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载氧气设备测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24192发布日期:2019-10-19 03:50阅读:253来源:国知局
一种机载氧气设备测试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航空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机载氧气设备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在客机上,氧气面罩是为旅客提供氧气的应急救生装置。如果客舱突然失去气密或遇到其他缺氧情况,旅客随时可以拿到氧气面罩补充氧气。而为了保证大量旅客应急情况下的供氧需求,通常航空公司对氧气瓶达到一定的数量才能满足放行标准。机载氧气瓶其不仅需要具备良好的密封性,对于其承压性也有着极高的要求。机载氧气瓶承压性可通过其形变量加以量化显示,机载氧气瓶的受压形变量需控制在指定范围内,若形变量过大,则机载氧气瓶会有爆裂的危险。测量氧气瓶承压性一般采用外测法水压测试设备进行,即将测试氧气瓶放入装满水的水套中,而后对其进行加压,测试氧气瓶形变将一部分水压入测试罐中,而后撤去压力,一部分水被压回水套内,通过测量测试罐中剩余的水量得到氧气瓶的形变量。这种检测方式简单直观,由于要对其进行加压,对于套筒的密封性要求 很高,密封效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压力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专利201721212464.4公开了一种气瓶压力测试水套,该专利公开了在所述套盖侧面上,设置四氟乙烯气囊,四氟乙烯气囊的充气口设置在套盖的顶面上,在将套盖卡在套筒后,对四氟乙烯气囊进行充气,令气囊将套盖与套筒之间的缝隙全部充满,提高测试系统的密封性,令其测试结果更加的准确。四氟乙烯气囊的使用虽然能够有效提高套筒的密封性,但是该气囊在长期挤压磨损过程中容易出现破损,一旦其中某一处气囊出现破裂造成漏气现象的出现,则会影响整个装置的密封性,一旦出现泄漏现象测试数据将出现偏差,则压力试验无法继续经常进行,如果为了增强气囊的可靠性,通常情况下会增加气囊层的厚度,这种方式会增加材料的制造成本,虽然一定程度上能够增强气囊的强度,但依然存在破损后导致整个气囊漏气现象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靠性强的一种机载氧气设备测试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机载氧气设备测试装置,包括圆柱形的套筒和套盖,所述套盖设置于套筒上,所述套筒外壁设置有套环,所述套盖内侧与套环外侧相匹配,所述套筒、套盖和套环之间形成有安装空间,所述安装空间内设置有密封气囊,所述密封气囊包括外气囊和环状的内气囊,所述内气囊通过套设在套筒外嵌于所述安装空间内,所述外气囊包裹着内气囊,所述外气囊设置有充气管,所述内气囊设置有排气管,所述外气囊与内气囊之间设置有进气口,所述进气口内设置有气流通向内气囊的单向阀。

进一步地,所述外气囊包括气囊单元,所述外气囊沿圆周方向设置有至少两个挡气层,相邻挡气层之间所围成的空间形成所述气囊单元,相邻气囊单元之间设置有连通口,所述连通口设置有气流方向保持一致的单向阀。

进一步地,所述气囊单元的数量为12-18个。

进一步地,所述套环上设置有用于充气管延伸至外界的第一通孔以及用于排气管延伸至外界的第二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套环内壁包括直面段和斜面段,所述直面段设置于安装空间内,所述斜面段与套环抵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的机载氧气设备测试装置,套筒和套盖之间通过设置密封气囊进行密封,内气囊套设在套筒外,外气囊包裹着内气囊,可以对里面的内气囊起到非常好的缓冲性,保证气囊的稳定性;单向阀的设置,一旦外气囊破损,内气囊里的气体也不会逆流出来依然能够保证内气囊继续使用,大大增强了该气囊使用的可靠性。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附图说明

附图作为本申请的一部分,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显然,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密封气囊结构示意图;

图3是套盖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示:套筒1;套盖2 ;密封气囊3;套环4;充气管5;排气管6;安装空间7;外气囊8;内气囊9;气囊单元10;连通口11;进气口12;挡气层13;直面段14;斜面段15。

需要说明的是,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旨在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实用新型的构思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 “上”、“下”、“前”、“后”、“左”、“右”、“竖直”、“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机载氧气设备测试装置,包括圆柱形的套筒1和套盖2,套筒1的高度基本与测试氧气瓶高度相同,能够在测试氧气瓶受压后提供足够大的承托力,所述套盖2设置于套筒1上,对套筒1起到密封作用,所述套筒1外壁设置有套环4,所述套盖2内侧与套环4外侧相匹配,所述相匹配即套盖2内侧与套环4外侧能够配合紧密,使套盖2和套环4之间形成首次密封,所述套筒1、套盖2和套环4之间形成有安装空间7,所述安装空间7内设置有密封气囊3,密封气囊3起到二次密封,进一步加强测试装置的气密性,套环4的设置既可以起到与套盖2配合密封的效果,又可以为密封气囊3的放置提供足够的安装空间7,保证装置使用过程中的气密性,所述密封气囊3包括外气囊8和环状的内气囊9,所述内气囊9通过套设在套筒1外嵌于所述安装空间7内,所述外气囊8包裹着内气囊9,可以对里面的内气囊9起到非常好的缓冲作用,保证气囊的稳定性,所述外气囊8设置有充气管5,所述内气囊9设置有排气管6,所述外气囊8与内气囊9之间设置有进气口12,所述进气口12内设置有气流通向内气囊9的单向阀。单向阀的设置,一旦外气囊8破损,内气囊9里的气体也不会逆流出来依然能够保证内气囊9继续使用,大大增强了该气囊使用的可靠性。

其测试过程如下,首先向套筒1注入适当高度的水,以放入测试氧气瓶后水不满出为宜。而后将测试氧气瓶中灌满水之后将测试氧气瓶放入套筒1中,在套筒1上套入密封气囊3,使密封气囊3接触到套环4上表面,将套盖2安装在套环4上,使套盖2内侧压紧套环4外侧。然后通过充气管5对密封气囊3进行充气,气体从充气管5进入外气囊8中,待外气囊8中涨大后,外气囊8中的气体通过进气口12进入到内气囊9中,待密封气囊3将套盖2和套筒1之间安装空间7内的间隙全部填满后停止充气,进一步的提高测试系统的密封性,保证测试结果更加准确,最后对测试氧气瓶进行加压检漏,检漏完成后,令气瓶恢复常压,而后对测试氧气瓶按GB13077-2004的10.1.4的规定进行承压检漏,实验完成后使套筒1内回复常压,对密封气囊3进行放气,打开套盖2取出测试氧气瓶,更换下一只测试氧气瓶重复上述步骤。

如图2所示,为了避免气囊单元10破损出现漏气现象从而将内气囊9暴露在外,影响内气囊9的使用寿命,所述外气囊8包括气囊单元10,所述外气囊8沿圆周方向设置有至少两个挡气层13,相邻挡气层13之间所围成的空间形成所述气囊单元10,所述外气囊8由若干气囊单元10组成,一旦某一段气囊单元10出现泄漏,内部的内气囊9依然能够起到一定程度的密封作用,此外,为了保证破损后内气囊9的密封效果,外气囊8应尽量做得薄一点,降低破损对密封的影响,另外还可以在内气囊9上开设单独的充气口,当外气囊8破损无法使用时,直接对内气囊9进行二次充气,补充外气囊8破损所产生的间隙。相邻气囊单元10之间设置有连通口11,所述连通口11设置有气流方向保持一致的单向阀。单向阀的设置,使得气流只能沿着一个方向流动,当其中某一段气囊单元10出现破损,单向阀会对气流不可逆的气囊单元10起到保护作用,不会导致整个外气囊8的气囊单元10全部出现泄漏,进一步加强了密封气囊3的可靠性,延长了其使用寿命。

气囊单元10的数量过少保护效果不明显,数量过多增加制造成本,优选的,所述气囊单元10的数量为12-18个。通过大量的实验表明此数量范围内的气囊单元10排布更加均匀,对装置的密封效果好。

为了方便密封气囊3的充气与排气,所述套环4上设置有用于充气管5延伸至外界的第一通孔以及用于排气管6延伸至外界的第二通孔。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设置能够方便充气管5与排气管6的安装,也能更加方便地从外部对密封气囊3的充气与排气。

如图3所示,所述套环内壁包括直面段14和斜面段15,所述直面段14设置于安装空间7内,所述斜面段15与套环4抵接。直面段14用于保证与密封气囊3胀气后的最大接触面积,保证密封效果,斜面段15方便套盖2的安装,也能使得套盖2内侧与套环4外侧接触更加紧密,进一步的提高该装置压力测试系统的密封性。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利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提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