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汽车安全驾驶的智能车载北斗导航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09896发布日期:2019-07-06 11:56阅读:224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汽车安全驾驶的智能车载北斗导航仪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北斗卫星导航装置,具体为一种基于汽车安全驾驶的智能车载北斗导航仪。



背景技术:

北斗导航仪,即利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进行定位导航的导航仪,随着2000年10月31日首颗北斗卫星发射开始,中国逐步建立了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在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发布之前,中国定位导航市场被美国GPS垄断,随着2000年10月31日首颗北斗卫星发射开始 ,我国逐步建立了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并开始在军用及民用领域逐步开展应用,北斗导航仪即是在这一前提下开展的,根据国家卫星导航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到2020年,我国卫星导航系统产值将超过4000亿元,国内以往由GPS垄断市场的局面就此改变。

北斗车载导航仪是一种能够帮助用户准确定位当前位置,并且根据既定的目的地计算行程,通过地图显示和语音提示两种方式引导用户行至目的地的行车辅助设备,目前几乎所有的车辆都需要导航设备,导航设备为人们的出行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是现有导航仪大多没有安装调节装置,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导航仪的显示屏朝向是不变的,然而大部分人会习惯性的去观察显示屏上显示的路线,司机在驾驶过程中因劳累或习惯问题会不停的移动自身的位置,此时观察一个朝向的显示屏就显得不方便,一些用户将导航仪放置到可转动的支架上以便随时进行调节,但频繁的手动调节导航仪的方向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会导致司机分散注意力,且身体活动时只利用左手控制方向盘容易不小心使方向盘打偏,以至于发生交通事故,所以如何保障司机的安全出行,使导航仪的调节变得简单、高效、且安全是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汽车安全驾驶的智能车载北斗导航仪,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汽车安全驾驶的智能车载北斗导航仪,包括北斗导航仪本体,所述北斗导航仪本体放置在导航仪放置架的内部,所述导航仪放置架转动设置在两个支柱的中间,所述两个支柱对称安装在圆台的上端,所述导航仪放置架的背部上端固定设置有横梁架,所述横梁架的中部固定安装有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与第一连杆的上端相互铰接,第一连杆的下端与第二连杆以及支撑柱的上端相互铰接,所述第二连杆的下端与电动推杆的前端相互铰接,所述电动推杆固定安装在圆台的上端,所述支撑柱的下端与第二连接件相互铰接,所述第二连接件固定安装在圆台的上端,所述圆台的下端与旋转柱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旋转柱固定设置在旋转柱底座上,旋转柱底座的下端通过螺栓与旋转盘固定连接,所述旋转盘的底部中心向下凸起形成圆柱体,所述圆柱体通过轴承与支撑座转动连接,其中圆柱体与轴承的内圈固连,支撑座与轴承的外圈固连,所述支撑座固定设置在底座的上端,所述圆柱体的下端贯穿并伸入底座的内部且通过平键与从动轮键连接,所述底座的内部还设置有控制器、 电机支架、主动轮以及蓄电池,所述电机支架的上端固定设置有步进电机,步进电机的上端贯穿并伸出到底座的外部,步进电机下端的电机输出轴伸入到底座的内部且通过平键与主动轮键连接,所述主动轮与从动轮之间设置有同步带,所述底座的上端还设置有语音接收器。

优选的,所述两个支柱的内侧均安装有一个轴承座,所述导航仪放置架的两端均固定设置有一个连接轴,通过将连接轴配合设置在轴承座的内部使导航仪放置架转动安装在两个支柱的内侧。

优选的,所述导航仪放置架由上固定架和下固定架组成,所述上固定架下端设有两个橡皮绳槽,所述下固定架上端与两个橡皮绳槽的对应位置固定安装有插杆,所述插杆和橡皮绳槽的底部之间通过橡皮绳拉动连接,所述导航仪本体通过被上固定架和下固定架相互加紧的方式所固定。

优选的,所述导航仪放置架两端的连接轴应设置在上固定架的两端。

优选的,所述上固定架和下固定架的内侧均设置有挡板。

优选的,所述控制器选用Cortex-M微处理器。

优选的,所述语音接收器包括麦克风和声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语音控制的方法使导航仪旋转到用户期许的方向,避免了用户在驾驶过程中因为手动调节所带来的安全隐患问题,处理器在收到语音接收器的传输信号后,通过旋转轴与电动推杆等结构的设置,可以分别对导航仪进行水平方向的旋转与竖直方向的翻转,使得导航仪能随时调整到用户喜欢的最佳角度,解决了现有导航仪角度调节不方便,安全性较低的问题。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背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底座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圆台的旋转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导航仪放置架结构示意图。

图中:1、导航仪放置架;2、支柱;3、轴承座;4、语音接收器;5、步进电机;6、底座;7、圆台;8、电动推杆;9、第二连杆;10、第二连接件;11、支撑柱;12、第一连杆;13、第一连接件;14、横梁;15、控制器;16、从动轮;17、圆柱体;18、电机支架;19、主动轮;20、电机输出轴;21、同步带;22、蓄电池;23、旋转柱;24、螺栓;25、旋转盘;26、支撑座;27、旋转柱底座;28、轴承;29、挡板;30、上固定架;31、下固定架;32、插杆;33、橡皮绳;34、橡皮绳槽;35、北斗导航仪本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基于汽车安全驾驶的智能车载北斗导航仪,包括北斗导航仪本体35,北斗导航仪本体35放置在导航仪放置架1的内部,导航仪放置架1转动设置在两个支柱2的中间,两个支柱2对称安装在圆台7的上端,两个支柱2的内侧均安装有一个轴承座3,导航仪放置架1的两端均固定设置有一个连接轴,通过将连接轴配合设置在轴承座3的内部使导航仪放置架1转动安装在两个支柱2的内侧,导航仪放置架1由上固定架30和下固定架31组成,上固定架30和下固定架31的内侧均设置有挡板29,挡板29用于防止导航仪从支架的内部跌落,上固定架30下端设有两个橡皮绳槽34,下固定架31上端与两个橡皮绳槽34的对应位置固定安装有插杆32,插杆32和橡皮绳槽34的底部之间通过橡皮绳33拉动连接,导航仪本体35通过被上固定架30和下固定架31相互加紧的方式所固定,导航仪放置架1两端的连接轴设置在上固定架30的两端,导航仪放置架1的背部上端固定设置有横梁架14,横梁架14的中部固定安装有第一连接件13,第一连接件13与第一连杆12的上端相互铰接,第一连杆12的下端与第二连杆9以及支撑柱11的上端相互铰接,第二连杆9的下端与电动推杆8的前端相互铰接,电动推杆8固定安装在圆台7的上端,支撑柱11的下端与第二连接件10相互铰接,第二连接件10固定安装在圆台7的上端,圆台7的下端与旋转柱23的上端固定连接,旋转柱23固定设置在旋转柱底座27上,旋转柱底座27的下端通过螺栓24与旋转盘25固定连接,旋转盘25的底部中心向下凸起形成圆柱体17,圆柱体17通过轴承28与支撑座26转动连接,其中圆柱体17与轴承28的内圈固连,支撑座26与轴承28的外圈固连,支撑座26固定设置在底座6的上端,圆柱体17的下端贯穿并伸入底座6的内部且通过平键与从动轮16键连接,底座6的内部还设置有控制器15、 电机支架18、主动轮19以及蓄电池22,控制器15选用Cortex-M4微处理器,蓄电池为整个装置提供电能,电机支架18的上端固定设置有步进电机5,步进电机5的上端贯穿并伸出到底座6的外部,步进电机5下端的电机输出轴20伸入到底座6的内部且通过平键与主动轮19键连接,主动轮19与从动轮16之间设置有同步带21,底座6的上端还设置有语音接收器4,语音接收器4包括麦克风和声卡。

具体的,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使用者通过麦克风输入语音指令后,比如“向左旋转10度”或“向上旋转10度”等,麦克风将声音信号输入至声卡,声卡将声音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后传给微处理器对来自声卡的信号进行处理,微处理器包括识别出语音信息是否为有效指令的语音识别模块、判断语音信息是旋转指令还是翻转指令的指令判别模块、以及相应的指令处理模块,其中语音识别模块接收并识别出使用者的语音信息,通过指令判别模块判断语音信息是旋转指令还是翻转指令,再通过指令处理模块进行相应的指令处理,指令处理可以根据指令使得导航仪在水平方向上进行旋转或在竖直方向上进行翻转;当步进电机或电动推杆在收到来自处理器的电信号后,步进电机根据电信号传来的信息在转动合适的圈数后停止,并使得主动轮19带动从动轮16同步转动,进一步使得旋转盘25带动旋转柱23与圆台7同步转动,使得导航仪支架1可以在水平方向上进行旋转,同时通过电动推杆8的伸缩与第一连杆12及第二连杆9之间的铰接作用,使得导航仪放置架1可以在竖直方向上进行翻转;使用者在对导航仪进行放置时,可以通过拉动下固定架31,将导航仪放置到放置架内部后,通过橡皮绳33的自然弹簧恢复拉动下固定架31向上固定架30的方向收紧,从而将导航仪固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