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光学测量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47703发布日期:2019-05-24 20:45阅读:465来源:国知局
柔性光学测量支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检测零部件的柔性光学测量支架。



背景技术:

汽车零部件的生产过程中,对于零部件的参数测量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在传统的测量技术中,主要采用三坐标测量、检具测量等接触式的测量方法。这些接触式的测量方法对于测量环境、测量现场温度有较高的要求,并且测量的过程比较复杂。同时,受限于检具的实际尺寸和形状以及零部件的实际尺寸和形状的限制,零部件上的部分位置无法测量或者测量困难,使得测量范围和测量精度受到影响。此外,由于传统的接触式测量的步骤为复杂,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其测量效率、测量频次、测量精度、测量范围等方面都遇到了瓶颈,已经不能适应汽车零部件行业的高速发展需求。

近年来光学测量作为一种非接触式测量方法逐渐兴起。光学测量利用常见的、安全的光源来进行测量。相比传统三坐标测量、检具测量等接触式测量的高精度高环境要求,光学测量系统对于环境和温度的要求较低,能在车间现场环境中应用,对周边环境的温度梯度也无特殊要求。光学测量由于是非接触式测量,因此实施步骤简便,适用范围大,盲点小,且光学测量的精度较高。光学测量由于其简便性和精确性,正在逐步成为许多测量应用的首选测量系统。面对车型更新换代越来越快、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的当今汽车制造业,非接触、快速、全尺寸检测的光学测量设备在车身尺寸检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柔性光学测量支架,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测量零部件时出现的效率低与精度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柔性光学测量支架,用于测量待测部件的尺寸,包括:

底座,其安装于测量平台上;

框架,其安装于所述底座上;

限位机构,其安装于所述框架上,用于限位所述待测部件相对于所述框架的位置;

定位机构,包含第一定位机构与第二定位机构,所述第一定位机构垂直安装于所述框架顶端,用于调节所述待测部件相对于所述框架Z向的定位;所述第二定位机构水平安装于所述底座,用于调节所述待测部件相对于所述框架X向与Y向的定位;

其中,底座和框架避开光学测量的拍摄路径。

于本实用新型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底座是水平放置的矩形结构;所述框架是垂直放置的矩形结构;所述框架上安装有加强支架,所述底座与框架之间安装有斜撑件。

于本实用新型中一实施例中,所述框架安装于底座中部,以使所述框架两侧均可设置待测部件。

于本实用新型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底座内竖直设置两条平行的加强筋。

于本实用新型中一实施例中,所述限位机构包括限位模块与挡销,所述限位模块一端固定于所述框架横梁上,其另一端插入有挡销,所述挡销挡住所述待测部件的限位部。

于本实用新型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定位机构包括第一定位模块与滑轨,所述滑轨垂直安装于所述框架的横梁上,所述第一定位模块水平安装于所述滑轨上Z向滑动。

于本实用新型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定位模块包括安装座、第一滑轨、第一滑块A与第二滑块A,所述安装座垂直安装于第一滑轨上,所述第一滑轨设置于所述安装座上,所述第一滑轨上滑动设置有第一滑块A与第二滑块A。

于本实用新型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定位机构包括第二定位模块、两个第二滑轨与第三滑轨,两个所述第二滑轨对应安装于所述底座的加强筋上,所述第三滑轨横向安装于第二滑轨上使第二定位模块在第二滑轨Y向滑动。

于本实用新型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定位模块包括第一滑块B与第二滑块B,所述第一滑块B与第二滑块B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三滑轨上,使所述待测部件在X向滑动。

于本实用新型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待测部件包括B柱。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柔性光学测量支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相对于传统汽车部件采用间隙尺或型表面等测量工具进行手工测量,该装置配合光学进行测量,替代了手工测量壳体,提高了测量精度与效率,同时,通过定位机构来适应不同车型的多种零部件的夹装定位,并能够对待测量部件的姿态进行调整和优化,以适应光学拍摄的特点,大幅度提升了光学测量的可达性;该柔性光学测量支架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柔性光学测量支架结构示意图;

图2显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定位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3显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二定位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4显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限位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5显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柔性光学测量支架工作结构示意图;

图6显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定位机构B-B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显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二定位机构A-A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显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限位机构C-C放大结构示意图。

元件标号说明:

1 底座

2 框架

3 限位机构

4 定位机构

41 第一定位机构

411 第一定位模块

412 滑轨

42 第二定位机构

421 第二定位模块

422 第二滑轨

423 第三滑轨

5 待测部件

6 斜撑件

11 加强筋

21 加强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请参阅图1至图8。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柔性光学测量支架结构示意图,用于测量待测部件的尺寸,包括:

底座1,其安装于测量平台上;

框架2,其安装于所述底座1上;

限位机构3,其安装于所述框架2上,用于限位所述待测部件5相对于所述框架2的位置;

定位机构4,包含第一定位机构41与第二定位机构42,所述第一定位机构41垂直安装于所述框架2顶端,用于调节所述待测部件5相对于所述框架Z向的定位;所述第二定位机构水平安装于所述底座1,用于调节所述待测部件5相对于所述框架X向与Y向的定位;

其中,底座1和框架2避开光学测量的拍摄路径。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待测部件5包括B柱,其可为任意车辆的B柱(不同型号),所述光学(如,蓝光)测量头布置在与底座同一高度,光学测量头倾斜向上方向形成倾斜向上的拍摄路径,当将待测部件放置于定位机构上,限位机构挡住待测部件限位部件(限位孔),相当于防错设置,可保证待测部件的位置放置准确。

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调节定位机构4与限位机构3,可以调节待测量部件的位置。相应的,也可以调节待测量部件相对于光学测量的拍摄路径的位置。待测量部件能够相对于光学测量的拍摄路径平移,或者转动。

如图1所示,所述底座1是水平放置的矩形结构(所述底座可为日字型的结构);所述框架2是垂直放置的矩形结构;所述框架上安装有加强支架21(其垂直设置于框架2横梁底部,起到支撑作用),所述底座1与框架2之间安装有斜撑件(优选为4个),所述框架安装于底座中部,即日字中间一行,以使所述框架两侧均可设置待测部件,即可同时在框架两侧同时使用蓝光设备对待测部件进行测量,以提高其效率。

在所述底座1内竖直设置两条平行的加强筋11,一方面起到稳固底座的作用,另一方面可支撑第二定位模块滑动运行;另外,在框架的另一侧即底座1的也同样设置两条平行的加强筋11。

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定位机构41包括第一定位模块411与滑轨412,所述滑轨412垂直安装于所述框架2的横梁上,且滑轨与横梁之间安装有斜撑件,所述第一定位模块411水平安装于所述滑轨412上Z向滑动。

所述第一定位模块411包括安装座(图示未标出)、第一滑轨(图示未标出)、第一滑块A与第二滑块A(图示未标出),所述安装座垂直安装于第一滑轨上,所述第一滑轨设置于所述安装座上,所述第一滑轨上滑动设置有第一滑块A与第二滑块A。

如图3所示,所述第二定位机构42包括第二定位模块421、两个第二滑轨422与第三滑轨423,两个所述第二滑轨对应安装于所述底座的加强筋11上,所述第三滑轨横向安装于第二滑轨上使第二定位模块在第二滑轨Y向滑动。

所述第二定位模块421包括第一滑块B与第二滑块B,所述第一滑块B与第二滑块B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三滑轨上,使所述待测部件在X向滑动。

如图4所示,所述限位机构3包括限位模块31与挡销32,所述限位模块31一端固定于所述框架2横梁上,其另一端插入有挡销32,所述挡销32的另一端插入所述待测部件的限位部进行挡住限位。

请参阅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柔性光学测量支架工作结构示意图,包括:

将待测部件从第一定位机构41的第一滑块A与第二滑块A,由于滑块A与待测部件5的接触部件为伸直的柱条,将两条柱条插入待测部件5的孔位即可达到固定的作用,如图6所示,调节待测部件相对于Z向的位置;而第二定位机构42的第一滑块B与第二滑块B与待测部件5相接触的部件为滑块B上的凹槽,如图7所示,调节待测部件相对于X向与Y向的位置,通过将待测部件5放置在凹槽上实现定位固定,调节上述各个滑块的位置实现定位的作用;而限位机构3通过挡销对准待测部件5的限位孔实现防错的目的,同时,也可以以挡销为参考旋转待测部件5,如图8所示。

综上所述,相对于传统汽车部件采用间隙尺或型表面等测量工具进行手工测量,该装置配合光学进行测量,替代了手工测量壳体,提高了测量精度与效率,同时,通过定位机构来适应不同车型的多种零部件的夹装定位,并能够对待测量部件的姿态进行调整和优化,以适应光学拍摄的特点,大幅度提升了光学测量的可达性;该柔性光学测量支架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所以,本实用新型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