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打火触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30334发布日期:2019-08-13 21:41阅读:272来源:国知局
防打火触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产品检测用触头领域,具体的是防打火触头。



背景技术:

现使用的触头多为杆状,其尖端与工件表面接触进行检测。由于尖端与工件结合面较小,实际使用中尖端容易由于瞬间的高电流作用,导致尖端过热,且由于尖端与工件结合不稳,易导致打火,从而烧伤工件,因此磁粉检测中触头法一般不能应用于铸锻件、钢板等精加工表面。常规情况下,对该类产品的检测通常采用磁轭法进行检测。但因结构原因,部分产品无法采用磁轭法进行检测,如对磁轭进行改造则成本过高,需要重新设计磁轭的形式,且需要委托磁轭制造厂家进行制造,实施难度较高,成本较高,而对触头进行改造相对较为简单、有效且成本低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打火触头,提高触头与待检测工件的接触面,防打火现象发生。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防打火触头,包括触头本体和强磁铁;所述触头本体包括安装块和连接杆;所述安装块为中空结构,其包括顶壁、底壁和两侧的侧壁,并由顶壁、底壁和侧壁包围形成两端开口的容置腔;所述强磁铁设置于容置腔内;并在安装块的两端设置有封闭所述容置腔开口的封堵板,且至少其中一块所述封堵板与安装块可拆卸连接;与工件相结合的结合面设置于安装块的侧面;所述连接杆一端与安装块相连接,另一端设置有用于与电缆相连接的连接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封堵板沿竖向包括底部的底部凸缘部和位于底部凸缘部上方的安装部;所述安装部与安装块相连接,所述底部凸缘部突出于安装块的底端,且两块封堵板的底端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结合面包括第一结合面,并由两块封堵板的底端面构成与工件接触的第一结合面。

进一步的,所述封堵板的安装部沿竖向包括顶部的顶部凸缘部和位于顶部凸缘部下方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安装块相适配并与安装块相连接;所述顶部凸缘部突出于安装块的顶端,且两块封堵板的顶端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结合面包括第二结合面,并由两块封堵板的顶端面构成用于与工件接触的第二结合面。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杆上的连接结构为设置于连接杆上的铰孔。

进一步的,所述封堵板为铝板。

进一步的,所述触头本体的材质为铝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强磁铁安装于安装块的容置腔内,并用封堵板封堵容置腔的开口,将与工件的结合面设置于安装块的侧面。通过安装块的侧面与工件表面发生吸附作用,增大了该触头其与工件的接触面积,能有效避免瞬间的高电流作用,同时与工件的结合更稳定,能有效防止打火现象,避免工件烧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俯视图;

图3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4为图2的B-B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中,触头本体1、安装块11、顶壁111、底壁112、侧壁113、容置腔114、连接杆12、铰孔121、强磁铁2、封堵板3、底部凸缘部31、连接部32、顶部凸缘部33、工件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如下:

防打火触头,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包括触头本体1和强磁铁2;所述触头本体1包括安装块11和连接杆12;所述安装块11为中空结构,其包括顶壁111、底壁112和两侧的侧壁113,并由顶壁111、底壁112和侧壁113包围形成两端开口的容置腔114;所述强磁铁2设置于容置腔114内;并在安装块11的两端设置有封闭所述容置腔114开口的封堵板3,且至少其中一块所述封堵板3与安装块11可拆卸连接;与工件相结合的结合面设置于安装块11的侧面;所述连接杆12一端与安装块11相连接,另一端设置有用于与电缆相连接的连接结构。

本实用新型,触头本体1用于安装强磁铁2并传递电流至强磁铁2形成磁场。其中,安装块11主要用于固定强磁铁2,连接杆12则用于将电源与安装块11连通。安装块11的容置腔114则用于放置强磁铁2。若强磁铁2在容置腔114内来回运动,特别是当其吸附于工件4上时,吸附力较大,容易导致强磁铁2与容置腔114的腔壁碰撞而发生破碎。故,容置腔114的大小与强磁铁2的大小相适配,即满足强磁铁2能够从容置腔114的开口处取放,同时放置于容置腔114内的强磁铁2在容置腔114内不会来回运动。容置腔114开口的作用为便于强磁铁2取放。封堵板3则用于封堵开口。

本实用新型中,沿着安装块11轴线方向位于安装块11两端的面为安装块11的端面,位于轴线旁侧的面为安装块11的侧面,即顶壁111、底壁112或侧壁113对应的面均安装块11 的侧面。使用时,安装块11的侧面与工件4表面发生吸附作用,从而将该触头本体1固定于待测工件表面。由于安装块11的侧面与工件表面吸附,与触头尖端相比,其与工件4的接触面积增大,能有效避免瞬间的高电流作用,同时与工件的结合更稳定,避免工件烧伤。

使用时,需要防打火触头与工件表面紧密接触,然而防打火触头与工件4表面的接触面积越大,越容易导致接触不紧密的问题,从而使得对工件表面的表面质量要求越高。为了解决接触不紧密的问题,最优的,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封堵板3沿竖向包括底部的底部凸缘部31和位于底部凸缘部31上方的安装部;所述安装部与安装块11相连接,所述底部凸缘部31突出于安装块11的底端,且两块封堵板3的底端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结合面包括第一结合面,并由两块封堵板3的底端面构成与工件接触的第一结合面。

通过两块封堵板3的底端面构成与工件接触的第一结合面,如图5所示,首先,两块封堵板3之间有一定距离,从而使得在工件表面的支撑范围较大,利于保证防打火触头吸附于工件表面的稳定性;而底部凸缘部31突出于安装块11的底端,使得安装块11的底端不与工件表面接触,从而使得防打火触头与工件表面的直接接触面积与安装块11的底端与工件表面接触相比得到减小,从而更利于防打火触头与工件表面紧密接触,降低对工件表面的表面质量要求;最后,安装块11不直接与工件表面接触,仅仅封堵板3与工件表面接触,安装块 11仅起到固定强磁铁2和传递电流的作用,从而减缓安装块11的磨损,而当封堵板3磨损后,可直接更换封堵板3而无需防打火触头整体更换。

当然,可以仅第一结合面作为与工件的接触面,但是,为了进一步提高该防打火触头的适用性,优选的,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封堵板3的安装部沿竖向包括顶部的顶部凸缘部 33和位于顶部凸缘部33下方的连接部32;所述连接部32与安装块11相适配并与安装块11 相连接;所述顶部凸缘部33突出于安装块的顶端,且两块封堵板3的顶端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结合面还包括第二结合面,并由两块封堵板3的顶端面构成用于与工件接触的第二结合面。

第二结合面的工作原理与第一结合面相同。该设置,当第一结合面磨损后,第二结合面可继续投入使用;同时,通过电缆为该防打火触头供电时,对于不同方位的工件,有第一结合面和第二结合面两个结合面,可选择更易与工件接触的结合面,以保证接触的紧密性,使用更方便。

优选的,所述连接杆12上的连接结构为设置于连接杆12上的铰孔121。

工厂使用时,电缆线相较于该防打火触头更容易损耗,铰孔121设置使连接杆12与电缆相连接,便于更换电缆线;同时,对不同部位进行检测时,需要该防打火触头以不同的角度吸附于工件,故,连接杆12与电缆铰接更方便使用。

封堵板3和触头本体1需要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同时其本身不具备铁磁性,否则在磁粉检测过程中容易产生剩磁,不便于从工件上取下触头,封堵板3可以为铜板等。但是,由于采用封堵板3的端面与工件吸附,若防打火触头较重,易导致吸附不牢。最优的,所述封堵板3为铝板。

触头本体1也可以为铜制品等,但是,为了减轻防打火触头的整体重量,优选的,所述触头本体1的材质为铝材。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