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仪支撑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61482阅读:450来源:国知局
导航仪支撑架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导航仪配件,尤其是一种导航仪支撑架。



背景技术:

车载导航仪是能够在行车过程中为用户提供准确的当前位置定位,并且可根据既定的目的地计算行程,通过屏幕显示和语音提示两种方式引导用户行至目的地的汽车驾驶的辅助设备。现有技术中的GPS导航仪由硬件和软件组成,通常具有以下几个功能:1、地图查询;2、路线规划;3、自动导航等功能,以上功能极大的方便了驾驶者的路线规划和驾驶,所以,GPS导航仪为车载系统中不可或缺的设备。

为便于驾驶者查看导航仪显示,现有技术中很多车辆都采用了与车辆主体分离的独立导航仪,独立导航仪通过专用的导航仪支架固定在驾驶室中,以便于驾驶员在尽量不影响其正常驾驶的情况下获得路线信息。现有的导航仪支架中,用于夹持导航仪的安装板位置和角度调整不便,不便于选取导航仪支架安装点;如果设计成活动连接,又要设置相应的锁死机构方便定位,然而现有锁死机构的解与锁操作繁琐,不利于驾驶员在驾车途中进行操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航仪支撑架,通过便利型的锁死结构,方便驾驶员单手进行简易的锁与解的操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导航仪支撑架,包括安装板、底座和用于连接安装板与底座的立杆,所述底座还包括底板、限位螺栓和转动体,所述底板上还设置有定位槽,转动体转动连接在定位槽的外壁上,限位螺栓包括一体成型的螺栓头与光杆,所述光杆穿过转动体并嵌入在定位槽内,转动体设于螺栓头与底板之间,所述光杆的下端部套设有活塞环,所述光杆的下端部与定位槽密封连接;所述螺栓头与转动体之间设有挡位垫圈,所述螺栓头下侧设有一组周向均布的下楔形块,各楔形块的倾斜面的角度、高度位置以及倾斜落差完全相同,而且各倾斜面按同一旋向倾斜向上,所述挡位垫圈上侧设有一组周向均布上楔形块,所述下楔形块的倾斜面完全贴合在上楔形块的倾斜面上。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同一旋向倾斜向上,是指单一楔形块的低端作为起点,高端作为终点作一箭头,然后观察所有楔形块的箭头的排布,其箭头排布不是按顺时针方向排布就是按逆时针排布,故称为按同一旋向倾斜向上。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由于光杆通过下端部的活塞环与定位槽密封连接,所以手动将螺栓头向上提拉时,光杆下端部与定位槽之间形成有负压;提拉螺栓头后,再用提拉光杆的那只手的小拇指将转动体拨动一定角度(转动体转动连接在定位槽的外壁上,失去所述螺栓头的夹持可以被轻易拨动),待拨动到恰当角度后,再放开螺栓头,在上述负压的作用下螺栓头能够快速复位,这样就实现了单手进行锁与解操作的效果;

由于螺栓头下侧设有一组周向均布的下楔形块,各楔形块的倾斜面的角度、高度位置以及倾斜落差完全相同;这就意味着各下楔形块的规格完全相同,一个下楔形块高端紧邻着另一个下楔形块低端。

所述挡位垫圈上侧设有一组周向均布上楔形块,所述下楔形块的倾斜面完全贴合在上楔形块的倾斜面上;这就意味上楔形块完全贴合在下楔形块上,如果其中任意一个下楔形块要向左或向右偏转只有两个结果,要么受到来自一侧上楔形块的高端的阻挡,要么转到另一侧上楔形块的低端,从而落入到另一侧上楔形块的斜面上,下楔形块继续偏转还是只有这两个结果。由于下楔形块的转动,即螺栓头的转动是这一样一顿一顿的,即从先斜向上然后突然落到一个上楔形块,然后再斜向上再次落到一个上楔形块,所以把这种设计命名为挡位设计,所述垫圈命名为挡位垫圈。

进一步,所述挡位垫圈下侧面设有一组周向均布的径向加强筋,所述转动体上设有用于对径向加强筋进行定位用的定位凹坑。

进一步,所述挡位垫圈的周向边缘上设有侧向豁口。

方便安装时手指尖介入侧向豁口内,从而拨动挡位垫圈的角度,挡位垫圈的上楔形块与螺栓头的下楔形块贴合。

进一步,所述上楔形块的倾斜面的面积大于所述下楔形块。

进一步,所述转动体与光杆固定连接。

安装时,如果在转动体上放置好挡位垫圈与螺栓后,再将光杆与转动体固定(如焊接),然后再将光杆的下端部通过活塞环密封连接在定位槽内,这样就能实现提拉螺栓头后,直接转动螺栓头就能转动转动体,转动体再带动立杆与安装板,从而实现角度调节的效果。这样就避免了提拉螺栓头后再支出一根手指进行转动体拨动的精细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导航仪支撑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导航仪支撑架中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限位螺栓与挡位垫圈的立体的对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导航仪支撑架,包括安装板1、底座6和用于连接安装板1与底座6 的立杆2,所述底座还包括底板6、限位螺栓5和转动体4,所述底板上设置有定位槽,定位槽为转动体4的回转轴,限位螺栓5用于实现转动体4在底座上的固定,立杆2与底座的连接点位于转动体4上;

所述转动体4上还螺纹连接有连接螺栓7,立杆2上设置有盲孔,立杆2通过连接螺栓7对盲孔底部的压应力实现其与转动体4的固定。

本实施例设置的安装板1用于固定导航仪;设置的转动体4用于调整安装板1的角度,即通过绕定位槽旋转转动体4实现上述目的,以便于得到处于最佳的导航设备显示屏观察角度;设置的立杆2与转动体4的连接结构形式,连接螺栓7位于盲孔中的部分充当铰接杆,即在松懈连接螺栓7时可绕连接螺栓7的轴线转动立杆2,以进一步优化导航仪的屏幕朝向调节性能,以上实现形式可通过在转动体4上设置一个用于安置立杆2的槽的结构形式加以实现。

如图2、3所示,限位螺栓包括一体成型的螺栓头12与光杆11,所述光杆穿过转动体并嵌入在定位槽内,转动体设于螺栓头与底板422之间,所述光杆的下端部套设有活塞环,所述光杆的下端部与定位槽密封连接;所述螺栓头与转动体之间设有挡位垫圈20。所述挡位垫圈下侧面设有一组周向均布的径向加强筋22。所述挡位垫圈的周向边缘上设有侧向豁口24。挡位垫圈上设有供光杆通过的通孔21。

所述螺栓头下侧设有一组周向均布的下楔形块13,各楔形块的倾斜面的角度、高度位置以及倾斜落差完全相同,而且各倾斜面按同一旋向倾斜向上,所述挡位垫圈上侧设有一组周向均布上楔形块23,所述下楔形块的倾斜面完全贴合在上楔形块的倾斜面上。所述上楔形块的倾斜面的面积大于所述下楔形块。

螺栓头上设有便于提拉的把手。

定位槽形状上呈一柱体状(参见图3中的虚线部分),但中部空心,光杆的下端部是嵌入到其空心区域内,所述转动体是转动连接在定位槽的外壁上。

所述转动体上设有用于对径向加强筋进行定位用的定位凹坑,定位凹坑的形状与径向加强筋一致,通过形位配合实现对径向加强筋的定位。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如所述转动体与光杆固定连接。安装时,如果在转动体上放置好挡位垫圈与螺栓后,再将光杆与转动体固定(如焊接),然后再将光杆的下端部通过活塞环密封连接在定位槽内,这样就能实现提拉螺栓头后,直接转动螺栓头就能转动转动体,转动体再带动立杆与安装板,从而实现角度调节的效果。这样就避免了提拉螺栓头后再支出一根手指进行转动体拨动的精细操作。而且根据上述的挡位设计,可以将所述挡位垫圈设置在定位槽内,在光杆的下端面上设置下楔形块,此处的下楔形块与挡位垫圈中的上楔形块的关系,与上述的限定内容一致,这样就可以不去提拉螺栓头,直接转动螺栓头,让螺栓头按挡位带动转动体旋转,这就还能进行精确的量化控制,避免主观随意性。所述定位槽底部设有给挡位垫圈限位用的定位凹坑。又由于旋向(参见上述关于同一旋向倾斜向上的解释)是确定的,所以螺栓头只能单旋向转动。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