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后视观察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61467阅读:568来源:国知局
汽车后视观察镜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后视观察镜。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汽车的普及率越来越高,而汽车行驶安全的问题却越来越严峻。汽车后视观察镜反映汽车后方、侧方和下方的情况,使驾驶者可以间接看清楚这些位置的情况,对汽车行驶安全起重要的作用。

然而,现有的汽车后视观察镜多为平面镜或凸面镜,有死角无法观察到,尤其是大型客货车,车辆在转弯过程中车身后视不清,不易估计车身侧面与障碍物的距离,容易发生侧面刮碰,影响汽车行驶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后视观察镜,以减小后视的视野盲区,解决车辆在转弯过程中车身后视不清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后视观察镜,包括设于车身头部两侧的后视镜以及设于车身尾部两侧的平面镜;所述后视镜靠近车身一侧的镜面为凹面镜,后视镜远离车身一侧的镜面为凸面镜;所述平面镜与后视镜相对,且平面镜远离车身的一侧相对于车身向后倾斜。

采用上述结构,由于后视镜靠近车身一侧的镜面为凹面镜,凹面镜对光线具有会聚的作用,可通过凹面镜观察靠近车身的情况,后视镜远离车身一侧的镜面为凸面镜,凸面镜对光线具有发散的作用,可通过凸面镜观察车身周围的情况,增大了后视视野,并且,车身尾部两侧设有平面镜,可通过凹面镜观察平面镜反射的影像,通过这样的结构,增大了驾驶员的后视视野,减小了后视的视野盲区,解决了车辆在转弯过程中车身后视不清的问题,从而降低了汽车的侧面刮碰的概率,提高了汽车行驶的安全性。

进一步地,所述平面镜远离车身一侧的镜面上设置有竖向的警示线。能在越靠近车身的平面镜中观察到障碍物,则障碍物与车身之间的距离越近,这样,通过设置警示线以估计车身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可防止侧面刮碰,确保行车安全。

进一步地,所述警示线设置有两条。通过两条警示线的警示,对车身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有两次警示作用,进一步防止侧面刮碰,确保行车安全。

进一步地,所述平面镜安装在直角三角体的斜面上,该直角三角体的一个直角面贴合在车身上。采用这样的结构,可使平面镜倾斜安装且固定稳固。

进一步地,所述直角三角体朝向后侧的直角面上设置有反光条。通过反光条的反射光线以警示后方车辆。

进一步地,所述直角三角体采用泡沫海绵制作而成。直角三角体采用泡沫海绵,易于制作且成本低。

进一步地,所述凸面镜和凹面镜的面积比为3:1。凸面镜的面积大于凹面镜的面积,这样,可满足通过凸面镜观察的周边的大范围,通过凹面镜观察靠近车身的小范围。

进一步地,所述后视镜上设置有小凸镜,该小凸镜的曲率半径小于凸面镜的曲率半径。小凸镜的曲率半径更小,光线的发散作用更强,小凸镜可进一步增大后视的视野。

进一步地,所述小凸镜为椭圆形且设置有两个,两个小凸镜分别位于凹面镜靠近车身一侧的下部以及凹面镜远离车身一侧的上部。通过上述两个小凸镜观察,可使车身上下及周边,一览无余。

进一步地,所述凹面镜、凸面镜和小凸镜一体成型。凹面镜、凸面镜和小凸镜一体成型,整体性好,成型快。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该汽车后视观察镜后视时,对车身一目了然,增大了驾驶员的后视视野,减小了后视的视野盲区,解决了车辆在转弯过程中车身后视不清的问题,从而降低了汽车的侧面刮碰的概率,提高了汽车行驶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后视镜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直角三角体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表示车身;2表示后视镜;21表示凹面镜;22表示凸面镜;23表示小凸镜;3表示平面镜;31表示警示线;4表示直角三角体;5表示反光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汽车后视观察镜,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设于车身1头部两侧的后视镜2以及设于车身1尾部两侧的平面镜3。后视镜2靠近车身1一侧的镜面为凹面镜21,凹面镜21对光线具有会聚的作用,可通过凹面镜21观察靠近车身1的情况,后视镜2远离车身1一侧的镜面为凸面镜22,凸面镜22对光线具有发散的作用,可通过凸面镜22观察车身1周围的情况,为了满足观察的需要,本实施例的凸面镜22和凹面镜21的面积比优选为3:1;同时,平面镜3与后视镜2相对,且平面镜3远离车身1的一侧相对于车身1向后倾斜,可通过凹面镜21观察平面镜3反射的影像,本实施例的平面镜3与车身1之间的夹角优选为50°。通过这样的结构,增大了驾驶员的后视视野,减小了后视的视野盲区,解决了车辆在转弯过程中车身1后视不清的问题,从而降低了汽车的侧面刮碰的概率,提高了汽车行驶的安全性。

参见图3,平面镜3远离车身1一侧的镜面上设置有两条不同颜色标示的竖向警示线31,在越靠近车身1的平面镜3中观察到障碍物,则障碍物与车身1之间的距离越近,当在警示线31与车身1之间的平面镜3中观察到障碍物时,表示车身1与障碍物之间处于危险距离,当未在警示线31与车身1之间的平面镜3中观察到障碍物时,表示车身1与障碍物之间处于安全距离,这样,通过设置两条警示线31以估计车身1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可防止侧面刮碰,确保行车安全。

参见图1和图3,车身1尾部的两侧设置有直角三角体4,直角三角体4采用泡沫海绵制作而成,平面镜3安装在直角三角体4的斜面上,该直角三角体4的一个直角面用防水耐高温车用胶水粘贴于车身1上,直角三角体4另一个直角面朝向后方且其上面粘贴有反光条5,这样可通过反光条5反射光线以警示后方车辆,需指出的是平面镜3的位置应尽量靠后。

参见图2,后视镜2上设置有两个椭圆形的小凸镜23,两个小凸镜23分别位于凹面镜21靠近车身1一侧的下部以及凹面镜21远离车身1一侧的上部,本实施例中,凹面镜21的曲率半径优选为1000mm,凸面镜22的曲率半径优选为1200mm,小凸镜23的曲率半径优选为120mm,小凸镜23的曲率半径远远小于凸面镜22的曲率半径,其对光线的发散作用更强,通过上述两个小凸镜23来观察,可使车身1上下及周边,一览无余,进一步增大了后视的视野。

此外,凹面镜21、凸面镜22和小凸镜23一体成型,制作时,将玻璃板加热融化放入模具中压制冷却成型即可,整体性好,成型快。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