构,包括壳体1、工作电极2、对电极3、电极载体4、吸液材料5、储液凹槽6以及电极引脚7,所述储液凹槽6固定设置于壳体1内侧底部,所述吸液材料5设置于储液凹槽6的上部,所述电极引脚7固定设置于壳体1的外侧,所述壳体1的顶端设置有一气体扩散孔11,所述工作电极2以及对电极3分别与一个电极引脚7金属导线连接,所述工作电极2以及对电极3分别固定设置于电极载体4的底部,所述电极载体4位于吸液材料5的上部且电极载体4的上部与气体扩散孔11底部边缘密封连接。

其中,所述储液凹槽6为采用若干竖向站板形成的致密沟状储液凹槽;所述储液凹槽6中竖向站板表面毛糙化处理;还包括一设置于电极载体4底部的参考电极8,所述壳体1的底部额外设置有一与该参考电极8金属导线连接的电极引脚7。

本实用新型提到的一种一体化电化学气体传感器结构,其将工作电极2、对电极3以及参考电极8分别做在同一片电极载体4上,所述电极载体4采用透气不透水的材质所制而成,如聚四氟乙烯防水透气膜,其简化了电化学气体传感器的生产装配步骤,提高了产品批量生产的一致性,吸液材料5以及电极载体4均采用一片即可,降低了材料成本,致密沟状的储液凹槽6致密的间隙以及毛糙化的表面使其具有较好的毛细现象,可以承载大量的电解液,传感器以任何角度放置,都可以使电解液不会流出传感器,同时沟状储液凹槽6又可以托住吸液材料5和电极,每个电极下面都有金属丝连接到电极引脚7上,因此沟状储液凹槽6对电极的压力还可以降低引脚和电极之间的电阻,进一步提高传感器响应时间和分辨率。

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构思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到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内容,已经全部记载在权利要求书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