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止探头拉脱的套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96660发布日期:2019-09-17 22:01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止探头拉脱的套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核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止探头拉脱的套管。



背景技术:

核电站蒸汽发生器主要功能是作为热交换设备将一回路冷却剂中的热量通过倒置的U型传热管传给二回路给水,使其产生饱和蒸汽供给二回路的动力装置,同时蒸汽发生器是连接一回路与二回路的重要设备,在一、二回路之间构成防止放射线外泄的第二道屏障,同时蒸汽发生器传热管的换热面积占一回路压力边界总面积的80%以上,其安全重要性不言而喻。由于冷却剂受辐照后活化以及少量燃料包壳可能破损泄漏,流经堆芯的一回路冷却剂具有放射性,而压水堆核电站二回路设备要求不能受到放射性污染,因此蒸汽发生器内部倒置的U型传热管是反应堆压力边界的核心组成部分,属于核工业无损检测规范要求中的必检部件。

传热管在进行涡流检测时,需要利用专门的推拔装置将检测用的涡流探头送达传热管内部,在探头回拉时将采集到的涡流信号存储到计算机。传热管完成采集时需要人为通过软件控制推拔装置的停止,但有时由于人为误操作或者设备故障的原因无法使高速回拉的探头及时停止,导致探头拉脱被卡在推拔装置的驱动轮内而不能运动,轻则通过维修恢复正常,重则损坏探头,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同时该检查装置所处的工作环境为核电站的核心区域,环境剂量率高,导致人工维修或者更换探头都要花费大量时间而接受不必要的高剂量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止探头拉脱的套管,可以解决探头拉脱被卡在推拔装置的驱动轮内而不能运动的风险,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剂量照射,提高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防止探头拉脱的套管,其特征在于:该套管包括保护套、卡环以及电磁线圈部件,其中,电磁线圈部件和卡环分别安装在保护套前后两端,所述电磁线圈部件可在探头尾部进入保护套前端时触发停止探头回拉的信号;卡环内径小于探头尾部,可卡主探头继续回拉。

所述的保护套为具有一定长度的圆柱筒结构,其套在探头的电缆线上,使探头位于保护套前端,保护套后端顶在推拔装置的驱动轮前端。

所述的卡环为圆环或半圆环结构。

所述的卡环内径小于探头尾部椭圆形骨架短轴。

所述的电磁线圈部件为圆柱筒体结构,在圆柱体外壁开槽并设有线圈,电磁线圈部件内径大于探头尾部椭圆形骨架短轴。

本实用新型的显著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防止探头拉脱的套管,利用电磁和机械双重保护的方式实现探头自动停止,从根本上解决了探头被卡而不能运动的问题;同时,避免了人工进入高辐射区域维修或更换探头,极大地减少了不必要的人员剂量照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防止探头拉脱的套管的应用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防止探头拉脱的套管结构示意图;

图中:1、推拔装置;2、探头;3、防拉脱套管;4、卡环;5、保护套;6、电磁线圈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图2所示,一种防止探头拉脱的套管,包括保护套5、卡环4以及电磁线圈部件6,其中,电磁线圈部件6为圆柱筒结构,并在圆柱筒外壁设有线圈,电磁线圈部件6可套入并固定在圆柱筒体结构的保护套5前端,且电磁线圈部件6内直径略大于探头2尾部椭圆形骨架短轴;卡环4为圆环或半圆环结构,其可以套入并固定在保护套5的后端,且卡环4的内径大于探头2尾部椭圆形骨架短轴;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防止探头拉脱的套管3整体套在探头2的电缆线上,使探头2整体位于防拉脱套管3的前端,防拉脱套管3后端顶在推拔装置1的驱动轮前端,防拉脱套筒3中保护套5的前端安装电磁线圈部件6,其在探头2完成数据采集高速回拉时,探头2使电磁线圈部件6中的电磁线圈触发而停止对探头2的回拉;保护套5的后端安装有卡环4,其内径小于探头尾部椭圆形骨架短轴,从而在电磁线圈部件6的电磁线圈触发失效后,利用卡环4对探头2尾部椭圆形骨架的卡和使探头2停止,利用电磁和机械双重保护的方式实现探头的自动停止,避免了探头2拉脱被卡在推拔装置1的驱动轮内而不能运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