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搭自冲铆接头多角度力学性能测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78495发布日期:2019-09-29 16:01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一种单搭自冲铆接头多角度力学性能测试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单搭自冲铆接头多角度力学性能测试装置,属于夹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自冲铆接是一种机械加工冷连接技术,适用于同种或异种薄板材料连接。其原理是通过自冲铆接机的冲头将铆钉刺入待加工板材,铆钉在刺穿上板刺入下板材料过程中受到下模的挤压后,钉脚向四周张开形成机械互锁结构,使得上下基板紧密连接在一起。目前对单搭自冲铆单头力学性能测试多为垂直方向剪切力实验,而实现将试件在实验台上多角度放置时,测试接头剥离-剪切性能,需研发一种夹持装置用于单搭自冲铆接头多角度下力学性能研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单搭自冲铆接头多角度力学性能测试装置,以用于试验台对单搭自冲铆接头进行多角度测试。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单搭自冲铆接头多角度力学性能测试装置,包括上夹持装置、下夹持装置;其中,上夹持装置与下夹持装置端部通过面接触嵌入,形成夹持机构。

所述上夹持装置由上夹持板1、预紧螺钉Ⅰ12、弹簧Ⅰ13、上压件板14、限位螺母Ⅰ15、快拆杆Ⅰ16与预紧螺母Ⅰ17组成,上夹持板1沿弧向开有滑槽Ⅰ2;其中,快拆杆Ⅰ16依次穿过限位螺母Ⅰ15、上压件板14的末端一侧面的通孔、滑槽Ⅰ2、上压件板14的末端另一侧面通孔、弹簧Ⅰ13,并通过铰接预紧螺母Ⅰ17完成装配;上压件板14夹持端两侧面开有螺纹孔用于预紧螺钉Ⅰ12固定试件11上板。

所述下夹持装置由预紧螺钉Ⅱ3、预紧螺母Ⅱ4、弹簧Ⅱ5、下压件板6、快拆杆Ⅱ7、限位螺母Ⅱ8与下夹持板9组成,下压件板6沿弧向开有滑槽Ⅱ10;其中,快拆杆Ⅱ7依次穿过限位螺母Ⅱ8、下压件板6的末端一侧面的通孔、滑槽Ⅱ10、下压件板6的末端另一侧面的通孔、弹簧Ⅱ5,并通过铰接预紧螺母Ⅱ4完成装配;下压件板6夹持端两侧面开有螺纹孔用于预紧螺钉Ⅱ3固定试件11下板。

所述上夹持板1表面设有刻度表,上压件板14的末端侧面开设定位槽用于观测上夹持板1表面的刻度信息对齐。

所述下夹持板9表面设有刻度表,下压件板6的末端侧面开设定位槽用于观测下夹持板9表面的刻度信息对齐。

所述上夹持装置中快拆杆Ⅰ16、下夹持装置中快拆杆Ⅱ7的插入方向相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操作方便,可以通过调整试件接头在夹持机构中的相对位置,对不同材料及厚度的试件接头进行多角度测试;通过快拆杆可实现多角度的快速定位,提高工作了效率;设有刻度表,可保证角度调整位置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上夹持板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下夹持板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上压件板、下压件板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快拆杆Ⅰ、快拆杆Ⅱ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弹簧Ⅰ、弹簧Ⅱ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限位螺母Ⅰ、限位螺母Ⅱ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预紧螺母Ⅰ、预紧螺母Ⅱ示意图;

图中各标号为:1-上夹持板、2-滑槽Ⅰ、3-预紧螺钉Ⅱ、4-预紧螺母Ⅱ、5-弹簧Ⅱ、6-下压件板、7-快拆杆Ⅱ、8-限位螺母Ⅱ、9-下夹持板、10-滑槽Ⅱ、11-试件、12-预紧螺钉Ⅰ、13-弹簧Ⅰ、14-上压件板、15-限位螺母Ⅰ、16-快拆杆Ⅰ、17-预紧螺母Ⅰ。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如图1-8所示,一种单搭自冲铆接头多角度力学性能测试装置,包括上夹持装置、下夹持装置;其中,上夹持装置与下夹持装置端部通过面接触嵌入(即上夹持板的端部设有凸起与下夹持板的凹槽嵌入配合形成面接触),形成夹持机构。

进一步地,可以设置所述上夹持装置由上夹持板1、预紧螺钉Ⅰ12、弹簧Ⅰ13、上压件板14、限位螺母Ⅰ15、快拆杆Ⅰ16与预紧螺母Ⅰ17组成,上夹持板1沿弧向开有滑槽Ⅰ2;其中,快拆杆Ⅰ16依次穿过限位螺母Ⅰ15、上压件板14的末端一侧面的通孔、滑槽Ⅰ2、上压件板14的末端另一侧面通孔、弹簧Ⅰ13,并通过铰接预紧螺母Ⅰ17完成装配;上压件板14夹持端两侧面开有螺纹孔用于预紧螺钉Ⅰ12固定试件11上板(两侧面都有2个螺纹孔且一个螺纹孔与一个预紧螺钉Ⅰ配合,将上板进行紧定)。

进一步地,可以设置所述下夹持装置由预紧螺钉Ⅱ3、预紧螺母Ⅱ4、弹簧Ⅱ5、下压件板6、快拆杆Ⅱ7、限位螺母Ⅱ8与下夹持板9组成,下压件板6沿弧向开有滑槽Ⅱ10;其中,快拆杆Ⅱ7依次穿过限位螺母Ⅱ8、下压件板6的末端一侧面的通孔、滑槽Ⅱ10、下压件板6的末端另一侧面的通孔、弹簧Ⅱ5,并通过铰接预紧螺母Ⅱ4完成装配;下压件板6夹持端两侧面开有螺纹孔用于预紧螺钉Ⅱ3固定试件11下板。

进一步地,可以设置所述上夹持板1表面设有刻度表,上压件板14的末端侧面开设定位槽用于观测上夹持板1表面的刻度信息对齐(定位槽宽度与刻度表上的刻度宽度一致)。

进一步地,可以设置所述下夹持板9表面设有刻度表,下压件板6的末端侧面开设定位槽用于观测下夹持板9表面的刻度信息对齐(定位槽宽度与刻度表上的刻度宽度一致)。

进一步地,可以设置所述上夹持装置中快拆杆Ⅰ16、下夹持装置中快拆杆Ⅱ7的插入方向相反,避免当力矩集中在同一侧后,会造成测试过程中所施加的载荷不平衡,受力不均匀。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是:

测试过程中,首先将快拆杆Ⅰ16依次穿过限位螺母Ⅰ15、上压件板14的末端一侧面的通孔、滑槽Ⅰ2、上压件板14的末端另一侧面通孔、弹簧Ⅰ13,并通过铰接预紧螺母Ⅰ17施加预紧力;再选择测试角度,将上压件板14表面定位刻度与所选择的上夹持装置1表面刻度对齐,最后通过回扣快拆杆Ⅰ16完成位置固定。将接头试件上板放入上压件板14的夹持端中,利用紧定螺钉Ⅰ12与螺孔铰接配合固定接头试件;再对接头试件下板进行固定,接头试件下板放入下压件板6的夹持端中,利用紧定螺钉Ⅱ3与螺孔铰接配合固定接头试件;上夹持装置1与下夹持装置9端部通过面接触嵌入,形成夹持机构。将快拆杆Ⅱ7依次穿过限位螺母Ⅱ8、下压件板6的末端一侧面的通孔、滑槽Ⅱ10、下压件板6的末端另一侧面的通孔、弹簧Ⅱ5,通过铰接预紧螺母Ⅱ4施加预紧力;最后将下压件板6表面定位刻度与下夹持装置9表面相应的刻度对齐,通过回扣快拆杆Ⅱ7完成位置固定。将该装置安置于测试机即可开始测试。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